物理学中声学的专题分析

物理学中声学的专题分析

物理学中关于声学的专题分析

声学是研究媒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它既古老而又颇具年轻活力。

声学是物理学中很早就得到发展的学科。声音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直观的现象,它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对声音、特别是在音律方面都有相当的研究。我国在3400多年以前的商代对乐器的制造和乐律学就已有丰富的知识,以后在声音的产生、传播、乐器制造、乐律学以及建筑和生产技术中声学效应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卓越的发现和发明。国外对声的研究亦开始得很早,早在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就研究了音阶与和声问题,而对声学的系统研究则始于17世纪初伽利略对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的研究。17世纪牛顿力学形成,把声学现象和机械运动统一起来,促进了声学的发展。声学的基本理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相当完善,当时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对它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发表巨著《声学原理》集其大成,使声学成为物理学中一门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并由此拉开了现代声学的序幕。

声学又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声学日益密切地同声多种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形成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从最早形成的建筑声学、电声学直到目前仍在“定型”的“分子—量子声学”、“等离子体声学”和“地声学”等等,目前已超过20个,并且还有新的分支在不断产生。其中不仅涉及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主要的基础自然科学,还在相当程度上涉及若干人文科学。这种广泛性在物理学的其它学科中,甚至在整个自然科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发展初期,声学原是为听觉服务的。理论上,声学研究声的产

生、传播和接收;应用上,声学研究如何获得悦耳的音响效果,如何避免妨碍健康和影响工作的噪声,如何提高乐器和电声仪器的音质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声波的很多特性和作用,有的对听觉有影响,有的虽然对听觉并无影响,但对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却很重要,例如,利用声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媒质的微观结构,利用声的作用来促进化学反应等等。因此,在近代声学中,一方面为听觉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展了许多有关物理、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声的概念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以内,声振动和声波有更广泛的含义,几乎就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同义词了。

自然界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生命运动,从工程技术到医学、生物学,从衣食住行到语言、音乐、艺术,都是现代声学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声学的分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从频率上看,最早被人认识的自然是人耳能听到的“可听声”,即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波,它们涉及语言、音乐、房间音质、噪声等,分别对应于语言声学、音乐声学、房间声学以及噪声控制;另外还涉及人的听觉和生物发声,对应有生理声学、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还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是频率高于可听声上限的,即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有“超声学”,频率超过500MHz的超声称为“特超声”,其对应的波长约为10-8m量级,已可与分子大小相比拟,因而对应的.“特超声学”也称为“微波声学”或“分子声学”。超声的频率还可以高1014Hz。二是频率低于可听声下限的,即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对应有“次声学”,随着次声频率的继续下降,次声波将从一般声波变为“声重力波”,这时必须考虑重力场的作用;频率继续下降以至变为“内重力波”,这时的波将完全由重力支配。次声的频率还可以低至10-4Hz。需要说明的是,从声波的特性和作用来看,所谓20Hz和20000Hz并不是明确的分界线。例如频率较高的可听声波,已具有超声波的某些特性和作用,因此在超声技术的研究领域内,也常包括高频可听声波的特性和作用的研究。

从振幅上看,有振幅足够小的一般声学,也可称为“线性(化)声学”,有大振幅的“非线性声学”。

从传声的媒质上看,有以空气为媒质的“空气声学”;还有“大气声学”,它与空气声学不同的是,它主要研究大范围内开阔大气中的声现象;有以海水和地壳为媒质的“水声学”和“地声学”;在物质第四态的等离子体中,同样存在声现象,为此,一门尚未成型的新分支“等离子体声学”正应运而生。

从声与其它运动形式的关系来看,还有“电声学”等等。

声学的分支虽然很多,但它们都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这是它们的共性。只不过是与不同的领域相结合,研究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强度、不同的媒质,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这就是它们的特殊性。

下载全文

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 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A.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区分声源,故诗句中“蝉声、鸟声”靠音色区分,故A错误;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故B 错误; C.声音由振动产生,诗句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诗句中“笛声”是靠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 D.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 【答案】D 【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 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 【答案】B 【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 【答案】D 【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 【答案】D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 【答案】A 【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2021中考复习 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声现象

2021中考复习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声现象 【专题一:声音产生的条件】 【例1】小实验:用直尺做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把直尺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直尺的伸出端,观察现象并思考: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直尺处于什么状态?当直尺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2)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直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出声音? 【专题训练】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2.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 【专题二:声音的传播】

【例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 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专题训练】 1.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紧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是因为 A. 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 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 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中考物理 声学部分中考考点分析及典型题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中考考点分析及典型题 ●声的产生原因──物体振动 例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的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辨别不同发声体主要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因此B、C、D 都不正确,应选A.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产生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声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不同 例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声速不同,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选C. 例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气体还与温度有关,故选D.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声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此知识点可以探究形式出现 例4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解析:辨别不同发声体主要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选B 例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八年级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现象、规律以及与物体运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八年级学习的物理声学内容主要围绕声音的特性、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展开。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特性和产生 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再由介质的振动传播形成的。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气流的流动声音和电磁振荡产生的声音等。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等特性。 - 高低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高,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 - 音量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较响,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较轻。 - 声音的纯度:指声音中是否含有其他频率的声音成分,纯音是只有一个频率的声音,复音是由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而成。 - 声音的音色: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发出的声音相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听起来是不同的,这个差别就是音色。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它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常见气体中,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

二、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1.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分子间的振动传播。在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 固体中声传播: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较高,更容易传播。 - 液体中声传播:液体中声音传播速度较慢,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较大。 - 气体中声传播: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较慢,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距较大。 2. 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通过我们的耳朵进行。当声波到达耳朵时,耳朵会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三、共振现象 1. 共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当外力的频率和物体自身的频率相同时,会出现共振现象。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弹奏乐器、出现声音放大现象等。 2. 共振对声音的影响:共振现象可以增强声音的音量,使得声音更加响亮和明亮。 四、声音的隔音与传导 1. 声音的隔音:声音的隔音是指通过措施降低声音的传播或使声音不能穿透隔音材料。 - 隔音原理:通过降低声波的传播媒介的连续性或减少声波能量的传递,达到隔音效果。 2. 声音的传导:声音通过物体的传导传播,不同物体对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 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感受和应用的学科。在高中物理 课程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声 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声波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分 子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了声波的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 的特性,如密度和弹性模量。一般而言,固体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二、声音产生和感受 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波动。当振动频率在人 耳可接受的范围内,人们会感知到声音。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频率的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三、声音的特性 1.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取决于声音波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音波的振幅。振幅越大,音 量越高。 3. 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会有所不同。

4. 谐波:声音波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波形。 四、声音的传播和衍射 声音可以通过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衍射。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障 碍物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声音的频率越低,衍射效应越明显。 五、声音的共振 共振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明显 的共振现象。共振的发生会增强声音的音量,并产生更加明亮的声音。 六、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扩音器:扩音器利用共振效应来增大声音的音量,常用于演讲和 音乐表演等场合。 2.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声波的反 射和回声来探测和定位水下物体。 3. 音乐乐器:各种乐器的演奏都利用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 声波通信:声波可以用作短距离通信,在水下或者其他介质中传 送信息。 5. 声学设计:声学在建筑和音响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提供 良好的声音质量和环境。 总结: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声学故障分析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声学故障分析 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波传播及其产生、检测和应用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专题,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 和原理。通过练声学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学的知识 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分析几个常见的声学故障, 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故障一:声音衰减过快 问题描述: 在实际场景中,有时候发现声音传播的距离比预期的要短,声 音衰减的速度过快。这可能会导致声音无法清晰地传达到目标对象,影响沟通效果。 故障原因: 声音衰减过快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空气中存在大量障碍物,如建筑物、树木等,这些障碍物会 吸收和散射声音,导致声音衰减。 2. 声音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过远,导致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声音衰减过快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声音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减少声音在传播 过程中的衰减。 2. 在声音传播的路径上尽量减少障碍物,保持传播路径的畅通,避免声音被吸收和散射。 故障二:回声问题 问题描述: 在一些封闭的空间中,常常会出现回声问题,即声音通过反射 多次后形成持续的回声,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信号的传递。 故障原因: 回声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封闭空间的墙壁、地板等表面反射声波,导致声波多次反射 形成回声。 2. 空间内的声音吸收材料不足,无法有效地吸收反射的声音。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回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封闭空间的墙壁、地板等表面上添加声音吸收材料,如海绵、吸音板等,减少声音反射和回声的产生。 2. 调整空间内的布局,增加家具等物体来吸收声音,减少声音的反射。 故障三:噪音干扰 问题描述: 在一些空间中,常常会遇到噪音干扰的问题,即外部的噪音影响声音的接收和理解,影响正常工作和研究。 故障原因: 噪音干扰的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外部环境噪音过大,如路边车辆、机器设备的噪音等。 2. 声音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过远,导致声音信号衰减,噪音信号占据主导位置。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噪音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尽量选择安静的工作或研究环境。

声学力学的声波传播分析

声学力学的声波传播分析 声学力学是研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声波的起源、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问题。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 特性,对于声波传播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声波的性质、应用和优化。 一、声波的传播原理 声波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介质发生压缩和膨胀, 形成了机械波,沿着介质传播,从而形成了声波。声波传播的速度与 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传播中的能量损耗与介质的吸收和散射有关。 二、声波传播的特性 声波在传播中具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声速、衰减、散射和折 射等。声速是声波传播速度的量度,它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衰 减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现象,它与介质的吸收特性和传播 距离有关。散射使得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它与介质中的界面和 颗粒尺寸有关。折射是声波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产生的折射现象,它 与两个介质的声速和入射角度有关。 三、声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分析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受到固体的弹性特性和结构特点的影响。 固体介质中的声波传播可以通过声波传播的速度、频率、波长等参数 进行分析。例如,对于长杆中的声波传播,可以通过弹性系数和密度 计算声速,并通过杆的长度计算波长。此外,固体中的声波传播还受 到材料的吸收和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四、声波在液体介质中的传播分析 声波在液体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与固体有所不同。液体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与液体的压缩模量和密度有关。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其衰减程度与液体的吸收系数和传播距离有关。此外,声波在液体中还会发生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五、声波在气体介质中的传播分析 声波在气体介质中的传播受到气体密度、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气体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与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传播速度随着绝热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气体介质中,声波的频率和波长等参数可以用来分析声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此外,气体介质中的声波传播还会受到气体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因素的影响。 六、声波传播的应用 声波传播的分析对于许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物理学中,声波传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在工程领域中,声波传播的分析有助于声音的处理和控制,如声音的放大、消除和隔离等;在医学领域中,声波传播的研究有助于超声波诊断和治疗等应用。 综上所述,声学力学的声波传播分析涉及声波传播的原理、特性和应用等方面。通过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波的性质、应用和优化。

高中物理声学题解析

高中物理声学题解析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们普遍感觉较为困难的内容之一。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高中物理声学题为例,进行解析和说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学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题目。题目如下:一位学生在实验室中用示波器测得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他想知道这个速度是否与声音的频率有关。请你给出你的回答,并解释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声学理论,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声音的频率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和弹性系数。而声音的频率则是指声波的振动频率,与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这也是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学生们需要牢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声音的反射的题目。题目如下:一个人站在一堵墙前,他用手敲击墙壁,听到了回声。请你解释回声的产生原因,并说明如何计算回声的时间间隔。 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然后再次传播到人的耳朵。当人敲击墙壁时,声音会传播到墙壁上并被墙壁反射回来,然后再次传播到人的耳朵。由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已知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声音从人敲击墙壁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来确定墙壁与人的距离。 计算回声的时间间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回声的时间间隔 = 2 ×距离 / 传播速度。其中,回声的时间间隔是指敲击墙壁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距离是指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高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解析

高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解析 声音传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声音传播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本文将通过具体题目的举例,分析和说明声音传播问题的考点,同时给出解题技巧和使用指导性语气,以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质中的分子振动,将机械能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使声音传播。 二、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题目:一名学生在湖边敲击木鱼,听到声音的回声时间为1.5秒,计算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回声时间为1.5秒,即声音从学生发出到回到学生 耳朵的时间为1.5秒。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为340米/秒,所以声音在1.5 秒内传播的距离为340米/秒 × 1.5秒 = 510米。因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510米/1.5秒 = 340米/秒。 考点:通过计算声音在给定时间内传播的距离,能够求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 三、声音传播的衰减 题目:一名学生站在距离扬声器10米处,声音的强度为60分贝。如果学生向 扬声器靠近5米,声音的强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学生站在距离扬声器10米处,声音的强度为60分贝。声音传播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当学生向扬声器靠近5米后,距离减小为5米,声音的强度将变为60分贝 + 20log(10/5) = 60分贝+ 20log2 ≈ 66分贝。因此,声音的强度会增加约6分贝。 考点:通过应用声音传播的衰减公式,能够计算出声音在不同距离下的强度变化。 四、声音的共振现象 题目:一名学生用手指轻轻敲击一个玻璃杯,发现玻璃杯发出了一种特殊的声音,声音特别响亮。请解释这种现象。 解析: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声音的共振现象。当学生用手指敲击玻璃杯时,玻 璃杯产生了特定频率的声音。由于玻璃杯的结构和形状,使得这个频率的声音在杯中产生共振,从而放大了声音的振幅,使其听起来特别响亮。 考点:通过解释声音的共振现象,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物体在特定条件下会产 生特别响亮的声音。 通过以上几个具体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物理声音传播问题的一些常 见考点。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计算声音传播速度的方法,了解声音传播的衰减规律,以及声音的共振现象。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条件,灵活运用相关公式和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释。 对于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掌握声音传播问题的解析方法和技巧,不仅 有助于应对考试,也能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提升对声音传播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声学共振题举例

高中物理声学共振题举例 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共 振是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中物理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本文将通过举例分析几道典型的高中物理共振题目,帮助读者理解共振的概念和解题技巧。 题目一:一根长为L的均匀细杆,两端固定,沿杆的中点垂直于杆的方向以频 率f0作简谐振动。当振动频率为f0时,杆两端的声强相等。求杆的长度L与波长 λ0之间的关系。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了共振现象和波动的知识。共振是指当外界频率与物体 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在这道题中,杆的中点作简谐振动,频率为f0,而杆两端的声强相等,说明杆两端的波面相位相同。根据声波传播的特点,相邻波面之间的距离即为波长λ0。 由于杆的两端固定,所以在共振状态下,杆的两个半波长正好等于杆的长度L。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2λ0 = L 这道题目通过具体的振动情景,结合共振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共振现象与波 动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对波长的计算能力。 题目二: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车轮半径为R。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系数为μ,求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max,使得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共振现象不会发生。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了共振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振现象不仅在声学中 存在,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在这道题中,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会影响共振的发生。

当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共振发生时,车轮会发生失控,甚至造成事故。为了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最大速度vmax,使得车轮与地面之间的共振频率不会与车轮的固有频率相等。 根据共振的条件,共振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车轮的固有频率可以表示为: f0 = v / (2πR) 其中,v为车辆的速度,R为车轮的半径。要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使得共振频率不等于行驶频率,即: vmax ≠ 2πRf0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max: vmax ≠ 2πRf0 这道题目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汽车行驶情景,结合共振的概念,考察了学生对共振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两道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物理中的共振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共振现象的理解,还涉及到波动、振动和频率等知识点的运用。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理解共振的概念,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做类似的题目,加深对共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乐器共鸣、桥梁共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振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总之,共振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举例分析典型的共振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共振的理解,同时也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有所帮助,引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物理知识解读声学与音频工程

物理知识解读声学与音频工程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规律。音频工程则 是应用声学原理和技术来处理和改善声音的领域。本文将通过解读一些物理知识,来探讨声学与音频工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 产生机械波,这种波动以压缩和稀疏的形式传播。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343米。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在音频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麦克风来接收声音。麦克风的工作原理与声 音的产生有关。麦克风内部有一个薄膜,当声音波动到薄膜上时,薄膜会随之振动。这种振动会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路传输到音频设备中进行处理和放大。 除了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声学还研究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 到各种障碍物,如墙壁、地板等,这些障碍物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例如,当声音遇到墙壁时,一部分声音会被吸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声。在音频工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房间的声学特性,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改善声音的传播效果,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声学还研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特性。除了空气,声音也可以在固 体和液体中传播。不同媒介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例如,在水中传播的声音速度约为每秒1480米,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快很多。这种 特性在海洋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来探测海洋中的声源和生物。 在音频工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 高低,而声音的振幅则决定了音量的大小。在录音和音乐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和振幅来达到理想的音效效果。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谐波的现象,当一个声音波包含多个频率时,我们会听到复杂的音色。这在音乐中经常被用来创造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物理学中声学的专题分析

物理学中声学的专题分析 物理学中关于声学的专题分析 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它既古老而又颇具年轻活力。 声学是物理学中很早就得到发展的学科。声音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直观的现象,它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对声音、特别是在音律方面都有相当的研究。我国在3400多年 以前的商代对乐器的制造和乐律学就已有丰富的知识,以后在声音 的产生、传播、乐器制造、乐律学以及建筑和生产技术中声学效应 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卓越的发现和发明。国 外对声的研究亦开始得很早,早在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就研 究了音阶与和声问题,而对声学的系统研究则始于17世纪初伽利略 对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的研究。17世纪牛顿力学形成,把声学现象 和机械运动统一起来,促进了声学的发展。声学的基本理论早在19 世纪中叶就已相当完善,当时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对它 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JohnWilliamRayleigh,1842~1919)发表巨著《声学原理》 集其大成,使声学成为物理学中一门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并由此拉开了现代声学的序幕。 声学又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声学日益密切地同声多种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形成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从最早形成的建筑声学、电声学直到目前仍在“定型”的“分子—量子声学”、“等离子体声学”和“地声学”等等,目前已超 过20个,并且还有新的分支在不断产生。其中不仅涉及包括生命科 学在内的几乎所有主要的基础自然科学,还在相当程度上涉及若干 人文科学。这种广泛性在物理学的其它学科中,甚至在整个自然科 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彳。(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个乒乓球。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声速/介质声速/ 空气(0°C)331海水(25C)1531 空气(15C)340冰3230 空气(25C)346铜(棒)3750 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C)1324铝(棒)5000 水(常温)1500铁(棒)5200 (1)分析资料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介质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5000m・sJ。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铝

(此时气温约为15°C)。 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 相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振动长度的关 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a—和_b—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 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_点。 4.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编号A B C D 规格材料尼龙尼龙尼龙 镍合金 长度(cm)555580① 横截面积(mm2)10.510.5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A_、_B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A—、_C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55cm—。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5.在学习了音调知识后,小芮发现小提琴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影响。她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以下猜想:

初中物理声学常见问题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常见问题总结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问题。在初中 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声学的问题。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声学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而产生的可听 到的振动。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2. 什么是频率和周期? 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用赫兹(Hz)表示。周期是指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秒(s)表示。频率和周期是倒数关系,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振 动的次数的倒数。 3. 音速和声速有什么区别? 音速是声音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是指物体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例如,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米/秒,这就是空气中的音速。当声音在 其他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可能不同。 4. 什么是共振? 共振是指当外力与物体固有的自由振动频率相同时,物体受到的外力振幅增大 的现象。共振可以发生在声学系统中,如乐器或声音箱。当声波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匹配时,就会发生共振,使声音更加响亮。 5. 什么是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频率高低,与声波的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音量 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高。

6. 声音的强度与距离有关吗? 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声音传播时,声波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消散,声音强度会减小。声波传播的区域面积随距离的平方增加,所以单位面积内的声能减少。 7. 什么是声速测量法? 声速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来计算声音速度的方法。实验中通常用两个声源,将两个声源的时间间隔与声音传播的距离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声音速度。 8. 什么是共振管? 共振管是声音共振的装置,通常由一个封闭的管道和一个共振腔组成。共振管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当共振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与声波的波长匹配时,声音会在共振管中产生共振现象。 9. 为什么远离音源时,人们经常倾向于使声音更大? 当人们远离音源时,声音传播的距离增加,声音接收的强度会减小。为了弥补声音的弱化,人们通常会提高自己的声音强度,使声音更大,以便对方能够听到。 10. 声音如何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方式略有不同。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较快,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比较慢,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声学的知识。声学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对理解和应用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进一步享受声音带来的美妙体验。

《声现象专题》(含答案)

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声现象》专题训练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 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 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

初中物理专题声学

初中物理专题声学 篇一:初中物理声学部分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提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注意: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5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5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注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1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 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三特性:音调、音色、响度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选择题、填空题★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 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7.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 8.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介质传声→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9.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瓶中水的高度不同,在敲击时,瓶内空气柱振的快慢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应选D。 【考点】声现象 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A 【解析】(1)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速度比这个速度要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因此不能用回声测距测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音色以及声音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