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炼字的诗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一、课前演练: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4僧敲月下门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三:炼字的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提问方式: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
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旧》
5.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宝剑篇》
6.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7.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8.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9.百岁梦中看即过,劝君修炼保尊年。
出自唐代吕岩的《忆江南》
10.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出自唐代吕岩的《敲爻歌》
11.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闲居书事》
12.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白菊》
1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出自明代唐寅的《言志》
14.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出自清代袁枚的《箴作诗者》
1/ 1。
炼字名句

炼字名句以下是关于炼字名句,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炼字名句1、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
——清·李渔2、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前蜀·卢廷让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5、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杜荀鹤6、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唐·皮日休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8、欲识为诗苦,秋霜若在心。
——唐·杜牧9、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唐·顾文炜10、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12、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13、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唐·皮日休14、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15、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16、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17、清诗要淘炼,乃得铅中银。
——宋·苏轼18、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前蜀·卢延让19、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成。
——清·赵翊20、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东晋·陶渊明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清·牧22、新诗改罢自长吟。
——唐·杜甫23、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唐·孟郊24、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清·袁枚25、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唐·杜荀鹤26、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唐·方于27、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唐·李白·。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诗词的炼字 诗词炼字炼词作用

诗词的炼字诗词炼字炼词作用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考点09: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09 古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例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从本词的 _____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1)江城子题材(2)“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这是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从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本题考查炼字能力,要注意结合词作的内容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千骑卷平冈”的意思是: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以席卷而过的狂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
例2:【2022·湖北潜江·中考真题】秋霁①寄远杜牧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
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横”写出了“烟”的范围之广,化抽象为具体,渲染了缥缈朦胧的范围。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炼字的诗句
1、便从炼炼师乞浆啖火枣《医师行,赠袁炼师》杨维桢
2、炼气炼形精亦炼《赠海陵佘公老人》赵夔
3、得逢焦炼师《谒焦炼师》王昌龄
4、炼魄栖云幄《赠嵩山焦炼师》李白
5、东岳真人张炼师《赠东岳张炼师》刘禹锡
6、炼成云母休炊爨《送吴炼师归王屋》张籍
7、不是扬州百炼铜《百炼镜-辨皇王鉴也》白居易
8、炼尽少年成白首《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以长句答之》白居易
9、超心炼冶《诗品二十四则。
洗炼》司空图
10、中山炼师栖白云《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