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
环境污染数据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二氧化硫超标47%、飘尘超标24%、臭氧超标163%,这都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环境,尤其是臭氧缺少,会改变地球的气候。
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根据最新的普查资料,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km2,其中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调洪能力下降;污染水资源环境;提高了大气中CO2浓度,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南北温差大,冬季因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而寒冷干燥;夏季受东南太平洋暖流湿季风影响炎热多雨,7~8月为明显降雨季节。
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差异很大,降雨量从东南沿海的1500mm以上逐渐向西北内陆递减到50mm以下。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1中国水土流失情况1.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200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1],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 km2,其中: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km2。
1.1.1水蚀现状。
全国水蚀总面积165万km2,其中:轻度侵蚀(平均侵蚀模数200,500,1000~2500t/km2a,下限因地区而异)83万km2;中度侵蚀(2500~5000t/km2a)55万km2侵蚀(5000~8000t/km2a)18万km2;极强度侵蚀(8000~15000t/km2a)6万km2;剧烈侵蚀(>15000t/km2a)3万km2。
土壤侵蚀统计表

土壤侵蚀统计表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监测土壤侵蚀情况的表格。
通过该表格,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的面积、程度和分布情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土壤侵蚀统计表:
其中,序号表示统计表的序号,地区表示土壤侵蚀发生的地区,侵蚀类型表示土壤侵蚀的类型(如水蚀、风蚀等),侵蚀面积表示土壤侵蚀的面积,侵蚀程度表示土壤侵蚀的程度(如轻度、中度、强度等)。
在制作土壤侵蚀统计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反映当地土壤侵蚀情况。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新六项指标及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

新六项指标及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新六项指标是指近年来土壤侵蚀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更加全面、科学、准确的土壤侵蚀程度评估方法,它包括降雨侵蚀指数、土地利用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制度措施指数、水土保持措施指数和无鱼塘湿地覆盖指数。
通过综合分析这六个指标的数值,可以判断土壤侵蚀的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中,降雨侵蚀指数(EI30)是指降雨对土壤侵蚀作用的程度,通过降雨强度和土壤类型来计算,一般单位为mm/h。
土地利用侵蚀指数(LS)是指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考虑了坡度和坡长的因素,数值越大表示土壤侵蚀的程度越深。
植被覆盖指数(C)则是指植被对土壤侵蚀的保护作用,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越好。
制度措施指数(P)是指政策和制度对土壤侵蚀的防治作用,数值越大表示措施的效果越好。
水土保持措施指数(R)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表示措施的效果越好。
无鱼塘湿地覆盖指数(S)是指湿地对土壤侵蚀的保护作用,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表示湿地保护越好。
为了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首先需要测定以上六项指标的数值。
降雨侵蚀指数和土地利用侵蚀指数可以通过野外采样实地测量获取,植被覆盖指数、制度措施指数、水土保持措施指数和无鱼塘湿地覆盖指数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或者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推算。
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以上六项指标代入模型方程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首先,根据实况雨量数据计算出降雨强度和降雨量。
2.根据降雨强度和土壤类型参数,计算降雨侵蚀指数(EI30)。
3.根据坡度和坡长,计算土地利用侵蚀指数(LS)。
4.根据植被覆盖率,计算植被覆盖指数(C)。
5.根据政策和制度情况,计算制度措施指数(P)。
6.根据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计算水土保持措施指数(R)。
7.根据湿地覆盖情况,计算无鱼塘湿地覆盖指数(S)。
8.将以上六项指标的数值代入土壤侵蚀模型方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管理及数据库构建

1 建 设 目标
2 主要 内容
( 1 ) 数 据库 开 发 。主 要 包 括基 础 地 理 、 水 蚀 因子 、 壤侵 蚀强 度等 数据 库及 管理 功能 的开 发 。
( 2 ) 数 据 检 查 与 入 库 。根 据 数 据 格 式 特 点 , 按 照
土 保持 行业 和相关 行业 应 用土 壤侵 蚀 普查 数 据 提供 数 风蚀 因子 、 冻融 侵蚀 因子 、 野 外调 查单 元 、 侵 蚀 沟道 、 土
[ 1 3 ]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M]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2 o 03: 1 24.
( 责 任编 辑 赵文 礼 )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3年第 1 0期
面 向服务 的架 构 思 想 进 行 设 计 , 基 于 Wi n d o w s 2 0 0 8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 土壤侵蚀普 查 ; 数据 管理 ; 数据库构建 [ 摘 要】介绍 了全国土壤侵 蚀普查数据库 的设 计思路、 总体 结构、 数据库结构 、 系统主要功能和入库 的成 果。该数据库 的总体技 术路 线是 将全 国土壤侵蚀普 查各类数据按业务逻辑和 时空关 系管理 , 建立 以地 理空 间为基础 的“ 全 国一 张 图” 式的土壤侵蚀普 查数据库 , 形象直观地 管理普查数据 , 实现 以基础地理 、 土壤侵蚀 因子 、 野外调查单元 、 侵 蚀沟道 、 土壤侵
不 同的方 法进 行检 查与 人库 , 主要 数 据 有基 础地 理 、 侵
第 一 次全 国水 土保 持 专项 普查 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蚀 因子 、 野外调 查单 元 、 气象 、 侵蚀 沟 道 、 土壤 侵 蚀 强度 最 全 面 的一 次 普查 。将 全 国土 壤侵 蚀 普查 各 类 数据 按 等栅 格 、 矢量 、 属性 、 多媒 体 数据 。 业 务逻 辑 和 时空 关 系 进 行 管 理 , 实 现 以地 理 空 间为 基 础 的“ 全 国一 张 图” 式 的土 壤 侵 蚀普 查 数 据 库 构 建 , 形 象 直 观地 管理 普 查 数 据 , 为在 今 后 的生 产 、 科研 、 决 策 中持续 应用 奠 定基 础 , 这就 是本 次 数据 库 建 设 的 目标 。 普 查成 果数 据 建 立 安 全 、 高效 、 科 学 的存 储 管 理 机 制 , 便 于成 果应 用 。② 以 时空逻 辑全 面 系统 地 管 理各 类 相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

的侵蚀沟道的数量 、 分布与面积 ; 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 风力 侵蚀各 级强 度 的面积 与 比例 分别见 表 1和表 2 。
考 察相 结合 的方法 , 查 清 了现 有水 土保 持 措施 的类 型 、
表 1 各 省( 自治 区、 直辖 市) 水力侵蚀各级 强度 面积与 比例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水 利部 : 第一次全 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
1 土壤侵蚀
土壤侵 蚀 总面 积 2 9 4 . 9 1万 k m , 占普 查范 围总 面
蚀 的面积 、 分 布与 强度 ; 首次 采用地 面 调查 与遥 感 技 术 积 的 3 1 . 1 2 %, 其 中水 力侵蚀 1 2 9 . 3 2万 k m 、 风力 侵 蚀 相 结合 的方 法 , 查 清 了西 北 黄 土高 原 区和 东北 黑 土 区 1 6 5 . 5 9 万k m 。各省( 自治区、 直辖 市) 的水力侵蚀和
7 7 . 8 5 万k m 、 其他措施 1 . 2 8 万k m 。各省 ( 自治 区、 直辖 市 ) 水土保 持 措施 面积 见表 4 。 ( 2 ) 黄 土 高原 淤 地 坝 。共 有 淤 地 坝 5 8 4 4 6座 , 淤
( 下 转第 1 1页)
牛崇桓等 : 全 国水 土保持情 况普查组织与实施
( 4 )审查普 查 成 果 。2 0 1 2年 底 , 水 利 部 水 土 保 持 具体办法和规定 , 如广东省制定了“ 县级水土保持措施 司在 北京 组 织 召开 了第一 次全 国水利 普 查 水 土保 持 情 普 查工 作 手册 ” 、 “ 水 土保 持 情 况 普查 质 量 控 制 规定 ” , 况普 查成 果 初审 会 。与会 专 家对 全 国土 壤 侵蚀 分 析 与
辽宁发布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

辽宁发布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为了及时反映全省水土流失状况,科学客观评价五年来水土保持治理成效,并为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辽宁省于2006年开展了全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全部工作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现将本次遥感普查成果予以公报。
一、综述本次普查采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2005年6、7月和10、11月时相的原始影像数据,经几何校正、正射纠正、图像信息增强、彩色融合、镶嵌拼接和坐标转换等技术处理,以多光谱8米分辨率数据为底图,以黑白2米分辨率数据为参考,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平台,应用“3S”集成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结合全省坡度图(DEM),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在计算机上直接绘制土壤侵蚀图斑界线,并根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界定图斑的侵蚀强度和侵蚀类型,形成数字化的土壤侵蚀图层及相应的属性数据库。
经过GIS地学演算,以及全省300多个野外GPS定点校验工作,最终形成了全省及各市、县、流域水系、河流流域、小流域、水库上游,以及不同地类等各管理层面的土壤侵蚀分布信息。
本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壤侵蚀状况,无论侵蚀面积、侵蚀强度和有效治理面积总体趋势均有明显好转,反映出治理成效比较显著。
全省土壤侵蚀面积与2000年第三次遥感普查结果相比,净减少8.7%;占总面积比例由原来的31.7%降为28.9%,下降了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56个百分点。
然而,在全省土壤侵蚀状况趋于好转的同时,也应看到全省水土流失现状仍不容乐观,还有近30%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
城区周边的开发建设、矿山开采、筑路等开发建设项目,使极强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呈增加态势。
“两工”的取消,使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减慢,连年干旱等自然灾害使治理保存率也明显降低。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一般按土壤遗传层侵蚀厚度或剩余厚度的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和严重侵蚀。
每个年级对应的特征如下:没有明显的侵蚀意味着土壤剖面a,b和c保持完整。
轻微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大于1/2,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
中等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小于1/2,而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
强度侵蚀意味着不保留层a,层B开始腐蚀和裸露,而层C保持完整。
严重腐蚀意味着A和B层没有保留,C层开始腐蚀和暴露。
扩展数据:土壤侵蚀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水蚀主要分布在50°N和40°s之间。
中国的水蚀地区主要分布在20°N和50°n之间。
风蚀主要发生在草原和沙漠。
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国,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较大的分布面积。
中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东北地区的低丘陵地带,四川盆地以及周围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中国的风蚀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早,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沙地。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布全国。
主要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
根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的调查和统计,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1%,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冻融侵蚀面积为125万平方千米。
重力侵蚀分布在以上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中。
中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表松散和深厚,降雨强度高,开垦历史悠久,植被覆盖率低都是造成中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区域分布和潜在风险。
2011—2019年宁夏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多沙区1990、1999、2019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900.97、6572.14、1957.89t/(km2·a),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8.87亿、13.93亿、4.15亿t。
经测算,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表2 黄土高原多沙区不同时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时期水土流失面积/万km2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合计20194.372.751.250.720.149.2319992.764.385.253.431.7717.5919903.563.973.853.644.2919.313 结 论(1)根据各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及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计算得到的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即y=1.0971A+138.42。
(2)黄土高原多沙区1990、1999、2019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900.97、6572.14、1957.89t/(km2·a)。
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参考文献][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人民治黄五十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R].西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1996:22.[2]高健翎,高云飞,岳本江,等.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人民黄河,2016,38(12):20-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8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9:1.[4]郑新民.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03(17):19-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8.[作者简介]李晶晶(1987—),女,山西垣曲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信作者张建国(1986—),男,山东肥城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森林水文过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
栅格数据源
数据名称全国土壤侵蚀数据
数据类型栅格
数据格式GRID、TIFF
时间序列2005年
分辨率1km
投影坐标系Krasovsky_1940_Albers;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覆盖范围中国全域
数据简介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土壤侵蚀问题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土壤侵蚀可用于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农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土壤侵蚀数据对土地现状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其到指导作用。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土壤侵蚀数据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所制作的的全国土地资源类数据产品重点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该产品数据经过野外实地验证,精度高、质量好,可满足科研、国土、灾害防治等专题研究的需求。
土壤侵蚀等级类型分区
一级类型区水利、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根据国家分类标准: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利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被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壤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
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产品样例
中国2005年土壤侵蚀状况
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山西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云南海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