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合集下载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2.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 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 平地而建成的。
分析:夷,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将“夷” 改成“填”。
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 才的。
分析:过于绝对。
不合事理
4.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 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分析: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 “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主客颠倒
1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分析: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2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分析: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 4《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 青年感到特别亲切。 分析:主客体位置颠倒。改为“我们这些即将毕业 的青年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感到特别亲切。”
分析:“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不合逻辑,既然是“平 均”,就该是明确一定的,应删去“以上”。而且文化程 度怎么平均?
5.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分析: 产品可以伪劣,但伪劣产品绝不会有人去仿造。
6.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去小书房找 来借我。
分析:严寒和酷暑不可能同时存在。
概念混乱 分类不当
1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 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分析:“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 “和”改为“等”。
2 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 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分析:“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 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概念混乱 分类不当
3. (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 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 球鞋等乒乓器材。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1、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 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在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 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3、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 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注意逻辑关系(抓数量、程度、范围、时态等词) ①最少、最低、平均、超过、最多、达到、约、逾、至少、
近+确数 ②“平均”不能与“都”连用 ③降低、减少、缩小不能加倍数 ④船只、星斗、人民等集体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如:众
多莘莘学子(×)
四、强加关系(因果、递进、转折等)
1、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 典小说”之一,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 读的课外读物。
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 资料。
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 是谋略不当。
①关注否定词(有效):单重否定即否定,双重 否定即肯定
②关注本身含有否定义的词:防止、禁止、缺乏 、杜绝、提防、避免、忌、漏、难道等
4、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10、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 、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1、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 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 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 闹极了。
二、否定失当
1、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 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六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六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六不合逻辑【方法指导】不合逻辑主要有概念分类或并列不当、自相矛盾、主客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复句关系混乱六种类型。

高考常考的是以下五类。

(一)概念分类或并列不当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例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例2】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例3】(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二)自相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4】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

(时态上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三)否定不当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例5】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是”字。

)【例6】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例7】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把“忘”改为“在”。

)2、“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例8】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把“不再”改为“再次”。

)【例9】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法轮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辨析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八)偷换概念
• 在一个句子里,前面部分陈述的对象是一种事物,到后面部分陈述的对象却变成了另外一 种事物,这种逻辑错误就是偷换概念。
• 例如:1.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 第1句前面部分的主语是“歌唱组合”,到后面却变成了“作品”,也是偷换了概念,应改 为“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 让人相信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0岁。”
•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 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丈不 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 2、【答案】① “一位”改为“一个”; 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呼; ③“也”改为“还”;④“因为”改为“不过”; ⑤“况且”改为“而且”。
• (九)强加因果
• 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中,把没有因果关系(或只有部分因果关系)的情况说成有因果关系, 或者根据前面的部分原因想当然地推断出某一个结果来,这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 例如:1.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 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 这四句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下降、减少、缩小等的情况下使用倍数,造成意思的费解,语 义的模糊。
•当堂训练
• 请辨析下面句子不合逻辑的具体原因
• 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 1辨析:“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和“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孰高孰劣?从文体角度看无本质 区别。因而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语就显得牵强些了。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不合逻辑”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不合逻辑”复习笔记整理

不合逻辑1、概念混乱。

【考点梳理】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

运用概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否则就要违背逻辑。

方法:注意有关种属关系的句子,要考虑是否是同一种类,是否有从属混乱、交叉等现象。

【试题训练】例句:农场决定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解析:“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2、否定不当。

【考点梳理】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

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一重否定。

方法:看到否定词不放过;看到反问句不放过。

句子中出现否定词,一定要看清楚要否定的内容和句子的本意,是否双重否定不当,是否与本意相反等。

常见否定意义的词有“禁止”“杜绝”“切忌”“避免”“防止”“以防”“缺乏”“以免”等。

【试题训练】例句: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解析:该句否定不当,应去掉“不”字。

3、强加关系【考点梳理】在一些病句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却强加于句子;或者是没有弄明白分句间的关系而错用关联词。

办法: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由关联词连接构成的句子,需要看前后分句是否构成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

【试题训练】例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解析:“缺乏”与“勇气不足”“谋略不当”前后矛盾,应删去“不足”“不当”。

4、不合事理(自相矛盾)。

【考点梳理】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或语意逻辑前后不一致。

办法:根据语感,可以从事理、情理上分析,看句子表述的逻辑是否正确,句意关系是否合理。

【试题训练】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存的一个。

解析:既然是“幸存”,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5、数量词误用。

【考点梳理】看到数量词不放过。

“缩小”“减少降低”“下滑”等表示降低的词语,不能与倍数相搭配,只能与百分数或分数结合;“最多、最大、至少、不少于、不到、约、左右、上下”等表示约数或概数的词语,与它相邻的必须是确数,不能再与其他表示约数的词相邻或连用,如不能说“大约30人左右”“最高8848米上下”;“第一”“第二”等不能与“首先”“其次”等词混用。

小学语文考试修改病句题型分析(不合逻辑)

小学语文考试修改病句题型分析(不合逻辑)

小学语文考试修改病句题型分析(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类型有:1、自相矛盾。

例如:(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

例如:(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4、主客颠倒。

例如:(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5、否定不当。

例如:(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例题引路
不合事理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 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 不合逻辑。 (尤其是带有绝对意 义的词如“全”“都”“凡”“从 来”“历来”“一定”“必须”等)
1、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 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 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
“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 提。
4、否定失当
否定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 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 误例:夜间驾驶,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 适当加大跟车距离,随时准备停车,以防止追 尾事故不再发生。 解析:否定混乱,“防止”“不再发生”所 表达的正是“要发生”之意,与上下文的意思 相悖。
例题引路
否定失当,注意多重否定、 反问、及有否定意义的词。 如:防止、避免、忌、戒、 禁止等。
例4、下了晚自习,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 小王还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自 相 矛 盾
例5、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 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 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例6、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 “志愿者突击队”。 例7、我断定他大概会做这道题。 例8、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 《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 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 少的。
主 客 颠 倒
例2、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 的。 例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例4、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 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例5、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 生的境地。
6、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 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误例: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 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 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解析:不合事理,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 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 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悖,不能使人信服。
• 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 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 例2、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 例3、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二【例题引路】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 动 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的 权利。(2008 江西卷) • 2.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 拼图、棋类、卡拉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 万元 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2008 湖北卷) • 3、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 先 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 分 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二)表述前后不一致
• 1、前后矛盾 •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
它包 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 方面矛盾。
• 例1、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 例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
姬 》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 排练之 中。
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 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 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 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 例3、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 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 例4、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 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 分不利的。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
•【考点指津】
•语言中“不合逻辑”现象指句子内容不合 事理、 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 以及句子表述 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 相矛盾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