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课程,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基本特点包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文主义和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平衡,以及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和信五个方面。

仁是指关爱他人,义是指公正合理,礼是指礼貌规矩,智是指知识智慧,信是指诚信守信。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词、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医学和科技
中国传统医学和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包括中医、中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

这些传统医学和科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五、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哲学思想,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阅读原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医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注意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华文化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仁爱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道家哲学:道家强调自然、平衡和无为而治。

道家哲学主张“道可道,非常道”,认为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深受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崇敬。

4.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包括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

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信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书法与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二、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1. 家庭观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孝道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2. 社会等级: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尊卑有序。

3. 仁爱与和谐: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的重要性。

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注重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4. 教育制度: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知识题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1、“文化”名称的来源?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纹。

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

B“化”的本义是改易。

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 和“分化” 。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

儒家的核心观念包括仁、义、礼、智和信。

仁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爱,义是道德准则和责任感,礼是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智是知识和学问,信是诚实和守信。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自然的道。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通过放松心态和顺应自然的运行可以达到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重视道德的内在力量,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传播逐渐融入中国文化。

佛教强调超越世俗的追求,提倡慈悲、舍己和寻求真理。

佛教的主要观念包括“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心、正念、正定)以及“十善业道”等。

四、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诗歌、散文、戏曲等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崇尚自然与人性的和谐。

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五、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参与祭祖、赛龙舟、赏月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六、传统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独特的中医药系统。

中医药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被世界所认可。

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疗法则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课程国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课程国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学概论总结一、导论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

2.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3.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二.元典文化1.易①《周易》年代与作者年代:约在西周中后期作者:三圣:伏羲画八经卦、周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经卦并加上卦爻辞、孔子创作了《易传》《易传》成书年代:战国中后期②《周易》结构与组成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易传》的构成《易传》包括《彖》、《象》、《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文言》。

由于《易经》分为上经、下经,《彖》、《象》、《系辞》也相应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又称“十翼”。

1.《彖》:也称为《彖辞》,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从训诂或者卦象的角度解释卦名的意义,二是从八经卦的角度,三是从卦象、爻象、义理等角度解释。

2.《象》:也称为《象辞》,是解释卦象、爻象的,所以又分为《大象》、《小象》两部分。

《大象》是解释卦象的、《小象》是解释爻象、爻辞的3.《系辞》:《系辞》是通论《易经》的,是《易经》中内容最多、最重要的一部分,解释、发挥《易经》。

探讨了《易经》起源、作者、形成、成书年代等问题;说明卦象、彖、爻、卦爻辞的名义以及作用;阐述乾坤两卦的地位作用;解释一些卦辞,阐述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安邦治国的道理;揭示了《易经》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完整记载了起卦的方法----大衍筮法。

4.《说卦》:主要说明八卦创立的依据、过程、性质、功用、象征事物。

5.《序卦》:依据相因或者相反的原则,对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6.《杂卦》:打乱六十四卦顺序,将其分为三十二对,简要说明卦名之义。

7.《文言》:《文言》有两篇,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主要讲解和发挥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含的阴阳之理、君臣之义、为人处世、安邦治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扩展深化了两卦卦爻辞所表现的思想。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正文: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共存、传承不息。

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文化多元共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中国文化的传承不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1.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在其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承上。

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高峰。

2.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其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上。

中国文化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等哲学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画、中国书法等艺术形式;道教、佛教、儒教等宗教信仰等。

3. 中国文化的多元共存体现在其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上。

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体系,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在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过多次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
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向大一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文将回顾中华文化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
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并在长期的演
化中发展壮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强调人际关系、仁
爱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论语》传播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理念。

3. 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传统宗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佛教则强调
人类的苦难和解脱,提倡修行和慈悲为怀。

4.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
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

5. 传统节日与礼仪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
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纪念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也有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尊重长辈、饮食礼仪和婚礼
葬礼等。

6. 传统音乐与戏曲
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音
乐注重对自然和人情的表达,使用丰富的乐器和旋律。

而戏曲则
以声腔、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式来讲述故事,有京剧、豫剧、评
剧等多个剧种。

7. 中国绘画与书法
中国绘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

中国书法则强调笔墨的力度和节奏,追求字体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结:
以上便是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