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总结: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②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 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国内各民族)
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 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 身的发展。(中国与世界)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重民本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守诚信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核形心。—思—想文天理祥《念正气歌》 崇正义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尚和合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都文化的 发展始终与经济、政治发展完全同步。(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
复习回顾
二、文化的功能
1、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对民族的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劳动创造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 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内各民族)
3、对个人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 带领人民创造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神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精神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伟大精神
判断:以下精神是属于什么时期的?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采取各 种方式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结: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化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的功
P92、93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P98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继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 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 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4.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4.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课本99页的内容,初步认识: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
标准
3.怎么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关 键: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着眼点: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3)方法途径: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4)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024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4

2024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4

()
①涵养着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②已成为中华
文明与世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③体现了社会意识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起促进作用 ④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该项目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涵养着我 国人民的精神价值追求,而不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①说 法错误;该项目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 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该项目已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 互鉴的重要桥梁,②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 促进作用,③说法错误;该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 系、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这说明该项目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
材料七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主张人与万物平等,构建一 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价值参考。
(5)材料六、材料七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答案:材料六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 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材料七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 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答案:A
(2023·广东深圳)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项目申遗成功。该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成
熟发达的传统技艺,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
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
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
【拓展】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 1.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 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提示×。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提示×。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是人类社会实 践的产物,只能说文化源自社会实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文化与文明区别 (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 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 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 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 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的派生物。 提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并 非经济的派生物。 8.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提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
影响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
价值的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一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2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22张ppt)

对传统文化
必要 前提
必然 要求
发展
对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途径
改造和转化
创新和发展
对象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求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 新的呈现形式”
创造性转化
(继承)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侧重改造、转化)
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对象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
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 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
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我们要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政治认同:认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 科学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Hale Waihona Puke 子你能说出哪些体现中华
传统美德的名言名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义礼 智
兼爱,非攻
注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 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注意:1.中华文化包含传统文化(优秀、糟粕);当代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 神等。
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B
●5.(2019•天津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 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 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者要( )
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2021年,瑞典服装品牌H&M因造谣抵制新疆棉花 引发中国网友强烈不满:中国的相关签约艺人陆续与 该品牌依法解约、中国各电商平台也在第一时间下架 该品牌产品。网友直言:“没人愿意为谎言买单”。
思考:是什么文化让中华儿女有上述表现?
2.从中华民族角度: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铸就了绵延几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三、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 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 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 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 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3.从解决问题角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 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4.从国际关系角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 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 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1.从国家角度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 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从民族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 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 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从解决问题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从国际关系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 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典型例题]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说:“儒家倡导‘大道之 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 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这种“和合”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 ) 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 C.团结精神 D.爱国精神
审题 审设问 “和合”理念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审材料 材料的有效信息为“和合”理念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 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走在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前列。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其背后 凝聚了无数人多年的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人民同 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
5.伟大抗疫精神 (1)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 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 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和合”理念强调国家之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 定选项
结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A、B、D三项与题意不符,不选 答案:C
本课结束
6.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知识点
是什么
1、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2、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为什么/意义/影响/作用
1、总述:①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根本。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么做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