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结构比例审核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册

淮南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册
单位:
主管部门:
填报时间: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
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基本情况表(表一)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注:实有人员指在职在编人员。
1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准情况表(表二)
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本管理册1式2份(本单位1份、市人社局专技科1份)市人社局核准时间:年月日
(盖章)
2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审核登记表(表三)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3
事业单位政工岗位聘任审核登记表(表四)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4
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含政工)花名册(表五)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注:本表填写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5
事业单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含政工)花名册(表六)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注:本表填写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6
事业单位初级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含政工)花名册(表七)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注:本表填写聘任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7
事业单位政工专业技术人员花名册(表八)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注:本表按专业技术资格高、中、初级顺序填写。
8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花名册(表九)
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花名册(表十)
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10
淮南市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核登记表(表十一)
1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单位名称(盖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样表)备注:"1"是指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职数内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聘任)的单位领导、内设机构领导,以及经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按照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
"2"是指不担负领导职责的可聘职员控制数,不计入岗位设置总量。
其中内设机构为处级的事业单位,经核准设置了七级(2入八级(2)职员岗位的,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九级、十级管理岗位计入管理设置总量。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填表说明1、〃1〃是指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职数内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聘任)的单位领导、内设机构领导,以及经岗位设置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按照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
2、〃2〃是指不担负领导职责的可聘职员控制数,不计入岗位设置总量。
其中内设机构为处级的事业单位,经核准设置了七级(2 1 八级(2)职员岗位的,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3、九级、十级管理岗位计入管理岗位设置总量。
以某本科院校为例:假设该单位共有编制960个,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拟设管理岗位171个,专业技术岗位729个,工勤技能岗位60个。
该单位〃双肩挑〃人员共51人,其中25个正高,25个副高,1个中级。
内设机构为处级,在岗位设置时,经核准,可设置不担负领导职责七级岗位6 个、八级岗位6个。
根据《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规定:正高:副高:中级:初级=128:5.2:1。
计算出来的各类数值保留1位小数。
一、“管理岗位栏”各类数值所得如下:171=2+6+62+80+6+6+5+4。
也就是〃三(1)+四(1)+五(1)+六(1)+七(2)+八(2) +九十十〃的数值,2、6、62、80 等分别为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此外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聘任)的专职党委书记和按《关于机构改革中部分市级机关团(工)委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通知》(甬团联[2002]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市组通[2002]27号)和《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工会干部有关待遇问题处理意见的纪要》产生的专职团(工)委书记、专职工会主席、专职妇委会主任等岗位,在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时,计入相应等级的职员岗位,作为计算退出领导岗位人员50%可聘职员控制数的基数。
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1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公路交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2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3 -附件5: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2、经费形式是指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三种形式;3、现岗位聘用人数是指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现聘用的人员数量;4、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5、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6、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7、岗位设置时限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8、本表一式四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9、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4附件6: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表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2、内设机构是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3、现有人员数是指事业单位现有在册(在编、在岗、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4、本表填报一式三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5、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 5 -附件7: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 6 -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的审核;2、单位岗位总量应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保持一致,未核编的,应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后填写;3、机构规格指单位的行政级别,未明确行政级别的,应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机构规格后填写;4、填写内容时,单位首先确定本单位属于“管理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的哪一类型,而后填写目标比例和目标数量;5、本表中所有的目标数量(包括目标数量1、2)取整;6、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目标比例指单位应依据文件比例控制标准,立足本单位当前实际,结合单位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且三类岗位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如:专技岗位占主体的单位,假设管理岗位A1=20%,专技岗位A2=75%,工勤岗位A3=5%,且20%+75%+5%=100%;7、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目标数量指单位确定目标比例后确定的岗位数量,即单位岗位总量×目标比例,如:B2=J1×A2;8、管理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各栏中若编制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已经核定的领导职数请填写核定数量,其它数量根据单位发展情况填写,目标数量不能超过单位岗位总量中管理岗位目标控制数量,即:D1+D2+……+D10=B1;9、管理岗位一栏中,目标比例各栏,根据已经填写的管理岗位目标数量对应成比例填写,即:C3=(D3/B1)×100%(保留两位小数,采取五舍六入),且此栏中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C1+C2+……+C10=100%;10、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填写单位层级”指单位属于岗位设置哪一层面,即对应附件1中各层级填写;11、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比例1”指确定单位层级后,将相应比例填写至高、中、初级比例各栏中;12、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1”指将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专技岗位的目标数量×单位岗位层级比例所得,如:F1=B2×E1;13、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正高级和副高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为3:7;即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的30%为正高级,70%为副高级;14、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各等级比例即“二、三、四……十”级比例的填写,以各等级中的小比例对应填写,如:以专技占主体的单位,按文件规定,岗位设置可设置到二级岗的单位,二级岗位比例G2=30%(正高级)×10%(1:3:6),三级岗位比例G3=30%(正高级)×30%(1:3:6),四级岗位比例G4=30%(正高级)×60%(1:3:6),五级岗位比例G5=70%(副高级)×20%(2:4:4)……十级岗位比例G10= 30%(3:4:3);15、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对第十一、十二、十三级岗位的目标比例填写,第十三级占初级岗位数,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结合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第十三级岗位占初级岗位的比例,第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为5:5,且十一、十二、十三级岗位的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G11+G12+G13=100%;16、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各等级岗位的目标数量2即“二、三、四……十三”级岗位目标数量的填写,分别用高、中、初级岗位的目标数量1×各等级目标比例2所得,如:二级岗位目标数量H2=F1×G2;17、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1各栏总和等于岗位总量中专技岗位总量,目标数量2各栏总和等于岗位总量中目标数量1各栏总和,即:H1+……+H13=F1+F2+F3=B218、工勤技能岗位一栏中,“一、二、三”级技工岗位比例依据文件对应比例为1%、4%、20%,“四级、五级、普通工“的比例由单位根据实际,结合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且此栏中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1%+4%+20%+四级%+五级%+普通工%=100%;19、工勤技能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填写用单位岗位总量中工勤技能岗位目标数量分别乘以目标比例所得,如: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的单位,技术工三级岗位目标数量I3=B3×20%;20、工勤技能岗位中各等级技术工的目标数量总和等于在单位岗位总量中工勤技能岗位的目标数量,即:I1+I2+……+I6=B3;21、本表一式四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22、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双肩挑及汇总表【三表】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表日期: 2019年 月 日
单位全称
机构规格
经费形式
编制员额
现有人员数
单位岗位总量 类别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比例
数量
管理 岗位
等级 比例 数量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层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专业 技术 岗位
比例 数量 等级 比例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数量
工勤 技能 岗位
等级
比例 数量
一级
二级
技术工 三级
四级
五级
普通工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政府人社部门核准意见
审核 意见
同意设置管理岗位 个,其中三级 个,四级 个,五级 个,六级 核准设置管理岗位 个,其中三级 个,四级 个,五级 个,六级
个 , 七 级 个 , 八 级 个 , 九 级 个 , 十 级 个 ; 专 业 技 术 岗 位 个,七级 个,八级 个,九级 个,十级 个;专业技术岗位 个,其
级 个,四级 个,五级 个,普通工 个。
级 个,普通工 个。
(盖章) 年月日
(盖章) 年月日
填表 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2、经费形式是指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三种形式;3、编制员额是指机构编制部门 说明 核定的本单位人员编制数量;4、现有人员数是指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5、本表用A4纸打印,并附电子版。
工勤岗位设置问题解答文件

关于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说明一、关于结构比例控制问题工勤技能岗位设定一般按:一级、二级岗位按6%、三级岗位按35%、四级岗位按50%、五级岗位按9%的结构比例设定。
也可根据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工勤人员工作岗位的技术密集度,按控制比例设定(见附表)。
二、关于岗位设置基本要求和办法问题(一)基本要求。
1、要在编制限额内设置,坚持精简人员、提高效能、尊重现实、因事设岗的原则。
一般每天工作量不足4小时的不设岗,必须设岗的采取兼职的办法。
2、要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工勤人员的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工勤技能岗位的主行业和工种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工勤技能岗位为辅助系列行业和工种。
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和结构比例设置适用主系列岗位的控制标准。
辅助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比例一般应不高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3、要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应提高操作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
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生产施工、技术服务、后勤保障等职责的工作岗位,一般应设置为技术岗位并设置技术等级线。
技术等级线按照技术工人岗位技术复杂程度确定,复杂和比较复杂的技工岗位技术等级可以设到技师,相对技术要求比较简单的技工岗位等级只设到高级工或中级工。
(二)设置办法。
1、事业单位要按照核定的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结构比例,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并制定出每个岗位具体的工作职责、用人条件、考核标准。
2、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
在确定岗位设置时,首先要分清哪些是简单技术岗位,哪些是复杂技术岗位。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在准确、合理测定出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3、由于各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岗位工作难易程度、要求也不同,单位可以将一般技术工岗位设为普通工岗位,复杂技术岗位定为简单技术工岗位,但不能因人设岗,尤其不能将普通工岗位设为技术工岗位,简单技术工岗位设为复杂技术工岗位。
莆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

莆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为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办[2008]7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一)由我市各级国家机关举办的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列入本实施意见的管理范围。
(二)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或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列入本实施意见的管理范围。
(三)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以及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臵管理。
岗位设臵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事业单位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编制总额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我市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如下:(一)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二)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三)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四)事业单位除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亳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贴照
片处
参加工作时间
身体状况
文化程度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毕业时间
现岗位名称
现岗位类别
现岗位等级
现岗位聘任时间
专业技术资格
取得资格时间
资格证书编号
或任职文号
计算机合格证书编号
外语合格
证书编号
拟聘岗位名称
拟聘岗位类别
拟聘岗位等级
拟聘岗位所需任职条件
附件4:
亳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申报表
申报单位全称: 单位规格: 主体岗位: 报表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编制数
人(其中核拨: 人,核补: 人,经费自给: 人,其他编: 人)。
单位岗位总量
类别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申报数量
申报比例
管理
岗位
等级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领导职数
申报数量
在管理岗中所占比例
专业
附件2: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一级职员
高级
一级
技术工
一级
二级职员
二级
二级
三级职员
三级
三级
四级职员
四级
四级
五级职员
五级
五级
六级职员
六级
普通工
七级职员
七级
八级职员
中级
八级
九级职员
九级
十级职员
十级
初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岗位考核表格

88分
注:上述表格只是一个示例,具体考核表格应根据岗位和考核周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考核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完成情况应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得分应根据考核标准和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序号
姓名
岗位名称
考核周期
考核指标
完成情况
得分
1
张三
销售专员
季度考核
销售额
完成90%
85分
2Hale Waihona Puke 李四人力资源专员年度考核
招聘人数
完成120人
90分
3
王五
市场策划专员
月度考核
活动策划数量
完成10个活动策划
78分
4
赵六
客服专员
季度考核
服务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95%以上
92分
5
刘七
技术支持工程师
年度考核
技术问题解决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审批表单位名称主管部门
单位性质单位类型
编制数现有职工
人数
专业技术
人员数
上年度审核情况专业技术人员总数:
核定结构比例(%)核定岗位数核定空岗数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
实际聘任情况
分类
项目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
人数(A)比例(%)人数(B)比例(%) 人数(C)比例(%) 占岗聘任人员
单列岗位人员
合计
年度审核情况
结构比例计算基数(D):
单位意见
结构比例(%) 岗位数空岗数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主、辅系列岗位分配情况:
年月日(盖章)
- 1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结构比例(%)岗位数空岗数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主、辅系列岗位分配情况:
年月日(盖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意见
结构比例(%)岗位数空岗数
正高级
(E)
副高级
(F)
中级
(G)
正高级
(H)
副高级
(I)
中级
(J)
正高级
(K)
副高级
(L)
中级
(M)主、辅系列岗位分配情况:
承办人:审批人:
年月日(盖章)
本
年
度
申
报
记
录
本
年
度
聘
任
记
录
说明:1、审批结构比例时需提供的材料:上年度《结构比例审批表》、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人员编制文件、专业技术人员花名册、单位人员变动的有效证件、工资基金管理册、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
2、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在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编制以内的,按实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计算,超过编制数的,按
在编在册的人数计算;
3、“单位类型”栏目按豫人社[2010]152号文件划分的单位类别填写;“单位性质”栏目按财政拨款方式填写;
4、有关项目计算办法:H=D×E; I=D×F; J= D×G; K=H-A; L=I-B; M=J-C;
5、此表一式3份,其中一份存主管部门、一份存呈报单位、一份留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单位。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