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3篇)

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3篇)水污染调查报告篇一湖州是因湖而得名的,它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地之一,因此,湖州水质的优劣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而现如今,湖州城的水受到污染是每一个湖州人有目共睹的。
我的家就位于“母亲河”的旁边,只要一走到朝着河的窗子跟前,便可以看到大面积漂浮在那母亲河河面上的绿色水生植物,也可能其中一部分是微生物。
总之,那种绿色很不自然,让人看着不舒服,于是我通过初中的知识判断这现象应该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引起的“水华”现象。
而除了这些植物、微生物以外,还能不时的看到河面上漂着体积较大的生活垃圾,那些体积小的垃圾就不用说了,更是时时都可以看到的。
除了这母亲河河面上出现的严重状况外,只要再往河水中再仔细一看,就会觉得这水的颜色很深,而且深得怪怪的。
当遇到这样的河流时,我想不论是谁,都会猜想它产生的原因吧。
(一)。
过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氮、磷元素,它们会随着水流到其它水体中去,加上人们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等化学产品,使江河湖泊等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量增加(有人估计,地球上目前工业固氮量已经是自然界中生物固氮量的1倍)。
水中丰富的营养物使藻类大量繁殖,就会在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则会出现“赤潮”等。
当这些藻类死之后,由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需要氧气的生物(如鱼类、软体动物等)大量死亡。
此时,水体就会发黑变臭,水质严重恶化。
(二)。
我有好几次看到住在附近的居民往河中倾倒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连塑料泡沫都往河里扔。
此外,我还看到过河对岸有居民在河水中清洗马桶或是对着河水刷牙,大家可能认为刷牙是件小事,可是那日积月累的刷牙水也是会对河水产生污染的呀!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人在如此污浊的水里洗衣物。
不过这些行为并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它们大概都是人类品德阴暗面的表现吧,由此还可以看出湖州市民中的较大一部分人是很缺乏道德素质的。
可是,我真的不明白,河水受污染对周围的居民有什么好处不成,周围的居民竟然眼看着母亲河河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却仍没有停止对河水产生污染的行为!这真是辜负了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也让“母亲河”三个字染上了污点。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
江苏推出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太湖流域限排标准更严 最严限值比原有标准增10多倍
针对船舶污染
2008年11月5日,太湖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在常州落定后 试运行,标志着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船舶污染防治工程 基础建设全面启动。此项工程范围涉及整个苏南地区,贯穿苏、 锡、常、镇4市,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在3年内将分两期先后建 设15座船舶垃圾收集站和15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据介绍,已在 常州落定试运行的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规格为0.25m/h2,坐 落于常州奔牛中石化水上加油船上,配有油水分离器、空压泵、 抽水泵、废油水废机油柜等。
太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分 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 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 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
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
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
“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总氮量自2001年开始均为上升趋势,全湖总氮 年均值范围为1.71~2.79mg/L,年内汛期、非 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太湖污染特点
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大运河水质污染严重
PartⅢ 太湖污染的原因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 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总磷 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总磷指 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本期提示: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去年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碧波万顷、风光旖旎的太湖也同时承受了工业文明带来的伤害,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目前太湖流域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水质型缺水,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
不久前,记者参加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赴太湖流域采访,发现这些问题涉及管理机制、部门利益、治理盲点等,本文所列举的“三大难题”只是众多难题中的突出难题。
难题之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谁管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
盛泽是全国著名的化纤和真丝绸纺织生产基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使它扬名天下。
然而,由于该镇众多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通过支流注入古运河,使“邻居”嘉兴深受其害。
记者随后乘一艘汽船沿古运河逆流而上。
船行到支流清溪河和排泾港入运河的河段之间时,眼前的运河水用“乌黑发臭”形容毫不为过,船尾的漩涡成了污水团。
据了解,按照要求,到今年底苏州出境水质应当实现《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规定的水质目标,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三类,氨氮达到四类,总磷达到五类。
但按照目前的趋势,吴江市副市长王永健向记者坦言:这一目标难以完成。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应通过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探索环境污染补偿机制、建立两省协调机构等手段寻找解决途径。
江苏于今年6月5日开始实施的《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核心制度就是水质交接责任制:对出境水质超出规定目标的,由上级政府通报批评,对造成环境污染或水功能退化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下游造成水质功能不达标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游政府给予相邻地区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XX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XX种,已有记录的约900 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XX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O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 月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勺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勺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勺生活和社会勺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勺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 其中只有约1/3 勺湖泊是淡水湖泊, 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
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
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
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 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
”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
太湖水污染的形成和治理

2.适当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要纠正某些人认为只要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 理就行了的观点,其他如控制外源、清淤、调水、建闸挡污、生 态修复等工程技术措施、保障措施也是完全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达,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允许纳污量数倍, 各区域需适当确定其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否则,即使是局部达 标排放,但汇流后也会使太湖不堪负重。为此,有关部门一方面 要研究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允许纳污量,另一方面又不要过于看重 允许纳污量这个指标,重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削减各类污 染负荷和提高环境容量上。
10.加快生态修复
太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良好的生态系统,20世纪末,太湖东半部 的生态系统尚可,而西部遭到了严重破坏,水生物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减少。 五里湖目前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和以前3次(中桥水厂取水口、梅园水厂取 水口和湖滨饭店旁)生态修复的经验,说明生态修复对改善水质有明显的 效果,但必须慎重选择生物品种,并注重长效管理。应建立多个湿地保护 区。太湖日取水量5万t及以上的取水口都应建立水源地湿地保护区,较大 河道的入湖口应建立河口湿地保护区,起氧化塘作用,以种植挺水植物为 主,每个湿地保护区面积应在2-5km2;河网间的湖荡应建立湖荡湿地保 护区,在城镇附近的,兼可建成景观湖泊;有些地方可以利用鱼池或低洼 区域开挖、新建湿地保护区,同时满足生态、蓄洪、滞洪的需要;生态修 复工程应注意建立长效机制,否则不能持久。
3.切实控制工业污染 应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使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的 工艺、技术、设备、原料,用数十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 工业企业达到污染物“零”排放。目前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只 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工厂众 多,特别在城镇,就是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其污 染物排放量仍很大。目前应采用接管、搬迁、调整结构和关 闭的措施。其中,接管是把工业污水(不含电厂或热电厂排放 的循环水等不增加污染的废水,下同)全部接进污水收集管网, 进污水厂处理,有些不能直接进污水厂的应预处理合格后再 进污水厂;搬迁是把重污染企业搬迁进相应工业园区,按不 伺类型进行分类污水处理。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科学研究 不够,缺少科技支撑
PartⅣ 前人对太湖的治理
❖ 早期错误做法 加高太湖的湖堤,建造闸门,分割湖面,修建人
工的入海通道,把自然的太湖改造成一个由几千个 闸门控制的人工平原水库改造成一个既无自然入口 又无自然出口的、水基本不流动的人工水库系统。
总氮量自2001年开始均为上升趋势,全湖总氮 年均值范围为1.71~2.79mg/L,年内汛期、非
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太湖污染特点
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大运河水质污染严重
PartⅢ 太湖污染的原因
二次污染
工业点源污染
船舶造成的水体污染
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化带来的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的污染
工业点源污染
❖ 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
自
净 能
网围养殖
力
削 弱
泥沙淤积与沼泽化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用水量大量增加湖区用水过度,导致湖 泊萎缩,土地沙化,水质下降,环境变差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矛盾加剧
社
未形成健全合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
会
因 素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落后,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短期经济利益
农业面源污染
肥料、农药、畜禽粪便、水产 养殖业、秸秆、村庄生活污水 、村庄生活垃圾对水体氮磷污 染贡献;农膜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 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 、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 行业。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 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 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 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
养殖
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 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 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 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 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
太湖水域捕鱼的船只众多,现在的 捕鱼船多是用柴油作为动力,燃烧 不充分,产生的气态颗粒污染物随 风飘落到太湖中,污染水体。 另一方面,船只老化,废油滴漏严 重,覆盖水面,较难自净,加剧了 太湖水体的污染。
强烈反差……
❖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结构调整
科学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引导
❖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
江苏推出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太湖流域限排标准更严 最严限值比原有标准增10多倍
❖ 针对船舶污染
2008年11月5日,太湖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在常州落定
后
试运行,标志着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船舶污
染防治工程基础建设全面启动。此项工程范围涉及整个苏南地区,
展的各类“血管”。
Contents
1
太湖的简介
2
太湖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3
太湖污染的原因
4
前人的治理方法
PartⅠ太湖的简介
地理
❖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 ❖ 具体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 主要水源︰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
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
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PartⅡ太湖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无锡鼋头渚[yuán tóu zhǔ] 曾是最佳观湖景点,但蓝 藻成祸,游客已经不能与 太湖水亲密接触了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 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 的面积 占6 9 %,Ⅲ类水的30%,Ⅳ类水的占1%;中营养状态的面 积占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16.9%。
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洩长江,以娄江、
吴淞江、黄浦江为主,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
最高水温达38.0℃之间,历
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
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
气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
温
经济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
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
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
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
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
太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分 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 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 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 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 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之以前迅 速增大。
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 、处理没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 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 过简单的处理,就排入到太湖中 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 素物质。
船舶
土地利用方式转换
❖ 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
全湖高锰酸盐指数自2003年以后增加较快,变 化范围4.05~5.80mg/L,年内汛期、非汛期监 测结果接近。
全湖总磷自2003年以后明显增加,年均值范围 为0.064~0.104mg/L,年内汛期、 非汛期监测 结果接近
全湖氨氮含量年均值范围为0.18~0.55mg/L,年 内氨氮浓度非汛期明显高于汛期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 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 总磷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 总磷指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