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历史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数学家

数学的历史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数学家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刻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至今,数学不断发展演变,培育出许多伟大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并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数学家。
一、古希腊时期数学的发展古希腊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概念都在这个时期诞生。
最为人熟知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数学原理,包括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另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后世数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许多数学家研究的基础。
二、中世纪数学的低谷与复兴中世纪数学的发展相对较慢,部分原因是欧洲的文化环境受到了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
然而,阿拉伯数学家在这个时期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将印度和希腊的数学知识引入阿拉伯世界,并进行了整理和发展,为欧洲数学的复兴打下了基础。
著名的《阿拉伯数学传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突破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数学复兴的重要时期,众多数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意大利数学家斯忒芬诺为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了方程三次及以上的根的求解方法。
另外,日耳曼数学家勒让德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以发展微积分理论而闻名。
四、近代数学的革命近代数学的革命主要发生在17至19世纪,这一时期见证了许多基础性数学理论的诞生。
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等一系列重要的数学难题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提出。
著名的数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学,为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提供了基础。
五、现代数学的拓展与应用20世纪以来,数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
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数论等各个分支都有了独立而深入的发展。
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如高斯、黎曼、庞加莱等在这个时期做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贡献。
数学的应用也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工程学与经济学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的发展简史

数的发展简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数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数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数的发展1.1 古代数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用数来计数和计量。
最早的数是用手指来计数的,后来发展出了更复杂的计数方法,比如用符木、结绳等来计数。
1.2 古代数学的发展古代数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地。
这些古代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比如埃及人的几何学、巴比伦人的代数学、印度人的数字系统等。
1.3 古代数学的应用古代数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土地测量、建筑工程、商业计算等方面。
古代数学家们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世纪数学的发展2.1 中世纪数学的传播在中世纪,数学知识主要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阿拉伯人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比如他们引入了阿拉伯数字系统、发展了代数学等。
2.2 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
欧洲的数学家们在代数、几何、三角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中世纪数学的应用中世纪数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地理学、商业计算等方面。
中世纪的数学家们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近现代数学的发展3.1 近现代数学的革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革命,比如微积分的发明、非欧几何的提出、概率论的建立等。
这些革命性的成就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2 近现代数学的发展近现代数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
数学家们在代数、几何、拓扑学、数论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3.3 近现代数学的应用近现代数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金融业等领域。
数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四、当代数学的发展4.1 当代数学的前沿领域当代数学的前沿领域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般认为,从远古到现在,数学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数学萌芽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初等数学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上半叶-19世纪20年代)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数学萌芽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初期。
这个时期数学的成就以巴比伦、埃及和中国的数学为代表。
古巴比伦是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一个文明古国。
巴比伦王国形成于约公元前19世纪,从出土的古巴比伦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中发现,古巴比伦人具有算术和代数方面的知识,建立了60进位制的记数系统,掌握了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广泛使用了分数,能进行平方、立方和简单的开平方、开立方运算。
他们迈出了代数的第一步,能用一些特别的术语和符号代表未知数,能解特殊的几种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甚至某些三次、四次(可化为二次的)和个别指数方程,并且能够把它们应用于天文学和商业等实际问题中去。
几何方面掌握了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初等数学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发达的奴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外国数学发展的中心先在古希腊,后在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之后又转到西欧诸国。
这时期的中国数学独立发展,在许多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数学内容上,2世纪以前是几何优先发展阶段,2世纪以后是代数优先发展阶段。
如果说古希腊的几何证明的较突出,则中国和印度的代数计算可与其媲美。
这个时期的数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学(主要是几何学)由具体的、实用阶段发展到抽象的、理论阶段;从以实验和观察为依据的经验学科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和三角学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是常量和不变的图形,因此又称为常量数学。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数学的古典时期。
数学发展历程简要介绍

数学发展历程简要介绍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到现代的计算机时代,数学在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以简要的方式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数学数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是数学的起源地之一。
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使用数学来解决土地测量、纳税和商业交易等实际问题。
埃及人还使用几何学来建造金字塔,并开发出了一套复杂的分数系统。
另一个重要的古代数学文化是古希腊。
希腊人在几何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古代几何学的经典之作。
希腊人还研究了无理数,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逻辑推理。
2.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中世纪欧洲的数学发展相对较慢,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发现。
意大利数学家斯卡拉蔡在13世纪开创了代数学的先河,他提出了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思想,并发展了求解方程的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卡尔丹提出了无穷级数的概念,并解决了许多几何和代数问题。
同时,卡尔丹的学生费马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引发了数学界几个世纪的研究热潮。
3. 近代数学17世纪是数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学,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应用学科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微积分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数学理论,还在研究天体运动和物体运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8世纪的数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欧拉的工作。
欧拉是一位多产的数学家,他在分析学、数论、几何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19世纪是数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高斯、拉格朗日、阿贝尔等杰出的数学家出现,并在代数、数论和几何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数学的抽象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现代数学的诞生。
4. 现代数学20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此期间,数学分支不断扩张,涉及到概率论、拓扑学、数理逻辑、组合数学等领域。
计算机的发明也催生了计算数学学科的诞生。
数学的发展并不仅限于理论层面,它也在科学、工程和金融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
)
就,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 王孝通、李冶、秦九韶、朱世杰等人。出现了许多专 门的数学著作,特别是《九章算术》的完成,标志着 我国的初等数学已形成了体系。这部书不但在中国数 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 受到中外数学史家的重视。我国传统数学在线性方程 组、同余式理论、有理数开方、开立方、高次方程数 值解法、高阶等差级数以及圆周率计算等方面,都长 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时期的起点是笛卡尔的著作,他引
这个时期是科学技术
飞速发展的时期,不 断出现震撼世界的重 大创造与发明。二十 世纪的历史表明,数 学已经发生了空前巨 大的飞跃,其规模之 宏伟,影响之深远, 都远非前几个世纪可 比,目前发展处于不 断加速的趋势。
从历史上看,远在巴比伦、埃及时代,由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积累了一系列 算术和几何的知识。经过希腊时代,将这些比较零散的知识上升为理论的系统。西方
3 、变量数学 入了变量的概念。这个时期中还创立了 一系列新领域:解析几何、微积分、概 时期(十七世 率论、射影几何和数论等。并且出现了 代数化的趋势。随着数学新分支的创立,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如无理数、虚数、 纪初到十九世 导数、积分等等。 十八世纪是数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以微 纪末) 积分为基础发展出一门宽广的数学领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数学一直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丰富多彩,并为人们的生活与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数学的发展历史,探讨它的重要里程碑,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学的起源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崛起。
早在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数学的存在和重要性。
这些文明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发展了代数、几何和三角学等数学分支。
其中,古埃及的数学主要用于土地测量和建筑工程,古巴比伦的数学则与天文学和商业有关。
二、古希腊数学的辉煌希腊古代数学的发展被认为是数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相继涌现。
他们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在于构建了严谨的数学体系和证明方法。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成为了欧洲西方世界数学教材的基石。
三、中世纪的数学复兴尽管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受到了宗教的限制,但在阿拉伯学者的传承下,数学仍得以保留和发展。
通过回归古希腊的数学遗产,中世纪的数学家们进一步强化了代数和几何的研究。
阿拉伯人引入十进制数制和阿拉伯数字,这无疑加速了数学的推广和发展。
四、近代数学的飞跃17世纪至18世纪,数学在欧洲经历了一场革命般的变革。
牛顿和莱布尼茨开创了微积分学,为物理学、天文学等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同时,代数学、数论、概率论等新的数学分支相继涌现,在数学的应用和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现代数学的发展20世纪,数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引发了许多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
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图论、数值计算等分支蓬勃发展,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六、未来数学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数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
数学将继续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金融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的起源与发展

数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数是人类认识和描述世界的基础工具,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本文将从数的起源、数的发展过程、数的分类、数的应用以及数的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的起源1.1 古代数的起源- 人类最早的数是通过手指计数而来的,这种计数方式称为原始计数法。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自然物体如石头、贝壳等来代表数量。
1.2 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 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是数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创造了简单的计数系统和运算规则。
- 埃及人发明了分数,并用于商业和建造领域。
- 巴比伦人发明了基于60的进位制,这种制度至今仍在时间和角度的计量中使用。
1.3 希腊数学的兴起- 希腊人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希腊人通过几何学的发展,建立了严谨的证明体系。
- 希腊人提出了无理数的概念,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二、数的发展过程2.1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使数的表示更加简洁和灵便。
- 阿拉伯数字的特点是使用有限的符号来表示无限的数。
- 阿拉伯数字的传入欧洲,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2.2 笛卡尔坐标系的建立- 笛卡尔坐标系的建立将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在一起,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笛卡尔坐标系的应用使得解决几何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 微积分的诞生- 微积分的诞生标志着数学的一次革命。
- 微积分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应用学科的发展。
三、数的分类3.1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是最早浮现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 整数是自然数的扩展,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2 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分数和整数。
-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如π和√2。
3.3 实数和复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 复数是实数的扩展,包括实部和虚部,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
四、数的应用4.1 数的应用于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科学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如下:1.起源:- 远古时期的记数意识: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了记数的意识。
大约7000年以前,人们对数字的认知还非常有限,甚至数到2以上都有困难。
后来人们逐渐把数字和双手联系起来,每只手代表一个“1”,这是最初对数字的直观理解。
为了记录和表达数量,祖先们先是结绳记数,后来发展到“书契”记数。
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能够书写1至30的数字,到了春秋时代,能书写3000以上的数字,并且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
- 早期的数学知识记载:春秋时期孔子修改过的《周易》中出现了八卦,这是一种具有深刻数学内涵的符号系统,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卦在数学、天文、物理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战国时期的数学突破:这一时期中国数学取得了显著进展。
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得到确立,乘法口诀已经在一些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应用于生产生活,比如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并且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如战国时期孙膑提出的“斗马术”问题,就反映了对策论中争取总体最优的数学思想。
2.发展:-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在记数和计算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乘除法算例明显增多,还出现了多步乘除法和趋于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
在几何方面,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体积计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
同时,算筹和十进位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数学计算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有效的计数方法。
算筹是一些直径1分、长6分的小棍儿,质料有竹、木、骨、铁、铜等,其功用与算盘珠相仿。
- 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标志是《九章算术》的诞生。
《九章算术》是中国秦汉时期一二百年的数学知识结晶,全书共分为九章,收录了246道数学应用题,每道题都分为问、答、术(解法,有的一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三部分,内容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这一时期除了《九章算术》,还出现了刘徽注的《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数学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它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发展才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数学也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征,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
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而数学的历史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发展。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人是这一方面的创造者,因此人本身的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是否爱数学,是否愿为数学贡献毕生的精力。
正是这主导着数学。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数学出现于包含著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等困难问题内。
一开始,出现于贸易、土地测量及之后的天文学;今日,所有的科学都存在着值得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且数学本身亦存在了许多的问题。
而这一切都源于数学的历史。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测量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
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方面的研究。
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
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
目前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数学萌芽期这一时期,数学经过漫长时间的萌芽阶段,在生产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数和形的感性知识。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几何学的出现成为第一个转折点,数学从此由具体的、实验的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的阶段,开始创立初等数学。
此后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交流,最后形成了几何、算术、代数、三角等独立学科。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个国家都位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国;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国;印度河与恒河的印度。
这些国家都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就必须掌握四季气候变迁的规律。
现在对于古巴比伦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巴比伦泥版,这些数学泥版表明,巴比伦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开始使用60进位制的记数法进行较复杂的计算了,并出现了60进位的分数,用与整数同样的法则进行计算;已经有了关于倒数、乘法、平方、立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数表;借助于倒数表,除法常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巴比伦数学具有算术和代数的特征,几何只是表达代数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时还没有产生数学的理论。
对埃及古代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两卷纸草书。
从这两卷文献中可以看到,古埃及是采用10进位制的记数法。
埃及人的数学兴趣是测量土地,几何问题多是讲度量法的,涉及到田地的面积、谷仓的容积和有关金字塔的简易计算法。
但是由于这些计算法是为了解决尼罗河泛滥后土地测量和谷物分配、容量计算等日常生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而设想出来的,因此并没有出现对公式、定理、证明加以理论推导的倾向。
埃及数学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天文研究,也在研究天文中得到了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古希腊受到埃及、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的许多影响,成为欧洲最先创造文明的地区。
希腊的数学是辉煌的数学,第一个时期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4世纪。
泰勒斯开始了命题的逻辑证明,开始了希腊伟大的数学发展。
进入公元前5世纪,爱利亚学派的芝诺提出了四个关于运动的悖论,柏拉图强调几何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形式逻辑,并且把它作为证明的工具;德谟克利特把几何量看成是由许多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
第二个时期自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这时的学术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因此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时期。
这一时期有许多水平很高的数学书稿问世,并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写出了平面几何、比例论、数论、无理量论、立体几何的集大成的著作几何原本,第一次把几何学建立在演绎体系上,成为数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
之后的阿基米德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具体的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根据力学原理去探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奠定了微积分的基础。
阿波罗尼写出了《圆锥曲线》一书,成为后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
公元一世纪的赫伦写出了使用具体数解释求积法的《测量术》等著作。
二世纪的托勒密完成了到那时为止的数理天文学的集大成著作《数学汇编》,结合天文学研究三角学。
三世纪丢番图著《算术》,使用简略号求解不定方程式等问题,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仅次于《几何原本》。
希腊数学中最突出的三大成就--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穷竭法和阿波罗尼的圆锥曲线论,标志着当时数学的主体部分--算术、代数、几何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也摧毁了希腊的文化。
公元前47年,罗马人焚毁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两个半世纪以来收集的藏书和50万份手稿竞付之一炬。
从5世纪到15世纪,数学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了东方的印度、中亚细亚、阿拉伯国家和中国。
在这1000多年时间里,数学主要是由于计算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天文学的需要而得到迅速发展。
古希腊的数学看重抽象、逻辑和理论,强调数学是认识自然的工具,重点是几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数学看重具体、经验和应用,强调数学是支配自然的工具,重点是算术和代数。
印度的数学也是世界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和发展起来。
印度数学受婆罗门教的影响很大,此外还受希腊、中国和近东数学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国的影响。
此外,阿拉伯数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阿拉伯人改进了印度的计数系统,"代数"的研究对象规定为方程论;让几何从属于代数,不重视证明;引入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等三角函数,制作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发现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若干重要的公式,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独立出来。
在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魏、晋时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
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这之后,我国数学经过像秦九邵、祖冲之、郭守敬、程大位这样的数学家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数学事业。
在西欧的历史上,中世纪的黑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的发展,15世纪开始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数学得以进一步发展,15世纪的数学活动集中在算术、代数和三角方面。
缪勒的名著《三角全书》是欧洲人对平面和球面三角学所作的独立于天文学的第一个系统的阐述。
16世纪塔塔利亚发现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接受了负数并使用了虚数。
16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是伟达,他写了许多关于三角学、代数学和几何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分析方法入门》改进了符号,使代数学大为改观;斯蒂文创设了小数。
17世纪初,对数的发明是初等数学的一大成就。
1614年,耐普尔首创了对对数,1624年布里格斯引入了相当于现在的常用对数,计算方法因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至此,初等数学的主体部分--算术、代数与几何已经全部形成,并且发展成熟。
变量数学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量的变化及几何变换。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是解析几何、微积分、高等代数等学科。
17世纪是一个开创性的世纪。
这个世纪中发生了对于数学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件大事。
首先是伽里略实验数学方法的出现,它表明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崭新的结合。
其特点是在所研究的现象中,找出一些可以度量的因素,并把数学方法应用到这些量的变化规律中去。
第二件大事是笛卡儿的重要著作《方法谈》及其附录《几何学》于1637年发表。
它引入了运动着的一点的坐标的概念,引入了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由于有了坐标,平面曲线与二元方程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由此产生了一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学的新学科--解析几何学。
这是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变量数学发展的第一个决定性步骤。
第三件大事是微积分学的建立,最重要的工作是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完成的。
他们认识到微分和积分实际上是一对逆运算,从而给出了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即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17世纪的数学,发生了许多深刻的、明显的变革。
在数学的活动范围方面,数学教育扩大了,从事数学工作的人迅速增加,数学著作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而且建立了各种学会。
在数学的传统方面,从形的研究转向了数的研究,代数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数学发展的趋势方面,开始了科学数学化的过程。
最早出现的是力学的数学化,它以1687年牛顿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从三大定律出发,用数学的逻辑推理将力学定律逐个地、必然地引申出来。
18世纪数学的各个学科,如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数论、方程论,得到快速发展。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数学成就,它就是把微积分的理论基础牢固地建立在极限的概念上。
柯西于1821年在《分析教程》一书中,发展了可接受的极限理论,然后极其严格地定义了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和积分,强调了研究级数收敛性的必要,给出了正项级数的根式判别法和积分判别法。
而在这一时期,非欧几何的出现,成为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这时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