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噪声综合治理工程案例(可打印修改) (2)

合集下载

噪音法律案例(3篇)

噪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噪声污染进行了严格规定。

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足、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噪声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在此背景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保护手段应运而生。

2016年,我国首例噪声污染公益诉讼案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原告为河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被告为郑州市某建筑工地。

本案的诉讼请求为:要求被告立即停止施工噪声污染,并赔偿原告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二、案件经过1. 原告立案2016年5月,原告河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发现郑州市某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经调查核实,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遂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2. 被告应诉被告在接到起诉状后,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表示异议。

被告认为,其施工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且噪声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被告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3. 庭审过程2016年6月,本案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庭审过程中,原告提交了相关证据,证明被告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了严重影响。

被告则对原告提交的证据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降噪措施。

4. 一审宣判2016年7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立即停止施工噪声污染,并赔偿原告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被告不服一审判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5. 二审宣判2016年9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

被告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6. 再审结果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再审驳回被告的再审申请,维持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

三、案例评析1. 公益诉讼的实践意义本案是我国首例噪声污染公益诉讼案,具有以下实践意义:(1)提高了公众环保意识。

环境噪声法律案例(3篇)

环境噪声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因环境噪声引发的纠纷案件不断增多。

本文将以某小区噪音扰民纠纷案为例,探讨环境噪声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某小区居民张先生被告:某小区居民李女士案由:噪音扰民案情:原告张先生居住在某小区,被告李女士居住在张先生楼上。

近年来,李女士家中经常传来高分贝噪音,严重影响了张先生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张先生多次与李女士沟通,要求降低噪音,但李女士置若罔闻。

无奈之下,张先生将李女士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李女士停止噪音扰民行为,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三、争议焦点1. 环境噪声污染是否构成侵权?2. 如何认定噪音扰民行为?3. 噪音扰民案件的赔偿标准如何确定?四、法院判决1. 法院认为,环境噪声污染属于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关于噪音扰民行为的认定,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案中,李女士家中的噪音明显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且严重影响了原告张先生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构成噪音扰民。

3. 关于噪音扰民案件的赔偿标准,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原告张先生因噪音扰民而遭受精神损害,被告李女士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法院判决被告李女士停止噪音扰民行为,并赔偿原告张先生精神损失费人民币五千元。

五、案例分析1. 环境噪声污染构成侵权。

本案中,李女士家中的噪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重影响了原告张先生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构成噪音扰民,侵犯了张先生的合法权益。

2. 噪音扰民行为的认定标准。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案例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案例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文华大酒店噪声扰民案【案情1】某市文华大酒店是由中国和新加坡合资的一家四星级酒店,1993年9月正式营业,但未按《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填写《环境影响报告》和环保设施验收手续。

该酒店试开业半年来,每天24小时噪声不绝于耳,附近居民的睡眠根本无法保证,痛苦不堪,纷纷向市环保部门投诉。

环保部门对该店的噪声进行实测,测得噪声白天为61分贝,晚间为57分贝,深夜为53分贝,均超过I 类混合区标准。

于是环保部门对该酒店下达了停业整顿、补办《环境影响报告》、补建环保设施的处理决定。

该酒店不服,认为:(1)环保局违反了《环境保护法》中限期治理或停业的决定应由所管辖区内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条款;2)该酒店是中外合资企业,应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中有关规定。

该酒店申请复议。

同时,附近居民和酒店部分职工以酒店超标排放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问题】1.中外合资企业是否可以不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2.环保部门关于停业的处理决定是否正确?3.法院是否受理附近居民及酒店部分职工的诉讼?【分析】1.中外合资企业也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依照我国的法律政策,“三资”企业除了在投资、税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在履行法律义务上与国内企业是同等的法律义务主体。

2.环保部门的停业处理决定是正确的。

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4条、第15条和第48条规定,对未办理环保“三同时”手续的,环保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业。

本案中,环保部门作出停业处理决定,主要针对该酒店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因此,该处理决定是正确的。

但需注意的是,如该酒店履行了“三同时”手续,环保部门仅基于其造成污染的事实责令其停业,则违反了法律规定。

此情况下的停业处理决定,应由所辖区人民政府决定,而非环保部门决定。

3.法院应受理附近居民的诉讼,对酒店职工的诉讼不受理。

噪音扰民经典法律案例(3篇)

噪音扰民经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民小区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噪音扰民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为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加强噪音污染治理,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噪音扰民案件,旨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噪音扰民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小区业主被告:李某,某小区业主案情:张某居住在某小区,其住宅紧邻李某的房屋。

李某在家中饲养了多只狗,狗叫声时常扰民。

张某多次与李某沟通,要求其采取措施减少狗叫声,但李某未予理睬。

张某无奈之下,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环保部门调查后,认定李某饲养的狗叫声属于噪音扰民行为,要求李某整改。

然而,李某仍然我行我素,狗叫声扰民现象持续存在。

张某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李某停止噪音扰民行为。

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产生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的噪音。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饲养犬类,因饲养犬类产生的噪音扰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据此,法院认定李某饲养的狗叫声属于噪音扰民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判决如下:1. 李某立即停止饲养犬类,并妥善处理已饲养的犬类。

2. 李某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对住宅进行隔音处理,确保噪音排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 李某赔偿张某因噪音扰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元。

四、案例评析1. 法律依据明确,维权途径畅通。

本案例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噪音扰民行为进行了认定和处罚。

这表明我国法律对噪音扰民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居民维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 公共利益优先,维护居民权益。

在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公共利益和居民权益。

通过对噪音扰民行为的处罚,保护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关于噪音的中国法律案例(3篇)

关于噪音的中国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噪音扰民纠纷也成为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重要类型之一。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噪音扰民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噪音扰民问题的法律解决途径。

二、案例简介2018年5月,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系同一小区邻居。

张某家装修时,使用的装修材料噪音较大,影响了李某的正常生活。

李某多次与张某沟通,要求张某采取措施降低噪音,但张某未予理睬。

无奈之下,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停止噪音扰民行为,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三、案件审理1. 事实认定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噪音较大,确实影响了李某的正常生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噪音扰民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张某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消除噪声污染。

”3.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张某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扰民行为,已构成侵权。

据此,法院判决张某停止噪音扰民行为,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失费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噪音扰民行为的认定本案中,张某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噪音较大,对李某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噪音扰民行为是指在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音,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和损害的行为。

2. 噪音扰民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噪音扰民行为属于侵权行为,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张某的噪音扰民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工程施工扰民案例分享

工程施工扰民案例分享

工程施工扰民案例分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工程施工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扰民问题。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工程施工扰民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案例一:噪音扰民在某市区,一栋高楼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没有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导致周边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饱受噪音困扰。

白天施工噪音尚可忍受,但夜间施工噪音使得不少居民无法正常休息。

投诉无果后,居民们纷纷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最终,在政府部门的介入下,施工方采取了隔音屏等降噪措施,噪音扰民问题得到缓解。

案例二:尘土扰民在某条道路拓宽工程中,施工方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覆盖,导致大量尘土飞扬。

附近居民不堪其扰,纷纷抱怨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政府部门在接到投诉后,立即要求施工方采取喷水降尘、覆盖等措施,同时对周边道路进行清扫,确保居民出行环境。

案例三:交通拥堵扰民在某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区域周边道路狭窄,施工导致交通拥堵,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政府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交通疏导方案,增加交通警力指挥,同时通过媒体提醒市民提前规划出行路线。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案例四:安全隐患扰民在某建筑工地,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善,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居民们担心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

政府部门在接到投诉后,立即对施工地进行检查,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进行施工,并对周边居民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扰民问题涉及到噪音、尘土、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等多个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管,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施工。

同时,施工方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此外,居民们也应理解和支持工程施工,与施工方和谐共处,共同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施工扰民问题仍将面临新的挑战。

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地的施工活动日益频繁,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各种工程作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音。

为了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选择了低噪音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转时噪声较小。

其次,他们在工地周围设置了隔音墙,将噪声限制在工地范围内,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此外,他们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噪声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这些措施,施工方成功地降低了噪声水平,保护了周边居民的权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桥梁施工的案例。

桥梁施工通常需要使用大型振动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较高的噪音。

为了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方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措施。

首先,他们在振动设备上安装了隔音罩,有效地降低了振动设备产生的噪音。

其次,他们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了噪声监测点,及时监测噪声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此外,他们还通过在振动设备的周围放置吸音材料,进一步降低了噪声水平。

通过这些创新的措施,施工方成功地减少了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了施工质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地铁施工的案例。

地铁施工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地下挖掘和爆破作业,这些作业会产生巨大的噪音。

为了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和商业设施的影响,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了噪声监测站点,及时监测噪声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其次,他们采用了先进的隔音技术,将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减少了噪声传播。

此外,他们还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了噪声屏障,进一步降低了噪声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施工方成功地保护了周边居民和商业设施的权益,确保了施工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污染。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12月19日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南昌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12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南昌市声环境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9150-2014)、《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纲要方案讨论稿》、南昌市中心城区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南昌市下辖其他县区总体规划图以及《南昌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对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进行调整。

南昌市分别于1995年和2009年两次制定声环境功能区划,1995年的区划范围包括昌南城区和昌北两大区域,面积为147 km2,并未明确交通干线。

2009年新调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面积较1995年增加了545 km2,调整后面积共702 km2,包括12个区域,66个功能区和划分4类区的交通干线(176条道路、2条铁路干线)。

因南昌市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及用地功能发生变化,现行的《南昌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已不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要求。

本次调整工作于2018年6月启动,2018年11月形成初步方案;2019年3月-4月开展声环境现状补充监测;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三次征求相关市直单位及县区意见,并于2019年5月邀请相关专家对方案会审;综合会审专家及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11月11日-15日在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逾期未收到反馈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佳绿环保噪声治理工程项目南京龙沙有限公司氧化楼噪声综合治理工程介绍一、项目名称:南京龙沙有限公司氧化楼噪声综合治理工程2、项目编号:NCJL14043、项目地址:南京四、项目规模:噪声综合治理五、工程工期: 16天六、竣工时间:2014年4月24日七、项目类别:噪声综合治理八、案例简介:LONZA(龙沙) 瑞士的制药化工巨头龙沙集团自1995年起,陆续在中国投资建立了以下六家公司: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龙沙有限公司、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南京龙沙有限公司、溧阳龙沙化工有限公司。

龙沙在中国的业务现包括:生命科学原料(LSI)、定制合成(LES)及研发服务。

其中,生命科学原料业务涉及营养添加剂、微生物控制及功能化学品等领域,烟酰胺(维生素B3)是其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并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定制合成业务则专注于生物活性医药成分(API)的开发与生产,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对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需求。

在研发方面,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与龙沙集团分布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的研发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研发体系,为医药行业、精细化工相关的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龙沙在中国的员工已超过1000人。

龙沙坚信科技用以改善生活的美好远景,入驻中国10多年来,不断引进尖端科技和先进设备,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工厂和研发中心。

创新的思维、敬业的员工和充足的资源都是龙沙赖以长期发展的优势。

龙沙始终把人性化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对客户还是员工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与信任,发展事业的同时也积极投身环保及公益事业。

龙沙将以无限的激情和领先的技术实现生命科学每个崭新的可能。

其中南京龙沙有限公司的氧化楼因设备众多,噪声贡献值比较大,其设备噪声值会影响工人工作区域的声环境,存在超标现象。

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龙沙公司始终重视环保及为员工提供舒适化的工作环境,各相关领导对新生产线区域声环境非常重视,要求对生产线进行降噪措施,并邀请我们公司进行设计与工程实施。

9、降噪目标:1、引用标准工业厂区环境内部应执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

有关标准限值详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注:1、本表所列的噪声级,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测量确定。

2、对于工人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限制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制值。

2、治理目标本项目治理的目标: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规定的标准;同时当机器正常运转时,距离隔音罩外一米处的噪声值不超过80dB(A)(扣除非本项目噪声影响)。

十、现场噪音源:氧化楼因备噪声比较大。

十一、我们设计的方案:1、楼罗茨风机房噪声LA=105.2dBLA=90.6dBLA=91.2dB靠近风机房厂界噪声频谱LA=77.4dB根据现场勘查及测试数据分析,噪声的峰值主要集中在100HZ-200HZ频段的低频噪声。

现有的隔声罩及消声器的降噪效果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及厂界排放标准的要求。

罗茨鼓风机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和气动噪声,而气动噪声又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有齿轮噪声、轴承噪声及管路振动噪声等。

旋转噪声是在旋转的叶轮掠过较窄的通道出口处时,沿周向的气动压力与气流速度都有很大的变化,使得周期性吸、排气以及瞬时等容压缩而形成的气流速度与压力脉动,产生的很大气体动力噪声。

涡流噪声又称紊流噪声,是由于紊流边界层及其脱离引起气流压力脉动造成的。

一方面,叶轮旋转时,表面形成涡流,这些涡流在表面分裂时产生了涡流噪声;另一方面,高压气体通过间隙向低压区泄漏并通过孔口、弯道时也会产生涡流噪声。

这些噪声再加上风机进气容积的亥姆霍兹共鸣,就使罗茨鼓风机的噪声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度。

故罗茨的噪声有三点:1、进气口和出气口辐射的空气动力噪音2、机壳、电动机、轴承等辐射的机械噪音3、振动辐射的固体振动噪声我公司建议对此处噪声治理采取隔声罩+消声器+机组减震方式处理1)隔声罩安装隔声罩其形状根据该声源设备装置的外围轮廓而定,罩壁与声源设备距离在300mm以上,局部处的距离适当增大,主要考虑满足检修监测方便、通风良好等正常工作要求。

隔声罩的结构形式设计成可拆装式,方便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隔音罩内框架采用镀锌方管,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隔声板骨架采用10#钢板龙骨,外侧板采用2mm厚冷钢板喷塑,内侧板采用镀锌孔板,其穿孔率小于25%,吸声系数在0.6-0.8;中间采用2层无妨布包裹的不同容重的吸声材料,这样可以针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有更好的吸声效果。

隔声板总厚度100mm,确保该双层复合结构板的隔声量达到35dB(A)以上,主要工艺细节及技术要点如下:(1)隔声量:A 隔音罩的吸隔声板应具有足够的隔声量,以隔断空气声的传播,同时又要减少罩内混响声和防止固体声的传递。

故我们将采用复合吸隔声板:吸隔声板外板采用2mm厚钢板,内层表面涂阻尼漆等阻尼层;内层再铺一层80mm厚的阻燃耐高温(260-300度)3层包裹玻璃棉吸声材料;内板是喷塑镀锌孔板,孔径在3~5mm,穿孔率在25%以下;确保隔声量在30dB(A)以上。

aIL=10㏒ (1+)τ=TL+10㏒α(当α>>τ)=14.5㏒M·ƒ - 26+10㏒α(dB)其倍频程中心频率的噪音降低量列于表1表1中心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4000隔声量TL(dB)21.626.030.434.739.143.5降噪量IL(dB)15.424.030.334.639.043.4可知其平均噪声降低量约为30 dB。

B 为避免罩内空气声的驻波效应及结构传声等,罩壁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2)吸隔声、吸隔声板与顶面处理:A 冷轧钢板常用规格为宽度1000mm-1500mm,长度2000mm-4000mm等,折槽加工成吸隔声板后常用规格是1000mm*mm2200mm或800mm*1800mm等;如隔声罩高度为4200mm,则我们可采用800mm*1800mm+800mm*1800mm+800mm*600mm(上板折槽与顶面U型槽相扣并做好密封和紧固),也可用1000mm*2200mm+1000mm*2000mm(上板折槽),尽量减少小块拼接且保持美观。

B 吸隔声如何与”u”型顶面衔接或密封:可采取吸隔声板开槽与顶面U型槽相扣并做好密封和紧固。

(3)防火处理:采用的吸声材料玻璃纤维不含玻璃丝,符合A0 级别,密封件、坚固件等要采用防火优质材料。

(4)结构及拼接处理:结构上尽量不用焊接与螺栓固定边缘,隔音罩与工字钢支撑柱采用卡扣包夹方式,外部无螺栓等;内吸声孔板尽量不用铆钉固定,采用压条及不锈钢螺丝固定。

如:(5)隔声门及透明隔声窗处理:A 隔声门:隔声罩设有多处进出口、维修检修口、日常操作孔等,各进出口、检修口安装隔声门,隔声门门铰链采用知名品牌:如海蒂诗、法拉利、BLUM等,门厚度80mm以上,门滚轮采用不锈钢,隔声门隔声量大于30dB(A)。

B观察窗:需要实时观察等处设置观察窗,观察窗采用双层阻尼玻璃结构。

两层玻璃分别用不同厚度的玻璃制作,以消除吻合效应。

其隔声量不小于30dB(A)。

C 对于设备与隔音围护穿越的地方,采用内外双道橡皮刷密封的方式,以便让设备顺利运行与便捷维护。

(6)密封处理:罩体拼接的接缝以及活动的门、窗、盖子等接缝处,要垫以软橡胶之类的材料,当盖子或门在关闭时,要用锁扣扣紧以保证接缝压实,防止漏声。

穿入隔声罩的各管路、线孔等,需要做好隔声密封处理。

(7)美观及其他:钢材必须进行预处理,去掉轧制氧化、锈及异物,焊接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夹渣、焊瘤、裂纹等缺陷存在,以确保焊缝质量。

主要焊缝应进行探伤检查。

同时,吸隔声板外板喷塑处理,颜色按买方要求执行,保证期为3年以上。

(8)隔声罩立面图(2)消声器风机在运转中产生的噪声常常成为影响工人健康和干扰环境的祸源。

特别是邻近生活区的风机,其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更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形成公害,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部门治理噪声污染的主要对象之一。

工业用风机,属连续运转之设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此类设备所规定的噪声标准为≤90分贝,我国的新标准与此相同,这也是工业企业连续性噪声达标的依据,但在不采用消声措施的情况下,风机进出风口向环境所射出的噪声可达110~120分贝,大大超过了达标要求。

我公司所研发风机消音器系列为阻抗声流型。

本厂根据对各类风机运行现场噪声源进行实际测试所取得的濒特性资料来确定在哪些频谱范围内需要多大消声量作为设计吸声片结构及流体通道的主要依据,同时采用了具有较大吸声材料饰面的狭矩形通道,以增强吸收效果。

我们知道,风机的噪声源在最大噪声级时,其频谱值往往不止一种,而对不同频谱带,对其消声量要求也不相同。

为此本产品采用了对高、中频噪声起消声作用的阻式结构及对中、低频噪声起消声作用的抗式结构,同时在阻式通道中采用了高频及低频两种消声区,用以最大限度的增宽消声频带,以实现良好的消声效果。

本次所采用的将是消声量≥30dB的阻抗声流型消声器。

消声器示意图(3)、设备减震将采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复合减震器,减震效率≥95%以上。

风机减震计算书2、1楼风机房西面管道噪声管道噪声频谱图LA=90.6dB1)、管道噪声控制措施根据现场测量及分析噪声控制,即隔声、吸声、隔振以及阻尼减振降噪原理,我们建议对管道进行隔音包扎,内部采用吸音棉和隔声阻尼材料,外部采用吸隔声板,并用镀锌薄板紧固,增强了其吸声效果,由于管道面积较小,声辐射和降噪量都相对较小。

具体处理结构如下图:隔声管道结构2)、具体施工工艺我们公司使用的由4层1.2mm厚由高分子聚合物网络制成的阻尼板包覆于管道壁外,加盖50mm厚超细玻璃棉、50mm厚矿棉板,最后用0.5mm镀锌板作为外壳护面板,有效地降低了管道辐射噪声。

实际隔音量在15分贝以上。

3)、包扎后的效果预测根据我们以往工程经验,管道包扎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如下:通过以往类似项目结果测试,整体的降噪量在15~20 分贝左右。

管道隔音包扎项目实施后,管道噪声对厂内环境的贡献值低于80分贝,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3、2楼过滤器进风口噪声2楼过滤器进风口噪声频谱图LA=89.1dB根据频谱分析,此处噪声点主要还是空气动力性噪声。

治理方法同1楼罗茨风机房出风消声器原理。

4、5楼罗茨风机房噪声治理方案同1楼罗茨风机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