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第1课时 正确运用成语(包括熟语)正确
高考语文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E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
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答案 C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
“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
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饱满”指丰满,充足。
“浑成”意为“自然”。
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 B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能力层级为级()。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
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熟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错项设置类型【高清课堂:理清几组语388318成语误用(一)】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从语义上来讲,作为修饰语的熟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公园里有许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鲜艳极了。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
(“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是一种结构固定的短语,有的是名词短语,有的是动词短语,有的是形容词短语,因而各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
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为了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是个动词短语,误了“成了”宾语,应改为“瓮中之鳖”)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是形容词短语,不能带宾语)与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每个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用于“人”,适用对象误)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5张PPT课件

第11页/共27页
• 2.(2014年重庆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 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 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第12页/共27页
•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能力。“抵消”是指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可与句①中“损害”搭 配。“抵御”是指抵挡、抵抗,可与句②中“侵袭”搭配。“防御”是指抗击敌人的进攻,可与句③中“手段” 搭配。“抵制”是指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可与句④中“暴力”搭配。
•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________太阳的活动。
• ④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显得太单薄。
• A.蔓延 置疑 监测 未免
B.曼延 置疑 观测 不免
• C.蔓延 质疑 观测 未免
D.曼延 质疑 监测 不免
第22页/共27页
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在“他很有______”中,只能用“品位”。
第7页/共27页
• 辨析实词的原则 • 一、词不离义——辨析语义 • 要正确理解近义词的意义(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语法功能等),尤其要“求同辨异”。抓
住相异语素,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 二、词不离句——弄清语境 • 弄清语境,就是对一个句子的语义范围、感情色彩、谦敬色彩、搭配对象、词性、成分等作出全面的动态的分析。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这部分主要讲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一是要能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要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
高考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熟语的使用,因此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又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
命题趋势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正确使用熟语意味着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
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有密切关系,因而,熟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知识讲解成语的语法结构并列关系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失之东偶,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
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承接关系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
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目的关系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
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考点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词语”指包含“一般词语”与“熟语”。
“一般词语”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与虚词: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及衍生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语言文字运用(第1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回顾“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情色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方法指导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
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
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
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色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点二辨析近义成语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
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使用的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不同等几个角度。
方法指导近义实词辨析方法1.辨析词义(1)正确掌握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相异语素的细微差别,从而辨析近义词的词义。
如:“不力和不利”中的“力”和“利”。
“力”指力量、尽力、得力;“利”指好处,顺利。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
也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恰当的问题。
1.命题特点:(1)成语题属容易题。
中华成语虽多,但高考多考查常见、常用、易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文字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题型主要是辨析选择题。
(4)题目选项常设的陷阱有:①近义成语误用;②望文生义;③褒贬误用;④对象误用;⑤不合语境。
(5)2018年题型有较大变化,将近义成语辨析与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连贯放在语段中进行考查。
2.复习建议:(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中华成语数量庞大,积累不可漫无目的,要坚持记常见、常用、易错的成语;具体说来,主要指历年高考题中出现过的成语、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生活中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积累要多要素并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积累成语,不可一味强记,要结合语境,要在运用中识记,如及时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2)把握语境是关键。
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
根据前后语境找出对应关系,看搭配是否恰当。
(3)识破陷阱是做成语题的技巧,需要掌握。
另外,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1.(2018山东师大附中二模,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外,更主要的原因还①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这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做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课标版-语文-语言文字运用-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
如广东卷把四个词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
环境。
题型一 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探究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
【示例1】(2014重庆卷,2,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
题型一 2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模考速递
(郑州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
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
题型一 1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探究
【答案】A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
继续学习
题型一 18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探究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
【示例6】(2014天津卷,3,3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
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启示:复习备考时要熟悉必考题、掌握主流题,不可忽视轮考题。
题型一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返回目录
题型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①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
成语运用 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
命
的辨析。
题
规
律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知识卡片:容易形近致误的成语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见危授命——见危受命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2. 考点精讲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考查点4 因形近义近而致误类
(2012·全国大纲卷)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
1
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 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
答 案
×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答答 × “无可厚非”前提是做得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
案案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无
显解 隐析
可非议”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
妥当。此处应用“无可非议”。
第10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显 孚,信服。与“不负众望”混淆。不负众望:不辜负
隐 大家的期望。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考查点4 因形近义近而致误类
(2014·浙江卷)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
2 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
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
答 ×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里用错语境, 案 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
显 隐
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
情不火爆。
第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考查点4 因形近义近而致误类
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
3 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
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
答
案 ×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为
4.规范提升
第9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面对别人的鄙夷或尊崇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坦然面对
1
的能有几人?也许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我们至少可以 对人生旅途上的有些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不以为然。
()
答答
案案 解显
×
析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应为“不以为意”。
2 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 评者一致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 )
显 隐
3.规律方法
数字媒体资源库
注意形体差异,辨析词义差别
1.某些成语字形上比较相像或意义上比较接近 ,使用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错误,这就要求我们 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
2.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 微差异。要注意从意思、对象、程度、褒贬、 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运用成语(四)
1.考点阐释 2.考点精讲 3.规律方法 4.拓展提升
数字媒体资源库
1. 考点阐释
1.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 定位在“正确使用”上, 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查,或通 过言语操作对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查。
2.命题形式: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3.考查范围:多为常用但又容易出错的成语,部分单独 命卷地区也涉及对熟语的考查。 4.考查重点:结合语境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的能力。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不绝于耳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拾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