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妨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二】新课: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明?观赏视频:三星堆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那么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往常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差不多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观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爱哪件作品?〔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接着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然而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精品说课稿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着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并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两部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刻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最主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能代表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宝库,因此,它的地位很重要。
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雕塑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纪念性雕塑文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在欣赏和评述雕塑作品上体现出共性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
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这种历史久远的陵墓雕塑来说,学生很难在全课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评价感悟等环节,归纳出陵墓雕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先秦倡导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教学重点圆满解决,教学难点自然呈现。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杰出的代表及其艺术特征,并分析、鉴赏其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成就。
(3)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使学生认识了解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关注雕塑创造的热情。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说课稿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中国美术鉴赏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本课的知道思想: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着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并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两部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刻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最主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能代表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宝库,因此,它的地位很重要。
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雕塑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纪念性雕塑文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在欣赏和评述雕塑作品上体现出共性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
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这种历史久远的陵墓雕塑来说,学生很难在全课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评价感悟等环节,归纳出陵墓雕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先秦倡导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教学重点圆满解决,教学难点自然呈现。
另外,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4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人教高中美术鉴赏1.5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其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并能通过讨论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3教学准备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生:预习并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新课1.引入:视频引入回顾新闻两则新闻一: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完秦始皇陵兵马俑惊叹道: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新闻二:2006年9月16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名叫马林的德国游客自制秦俑服装,脸抹秦俑肤色,装扮成秦俑并跳入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上演“人俑秀”。
设问:这个总是被我们自己遗忘却让外国人推崇备至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它带着我们走近中国秦代陵墓雕塑。
2、初步感知(1)展示秦始皇陵墓图片、地宫模拟图、兵马俑图片等。
(2)背景介绍: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挖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
整个兵马俑群寓静于动,给人一种千军竞发的感觉。
3、重点研读师问:(1)什么是俑?(2)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呢?答:(1)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模仿生人形象而制作的一种陪葬品。
兵马俑是用泥、木等材料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2)古人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可以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正是这一理念造就了中国古代“视死如生”的丧葬习俗。
封建地主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富国强兵、注重耕战,于是依照活人形象制成俑代替活人殉葬。
(2)陶俑的制作流程(简介)学生活动一:朗读①用泥塑形,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
三度空间的艺术 古代雕塑教案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教案标题: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古代雕塑中的三度空间概念。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三度空间在古代雕塑中的应用。
3. 学生对古代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三度空间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幻灯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雕塑作品。
2. 雕塑工具和材料,如黏土、刀具等。
3. 学生绘画和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雕塑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古代雕塑有什么特点?探究: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件古代雕塑作品进行研究。
了解作品的年代、作者、材料等信息,并讨论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2. 介绍三度空间的概念:解释三度空间是指在雕塑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创造立体的形态,使作品在空间中能够被观察和欣赏。
与二度空间的平面艺术相比,三度空间的雕塑作品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分析古代雕塑作品中的三度空间运用: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三度空间元素,如立体形态、空间布局等,并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实践:1. 创作古代雕塑作品:学生根据所学的古代雕塑特点和三度空间概念,使用黏土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注重立体形态和空间布局的表现。
2. 学生展示和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三度空间元素和艺术表现效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代雕塑发展历程、特点和三度空间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有什么新的认识?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艺术领域,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五课《三维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中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鉴赏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与绘画相比,学生对雕塑的了解很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风格、材料、技法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的发展高峰期在秦汉、南北朝和隋唐。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
本课重点探究秦汉陵墓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探究雕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壮美与智慧的同时,更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了解陵墓雕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参观法、作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学习要领,掌握重难点。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哪些闻名世界的雕塑(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掷铁饼者,断臂维拉斯,大卫,胜利女神,大家说的总结一下都是西方的经典之作,很长时间,大家都认为,比起西方雕塑我们中国古代雕塑不发达,但是上个世纪中国考古三个历史事件打破了这个说法,出示课件(三个考古事件)。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1]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1]](https://img.taocdn.com/s3/m/8051466058fafab069dc0258.png)
石马高1.68米,长1.9米, 形态轩昂,英姿勃发, 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 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 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 死难临头的神情。动静 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 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 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 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 马骠悍、雄壮、镇定自 如,巍然挺立。与之对 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 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 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 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 露,面目狰狞,、手持 弓箭,企图垂死挣扎
秦俑的地位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 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 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 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 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 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 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跃马》是 用整块大理 石雕成的, 只雕出马的 大形,细部 则用淡浮雕 加阴线刻画, 简练概括。
《卧虎》,是用整 块石头雕大形, 虎的四肢及皮的 斑纹,以深浅不 同的阴线表现, 让人感觉虎皮松 软似可触摸。
骓
飒露紫
什华赤
特勒骠
白蹄乌
拳毛騧
乾 陵
献 陵 石 犀
顺陵石狮
小结
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 俑葬坑位于 临潼宴寨乡, 在秦始皇陵 园东侧1500 米处。这是 一个浩大的 地下军事博 物馆,被誉 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
将 军 俑
一号兵马俑出土,通高 1.97米。此俑身穿双 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 甲,双肩有短小的护肩 甲,胫部缚护腿,足穿 方口齐头翘尖鞋,头戴 鹖冠。身体强壮,长方 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 须,面容严肃,气质威 武,是目前秦佣坑中发 现的官员最高的陶佣.
三度空间的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
第一课时
歌曲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 城以东的骊山脚下。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 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 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 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 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 ,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 72万之多。有1,2,3号坑,8000多件兵马 俑,就铜马车的部件就有5000多个,堪称 世界雕塑群之最。
默
唐 对社会生活直接描写追求体态
美和韵律美
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之一,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 俑造型逼真,无一雷同,有模拟的军阵, 可见2000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 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身材 高大,一般在一米八左右,表情逼真,体 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是(
►达到的效果:
▪ 显示出秦国“士勇兵利,车坚马良。” ▪ 体现出秦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 ▪ 反映了大转折时代的壮美
人物故事: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
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 曾6次打败匈奴,被封为“大司马骠骑 大将军”。可惜他死时仅仅24岁。武帝 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便在自己陵墓(茂 陵)东侧,修建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 大墓冢,以表彰他的伟大功勋。霍去病 墓前有许多人兽石雕,总数不可计,现 仅存14件。
霍 去 病 墓
(马 西踏 汉匈 )奴
跃马 (西汉)
好的雕塑就像高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块 ,碰掉了棱角形成一种团块状就构成 了真正的雕塑。
——罗丹(法)
伏虎 (西汉)
讨论:霍去病石雕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区别?
霍大写意"雕刻方法的表现力 2.追求“神似” 3.突出石质材质本身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一.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三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①:原始社会晚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女神雕塑、女神庙、祭坛遗址。
②: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文化遗址发现青铜人像和大批青铜人头像、人面具。
③: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发现了八千多兵马
☻说明①:中国古代有过大型雕塑创作活动,也有过创作硬质材料大型雕塑的经验。
②:古代雕塑的遗存是很丰富的,在宫殿和园林等处还建造过大型广场雕塑,而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是陵墓雕刻和石窟寺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此外还有散布民间的各种不同材质的室内小型雕塑、玩偶。
(种类)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一:分类1.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唐代昭陵六骏、顺陵与乾陵石刻群
2.地下作为陪葬的佣
除皇帝陵墓以外,其他达官显贵也流行以不同材
质的佣陪葬。
佣类雕塑以汉、唐两代的为最精二:唐陵雕刻:
•高祖李渊-----献陵的石犀
•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六骏、乾陵和顺陵的石狮
•河南巩义----宋陵
•南京----明孝陵
•北京---明十三陵
•清代----东、西陵
三: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附近的西场村农民在一片荒滩上挖井抗旱,在地下五米来深得地方,挖出了一些体量很大的陶
碎片,人们惊呆了,有人说是瓦神爷,对之焚香礼拜,有人说
是不祥之物,将其砸碎。
•后来被一位公社干部闻知,报告了县文化馆,由此惊动了新闻界、文物界,几个月后在此开始科学考古发掘,埋葬陶俑的坑
越来越大,竟然达到长230米,宽62米的面积,清理出与真
人同大的陶俑和陶马六千来件,相继又发掘出了第二、三、四
号坑。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1.我国古代四大石窟寺:(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窟
2.佛教简史:①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天竺)传入中国,传来的有作为佛教经典的佛经和佛教美术造像依据的佛像。
佛教在中国迅速传
播开来。
到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刻和绘画作品,保留下来的事古代石窟寺的时刻或泥塑作品。
②从北魏到唐、五代,曾发生过几次毁佛灭佛法、佛像事件。
石窟寺雕塑作品和比之寺庙中的金铜佛和漆木、泥塑作品较少受到毁损,而得以较好地保存了下来。
③在中国古代石窟寺从十六国时期,历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陆续开凿,遍及南北各地。
④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3.菩萨象宫娃:
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的雕塑反映了中国美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本是崇敬礼拜的对象,也是一种宣扬正义的方式。
但是,无须违言,这些雕塑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
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