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及对比分析
郑大副教授当博士生导师导师给学生发“工资”

臧明玺,郑州⼤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
2006年9⽉,才从加拿⼤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应聘到郑⼤。
这位年仅38岁的⼥博⼠后上周五成了学校瞩⽬的⽼师。
通过该校研究⽣部严格遴选,臧明玺成为郑⼤历第⼀位副教授职称的博⼠⽣导师,并在本⽉⽴即展开招收博⼠⽣的⼯作。
按照惯例,博⼠⽣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员,以往⼤多注重资历和指导经验。
博导,这个被认为是⾼于教授的学术荣誉,凭什么交由副教授担任?“的确,过去的博导都是从有⼀定造诣的教授中遴选出来。
但是,博导不仅仅是⼀种荣誉,它更是⼀个承担博⼠⽣培养的重要岗位。
允许有科研业绩和科研能⼒突出的副教授做博导,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观念,凸现博导的岗位属性。
”郑州⼤学校长申长⾬说。
郑⼤的教师们知道,副教授遴选博导⼯作的展开,也标志着之前在校园内议论了三四个⽉的郑⼤研究⽣培养机制改⾰⼤幕彻底拉开。
博⼠经费⿎励导师全额资助郑⼤校长申长⾬说,从今年开始,该校将率先在全国省属⾼校进⾏研究⽣培养机制的改⾰,即建⽴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博⼠研究⽣招⽣成为第⼀个突破⼝。
该校拿出5个导师全额资助的博⼠⽣招⽣指标,在全校范围公开竞争。
除了教授可参与竞聘外,具有博⼠学位且有⾼⽔平科研项⽬的副教授也具有竞争资格。
这⼀不唯资历的做法打破了现⾏的博导终⾝制。
中选的博导,要从⾃⼰的科研经费中拿出7.2万元为其招收的博⼠⽣提供全额奖学⾦,其中包括4年学业奖学⾦和3.2万元助研奖学⾦。
“就像⼀场及时⾬。
”臧明玺说,经费达95万元的国家863项⽬申请过来后,仅靠她⼀⼈来完成,显然不现实。
招收具备较强科研能⼒的博⼠就成为当务之急。
“如果没有这次改⾰,⼀切都是空谈。
现在不仅是我搞科研⼯作的劲头很⾜,获悉这个消息后,我们学院的年轻教师都备受⿎舞。
”30多位申报的教师中,中标的还有本⾝已是博导的郑⼤药学院院长刘宏民。
这位东京⼤学的博⼠后对于学校与国外⾼校接轨的做法表⽰⼤⼒⽀持。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蔡朋飞进入本专业技术行政职现工作单_蔡朋飞

李高 举
1993 年 3 月
2012 年 9 月
2016 年 7 月
助理工程师 实习生
碧桂园
大学 16-17 年度校研究生会优秀学生干 部。 李高举在 2017 年 6 月-10 月期间, 先后在碧桂园河南区域运营管理部、 碧 桂园天玺项目担任运营管理和助理工 程师实习生, 主要负责对工程进度关键 节点的监控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的发现和解决。 崔小波在校期间, 努力学习土木工 程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 养。2012 年 10 月获得河南大学优秀学 生干部称号;2013 年 10 月获得国家励 志奖学金, 并获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优秀 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4 年 10 月获得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优秀学生奖 学金、安信奖学金,并获取河南大学民 生学院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15 年 5 月获得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一 等奖学金, 并获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优秀 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和河南大学民生学 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崔小波虽然选择的是土木工程专 业, 但性格开朗, 喜爱挑战自己和创新, 自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尝试自主创业, 在 学院领导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 在河南 焦作孟州市成功开办了 “孟州树先生个 性化教育培训中心” ,主要业务方向是
吴善 祥
1993 年 12 月
2013 年 9 月
2017 年 7 月
南京理工大 学
王耀 麟
1995 年 3 月
2013 年 9 月
2017 年 7 月
长安大学
木工程学院录取,至今仍处于在读期 间。 王思浩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 四年期间,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努力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 积极学习党的 思想与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学院活动。 先后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 金,建筑模型大赛三等奖,优秀学生, 河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王思浩参加 2017 年研究生入学考 试, 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州大学土木工程 学院录取,至今仍处于在读期间。 李瑞召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学习期间,努力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班里担任班干部,性格随和,任 劳任怨,人际关系良好,各方面表 现优秀。曾先后获得“河南大学优 秀共青团干部”、“河南大学学生 社团优秀干部”、“河南大学民生 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优秀学生”、“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二等奖学金”等荣誉。 李瑞召于 2016 年 8 月进入中国 电建湖北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参加 过两个项目建设。2016 年 8 月在下
R32R1233zd(E)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避免[23]。寻找零 ODP 且 GWP 值较低的环保制冷剂已 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制冷空调业界所面临的共 同责任,是需要全球同行联合起来集中力量解决的重 大课题。美国空调、供热与制冷协会(AHRI)的低 GWP 替代制冷剂评价计划(LowGWP AREP)[4]中采用 L20
收稿日期:20150930 作者简介:范晓伟(1966~),男,博士,教授;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 41 号(450007);037162506158;Email: xwfa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76207)
1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2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 要: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 R32 与 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 传统制冷剂 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 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 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工质在计算 配比范围内 COPh 均大于 R22 系统,并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质量配比分别为 90/10 和 46/54,R32/R1233zd (E)的最优质量配比为 90/10。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系数 COPh 值为 4.793 分别比纯质制冷剂 R22、R32 系统的 COPh 增加 10.2%、6.6%。新型混合制冷剂 R32/R1233zd(E)很有潜力成为新的热泵替代制冷剂。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热泵热水器 R32/R1233zd(E) 传热窄点
第 35 卷第 9 期
范晓伟等:R32/R1233zd(E)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35·
(R32/R152a/R1234ze (E),45/20/35)、ARM32a (R32/ R125/R134a/R1234yf,25/30/25/20)、DR7(R32/R1234yf, 36/64)等混合制冷剂在“Koolman”空气源热泵型冷水 机组(制冷模式)下以 R22 为基准制冷剂进行对比分 析,结果表明新型替代制冷剂都有较大的温度滑移, 热力学效率都显著降低。Subiantoro [5]等人分别从环境 影响 、系 统能 效 、换热 器 性能 对 可 能 替 代 R22 的 R407C、R134a、R437A,R1234yf 和 R290 制 冷 剂 进 行 对比分析,发现 R290 综合性能相对较优。本课题组曾 对自然制冷剂 R744 和碳氢类(HCs)制冷剂混合用于 热泵系统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到可用于热泵系 统天然制冷剂混合制冷剂及其配比范围[67]。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CFG桩复合地基基床系数研究

=
() 2
式 中 : lP 分 别 为 选 取 的计 算 点 P 、2 的压力 强 度 (P ) s 分 别 为对 应 于 ka; 2
P 、 2 的稳定 沉 降量 ( m) 1P 处 m 。 选 取载 荷实 验 P —s曲线直 线段 , 根
据公 式 ( , 2 三个 试 验 点 计 算 所得 的 C G ) F 桩 复合 地 基 反 力 系 数 平 均 值 为 3 4 672
第 l 9卷第 4期
21 00年 7月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n Unv ri fU b n C n t cin o r a f He a i es y o r a o sr t t u o
V0 . 9 No. 11 4
J12 1 u .0 0
l 。
2 设计 软件 计算 值
Wi l 地基模型涉及参数少 , ne kr 计算方法简单 , 力学概念清晰 , 国内各设计单位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多 采 用此模 型 n 。筏 板基 础下 的 C G桩 复 合 地基 , 刚 性基 础 下 的 刚性 桩 复 合地 基 , 假 定 基 底反 力 及 J F 属 在 地基沉降为均匀分布的前提下 , 根据 Wi l 地基模型反算复合地基反力系数是可行的, ne kr 计算公式为:
波形钢腹板多室箱梁部分斜拉桥施工期剪力滞效应分析

第 45卷 第 4期 2019年 12月
湖南交通科技
HUNANCOMMUNIC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
Vol.45 No.4 Dec.,2019
文章编号:1008?844X(2019)04?0078?04
波形钢腹板多室箱梁部分斜拉桥施工期剪力滞 效应分析
许世展,张亚辉,冯冠杰
为研究该桥施工阶段主梁各截面顶板在自重、 斜拉索、预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分布规律,选 取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工况 2~工况 18进行计算, 其中工况 2~工况 4为 2#~4#梁段悬臂顶板束张拉 后的悬臂状态;工况 5~工况 17为 5#~17#梁段悬 臂顶板 束 张 拉 后,并 张 拉 对 应 阶 段 的 C1&C1′~ C13&C13′斜拉索后的悬臂状态;工况 18为最大悬 臂状态。
3 计 算 结 果 分 析
31 自重、斜拉索、预应力单独作用时主梁最大悬 臂状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西方经济学专业孙新雷,男,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西方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学术性著作15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孙学敏,男,教授,博士,硕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和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物价》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开放架构下的中小企业管理论丛》(1-6卷)、《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问题研究”、“河南省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方式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励8次,获郑州大学及郑州大学商学院科研及教学奖励15次。
其主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荣获郑州大学“2004年精品课程”。
孙学敏教授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学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最满意授课教师”称号获得者,郑州大学科研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民经济学专业杜书云,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郑州市“三育人”、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多年致力于土地制度、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问题的研究,主编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学术著作;在《经济地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房地产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土地农转非规律及其应用研究"(1997)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2005),主持省级和厅级项目7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2000年获郑州大学“科研优秀奖”,因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本人获得国家“园丁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及对比分析2009-04-06 20:54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老师很多,导师也不少,但“牛导”却数得着。
研究生专业性不是很强,但导师选择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你选择了一个导师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三年研究生期间的生活。
一般而言,工科专业选择导师都会考虑名气、锻炼机会、赚钱这三个方面,但所谓“熊掌鱼肉不可兼得”——名气大的导师一般都从政,平时会很忙,很可能就无暇顾及你的学业了;刚评上硕导的老师一般干劲大,刚开始带的学生是他要烧的第一把火,所以必然会用尽全部心思,只有带的好的话才会有利于他以后的招生。
当然,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选择的重点也就不一样了。
不过,选导师就像买东西,一定要考虑“综合性价比”。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选择名气中等偏上、事业正处于如日中天阶段、平时工程实践机会比较多的导师比较好(给导师干活多钱自己挣钱自然也多)。
下面我把院里比较好的几个导师做一简单介绍和对比,以供参考。
特别强调,每位导师最后点评纯属个人观点,如对你形成误导,本人概不负责,吼吼!刘立新,男,1947年10月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10-1997.10任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副主任,1997.10-2005.3任郑州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现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老院长,德才兼备,能在他手下混当然不错了。
他主要研究混凝土,科研型的,做实验比较多,所以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过公认的一点好处是实验型的毕业论文比较好写。
陈淮,男,1962年4月18日生于河南省淮阳县,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8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6年10月在中南大学参加工作,任助教和讲师;1993年任郑州工学院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注:现任院长,确实牛人,但学生从来没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而且为人有点小抠(寝室的说三年了没请他们吃过饭,包括教师节拿着礼物去看望他)。
郭院成,1965年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10~1997.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01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技术职务;2004年6月获得郑州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1年被选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被选为“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注:现任副院长,个人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导师。
虽然平时很忙,但是对学术却从未放弃,对学生也严格要求,很值得尊敬。
高丹盈(1962~),男,工学博士,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校长。
198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教授职称,同年入选国家优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5~1998年在英国Shffield大学和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现为郑州大学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试验室主任,河南省水工结构工程第一层次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水工结构工程博士点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点的第一学术带头人,结构工程博士点第三学术带头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
注:学校副校长,可以想象平时该有多忙,而且还在环境与水利学院带研究生,听说一届加起来有将近20个学生,汗,个人感觉好不到哪去。
还是那话,熊掌鱼肉不可兼得,导师名气大长远利益好,但研究生期间很难得到多少实际好处。
李天,男,教授,于2001年12月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1960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主要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工程结构力学分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研究。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委攀登计划(B)子课题、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以及其它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注:虽然也是博导,但对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的学生基本上也不参与工程实践,属于科研型的。
童丽萍,女,1960年11月生,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
曾多次出访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访问和科学研究。
现任郑州大学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曾获得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女职工标兵、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
注:女中豪杰,唯一的女博导,呵呵。
王东炜,男,教授,于1993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
注:个人感觉很不错,有实力,估计该评博导了,学生能经常参与实践,待学生也不薄,“性价比”可以排第二。
关罡,男,1964年4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现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实验室工作)。
一、学历及工作简历1981.1—1985.7 在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87.9—1990.7 在郑工学院土建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4.9—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
1985.9 留郑州工学院土建系任教1990.10 任郑州工学院土建系教学秘书,讲师;1996年任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1997.12—至今任(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04.10 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注:看个人简介貌似很不错,其实我觉得跟着他真是白浪费几年了。
他的学生基本上见不到他,连毕业论文都一点不重视。
总之一句话,想混个学位报他的还是很不错的。
赵军,男,1971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兼任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结构、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加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家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各1本。
注: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导师,了解不多,综合来说算中等吧。
宋建学(1967.10-),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
博士、教授,从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
1989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术职务:国际智能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协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Healthy Monitoring (IISHM)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组(建筑机电组)专家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学术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建设工程招投标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工程安全评价师(APR-10741-2004)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技术与管理教研室主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实验室主任注:很年轻有为、“聪明绝顶”的一个导师,02年博士毕业,06年就教授了,潜力无限啊!公认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特别好,从他身上学到的其他东西要远远多于和有价值于专业知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给你提供很多实习的机会,所以每年报他的学生都很多。
个人认为其“性价比”可列为第三。
刘忠玉,男,1968年5月生,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注:按说他也是可牛可牛的了,但是每年都几乎没人愿意报考他的研究生,大多只能靠调剂,个中缘由我也不好擅自评论,嘿嘿。
估计本科上过他的课的人对他都应该比较了解,也应该能想象出他为啥“没人缘”了。
王新玲,女,1963年8月生,河南新乡市人。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结构教研室主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及结构工程的科研工作。
九三学社河南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郑州市青联委员。
注: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导师,就是实习机会少点。
另外,还是少见的美女导师,嘿嘿。
管品武,男,1971年8月出生,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1994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任讲师,2002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
注:年轻,有干劲,项目很多,估计他的学生赚钱是最多的,综合“性价比”排第四。
谢丽丽,女,195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师。
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现任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砌体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检测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注:因其在郑大设计院任职,所以她的学生近水楼台,平时很多在那实习的机会,我这届她两个学生都直接进了郑大设计院,羡煞旁人啊!本文属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yaowuwang/blog/item/ab9f60fedaa1e6395c60089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