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doc

合集下载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选修课选课建议:建议计划读研深造的学生(毕业可选理学学位)选修光学 及半导体光电子学,并用部分 A 类课程替代 B 类课程;建议计划去公司工作的 学生(毕业可选工学学位)选修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功率半导体器件等。
注:物理学院开设的其他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
五、 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合计
其中 B 类课程可以用相应的 A 类课程代替。
学分 5+5
3 3 4 3 2 25 必修+5 选修
1
三、 专业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是理、工兼容的专业,侧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 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 的基本原理及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和设计、开发 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四、 专业的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 4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 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8 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 6 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简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当前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是信息技术的 基石。正是得益于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才能一直朝着智能化、 微型化、集成化的方向迈进,使人类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许多高精尖技术与功能性装置目前已变为现实。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 以及微电子器件的迅猛发展不仅促成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而且为其它诸 多学科或领域带来新的发展途径或契机,已经在民用消费电子、信息通讯、计算 机、工业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系统、灵敏探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也正在医疗诊断、生物信息获取、国防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显示出越来越令 人振奋的应用前景,必将为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Program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二、基本规格要求Ⅱ.Learning Outcomes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前沿的学科,涉及到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内容。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一、了解基础知识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计划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相关课程,学习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电路理论等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掌握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我将重点掌握以下核心课程:1. 微电子器件学习微电子器件的原理、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工艺流程。

2. 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学习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包括逻辑设计、模拟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方面内容。

通过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3.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学习微电子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了解不同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工艺流程。

4. 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可靠性学习微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技术,包括电学测试、热学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方面内容。

了解测试技术在器件品质和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三、参与科研项目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计划积极参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

通过与导师和团队成员合作,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四、实践和实习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我将积极参与实践和实习活动。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经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继续学习和深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完成本科学业后,我计划继续深造,攻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通过深入研究某一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总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专业。

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核心课程、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和实习以及继续学习和深造,我们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优秀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开展微电子器件、纳微加工工艺和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与集成、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与通信、自动化等IT行业的科研、科技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天线原理
30230313
通信电路
30230703
数字图像处理
30230893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
30230923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
30230943
通信信号处理
30230993
现代计算机体系架构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语(1) 体育(1) 微积分A(1) 线性代数(1) 机械设计基础(1) 有机化学B 离散数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1) 汽车工程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春季学期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32
考查
22
考试
12
考查
55
考试
44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40231103 40231133 40230223 30230331 30230142 30230952 40231002 40231112 40231162
语音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 射频通信电路 通信电路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 微波电路设计 光电子技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4)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秋季学期
第二学年
课程编号 10720031 10641132 10610204 10430944 10430801 10421133 30230822 20230281 20230253 30230901

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校特色专业及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本专业依托电子科学技术一级硕士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研究所等,主要研究半导体工艺及器件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和测试技术。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坚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能够在半导体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微电子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制造等方面从事各类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熟练掌握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受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半导体工艺器件、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和封装等相关专业领域,能够从事相关领域工程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如下: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2.具备创新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4.具备解决微电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多变的技术挑战;5.具备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培养以微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微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国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封装技术、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等课程。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应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教案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 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基本知识;. 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电子材料、器件、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具备一定的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五、专业特色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微电子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本专业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促进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七、品牌课程固体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Program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 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二、基本规格要求Ⅱ.Learning Outcomes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The program requires that the learne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listed as follows:1. Have solid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basic fine knowledg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good foreign language skills;2. Master wide branch of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is specialty, 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solid state physics, semiconductor physics,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o on. Master the ability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this specialty;3. Have good training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master the analysis, design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have the fundamental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deal with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microelectronics processing. Master 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4. Have the knowledge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in this specialty, have the knowledg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croelectronic industry.三、培养特色Ⅲ.Program Highlights本专业以微纳电子材料和工艺为基础,以微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为核心,以集成电路设计及其系统应用为方向;坚持理工结合,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基础-to-应用”与“器件-to-系统”相结合的综合思考及横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微纳电子材料-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人才。

Based on micro-/nano- electronics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aking micro-/nano- elec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fabrication as the core, oriented i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its system application, this program insists on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alu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skills. By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and lateral think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basis-to-application”and “devices-to-system”, this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good scientific quality, capability in integrated design of micro-/nano- electronics material-devices-circuits-layout-processing-system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四、主干学科Ⅳ.Main Discipline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五、学制与学位Ⅴ.Program Length and Degree学制:四年Duration: 4 years授予学位:工学学士Degrees Conferred: Bachelor of Engineering六、学时与学分Ⅵ.Credits Hours and Units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59学分。

Minimum Credits of Curricular(Comprising course system and intensified internship practical training):159 credits.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允许用其他课程学分进行学分冲抵和替代。

Major-related basic courses and core courses cannot be covered using credits from other courses in the program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3学分。

Minimum Extracurricular Credits:3 credits.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Practicum Credits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Note: In HUST Sports Meet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rize, the third to the fifth prize, and the sixth prize to the eighth prize are deemed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rize, the second prize and the third prize of university level.七、专业核心课程Ⅶ.Core Courses in Specialty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固体物理Solid State Physics、半导体物理Semiconductor Physics、微电子材料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半导体器件物理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es、纳电子器件Nanoelectronic Devices、微电子工艺学Microelectronic Process、CMOS模拟集成电路CMO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集成电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C、微电子封装与测试Microelectronic Packaging and Testing、微电子器件可靠性技术基础Fundamental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iability Technology.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Ⅷ.Practicum Module (experiments included)新生专业认知实践Experiments for Specialty Cognition、电工实习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软件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for Software Design、集成电路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for ICs、微电子工艺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for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微电子器件建模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for Modeling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微电子专业实验Experiments of Microelectronics Specialty、专业实习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毕业设计Undergraduate Thesis.九、教学进程计划表Ⅸ.Course Schedule院(系):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School (Department): School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 ering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