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天然对比度:人体组织可概括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四类,由不同组织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差别所显示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
●X线的荧光效应: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荧光(肉眼可见),这种转换叫荧光效应。
●CT值:是表达组织密度的单位。
CT值是以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衰减系数)同水的衰减系数对比换算出来的。
●窗宽: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
●T1WI:用短TR(<500ms)和短TE(<25ms)而显示长T1低信号(黑)和短T1高信号(白)的成像。
●T1弛豫:质子在受到射频脉冲激励后,吸收能量。
射频脉冲停止,纵向磁化开始,并释放能量,T1弛豫即纵向磁化恢复的过量和时间。
●螺旋CT:利用滑环技术的CT机,在扫描过程中X线管球作连续旋转,同时扫描床自动作匀速进床,从而在病人体表上的扫描线呈螺旋状,故称螺旋CT。
●高分辨CT●动态增强扫描填空●X线产生的具备条件:_自由活动的电子群_____电子群高速运行__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靶物质_●X线之所以能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基于X线的特性___穿透性___荧光效应_摄影效应____电离效应___,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__密度_____和厚度的差别。
●CT检查方法有:平扫___造影增强扫描___造影扫描__●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使用了两个角度的脉冲_90°脉冲____180°脉冲__●决定MR图像的组织参数有三个:_质子密度_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MRI设备中主要有:_磁体__梯度系统__射频系统__计算机系统__射频屏蔽和磁屏蔽__●根据异物特性分为不透X线异物及透X线异物。
●医学影像学包括_超声成像__、_γ闪烁成像_、__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_、_磁共振成像_、__发射体层成像_。
●X线与CT成像基础是靠相邻组织间的__密度__差别,而MRI则是靠MR_信号__差别。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_高密度_、__中等密度_、_低密度_。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腹外疝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升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为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导致重要脏器血液供应障碍而产生危急症状。
3、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4、癫痫持续状态:5、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6、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形成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而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7、亚临床性肝性脑病: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而发现异常情况者。
8、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9、伴癌综合征:指原发生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
10、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1、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2、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勇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3、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14、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细胞降低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15、R--S细胞:是指来源于被激活的生发中心后期的B细胞。
16、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和感染。
名词解释1

13、无句读:旧版古籍无句读的标志,更没有分词成语:是经过冶炼、长期习用而流传下来的固定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
15、典故:古诗文多用典,或称“用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7、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
8、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意难通。
9、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了文字。
10、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
11、错简:指典籍段落或者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
51、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52、同源词: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53、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关系。
63、义界(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
64、描写:即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
65、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
66、比较:即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
67、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
68、由反知正:这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
16、古译语:即音译的外来语。
17、词义的增加:指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本义在后代仍然使用,词的义项多起来了。
18、词义的减少:指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2. 实体:任何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3. 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4. 数据链路:物理链路加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5.争用期: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t,又称为碰撞窗口。
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t。
二.填空题1. 网络接口层2.数据链路3.电气特性4. 127。
5.通信量6.闭环控制7.99.58.控制连接9.用户代理10.IP地址三.单项选择题1—5CAABD 6--10BBDDB四.多项选择题1.ABC2.AC3.AD4.AC5.AC五.判断改错题1.错误。
将“层次结构”改为“同步”2.错误。
将“不仅要”改为“只”;去掉第二句话或将“而且还要”改为“不需要”。
3.错误,将“就是在互联网中选择适当的路由”改为“除了实现路由选择外,还完成协议转换和速率匹配”。
4..错误,将合适改为不合适。
六.简答题1. 答:A:(-1 -1 -1 +1 +1 -1 +1 +1)×(-1 +1 -3 +1 -1 -3 +1 +1)/8 = 1B:(-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3 +1 +1)/8 =-1C:(-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3 +1 +1)/8 = 0D:(-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3 +1 +1)/8 = 1因此,A站、D站发送了数据1,B站发送了数据0,C站未发送数据。
2. 答:由于802.3标准是基于CSMA/CD信道共享策略,而CSMA/CD协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当发送站正在发送数据时,若检测到冲突则立即中止发送,然后推迟一段时间后再发送。
1的数学符号

1的数学符号
在数学中,“1”通常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罗马数字“Ⅰ”表示。
同时,在某些特定的数学领域或公式中,可能会用到其他的符号或表示方式,例如在概率论中可以用字母“p”表示概率等于1的情况。
因此,具体的数学符号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数学领域和公式进行判断和选择。
在数学中,数字1它有多个释义,以下为其中几个常见的含义:
1. 在集合论中,1表示所有非空有限集合的个数,即第一可数序集的势。
2. 在数学逻辑中,1表示逻辑真值“真”,即所有命题的真实性。
3. 在代数中,1表示乘法单位元,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其本身。
4. 在几何学中,1表示长度、距离等度量单位的基准值。
5. 在概率论中,1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概率为1的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数学符号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数学领域和公式进行判断和选择。
因此,对于数字1的数学符号,需要结合具体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名词解释1

新月体(cresent):增生的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
新月体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慢性肾炎晚期,双侧肾脏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故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肾病综合征:有些肾炎如膜性肾炎、脂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晚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即子宫上皮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的统称。
子宫颈原位癌:指子宫颈被覆上皮呈异型性增生,而异型性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层,但病变局限于上层内,未突破基底膜。
小叶原位癌:来自小叶的终末导管肌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
结核球(tuberculoma)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多数为单发,少数可多发。
伤寒(typhoid)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为病变特征的机型传染病。
原发综合症: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为原发综合症。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是指坏死灶呈条索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中央静脉之间、门管区之间或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的桥状连接。
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成为纤维间隔而分隔小叶。
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肝硬化:一种常见肝病。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一子的名词解释

一子的名词解释一字,汉语中的一个基本汉字,它是由“一”和“丨”组成。
在字形上,一字由一横和一竖构成,横向表示“一”,竖向表示“丨”。
一字作为一个基本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引申义,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一子的意义。
一字在数学上代表数字1,代表最小的整数。
1是一个基本的数字,也是所有数字的起点。
它承载着数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在数学中,1还可以是一个因子,可以与其他数字相乘,保持其他数字不变。
一字在语言中代表的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数量。
它具有量化的作用,可以指示具体的数量,例如,“一个人”、“一个苹果”。
一字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的唯一性和特殊性,如“独一无二”。
一字还具有表示顺序和先后关系的意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字可以表示首位、第一、开始等。
它可以表达时间或空间上的起点和序列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路走来”等都是以一字表示起点和开始的用法。
一字在文化上有深远的意义和象征意味。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一字相关的传统和习俗。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对联“一帆风顺”,寓意着顺利和成功。
在婚礼上,新人之间会敬酒一百一,寓意百年好合。
这些都是通过一字来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除此之外,一字还具有哲学思考和思想意识的启迪。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字体现了无极之道和万物生成的理论。
一字代表着“一始”和“一终”,是所有事物出现和消亡的根源。
“夫唯无以毙故强者”的思想观念便是从一生中的长度与深度中得出的。
另一方面,一字也可以引申为“均衡”和“平等”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的追求中,一字代表着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一人一票”、“平等待遇”等都是通过一字来表达平等和公正的理念。
在现代科技中,一字也有着其独特的含义。
在计算机科学中,一字是最基本的记号,代表着二进制中的最小单位。
同时,在密码学中,一字也代表着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和原理。
一字体现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力量。
总的来说,一字是一个中文汉字,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引申义。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花卉学:是研究草本及木本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的科学。
2)生长:是植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3)发育:是植物器官和机能的形成与完善。
4)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日出日落的时数或明暗交替的时数。
5)生命周期:花卉一生中的变化。
6)年周期: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变化。
7)光周期现象:是指光照周期长短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
8)春化作用:某些花卉必需低温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的现象就称春化作用。
也称感温性.9)花芽分化:是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
10)一年生花卉: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
11)二年生花卉:在二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
12)宿根花卉:指那些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现象;地上部分表现出一、二年生花卉现状,但又能存活多年的花卉。
13)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的根或茎发生变态,肥大成球状或块状,以度过寒冷的冬季或干旱炎热的夏季(呈休眠状态)14)有性繁殖: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的胚在生长发育成新的个体的过程。
15)种子的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的处于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仍不正常发芽。
16)无性繁殖:又称为营养繁殖,是一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
17)扦插繁殖:植物的营养器官脱离母体后,在生出根和芽发育成新个体的方法。
18)嫁接繁殖:是指把两株植物的各部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19)花期控制:即采用人为措施,使观赏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的技术。
20)促成栽培:使花期比自然花期提前的栽培方式。
21)抑制栽培:使花期比自然花期延后的栽培方式。
22)阶段性:在年周期中表现最明显的两个阶段,即生长期和休眠期的规律性变化。
二、简答题、问答题1)世界花卉生产特点:1)花卉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2)生产的现代化3)产品的优质化4)生产、经营销售的一体化5)花卉的周年供应2)世界花卉的发展特点:1)切花市场需求逐年增加2)扩大面积,转移基地3)观叶植物发展迅速4)野生花卉的引种5)研究培育开发新品种3)水分对花卉的影响:1)水分不足时,植株呈萎蔫现象2)水分过多时,土壤中缺乏空气,根系失去正常作用,植株生长出现不正常现象4)栽培土壤的要求:应具备良好的团粒结构,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并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酸碱度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复习题1、仪器分析:指在分析化学中运用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并采用特定的分析仪器确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2、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出具有特征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3、激发电位:(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
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4、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5、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的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
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共振线。
(或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6、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7、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
一般也是最灵敏线。
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易有关。
8、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最后线或几条灵敏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7、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8、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9、多普勒变宽(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引起的谱线变宽,又称为热变宽。
10、压力变宽:由同种原子或与其它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1、劳仑兹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2、共振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待测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3、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14、基体效应:样品中除待测物以外的其它组份称为基体,基体效应是指试液基体成分在测定分析时对被测元素响应信号所造成的影响。
15、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16、色谱分析法:是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进行分离,然后顺序检测各组分的含量,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17、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体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18、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的方法。
19、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20、空间排阻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21、正相分配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分配色谱法。
22、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分配色谱法。
极性大的先流出,适于非极性组分分离。
23、色谱图:试样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各组分浓度或质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再由记录仪记录下来。
所得的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流出曲线,也称色谱图。
: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值(点)时所经过(需要)的时24、保留时间tR间。
25、相对保留值r: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2,126、分配系数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用K表示。
27、分配比 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又称容量因子,k表示。
28. 分离度: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用R表示。
分离度可以用来作为衡量色谱峰分离效能的指标。
29、相对校正因子f?:组分i的相对校正因子fi?为组分i与标准物质s的绝i对校正因子之比(fi / fs)。
30、内标法: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以及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31、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组分浓度的变化的检测器,其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32、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组分质量流速变化的检测器,其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
33、噪声R:无样品通过时,由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偶然因素引起的基线的起N伏。
34、检测限(敏感度):组分峰高为噪音二倍(或三倍)时的灵敏度。
35、梯度洗脱: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极性相应变化,以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
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
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的目的。
36. 离子选择电极:是对某种特定离子产生选择性响应的一种电化学传感器。
其结构一般由敏感膜、内参比溶液和内参比电极组成。
37、指示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38、参比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不受溶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其电位值基本固定不变的电极.39、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
40、钠差:在PH>9的溶液中,普通玻璃电极对Na+也有响应,因而求得的H+活度高于真实值,即PH读数低于真实值,产生负误差。
41、酸差:在PH<1的溶液PH值相等时,普通玻璃电极测得的PH值高于真实值,产生正误差。
42、直接电位法:根据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试样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然后根据电极电位(实为电池电动势)与有关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关系(NERST方程式),求出造就则组分含量的方法。
43、电位滴定法:在用标准溶液滴下待测物容液的滴定过程中,借助监测待测物(或滴定剂)指示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法。
电位滴定法:借助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再根据反应计量关系进行定量的方法。
44、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观看吸光度。
45、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46、助色团: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
(或含有孤对电子,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
)47、生色团(发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叫生色团。
或(凡是可以使分子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带的原子或原子团)。
48、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
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49、蓝移(紫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济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50、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5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及由基态(V=O)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52、特征峰:凡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53、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54、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
55、化学键合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担体(硅胶)表面所形成固定相。
56、流动相:在色谱分析法中,冲洗剂称为流动相。
57、基线: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即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在实验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
58、色谱流出曲线: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次序经过检测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由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59、塔板理论: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
设柱长为L,理论塔板高度为H,则:H = L / n 式中n为理论塔板数60、速率理论:速率理论认为,单个组分粒子在色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要发生千万次转移,加上分子扩散和运动途径等因素,它在柱内的运动是高度不规则的,是随机的,在柱中随流动相前进的速度是不均一的。
61、锐线光源:光源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而且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时,则发射线光源叫做锐线光源(能发射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光源)。
62、紫外—可见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而每个电子能级上耦合有许多的振-转能级,所以处于紫外-可见光区的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63、指纹区:在1350~65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
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整个分子特征。
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将该区域称为指纹区。
64、原子发射光谱:构成物质的原子受到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或较低能级的激发态时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
65、原子发射光谱法:应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原子发射光谱法。
66、原子吸收光谱:气态的基态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现象,所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67、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原子吸收光谱法。
68、元素光谱图:由一定含量的几十种元素,按一定的摄谱条件与纯铁并列摄谱,再经放大20倍制成的一套按波长排列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