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
3.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 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
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6.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7.脂肪酸的β-氧化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8.暗反应暗反应是激发分子的热力学的缓和过程,是电荷的分离、电子的传递、磷酸化或短命的中间体形成等多种基本过程。
9.光反应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photosythenic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
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10.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
名词解释1

土的粒度成分:又叫颗粒级配,是指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它用于描述不同粒径土粒的分布特征。
饱和度Sr 的湿度分为三种状态:稍湿Sr50%≤,很湿50%80%8S r S r 〈≤〉和饱和。
渗透性:土被水透过的性质。
原位试验测定密实度:砂土标准贯入测验,锤重(63.5KG ),落距(76cm),深度(30cm),锤击次数N 值。
预击10cm 液限pw :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限pw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缩限s w :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逐渐缩小,当体积不再缩小时的含水量。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l pIp w w =-液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差值除以塑性指数。
pp l pl pw w w w I I w w --==-0,0 1.0,1.0,L p L p L L I w w I w w w w w 〈〈≤≤≤≤〉〉L 时,即:土处于坚硬状态;时,即:土是可塑的;I 时,即:土是流动的。
灵敏度:具有天然结构的粘性土的强度与完全扰动后土的强度之比。
土的触变性:粘性土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但随着时间的增大、土粒、离子、水分子之间又组成新的平衡体系,土的强度可逐渐恢复。
假内聚力:由毛细水压力所产生土粒间粘结力。
两个土里的接触面间有一些毛细水,由于土粒表面的润湿作用,使毛细水形成弯液面,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就产生毛细水压力。
达西定律:匀质土,层流 达西定律公式;hv kki q vA kiA L====或 注:○1vq qv v A A =〈=计实○2只适用于层流,不适用于粗砂、碎石等土。
○3()()b b bv k i i i i i i =--≥〈=b b 粘性土,i 起始水力坡降i i 当时,取流土:在上升水流作用下,动力水压超过土重度时,土体的表面隆起、浮动或某一颗粒群的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流失的现象称为管涌。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腹外疝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升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为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导致重要脏器血液供应障碍而产生危急症状。
3、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4、癫痫持续状态:5、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6、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形成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而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7、亚临床性肝性脑病: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而发现异常情况者。
8、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9、伴癌综合征:指原发生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
10、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1、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2、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勇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3、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14、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细胞降低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15、R--S细胞:是指来源于被激活的生发中心后期的B细胞。
16、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和感染。
名词解释1

13、无句读:旧版古籍无句读的标志,更没有分词成语:是经过冶炼、长期习用而流传下来的固定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
15、典故:古诗文多用典,或称“用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7、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
8、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意难通。
9、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了文字。
10、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
11、错简:指典籍段落或者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
51、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52、同源词: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53、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关系。
63、义界(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
64、描写:即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
65、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
66、比较:即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
67、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
68、由反知正:这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
16、古译语:即音译的外来语。
17、词义的增加:指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本义在后代仍然使用,词的义项多起来了。
18、词义的减少:指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能发挥生物活性的成分。
3,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汽,遇冷又凝固成固体。
4,水蒸气蒸馏法:利用两组分共存时其挥发性的不同而采用的一种提取分离方法。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物质接触,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SFE)
6,水/醇法,醇/水法:用水提取醇沉淀,用以出去水溶性杂质。
先用醇提取水沉淀法出去脂溶性杂质。
7,酸/碱法,碱/酸法:用算提取碱性生物碱,再用碱沉淀析出。
(同理)
8,分配系数,分离因子: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浓度的比值。
9,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不同而制成色谱。
10,凝胶过滤色谱:
11,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从而制成色谱。
12,CCD:逆流分溶法。
DCCC:液滴逆流色谱法。
HSCCC:高速逆流色谱。
H-NMR,C-NMR: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
DEPT:13C核磁共振谱中的一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区分13C谱图中的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
呵呵。
名词解释1

马家浜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早期有釜,晚期多鼎。石器磨制较精。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解析】鸣奈之战作为一个出题点因为它的战争性质;商汤灭夏之战役。每一次朝代更替的战争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如果有时间应该将每次朝代更替战争总结一下,即便于记忆答题,同时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历史综合能力。
4.盘庚迁殷: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长期以来,商人一直是居无定所,频繁迁都。从汤到盘庚,商人五次迁都,盘庚之时,商人已定都于奄,盘庚乃迁都于殷,迁殷后直至商灭亡不再迁都。以后的200余年,商朝的发展比较稳定,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大致有:去奢行简、躲避水患、定居农耕、肥力衰减、阶级斗争、王位争夺等原因。“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但结束了“不常厥居”的动荡岁月,而且复兴了“殷商”。
【解析】古公蛊父是周族的关键人物,为以后灭商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这个知识点在前几年的考研题中曾作为名词解释出现。
名词解释1

1特种设备的定义: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G7024: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3.限速器: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其动作能够切断安全回路或进一步导致安全钳或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起作用,是电梯减速直到停止的自动安全装置。
4.安全钳:使轿厢或对重制停在导轨上的机械装置5.对重: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保持曳引能力的装置、6特种设备检验人员的主要职责:在资格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编制检验方案;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7安全特低电压:安全电压,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的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50v 8.tn-s系统通常称三相五线制。
由三根项线一根中线N和一根保护线PE组成9.安全系数:装有额定载荷的轿厢停靠在最底层站时,一根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n)与这根钢丝绳所受到的最大力(N)之间的的比值。
10.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钢丝绳公称截面积(mm的平方)和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与一定结构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换算系数的连乘积。
11.限速器: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其动作能导致安全钳起作用的安全装置。
12.安全触点:在动作时应由装置将其可靠断开,甚至触电熔接在一起也能断开,所以使用安全触电就可以不考虑触点不断开可能造成的危险。
13.平衡重:为节能而设置的平衡全部和部分轿厢自重的质量。
1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炸的混合物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
名词解释1

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2、要素膳:是根据人体需要量或推荐供给量为依据,采用氨基酸或水解蛋白,炭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等配置而成的一种完全肠内营养制剂。
要素膳可供口服或管饲,在许多疾病的临床中使用,不需要消化或稍经消化即可吸收,使人体得到必须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3、酪胺反应:当精神抑郁病人服用奋乃静、闷可乐、苯环丙胺等抗抑郁药物后,如果病人又吃奶酪等食物或者饮酒,这时往往会出现急速性高血压、面色潮红、脑血管意外等危险症状,也即酪胺反应。
转自环球网校4. 多酚:即多酚类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植物成分的总称,包括苯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不少制品已列入天然抗氧化剂范畴,是优良的氢或电子的给予体,对能产生过氧化作用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伤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等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5.GTF:即葡萄糖耐量因子。
“葡萄糖耐量”是指在喂入或注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后,身体的细胞从血液中转移葡萄糖使其含量回到正常血糖水平的速度。
“葡萄糖耐量因子”则指具有降低人体血糖含量的能力的含铬物质。
6.膳食调查:了解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膳食营养供给量评定其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7.营养监测:就是对社会人群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以便作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8.营养咨询:是指对健康人、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饮食调查、能量消耗调查、营养缺乏症的调查以及试验室的检查等,并作出营养状况评价,然后提供营养咨询意见。
9.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色、赖、苯丙、蛋,苏、缬、亮、异亮,组氨酸。
10.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作”。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7、断章取义:,此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8、连类并称: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9、反义词对举:,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10、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
(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11、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
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
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 训诂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
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
后人将三书合刊,称为《史记三家注》。
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
以《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影响最大。
朱熹十分注重字句本身的训诂,他主张以训诂说经,强调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废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洁明了,可读性强。
顾炎武开清代朴学风气之先、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学者。
他崇尚汉学的求实,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提倡实事求是,重博征、贵创新、求致用,开启了优良的治学风气。
他将考据学与经学、文学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审音声、明训诂来研究经史。
同时,他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
他的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等。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
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戴震清代皖派的开山祖师,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
认为学术有义理、文章、考核三类,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将文字、音韵、训诂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从文献语言出发,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方法,影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考据学界,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基础。
他的著作有:《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
段玉裁段玉裁是清代戴震的学生,其《说文解字注》文学最高成就,形、音、义互证,相得益彰。
他定古韵十七部,使审音、考字、训义互为发明。
完善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字数义的原因。
创立了“统语”与“析言”之别,将训诂中的同源字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开来,并有意识地联系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中考求词义。
他的著作有:《六书音匀表》《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
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是戴是清代戴震的学生。
王氏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
对汉语复音词的内部语义构成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本质特征。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揭示了许多修辞条例和语法规律。
他们的著作有: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章太炎近代国学大师,具有深厚的小学、经学和史学根底。
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独立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对训诂方法的总结,对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文字变易等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他的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等。
黄侃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
继承并发展了章太炎的学术路论,提出了训诂学的方法,建立系统的训诂学理论,使其真正独立为一门学科。
影响至今。
他构拟了第一部训诂学讲义《训诂学讲词》(包括“训诂述略”和“十种小学根柢书”两部分)是一部初具规模的训诂教材,开创了现代训诂学。
他的著作有:《尔雅音训》《说文笺识四种》《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 传注对原文进行解释,同时把作者的意思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本单位进行训释。
代表: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成《三礼注》)、颜师古《汉书注》。
□ 章句类注释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以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到对章旨的探讨。
代表:王逸《楚辞章句》、赵歧《孟子章句》、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义疏类注释即疏通其义,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这些典籍中前人的传注。
代表:皇侃《论语义疏》,孔颖达《五经正义》。
集解类注释博采众家之长,汇集各家对同一部典籍的注释,间下己意而成。
代表:何晏《论语集解》,王先谦《荀子集解》《庄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
□ 征引类注释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形式来探明文献中的词语源流,并将说解语义与阐明文意的训释目的融于其中。
征引形成一种体例,自李善《文选注》始。
□ 音义类注释注释以辨音释义为本,兼及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
代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慧林《一切经音义》。
□ 互文指并列的两个词组或对偶句子中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或词组互为补充、互相发明的修辞方法。
□ 连文是表达中由于某种需要而连用相关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
□ 变文行文中运用同实异名关系改变用词的一种方法,变文的使用出于不同的表达需要。
□ 《尔雅》《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
是一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
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
《尔雅》突破了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 《方言》《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一种义书。
全书按事类分为十三卷,同条语词采用“义”的系联标准。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反映了汉代全国各地错综复杂的方言情况,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 《释名》《释名》东汉刘熙著,分为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一种义书。
《释名》不同于一般的训释书,它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义,而是要解释词语音义的来源。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 《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清代阮元撰集,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书,属集合贮存型训诂纂集专书。
全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
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一百零六卷,别有补遗一百零六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
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
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末。
□ 发疑发疑是产生词义考证的动因,考证的特点是因疑而发的,是有针对性的。
□ 取证将能够说明结论的证据搜集起来,编排起来,以证明结论的可靠,称作取证。
取证是考证的最主要工作。
考证的证据分主证与旁证两种。
与结论相关而可以直接证明结论的例证是主证,与结论虽不直接相关,但经过推论或比较,对导引出结论有积极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例证,是为旁证。
□ 释理在使用证据证明结论时,必须讲述证据的可靠性和阐明证据与结论的关系,这个过程叫释理。
释理是考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理包括释语理与释事理两类。
释语理是对语言规律的阐明。
释事理是对思维逻辑、历史事实和文化背景的阐释。
□ 重文异体字互换的声符也可以确定为音同音近。
□ 异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文献的本文与该书在他书的引文用字的差异,及同一个词在不同文献中或同一文献中不同地方的用字差异。
□ 字记录词的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 词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 义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
□ 训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
□ 形训分析字形,与字形相贴切的意义训释叫形训,形训表明汉字依义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
□ 声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一般是解释词源,也可以说明假借。
□ 声训一般是同源词互释,即使是错误的声训,也仅仅是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没有同源关系,声音却总是相同或相近的。
□ 义训是不专门利用字形字音,直接从意义上解释词语的方法。
□ 本字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的字称为本字。
□ 本义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
□ 笔意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 笔势指经过演变趋向符号化,从而看不出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 造意造意是指字的造形意图□ 实义实义是由造意中反映出来,在实际中应用的词义。
□ 系源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归纳和系联同源派生词叫作系源。
□ 推源从同源词中确定根词与源词,推寻词义来源的工作叫推源。
□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
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三、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