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__时空观念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2时空观念练习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2时空观念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练习1.(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全国卷Ⅰ,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5.(2018·全国卷Ⅱ,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三_史料实证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三_史料实证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模拟感悟] 1.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订了详细的商业规则, 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 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 ) A.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 B.会馆有地方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解析:“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订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表明会馆 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A 项正确;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规范是民间行为,不具有行 政管理职能,也不是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故 B、C 两项错误;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规范 是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是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D 项错误。 答案:A 2.下图为 1958 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答案:(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 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 1936 年,城市化进程加快。 影响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 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 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 (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 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材料反映当时李世民是“秦王”,事件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元年,A 项不正确。材料反 映李世民是秦王、是西讨元帅,是主帅,刘文静只是将领,B 项不正确。C 项正确,符合题 干材料所有信息。“太宗有疾”只是题干表中的《新唐书·太宗本纪》有记载,未见表中其 他史籍的记载,个人有疾导致战败,个人决定论是错误的,D 项不正确。 答案:C 2.(2016·全国新课标卷 III)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 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A 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B 项错误;甲 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C 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 19 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D 项错误。 答案:C

2020届高三历史核心素养复习备考《时空观念》

2020届高三历史核心素养复习备考《时空观念》

(2019全国Ⅲ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31.【答案】D
(2019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2019全国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况见右图 2019天津卷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
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图片题 2019.04浙江高考选考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图片题 2019.04浙江高考选考14.请看右图报影图片题 2019.04浙江高考选考30.右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图片 2019天津卷13 材料三 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柱状图 2019.04浙江高考选考 32材料二 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表格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
原因。(15分)
(2019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 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 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 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1.(2017·全国Ⅲ卷)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 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20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

2020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史海补遗]——填补教材空白点 1.高考历史不仅只考教材层面的,还常常涉及教材之外的。对一些基本常识、 历史概念、历史事件进行补充,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 获取历史信息、准确解题的能力。 2.新教材是按专题线索进行编排的,缺乏通史下各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对相 关知识进行补充,可以探究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性、关联性,不仅能 加深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贵族世袭;隋 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2.秦至明清皇权强化的措施、特点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上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过大。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4)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皇权强化,相权继续 衰落。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解析:唐代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的历史举措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 书、门下三省分权制衡,一方面保障了君权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 度,选A项。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视角7 价值观·公平公正理念的政治解读 《中国梦——人民的梦》:“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原卷版)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原卷版)

秘籍14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基本观念: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二、典型地图类时空观念题目备考策略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2020泰安一模)对比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可推知秦朝()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C.极力维护国家统一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这些电报所祝贺的事件是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D.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020泰安一模)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规定,入学资格“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如有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介绍更可优予取录”,申请人在“各报名地初试,延安本校复试”。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关注高考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解题能力概述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一_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一_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严复《原强》(1895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 义。 答案:(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 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 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 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筹划了近代海防,推动军事的近代化。背景: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 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 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 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 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阐述了 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 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印证] 1.(2017·全国新课标卷 I)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 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 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 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 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 项正确;20 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 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 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 差别,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 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D 项错误。 答案:A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二__时空观念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二__时空观念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俾斯麦提交的法案被帝国议会否决后,在俾斯麦的指 示下,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且通过该法案,说明帝国议会的 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B 项正确。 答案:B 4.1985 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 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 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解析:本题结合 1985 年和材料中的现象回答。中国的知识经济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A 项错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 1995 年,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些大学老 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 可知,这种经济模式已然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和束缚,C 项正确;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 1992 年中共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且 21 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项 错误。 答案:C 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的许多英国所没有 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 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56 个不到 2 000 人口的选区 和 31 个不到 4 000 人口的选区共取消 143 个议席;取消的 143 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 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 65 个议席;北方郡选区,获得 65 个议 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 13 个议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时空观念
概念释疑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课标要求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
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

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高考印证]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本题结合时间“1702年”和材料内容作答。

题干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A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B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D项错误。

答案:B
[模拟感悟]
1.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
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
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可以佐证,南宋时
期( )
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解析:本题需结合材料及所学宋朝城市的知识回答。

皇权是古代建立都城首先要考虑的情
况,材料没有说明对皇权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市的时间限制,B项错误;材料
“金银盐钞引交易铺”不是普遍现象,C项错误;从材料看,城市的布局和过去单一的政
治中心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项正确。

答案:D
2.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
年代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 5 571 5 410 -161 1875年9 780 9 890 +110 1895年17 169 14 329 -2 840 1905年44 710 22 788 -21 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解析:本题根据表格内容和1865—1905年的经济状况作答。

根据图表,1865—1905年中
国进出口都在不断增大,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A项正确;这期
间中国出口额也在增加,B项错误;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说法错误
与1875年左右出口大于进口不符,C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时间
不符合,D项错误。

答案:A
3.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

俾斯麦提交的法案被帝国议会否决后,在俾斯麦的指示下,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且通过该法案,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B项正确。

答案:B
4.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

”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解析:本题结合1985年和材料中的现象回答。

中国的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A项错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1995年,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可知,这种经济模式已然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和束缚,C项正确;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共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且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

答案:C
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的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56个不到2 000人口的选区和31个不到4 000人口的选区共取消143个议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北方郡选区,获得65个议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

(要求:从三个角度论述,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答案:角度一:政治变革离不开对思想现代化成果的吸收。

例如,美国吸收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美国传承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角度二:政治变革往往受经济现代化的推动。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角度三:政治变革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例如,英国议会改革推动君主立宪制完善;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角度四:政治变革的领导力量会影响到现代化的持续发展。

例如,旧势力掌握现代化领导权导致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三个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