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评课稿(最新整理)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最新整理)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最新整理)

一、八年级(上)地理教案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

(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老师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根据折线图得出结论。)

结论:

二、我国人口增长快。

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计划生育,为什么人口增长这么快,是不是计划生育没有作用?

课件展示:中国、叙利亚、阿曼三国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的对比图。

1 、我国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基数大。

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3、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

一、八年级(上)地理教案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 (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世界区域地理笔记

东亚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北温带(4°N -53°N );73°E -145°E (大致)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范围: 蒙古(蒙古族,畜牧业为主)、中国(汉族,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日本(大和民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韩国(朝鲜族,汽车、电子、服装等出口多,外贸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朝鲜(朝鲜族,森林、矿产丰富,社会主义国家) 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海岸线曲折,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 气候 , 水文: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东流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河流短促。大河、长河几乎都位于中国境内 自然带 ; 矿产:品种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四、人文地理概况 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最大的地区;内陆密度小;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 农业: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和水稻。著名物产还 有茶叶和蚕丝;西部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工业:东部交通便利,且多优良港湾,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但原料和能源较为贫乏,工业以外向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城市:首都:北京、乌兰巴托、平壤、汉城、东京 重要港口或工业城市:釜山、横滨、大阪、神户、北九州、名 古屋、福山、长崎等(除中国外) . 日 本 一、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位置: 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山地丘陵为主(3 /4),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 原最大;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最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 3.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75%) 5.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三、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 1.人文 (1)人口众多,亿,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 (2)种族:黄色人种,大和民族 纬度:北温带(30°N —45°N ) 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季风气候:从南到北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 从东到西,岛国和半岛国家为海洋性季风,大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气候:大陆内部(中国西北部、蒙古国) 东部:由南到北分别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 大陆内部:由东到西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地理评课稿

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评课稿 评课内容: 1、教学课题《工业的区位选择》 2、教学目标: ①、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学会分析不同工业的区位因素; 3、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练法、 4、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①、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 ②、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③、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差异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⑤、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⑥、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如:利用Flash 课件让学生掌握情况等。)这是中学讲课中极难把握的,但他做到了。 ⑦、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 ②、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性没全面的体现出来;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于《城市化》的评课稿 评课内容: 1、教学课题《城市化》 2、教学目标: 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其特征; ②、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3、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练法、 4、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①、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 ②、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③、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差异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⑤、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⑥、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如:利用Flash 课件让学生掌握情况等。)这是中学赛课中极难把握的,但他做到了。 ⑦、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①、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略显紧张。(如引入的语速太快) ②、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拓展(例: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区域地理笔记整理

位置:东经130°—145°,北纬30°—45° 地形: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众多岛屿组成 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八月和二月。 主要资源:日本资源缺乏,较为丰富的资源是森林资源,地热资源和海洋资源 农作物: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水稻产量达到自给。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老工业区)。新工业区向九州岛(向南)和北海道岛(向北)发展。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人口分布特点: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城市:首都东京(九州岛,“硅岛”) 印度 位置:东经70°—90°,北纬10°—30°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有德干高原,北部有恒河平原及印度河平原 气候: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山气候。 河流:印度河、恒河 主要资源:煤、铁、锰等,多分布于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农业:主要作物有稻米(分布于沿海平原及半岛东北部)、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及恒河上游)、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和茶叶(半岛东北部山地)。 印度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水旱灾害频繁;粮食需求大 工业区:班加罗尔(印度“硅谷”)、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孟买(棉纺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采矿业、纺织、电力、钢铁、机械、信息技术等 人口分布: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埃及 位置:东经30°,北纬30° 地形:多平原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00多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 主要资源:石油、铁、长绒棉 农作物:棉花、小麦、水稻和枣椰等 农业区: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范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评课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评课稿 农业,众所周知,因为它在国计民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加上它与自然、人文地理知识联系的紧密性、广泛性,这恰好符合了高考考察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这一要求。而且从这部分考试涉及的试题本身的特点来看,无论是高考试题还是全国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甚或我校自主开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试题,经常都是那么很不经意的、华丽的、轻轻的的一转身,就能迅速把不同类型、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层层筛选出来,区分度极高,所以备受青睐。很适合我认为的中国目前的高考现状:那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周期性的残酷的选拔性考试。而农业在那么聊聊几笔就绘制出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在群雄逐鹿中能实现笑傲江湖,显得很是顺理成章的事。xx同志在对本部分考纲的解读和近年来高考的考察频次的统计中突出了一个“多”字,恰恰就这一个“多”字,涵盖了这类试题的许多方面,像考查的内容、理念、应用乃至技术层面的一些东西。而接下来由考纲解读到试题趋势预测到农业区位因素这部分知识的传授、知识体系的达成,学习能力的生成可以说是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随着最后的知识体系的展示,就是课堂内容的戛然而止的总结,才再次让我们感慨、领悟到了这次第,怎一个“多”字了得的深远境界! 纵观这节一轮复习课:余音绕梁、耐人寻味,亮点颇多,

示范性强,在此,我只拣其中几点略作分析: 、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考内容和考查形式就是我们航行的灯塔,前行的路标。这节课的复课模式和实际效果和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总体要求是趋同的、接轨的、一致的。虽然我们每个人对目前的高考制度和这一制度组织的方式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虑、质疑甚或反感,但那不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事,好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题的许多方面都一反常态,让我们窃喜:地理高考终于回到了它的本源性的一些地方,试题设置凸显地域性,时效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和简单化,而且我坚信这一理念会在特定的时期内具有延续性、传承性和基本稳定性。说的简单些,就是我曾经给学生说的,高考,你可以不选我,但你没有必要伤我自尊!这正是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呈现给我们的特点、亮点、优点。从这方面来说,xx 同志的这节课对这点的把握很是到位,很漂亮的打造出一节成功的地理一轮复习课模式:那就是强调基础、抓住重点、轻轻松松、挥挥洒洒、不拘一格、形散神聚但顺应自然,顺应高考! 2、从设计思路上看,符合本届学生的地理基础、认知规律和基于此衍生出来的高XX届地理组一轮复课的总体要求:那就是超低空巡航、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排查,潮水般推进。xx同志的这节以近乎很完美的姿态贯穿了上述理念。复习课能降低起点,梳理基础,落实双基,兼顾全体,抓住

初中地理评课稿

初中地理评课稿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

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高一地理示范课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时间:9月25 第二节 授课人:林勇堂 授课内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思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黄赤交角的大小,定义引伸出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针对高一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组织知识网络,讲解基础。在讲课过程中插入练习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在讲课过程中添入活动内容体现研究性徐学习,最后小测验利用了学案,同时巩固了知识。 评课参与人:高一组全体人员,高二组全体人员,高三组全体人员 高一组代表:付明丽 课件的运用十分到位,效率高,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课讲的主次分明,黄赤交角明了突出。公转示意图形象生动,由全部到局部点出,学生理解深刻。不足:题目较少,学生练习有些少,学生讨论后应多做些题,更好的掌握基础。 高二组代表:尹中秀 时间短但是课件制作的十分的好,很不容易。课件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整堂课流畅。重难点突出,黄赤交角的讲解形象。重点突破,近远点的速度快慢原因讲解很好。质疑反思,学生讨论十分恰当。不足:昼长的变化是动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应该运用更多的动画,使其更加形象。 高三组代表:尤志轩

运用课件效率很高,讲课过程一气呵成。(1)以教学大纲为本,知识延伸的好;(2)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脉络清晰;(3)讲解全面,但注重基础性知识;(4)有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大;(5)媒体的运用,直观形象,以后应尽量的使用。 总结性评价: 评价人:陈主任 从其他老师及学生的反映看,效果很好。示范课的作用是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首先在上课之始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习有目的性。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节约时间,。多媒体现象除了巨大的威力,画图美观科学,结合动画的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展示画面的同时,穿插提问讲解,师生互动的好。学生积极参与,讲练结合及时训练。多媒体使用的一个缺点就是把握不好速度的问题,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思考回味的时间。讲课的时候前半段讲得较快,有些前紧后松。但是课堂容量较大。可将时间放慢一点,平均一点。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一点。讲课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张建辉 学生:高二年级 课型:气候类型的判断 时间:07年5月1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地点:二楼报告厅 刘军荣主任:优点: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缺点: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 “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樊耀辉主任:优点:1. 本节公开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 2.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不足方面: 1.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趣味性。 2.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 教师们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 课。 王鹏程主任:优点:1. 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2. 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案,但仍需继续探究如 何更好的使用。 3. 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 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 4. 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 再加强提高。 刘建伟:优点: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缺点: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杨秋红:优点: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缺点: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总结:总体上本节公开课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模范课。首先从模式上说,基本上符合我校提出的“双自主,双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 导作用。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另外,从学案设计方面,学案设计合理, 可操作性强,师生互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反馈及时, 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再者,课堂开始时的导入自然, 水到渠成,重点突出,适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能启发教学和学生能力的 培养。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评课稿

《欧洲西部》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的评价 《欧洲西部》是七年级下册一节课,它是在认识欧洲的基础上,对欧洲西部进行更深的认识和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行动前目标越明确,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高,效果也就越明确。首先,本节堂课首先目标很清晰。其次在目标的内容实施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第三,目标的生成性强。老师能够按着课前设计好的目标,不断牵引着学生接近它。整个课堂目标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方式的评价 现阶段学校明确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于本节课我主要谈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个方面。2.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我认为其主要因素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和独立学习的习惯。首先,本节公开课课堂问题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存在不仅有必要,而且有一定的梯度性,特别是对于区内初中班民语学生来说,本节的自主学习的答案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技能方法。第二,自主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第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第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在学习中挑战自我,证明自我,获得真知,享受快乐。尤其是小组展示环节。2.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本节课在互动方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着教与学的互动,特别是师生方面,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三、教学手段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很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本节课涉及到国家多,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等信息,建议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的评价 因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如果在课堂结束时能提纲挈领式总结一下,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与课堂所学的巩固。关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但要注意:①问题的梯度观,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②问题的质量观,要有针对性,③问题的数量观,切忌题海战术④自主学习下节课的目标与内容。

地理课评课稿

地理课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 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2021年高中地理公开课的评课稿

高中地理公开课的评课稿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 ___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

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 ___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 ___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 ___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或许是对王老师朴实、实在的为人比较了解吧,我对他的公开课还是以“朴实、真实、扎实”作为结束语。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听评课策略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策略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黄建华 听课评课是学校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不仅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载体,通过听课评课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听课评课的作用 1、对上课老师来说——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学期都要开设公开课,开设公开课也是自我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展示。我们在开课前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精选习题,借鉴别人的优点,并试图有创新,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会去试上,打磨自己的课堂。一堂新颖、有创意、有实效的公开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听课老师来说——学习 经常有人说,听课不评课等于没听课,这句话强调了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可以展现自己的理念和视野,评价别人,也在表露自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在一起评课,进行 GAGGAGAGGAFFFFAFAF

思维碰撞,可以集思广益。对听课老师来说,可以通过观课议课,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对教育部门来说——选拔 各级评优课,职称评审、五级梯队的评选等都要进行观课议课,可以说观课议课伴随我们的教学生涯。 二、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评价优点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较少。 GAGGAGAGGAFFFFAFAF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听过、评过许多公开课。好的评课有助于我们教师成长,让他们从听评课中受到许多的启发,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但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同行熟人间的评课,基本是恭维话多,不足之处都是无关痛痒,使地理教师看不到自身的努力方向。 2、阐述观点时缺乏具体的事实支撑。 有的老师的评课是观点的罗列,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基本上用到所有的学科课中都可以。也就是说阐述观点时大部分缺乏事实支撑。 3、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少。 ①能否提出地理问题。 ②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收集资料、获得资料。 ③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 ④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⑤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4、评课面面俱到,隔靴搔痒 GAGGAGAGGAFFFFAFAF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美国区域地理地图笔记知识点总结

美国区域地理地图笔记知识点总结 试分析南加州(加利福尼亚州)秋冬季多山火的原因。 原因: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②地中海气候冬季植被茂密生长,经历炎热的夏季,死亡的树木产生大量的枯枝败叶; ③圣安娜风经过沙漠,翻山越岭进入加州,焚风效应; ④山区人员活动产生的未熄灭残留火苗。 说明加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太平洋沿岸,交通便利,利于经济发展; ②以旧金山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③以洛杉矶“好莱坞”为基础的文化娱乐产业创造大量产值; ④中央谷地,优良的农业发展条件; ⑤加州良好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内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形成的过程。 板块相碰撞挤压,地壳断裂陷落 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的原因。 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较短,降水较少 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冬季经常出现大雾的原因。 封闭地形,受外界气流扰动小;冬季正值谷地雨季且气温较低,空气湿润;湿润气流进入谷地下沉增温,与较冷地面相遇形成大雾 说明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成为美国“果菜篮”的理由。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果、蔬菜品质佳; 临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海运便利,有利于蔬菜、水果外运 简述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成为重要农业区的优势条件。 纬度较低,光照、热量条件好; 谷地地形,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技术先进;交通便捷 加州是美国高新技术最发达的地区,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是_ 技术先进;环境优美

最新整理地理评课稿范文三篇

地理评课稿 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 地理公开课是就地理课的教学为同行提供一个教学实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或讨论剖析,共同研究、解决某个或某些教学问题的教学行为,它是各级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常用形式。下面地理评课稿,供参考! 《欧洲西部》 一、教学目标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行动前目标越明确,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高,效果也就越明确。 首先,本节堂课首先目标很清晰。其次在目标的内容实施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第三,目标的生成性强。老师能够按着课前设计好的目标,不断牵引着学生接近它。整个课堂目标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方式的评价 现阶段学校明确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于本节课我主要谈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个方面。 2.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我认为其主要因素包括: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首先,本节公开课课堂问题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存在不仅有必要,而且有一定的梯度性,特别是对于区内初中班民语学生来说,本节的自主学习的答案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技能方法。 其次,自主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 其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其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在学习中挑战自我,证明自我,获得真知,享受快乐。尤其是小组展示环节。 2.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本节课在互动方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着教与学的互动,特别是师生方面,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三、教学手段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很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本节课涉及到国家多,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等信息,建议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的评价 因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如果在课堂结束时能提纲挈领式总结一下,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与课堂所学的巩固。 关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但要注意:①问题的梯度观,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②问题的质量观,要有针对性,③问题的数量观,切忌题海

区域地理 亚洲知识点归纳

亚洲 第一节亚洲概述 一、地理位置(半球、濒临大陆大洋、跨经纬度) 1、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2、濒临大陆(欧、非、大洋、北美);濒临大洋(印 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3、跨经纬度(26°E—169°W,10°S—80°N) 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4、海岸线最长 5、大陆架面积最宽广 6、海峡半岛数量世界首位 三、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大 2、基本知识: ①世界最平坦的平原平原, 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 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脉, 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 ⑤世界上最低的盆地盆地 ⑥世界陆地的最低处

四、河流湖泊 1、特点:大河多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分布,流向 四周 内流区面积大 2、世界第三大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世界上最深的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 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五、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六、人口特征 数量多 增长快 分布不均 七、地域文化 八、国家与分区 第二节东亚(△日本)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20°N-50°N 经度位置:80°E—140°E

2.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3.特点: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 地、丘陵 2、对河流影响: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三、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特点?) 气候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 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和蒙古):干旱半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人口和经济 1、人口数量和分布 2、人种 3、民族 4、经济: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人口 稠密,农业、工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 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为主。 5、主要经济产业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 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现代工业发达 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年级地理评课稿

《地图》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1)班 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政教处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篇二:八年级地理评课稿 一、八年级(上)地理教案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师评课稿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师评课稿县研修班在我校开课学习,我有幸聆听了徐老师《地球的自转》一课,收获颇丰,感触很大。 本课作为七下科学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地球的自转,重点是 地球自转的特征、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其中地球 自转的特征、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也是难点。学生 在小学六年级知道了地球形状、大小、自转方向、周期,但是对于 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效应比较模糊,其建立的空间的概念还处于朦胧 想象阶段,因而二位教师贯彻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模型教学突破 难点。借助模拟实验、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比如,两位老师都借助地球仪模拟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直观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激 起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化 难为易,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尤其是吴老师在实验前的引导和铺垫,例如地球仪如何摆放、手电筒怎样照射、方位怎样判断等,让 学生明确了实验的过程和目的,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地球自转的特征、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是本节 的重要知识点,两位老师都运用,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使学生达

到了比较全面的,立体性的理解。吴老师先利用地球自转的FLASH 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再问学生“你从中获得地球自转的哪些信息?”这不仅让课堂活跃起来,还使课堂更加开放。紧接着吴老师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判断中的南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一气呵成,简单明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并以学生活动贯穿始末,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实验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两位教师在设计中充分挖掘学生已知的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以“模型法”贯穿始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吴老师用了西游归来的故事,引导学生参与,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而徐老师则用了北京奥运会中球赛,引起了足球爱好者的兴趣。不同的处理,效果也不同。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位教师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展开教学,徐老师在“太阳东升西落”教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两位老师还强调每位角色在该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