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性概念

合集下载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语文词性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好词性的概念和用法,对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归纳和总结常见的词性及其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性知识。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字的词。

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用于构成各种句子成分。

名词还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单数和复数形式,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的作用是简化语言表达,避免重复使用名词。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或行为的词。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主语补语,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或特点。

形容词可以放在名词前作前置定语,也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表语或宾语补足语。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目的等概念。

副词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用来修饰其意义。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代词等与其他词或短语的词。

介词用来表示方向、位置、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

介词通常接在名词或代词前,构成介词短语,起修饰或状语的作用。

七、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或句子与句子的词。

连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选择连词等。

连词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流畅。

八、助词助词是用来补充和限定其他词的词。

助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副词后面,帮助其表示时态、语态、语气、人称等语法意义。

助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较小,但对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九、感叹词感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感情或表达意志的词。

感叹词通常用来表示惊讶、喜悦、痛苦、赞美等情感。

语文词性的知识归纳总结

语文词性的知识归纳总结

语文词性的知识归纳总结在语文学习中,词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本文将对语文词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一、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动物等具体或抽象的东西的词语,它有单数和复数形式,并可以进行所有格的表示。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出现。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语,它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起到替代名词的作用,简化句子结构,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而系动词则用来联系主语和表语,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绘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它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形式。

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定语、表语或补语等成分出现,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或各类短语的词语,它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等概念。

副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状语,修饰其他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关系的虚词,它常常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

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目的等概念,起到连接、衔接词语之间的作用。

七、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句子、短语或词语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对比连词等。

连词在句子中起到衔接、过渡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连贯。

八、助词助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补语的词语,它对其他部分的词语起到辅助或限制的作用。

助词在句子中一般不独立存在,常与其他词语连用。

九、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达说话人情感、语气或态度的词语,它可以分为感叹词、描写词、态度词等。

语气词在句子中起到强调情感、表达感叹、加强语气的作用。

语文三年级初步认识词性

语文三年级初步认识词性

语文三年级初步认识词性词性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语文三年级,我们初步开始认识和学习词性的分类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年级学生初步认识词性的内容。

一、名词名词是指用来专门表示人、动物、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称的词语。

它可以单独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谓语的一部分。

名词的特点是可以加上量词来表示数量,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复数形式。

例如:“桌子”、“小狗”、“春天”。

二、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变化的词语。

动词可以单独构成谓语,也可以和主语、宾语等词语搭配使用。

动词的变化形式有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

例如:“跑”、“吃”、“看”。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和修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性质、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可以放在名词前面或后面,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

形容词的变化形式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大”、“漂亮”、“高兴”。

四、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副词的特点是可以加在动词前面或后面,用来修饰动词的动作。

例如:“快速地”、“温柔地”、“很好”。

五、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词、词组或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连接主谓、宾语和其他成分,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完整和清晰。

连词的常见种类有表示并列关系的“和”、“与”,表示选择关系的“或者”、“还是”等。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和橘子。

”、“要么去公园,要么去游泳池。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方位、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的词语。

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构成介词短语来修饰其他成分。

介词的常见种类有表示位置的“在”、“上”、“下”,表示时间的“在”、“从”、“到”等。

例如:“在桌子上”、“从上午到下午”。

七、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语。

它可以用来指代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来表示泛指、特指等含义。

代词的常见种类有人称代词“我”、“你”、“他”,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等。

语文知识(一)词性

语文知识(一)词性
的方位短语 •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 意义的词
•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 始
•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 禁止 •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要应
很、极、 都、全、 立刻、
最、太、 单、共 从来、
更加、 尽、仅、 经常、
格外、 就、只、 起初、
十分、 一同、 原先、
极其、 比较、 相当、 稍微、 多么等
统统、 一概、 惟独等
早就、 已经、
偶尔、 随时等
又、再、 不、 还、也、 没有、 屡次、 一定、 往往、 必然、 经常、 多亏、 反复、 也许、 不断等 难道、
思 •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
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 语 •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 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判断等。
动作行为 存在变化 心理活动
走 观察 学习
•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 表概数:几、许多; • 表序数:第一、老三; • 数词的语法特点: •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
用倍数表示 •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
丈尺米两磅吨亩元角
量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何尝、 简直、 反正等

语文词性概念

语文词性概念

语文词性概念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词性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词性,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形态特征所划分的类别。

就好像我们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分类放进不同的箱子里,词性就是给词语们分类的方式。

首先,咱们来聊聊名词。

名词啊,那可是代表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地点、时间等等。

比如“书包”“老师”“北京”“星期一”,这些都是名词。

它们是我们在描述世界时常常会提到的东西,是构成句子的重要成分。

接着是动词。

动词就像是句子中的活力因子,它表示动作或状态。

像是“跑”“跳”“思考”“睡觉”,有了动词,句子才能生动地展现出正在发生的事情。

形容词也不能少。

形容词的作用就是给名词“化妆”,让它们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比如说“美丽的花朵”“聪明的孩子”“高大的树木”,这里的“美丽”“聪明”“高大”就是形容词,让我们对花朵、孩子和树木有了更清晰的感受。

再来说说副词。

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副词,用来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等。

比如“非常快”“慢慢地走”“很聪明”,“非常”“慢慢”“很”就是副词,它们让动作、状态或者形容词的程度更加明确。

数词,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像“一”“二”“第一”“第二”,在描述数量和顺序的时候,数词就派上用场啦。

量词呢,是跟数词一起用的,表示计算单位。

“一只鸡”“一本书”“一把椅子”,这里的“只”“本”“把”就是量词。

代词就像是个小替身,用来代替名词。

“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等等,当我们不想重复某个名词的时候,代词就出马啦。

介词则常常用来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其他词的关系。

比如“在桌子上”“从北京来”“和他一起”,“在”“从”“和”就是介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者句子的。

像“和”“但是”“因为”“所以”,它们让语言的表达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助词的作用也不小,它附在词、短语、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

“着”“了”“过”“的”“地”“得”都是常见的助词。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基础知识(一):词【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词的分类】1、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第一讲: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表示人的名称:鲁迅、老师、朋友、同志、作家、学生2、具体事物:桌子、操场、书本、飞机、风、水、油3、抽象事物:道德、思想、走势、情绪、文化、政治、欲望、苦头4、时间名词:昨天、下午、春天、早晨、明年、现在5、处所名称:北京、中国、亚洲、里屋6、方位名词:中间、周围、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7、专有名词:黄河、泰山、四川、联合国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

1、动作行为:走、观察、学习、听、看、批评、宣传2、存在变化消失:增加、消失、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3、心里活动:想念、厌恶、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4、能愿动词:能够、愿意、敢、会、应该、要5、趋向动词(移动趋向):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6、判断动词:是(文言文中,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1、表示形状:长、短、粗、高大2、表示性质:高尚、乐观、懦弱、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3、表示状态:迅速、朦胧、遥远、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安静注意:①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来修饰。

②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③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

④一般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动词,副词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但不能修饰名词。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二实词-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实词-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四实词-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语文词性在语文学习中,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本文就来对语文词性进行全面的详解,共包括九种词性,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

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名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指代实物或抽象概念。

2.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也可以在句中作定语、状语等。

3.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可以加上前缀、后缀、修饰语等进行构词。

4.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其形式和意义。

例如:汽车、故事、红色、友情、天空、信仰、高山、阳光、父亲、美食。

二、代词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语,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避免重复或省略。

2.可以做句子中的主语、宾语、表语等。

3.具有性、数、格等变化。

4.有强调形式和非强调形式之分,可以通过强调来表达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我自己、你们的、这个、那个、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主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并具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

2.可以做句子中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动词。

4.可以修饰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构成复合词。

例如:走、跑、跳、睡觉、吃饭、变色、感到、变为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

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描述人、事、物的质量、性质、颜色、大小等特征。

2.可以做名词的定语、表语、补语等。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形容词。

4.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词性概念“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实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I. “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II. ““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

例如“雪白”、“血红”。

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单音节: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

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

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

格式是“几分之几”。

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

此外,“三两(个)”。

“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三心两意”等。

千山万水”“一草一木”“词才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一针一线”“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

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

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

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

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

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砍一刀”“玩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借用的如“看一眼”“哭—场”“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

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

”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例如: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

“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