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1. 了解传统文化背景:中国园林的设计源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比如“山水”、“圆地方天”等理念,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园林。
2. 观察建筑布局:中国园林通常以建筑为中心,配合水、石、植物等元素,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
观察建筑布局和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理念。
3. 深入了解植物:中国园林中植物的选取和摆放都非常重要,有些植物甚至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深入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寓意,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园林。
4. 感受历史气息:中国园林多数历经千年岁月,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
在欣赏园林时,通过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
5. 与自然融合:中国园林通常以自然为基础,并试图营造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
在欣赏园林时,可以尝试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感受园林的自然之美。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当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府邸。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并逐渐普及到民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园林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发展,不同朝代的园林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二、哲学思想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找到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与这些哲学思想相契合,强调自然景观的再现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同时也提供了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场所。
三、艺术表达中国园林被誉为“移步换景”,它以小巧精致的空间布局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变化,通过巧妙运用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平衡和谐的价值观。
四、文化符号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风格、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等景观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园林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哲学和人文精神。
五、园林与社会中国园林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表达,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社交交流的场所,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中国园林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园林的研究和保护,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窥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的对 人 类征 服大 目然 心理描 述 .更 重要 的 还是 文化 发 展的
兴衰和工程技术 的水 平,而且特色 鲜明地折 射出中国人 自然理 、人 生
观和世界 观的演变哲学 以及 宗教 思 想及 L 诗、画等传统艺术对 它的 J 影响 。中国园林的影Ⅱ 主要 是通过 向 对 中 国文人 性格 和 审 美情 趣 渗 透 .折射在园林风恪和景现 意境的
。充分地表达 自己 的思 想情 感。园 此.无论从园林内 的物质 内容到精
践 机会 是 过去 任何 时 代 都难 以柜 ; 的 ,但 : 相 当 一部 丹 实践 结果 表 现 出理 论 基础 的薄
冲功能,从园林的立意 布局 到园内
景区的主题分配 ,从景 物本身的表
弱和 肘 浅 .给^ 感觉 =
林讲义 ,教人领会 中国园林 的精神 实质。 “ 青山啼红 了杜 鹃 ,那荼 遍 靡外烟 丝醉软 ”, “ 日暮卷 ,云 朝 霞翠轩 ,雨丝风 片 ,烟波 画船 ”。
物 ,如魏晋南 北朝时期 的陶渊明、
王羲之 、谢 灵运、孔稚圭和唐 宋时
初 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风荷举 ”。
言 园景 虚 胜 实 ,论 文学 亦 极 尽 空 灵。 中国园林 能于有形 之景 兴无 限
维普资讯
_ 门 志 义 摘 要 :简要论述 了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 艺术的影 响 ,提 出研究 中国园林要从 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关键词 :中 国园林 ;诗文 ;意境 ;传统 文化 前 后 呼应 。最 忌堆 砌 ,
最 忌 错 杂 , 方 称 佳 构。 ”一 言道 破 ,造 园 与作 诗 文无 异 ,从 诗文 儒道结合 玄学进一步 发展 ,在 艺术 上提 出 “ 不 尽 意 ” 、 “ 对 神 言 悟 通 ” 的理论主张 ,使 山水诗 画的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为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在本文中,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庭园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园林艺术。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进去,以塑造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历史感的庭园景观。
比如,在庭院设计中使用抱厦、假山、楼阁等传统元素,营造出意境和格调,增强了园林的文化气息。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植物选择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画等文艺作品中常常描绘花卉、树木等植物,因此可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这些文艺作品中的植物元素进行植物选择。
比如,利用红豆杉、紫薇、梅花等名贵花木作为园林的主要景观植物,既满足了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造景材料的选择中的应用传统的造景材料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古色古香的雕刻、屏风、砖瓦等,可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
在选择造景材料时,可以考虑采用红木、青砖琉璃、石灰石等有着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材料,同时,在材料的加工和安装方法上也可以借鉴传统的技艺手法,打造出更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装饰中的应用在园林装饰方面,可以选用传统的图案、文字符号等元素进行装饰。
比如在园林的栏杆、门楼、花架等构件上,可以采用传统美术中的山水、花鸟图案和吉祥物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文化气息,也可以提高园林的美观程度。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我们应该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和传承,借助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启示,打造出更好的现代园林景观。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收稿 日期 :0 8 0 一 0 20 - 7 t
作者简介 : 许杰 ( 9 1 ) 男 , 18 一 , 江苏 句容 人 , 理 程 师 , 助 从事
园林景 观工程施 工工 作。
“ 大胆落墨 , 小心 收拾 ” “ 可走 马 , 、疏 密不 透风 ” 、 “ 寸之 间 , 象万千 ” 在有 限的空间 内创 造无 方 气 , 限景 观 , 以小见大 , 把光 、 、 、 影 声 味作 为园林 景观
14 1
相关专业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20 年 1 月第 1 期 08 1 1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审 美的影响
许 杰
( 上海 长宁 公园绿 化建设 发展 有限公 司 , 上海市 2 0 3 ) 0 3 1
摘
要: 随着城 市生活 水平 的提高 , 物质 上 的丰富 已不能 满足 人们 日常 的需求 , 多 的人们 开始重 视精 神 生活 , 更 对环境 的需
孑 子进 一 步 突 破 自然 美 学 观 念 , 出 “ 者 乐 L 提 知
的意境美为最终和最高 目的。意境是艺术作品借 助 形象 所 达 到 的 一种 意 蕴 和境 界 。园 林 意 境 蕴 含 了造 园者 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 动游人 , 其在园林 中驻 足 , 使 通过景物 中的题咏 , 感 悟 到造 园者 所 赋予 景 物 的思 想 内涵 。造 园者 自 身的思想情感 、意志品质等深层次 的文化 内容都
把人与物结合在一起通过悟来感受自然自唐代以来文人对造园的参与把琴棋书画带入园林中在造园中提倡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景观以小见大把光影声味作为园林景观相关专业1142008年11月第1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的一部分使真境逼而神境生强调情景交融创造和谐意境使人的心灵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真题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对风景园林形成发展影响

清华⼤学风景园林真题解析—中国传统⽂化对风景园林形成发展影响中国传统⽂化对我国风景园林形成发展的影响⼀.佛、道、释、天⼈合⼀、寄情⼭⽔、崇尚隐逸是影响风景园林发展始末的根本的传统⽂化,并从风景园林发展伊始便引导着风景园林朝向⾃然式的⽅向发展;1. 三⼤意识形态(道、释、儒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也是中国传统⽂化的三个坚实的基础)1)儒家——仁为根本礼为核⼼,倡导君⾂⽗⼦、修齐治平、⼊世⼈⽣观,封建意识形态正统。
儒家思想之于园林表征为——⾃然⽣态美和⼈⽂⽣态美并重,风景式⾃由布局中含蕴秩序感和⽣活⽓息;君⼦⽐德,美善合⼀的⾃然观和⼈化⾃然启发对⾃然尊重——在古典园林产⽣伊始便重筑⼭理⽔——风景式发展⽅向;中庸之道和为贵——造园要素之间始终维持不偏不倚的平衡、园林整体呈现⼀种和谐状态。
2)道家:⾃然天道观,崇尚⾃然以⾃然美为核⼼——和返璞归真、⼩国寡民结合——铸就⼠⼈宁静致远、潇洒飘逸;包含朴素辩证思想,强调阴与阳、虚与实、有与⽆的对⽴统⼀关系,对宇宙间宏观、微观空间的形成做出虚实相辅的辩证诠释。
3)儒道互补的局⾯是中国传统⽂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推动⼒量,之于古典园林影响甚笃——凡举造园⽴意,构思⽅⾯的浪漫情怀和飘逸风格、园林规划通过筑⼭理⽔的辩证布局体现⼭嵌⽔抱的辩证关系;皇家园林讲究仙境摹拟等更是显⽽易见的。
4)佛教——禅宗主张⼀切皆由佛性、顿悟、直⾄本⼼可成佛——思维⽅式之注重内⼼关照——从⽽促进了艺术创作之更强调“意”,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和⾃由⽆羁——作品达到情、景和哲理的交融,从⽽把完整的意境凸显出来,禅宗思维对于后期的古典园林在意境的塑造、意境和物镜的关系上处理尤为明显;2.天⼈合⼀:宋儒提出,作为哲学思想源于西周。
三层含义:①⼈是天地产⽣,强调⼈道和天道统⼀,源于西周,是古⼈政治伦理主张——孟⼦和庄⼦再发展——(孟⼦)天道和⼈性合⼀(寓天德于⼈⼼);(庄⼦)天、⼈原本合⼀(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唯⼀)②⼈类的最⾼道德和⾃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统⼀的——影响⼈的⾃然观,如何对待⾃然——不能违背⾃然普遍规律,和⼤⾃然保持和谐——天⼈谐和③天⼈合⼀衍⽣天⼈感应——天象和⾃然界预⽰社会异常,社会异常也影响天象⾃然界——两者相互感应,是风⽔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文化是“山水思想”。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古人认为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景观,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山水元素引入园林中,使其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是“四季文化”。
中国古代园林以四季的变化为主题,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美景。
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绿荫蔽日、秋天的丹枫如火、冬天的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和氛围。
四季文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更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理解。
通过四季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融入了诗词文化。
古代园林往往与文人雅士相联系,他们在园林中创作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常常与古诗词相呼应,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诗词文化赋予了园林以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景观,如曲径通幽、回廊转折等。
这些景观通过布局和设计,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宇宙的关系。
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它们以山水思想、四季文化、诗词文化和哲学思想为核心,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这些传统文化赋予了园林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
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
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魏晋时期,儒、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
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
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
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
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
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
!"
万方数据
中国园林 !""# $ %
也 ;绿 叶 萋 萋 ,翠 筠 浮 浮 ,柔 也 ;虚 心 而 直 ,无 所 隐 蔽 ,忠 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 不 与 众 木 斗 荣 ,谦 也 ;四 时 一 贯 ,荣 衰 不 殊 ,恒 也 。”从 竹 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 美 意 识 中 不 占 主 要 的 地 位 ,相 反 ,人 们 更 注 重 从 自 然 景 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 的 同 一 。除 了 竹 子 以 外 ,人 们 还 将 松 、梅 、兰 、菊 、荷 以 及 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 #)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 量 众 多 的 大 小 池 沼 作 为 附 属 水 体 ,而 且 具 备 了 太 液 池 、 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昆明池遗址的面积至今仍 是 清 代 圆 明 园 、长 春 园 、万 春 园 面 积 总 和 的 三 、四 倍 。同班 固 云 : “前唐中(池)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数量众多,相互 映衬的水面形态,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于庞大宫苑建筑 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 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
! 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
成 为 中 国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道 教 尊 老 子 为 教 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 的 本 原 而 生 成 万 物 ,亦 是 万 物 存 在 的 根 据 ,指 出 :“ 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 。”同 时 主 张“ 天 地 以 自 然 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并 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 他 认 为 自 然 界 本 身 是 最 美 的 ,即“ 天 地 有 大 美 而 不 言 ”。 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 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 的“ 道 ”,大 自 然 本 身 并 未 有 意 识 地 去 追 求 什 么 ,但 它 却 在 无 形 中 造 就 了 一 切 。而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之 所 以 崇 尚 自 然 ,追 求 自 然 ,实 际 上 并 不 在 于 对 自 然 形 式 美 的 模 仿 本 身 ,而 是 在 于 对 潜 在 自 然 之 中 的“ 道 ”与“ 理 ”的 探 求 。由 此 可 见 ,道 家 的 自 然 观 对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的 发 展 ,对 古 代 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其精神表现为崇尚 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 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 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 上林苑。据《关中记》载,上林苑设牵牛织女象征天河,置 喷 水 石 鲸 、筑 蓬 莱 三 岛 以 象 征 东 海 扶 桑 。另 上 林 苑 中 有 大 型 宫 苑 建 章 宫 ,建 章 宫 北 为 太 液 池 ,是 一 个 相 当 宽 广 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据《史记·孝武本 记 》载 ,“ 其 北 治 大 池 ,渐 台 高 二 十 余 丈 ,名 曰 太 液 池 ,中 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 池 山 的 一 种 模 式 ,促 成 了 园 林 艺 术 的 发 展 。这 种 在 宫 苑 里 凿 池 筑 岛 ,用 造 园 的 方 式 来 摹 拟 东 海 神 山 ,对 传 统 中 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
偏 不 倚 、无 过 无 不 及 的 中 庸 思 想 。政 治 上 主 张“ 德 治 ”和 “ 仁 政 ”;教 育 上 主 张“ 有 教 无 类 ”,重 视 平 民 教 育 和 伦 理 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溶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 想 ,以 及 提 倡 以 义 制 利 的 价 值 观 。虽 然 这 些 儒 学 思 想 对 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 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 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于 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以保持自己特色的 前 提 下 相 互 调 和 ,从 而 使 儒 学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儒 学 学 者 吸 取 了 道 教 以 道 为 宇 宙 本 体 ,“ 道 生 万 物 ”的 思 想 , 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 才 以 人 为 本 ,重 视 人 与 自 然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谐 统 一 关 系。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 把 自 然 看 作 异 己 力 量 ,而 是 主 张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认 为天人是相通的,倡“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于 是 ,这 些 思 想 的 形 成 ,导 致 了 中 国 人 的 艺 术 心 境 完 全 融 合 于 自 然 ,“ 崇 尚 自 然 ,师 法 自 然 ”也 就 成 为 中 国 园 林 所 遵 循 的 一 条 不 可 动 摇 的 原 则 。在 这 种 思 想 的 影 响 下 , 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 的 空 间 范 围 内 利 用 自 然 条 件 ,模 拟 大 自 然 中 的 美 景 ,经 过 加 工 提 炼 ,把 自 然 美 与 人 工 美 统 一 起 来 ,创 造 出 与 自 然 环 境 协 调 共 生 、天 人 合 一 的 艺 术 综 合 体 。苏 州 沧 浪 亭 的 楹 联“ 清 风 明 月 本 无 价 ,近 水 远 山 俱 有 情 。”就 表 现 出 园 主 视 己 与 自 然 浑 同 一 体 ,陶 然 于 自 然 的 闲 适 心 情 。另 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 一 定 的 影 响 。在 我 国 的 古 典 园 林 中 特 别 重 视 寓 情 于 景 , 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 自 然 景 物 看 作 是 品 德 美 、精 神 美 和 人 格 美 的 一 种 象 征 。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 征 。人 们 把 竹 子 隐 喻 为 一 种 虚 心 、有 节 、挺 拔 凌 云 、不 畏 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 写 过 许 多 关 于 竹 的 诗 文 。如 唐 代 大 诗 人 白 居 易 赞 竹 曰 : “竹解心虚即我师”。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 竹 与 君 子 的 人 格 相 比 拟 ,道 :“ 劲 本 坚 节 ,不 受 雪 霜 ,刚
文章编号:#""" & ’’’((!""#)"%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景妙何在?曰:妙在知与不知之间。知者,知其妙,悉 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这句话一语道破了中 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 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 具 体 园 林 形 象 为 最 终 目 的 ,它 追 求 的 是 象 外 之 象 ,言 外 之 意 ,即 所 谓 的“ 意 境 ”。意 境 ,实 质 上 是 造 园 主 内 心 情 感 、哲 理 体 验 及 其 形 象 联 想 的 最 大 限 度 的 凝 聚 物 ,又 是 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 过 程 。正 如 严 羽 在《 沧 浪 诗 话 》中 所 说 :“ 如 空 中 之 音 ,相 中 之 色 ,水 中 之 月 ,镜 中 之 相 ,言 有 尽 而 意 无 穷 。”因 此 , 园 林 景 物 ,取 自 然 之 山 、水 、石 组 织 成 景 ,寥 寥 几 物 便 使 游 人 大 有“ 所 至 得 其 妙 ,心 知 口 难 言 ”之 感 。中 国 园 林 艺 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它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 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 中。因此,无论从园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 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 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 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发 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 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 又 相 互 溶 合 ,共 同 作 用 于 中 国 文 化 的 发 展 ,并 充 分 体 现 了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的特色。本文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 化三大教派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 园林发展之一斑。
研究生园地
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吴隽宇 肖 艺
摘 要: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关键词:中国园林;意境;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
(!)为 中 国 园 林 山 水 体 系 的 确 定 奠 定 了 基 础 。山 体 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环一山,一池环一 台变成了一庞大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园 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以 水 体 为 纽 带 的 山 、水 、建 筑 组 合 关 系 的 建 立 。 在已往单纯的山或高台建筑为核心,以道路建筑为纽带 的园林形式中加入了以水体为核心和纽带的新格局。这 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促进山、水、建筑及植物 景 观 间 更 复 杂 的 穿 插 、渗 透 、映 衬 等 组 合 关 系 的 出 现 和 发 展 ,为 传 统 园 林 最 终 采 取 一 种 流 畅 柔 美 、富 于 自 然 韵 致的组合方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