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

包括哪些? 4.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 5.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
脉相承科学理论体系?
精选课件ppt
35
本章阅读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第109—118页。
3.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4.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 √ 2、√ 3、 √ 4、√ 5、√
精选课件ppt
32
课堂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的有:
A.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实 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 5.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
脉相承科学理论体系?
精选课件ppt
35
本章阅读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第109—118页。
3.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4.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 √ 2、√ 3、 √ 4、√ 5、√
精选课件ppt
32
课堂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的有:
A.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实 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PPT演示课件

列宁谢世后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 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 主义”与“列宁主义”合称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
7
2、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
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
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8
150 多 年 来
,马克思主义传遍全
球,深刻地改变了人
类社会,极大地推动
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
马克思
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
的变化,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在人们观念的
变化上。 9
20世纪末,在英国BBC举办的 全球性评选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 千年思想家之首”。这些发人深思的 现象告诉人们:马克思活在现实世界 中,也必将活在未来世界中。
10Biblioteka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 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 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 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 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 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 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
-1-1 -
马克思理论提出的背景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六世纪 或更早些,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 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 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 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 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 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 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 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 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
7
2、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
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
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8
150 多 年 来
,马克思主义传遍全
球,深刻地改变了人
类社会,极大地推动
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
马克思
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
的变化,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在人们观念的
变化上。 9
20世纪末,在英国BBC举办的 全球性评选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 千年思想家之首”。这些发人深思的 现象告诉人们:马克思活在现实世界 中,也必将活在未来世界中。
10Biblioteka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 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 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 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 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 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 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
-1-1 -
马克思理论提出的背景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六世纪 或更早些,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 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 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 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 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 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 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 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 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
毛概课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活 的 灵 魂
实
事
求
是
群
众
路
线
独
立
自
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 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 史性飞跃。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4.求真务实,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 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 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好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实事求是,率先垂范: 毛泽东思想 2.解放思想,承前启后: 邓小平理论
1933年人生第一次大落大起 1935年-1938年中共中央秘书 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长、 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
1952年,任政务院常务副 总理 1954年中央秘书长、中央 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委 员囯务院副总理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精品PPT课件

二、毛 泽 东 思 想
(1)中国共产党的评价 见《关于建国以来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
(27)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 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重要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 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 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 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 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 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 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 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历
史
进
大体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 中共七大以前
第五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方针 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二、毛 泽 东 思 想
第六 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从思想上建党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结合的三大作风 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官 僚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最新课件-第3章

谢谢欣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第三版)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目 录
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探索的积极成果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2
探索的重要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积极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初步探索的一个重大成果,为社会主义 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第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权。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任何国家的政权都包括民主与专政两个方面,即在统治 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使 国家归于消亡,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 在国家中的地位,讲的是国家性质问题。政体讲的是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形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和行使国家的权力,讲的是政权组织形式问题。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一是它充分体现了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和全权性,便于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二是它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权力的统一和分工的关系。 三是它具有议必能行和议行一致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立法机关,又是领导国家行政和司 法等权力执行机关的最高权力机关,它责成行政、司法等机关在工作中具体贯彻执行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的法律和做出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课件

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CHAPTER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01
02
03
实事求是
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把 握事物本质,探索客观规 律。
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 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提出背景
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不能直 接套用于中国革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 展。
提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自主探 索革命道路,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 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思 想武器。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结合中国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以更好 地指导中国的实践。
创新发展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
引领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于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 价值,它能够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CHAPTER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01
02
03
实事求是
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把 握事物本质,探索客观规 律。
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 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提出背景
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不能直 接套用于中国革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 展。
提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自主探 索革命道路,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 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思 想武器。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结合中国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以更好 地指导中国的实践。
创新发展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
引领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于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 价值,它能够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毛中特课件-第2章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 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 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 政策、办法来。”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 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 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亡党亡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 凭着做体育记者的优势,他很快找 到了海因斯,当他提起16年前的事时, 海因斯一头雾水,他甚至否认当时说过 话。戴维· 帕尔说,你确实说话了,有录 象带为证。海因斯看完帕尔带去的录象 带,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
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 谜底揭开之后,戴维· 帕尔对海因斯进行了采访。 针对那句话,海因斯说:自欧文斯创造了10.3秒的成 绩之后(欧文斯,美国天才运动员,1936年5月25日在 柏林奥运会上创下10.3秒的百米赛跑世界记录),以 詹姆斯· 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 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年来, 这一说法在田径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 但是,我想我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 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 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 己9.95秒的记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 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最新课件-第8章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广大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 期实践中确立与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政治发展道路
2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和基本要求
3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权力由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 掌握。
(一)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及一系列政治 制度。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国务院、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法等基本法律,为新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 种重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三是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四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 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 期实践中确立与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政治发展道路
2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和基本要求
3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权力由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 掌握。
(一)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及一系列政治 制度。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国务院、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法等基本法律,为新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 种重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三是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四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 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