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CPA第三大常见肿瘤为表皮样囊肿,它起源 于神经管闭合时正常的上皮细胞,其大小往 往随着肿瘤内衬鳞状上皮脱落所产生的角蛋 白和胆固醇结晶的增多而增大。匍匐样生长, “见缝就钻”为特征性表现,对邻近结构无 推压现象。
精选ppt
15
T1WI上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上略低于 脑脊液信号,内部信号通常不均匀,信号强 度取决于角蛋白和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增强 扫描无明显强化。
听神经瘤分为管内型和管外型。前者指肿瘤起源于听神 经的管内段,伴有内听道的扩大;后者指肿瘤起源于听 神经的管外段,主要在桥小脑角池生长,可不伴有内听 道扩大。
精选ppt
11
听神经瘤可以双侧发病,叫做神经纤维瘤病 Ⅱ型,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常伴发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其他神经系统 肿瘤。
精选ppt
14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多见于中 年女性,是CPA第二大好发肿瘤,大部分位 于颞骨岩部后面近内听道口。脑膜瘤血供丰 富,以宽基底与岩骨呈钝角相连。MRI表现 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变化较大,周 围可伴水肿,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如果肿 瘤细胞浸润邻近硬脑膜,可使其增厚,强化 可出现脑膜尾征
Ⅷ 左侧听力严重下降,AC<BC,右侧听力正 常,AC>BC,weber试验居中。
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运动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感觉系统:肢体痛温觉、触觉正常。深感觉 正常。
精选ppt
6
反射:腹壁反射对称引出,四肢腱反射正常, 双侧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
共济运动:Romberg征阴性,左侧指鼻实验 阳性,轮替实验阳性,跟膝径实验阳性。右 侧肢体正常。
病理反射:双侧Hoffman征阴性,Babinski征 阴性,Chaddock阴性。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

• 8、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颅内脊索瘤更
是少见,多发生在颅底蝶枕部(枕骨斜
坡),它起源于胚胎的脊索残余,占颅内 肿瘤的0.1%~0.67%,好发于30~50岁。 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状,CT平扫多呈混杂 密度或略高密度。典型的病例具有明显的
饶血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周围常无明显水肿,占 位效应轻微。CT平扫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 密度常略高于脑脊液密度CT值常在0~20HU,在T1WI上 呈较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 6、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位于脑实质 内或硬脑膜外。桥小脑角区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 见,多呈类圆形,可分叶,边界清晰,多见出血, 占位效应明显,瘤周无水肿,邻近颅骨可发生破 坏。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平扫T1WI上多呈等 高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 明显强化,强化发生在动脉期后,且持续时间长。
骨质破坏及肿瘤内散在结节状钙化特征 (钙化率高达33.3%~69.6%),增强后强 化较明显较均匀。
• 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其他病变如蛛 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脂肪瘤、脑干及小脑星形细胞瘤、 转移瘤等少见,其发生率均不到该区肿瘤的1%。 总之CT、MR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本身的特征和邻近结 构所受影响,故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上有其独到之处。
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等特点,脑膜尾征的出现是肿瘤细胞
浸润了增厚的硬脑膜所致,故其强化程度与肿瘤一致,鉴
别诊断除上述特征外,还有脑膜瘤亦是不以内耳道为中心 生长,故内耳道及听神经大多正常。
• 3、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其感觉 支的许旺氏细胞鞘,好发年龄为30~40岁,女性较为常见; MR1显示三叉神经瘤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具 有跨颅窝生长的趋势,可位于桥小脑角部分经小脑幕切迹 孔伸入颅中窝或大部分位于颅中窝下延至桥小脑角。MRI 示肿瘤T1WI信号强度等低,T2WI信号强度低于脑脊液信 号。三叉神经瘤的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似,鉴别时显示 三叉神经十分重要,冠状位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三叉 神经,同时三叉神经瘤的中心偏离内听道,位于其前内上。 较小的三叉神经瘤与其它良性神经病变如神经炎、结节性 硬化等均可表现为桥前段神经增粗,暂时性强化明。因此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三维成像是十分重要的。
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扫描技术分析

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扫描技术分析郭水莲; 赵继泉; 杨侃荣; 欧卫谦【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桥小脑角; 表皮样囊肿;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作者】郭水莲; 赵继泉; 杨侃荣; 欧卫谦【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9.41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其发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39%,占颅内肿瘤的2~3%,90%的病变位于脑外硬膜内,其中发生在桥小脑角区占50%以上,仅有少数位于脑实质内或硬膜外[1,2]。
本文收集并分析12例我院2009~201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MR检查资料,包括常规扫描(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着重分析分析其MR影像表现及各扫描序列在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以及诊断中的价值。
1.1 病例资料 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63岁,平均47岁。
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
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为三又神经痛、听力下降、耳呜、耳聋、面部感觉减退等。
1.2 MR检查技术采用GE Signa1 1.5T MR扫描仪,头颅线圈,行常规FRFSET2WI、FLAIR T1WI扫描。
扫描参数:FRFSE T2WI,TR=4000ms,TE=102ms,矩阵320×224。
FLAIR T1WI,TR=2000ms,TE=MinFul l,TI=700ms,矩阵256×192。
然后加扫轴位FLAIR T2WI和DWI序列。
具体扫描参数:T2 FLAIR序列,TR=8000ms,TE=120ms,TI=2000ms,矩阵256×128。
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详细讲解

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详细讲解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引言:CPA区肿瘤是指位于颅后窝、桥小脑角和外耳道间隙的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病理类型复杂,因此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详细讲解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CPA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耳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面肌痉挛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出现面神经损伤、眼球运动异常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CPA区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常用的有头颅CT和头颅MRI。
头颅CT能清楚显示骨质改变和钙化灶等,对于颅底解剖结构的观察也较为准确。
头颅MRI对于软组织结构的分辨率较高,对于肿瘤的定位和性质的判断更为准确。
3. 集束电生理检查:集束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刺激和记录神经途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CPA区肿瘤的方法。
主要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面神经肌电图和眼动反应等,可以评估肿瘤对听神经和面神经的影响。
4. 细胞学检查:切取肿瘤组织行细胞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肿瘤组织,制作细胞学薄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常规染色,可明确病理类型。
5.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CPA区肿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肿瘤组织经过固定、包埋并切片后,经过病理学家的观察和染色,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侵袭程度等。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肿瘤的分型和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常见CPA区肿瘤的鉴别诊断1. 听神经瘤和面神经瘤的鉴别:听神经瘤和面神经瘤是CPA区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
听神经瘤常见的症状是渐进性单侧听力下降和耳鸣,面神经瘤常见的症状是面肌痉挛和面神经麻痹。
在影像学检查中,听神经瘤常表现为桥小脑角区的占位病变,而面神经瘤常表现为内听道区的占位病变。
此外,集束电生理检查对两者的鉴别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2. 维斯塔梅乔细胞瘤和听神经瘤的鉴别:维斯塔梅乔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维斯塔梅乔突的细胞。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

【 摘要 】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 P 区肿瘤的 MR 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的 C A) I 20例 C A区肿瘤的 MR 表现 , 0 P I 并归纳分析其 MR 特征性表现。结果 2 0例 C A区肿瘤其 中听神经 / 0 P
瘤9 6例 , 脑膜瘤 3 , 6例 三叉神经瘤 6例 , 胆脂瘤 ( 表皮样囊肿 ) 0例 , 网膜囊 肿 8例 , 管母细胞瘤 8 3 蛛 血 例, 室管膜瘤 4例 , 小脑星形细胞瘤 6例 , 髓母细胞瘤、 脑脓肿、 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 2— 2岁。各种桥 8 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 。结论 MR 在 C 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 。 I P 【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 听神经瘤 ; 脑膜瘤 ; 三叉神经瘤 ; 胆脂瘤
2 结果
2 1 C A区肿瘤的类型 20例 C A肿瘤 中, 中良性肿瘤 . P 0 P 其 18例 , 8 恶性肿瘤 l ; 内肿瘤 2 , 2例 脑 4例 脑外肿瘤 16例 ; 7 实
囊变 , 一般 呈卵 圆形 或 半 圆形 , C A 向幕 上延 伸 时常 见 自 P “ 逗点征 ” MR 平扫多呈 等 T 、 , I l 等 或 稍长 T 2信 号 , 因此 不难作出鉴别。听神经瘤 与后颅 窝三叉 神经瘤鉴别 : 者中 后
0. mo / g。 2m Lk
肿瘤易于囊变 , 可表现 为小部分 囊变 、 大部 分囊变 和完全囊 变 3种 。本组病例中 , 6 有 2例听神经发生囊变 ( 占昕神经瘤 6 % ) 其 中完全囊 变 1 4 , 6例 ; 三叉神 经瘤 有囊变发生 ( 6例 占 三叉神经瘤 10 ) 未见完全囊变 者 , 脑膜瘤则 不易发生 0% , 而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HINESE J OURNAL O F C T A ND M RI,JAN 2006,Vol.4,No.1·1MO Yin, MAO Qing, Gu Qing, BAO Yan-ming,TIAN Wei,XU Jiang-bo,LIU Zhi-gang,WANG Guan-shun. MR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2,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Role of MR-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in diagnosing cholestentoma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Methods 13 patents with cholestentoma proved by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with their data collected from plain and enhanced scan of MRI, and DWI. Results All lesions mainly involved CPA, displaying subround or irregular shapes, running along subarachnoid space. Basilar arteries were encapsulated in 7 lesions. 8 cholestentomas that underwent plain scan showed long T 2WI and long T 1WI signal similar to CSF in intensity, 5 lesions showed confounding signals, free from enhancement of lesions and edema around lesions. Hyperintensity within area of lesion was characteristic for DWI.Conclusion Cholestentoma in CPA shows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s on MR-DWI,enabling it to be diagnosed and differentiated.[Key words ]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holestentoma;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Role of MR-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in diagnosing cholestentoma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由胚胎神经管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皮肤其组织发展而来的,也称之为上皮样囊肿(epidemoid cyst),占颅内肿瘤的0.2%~0.8%[1]。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为一种局限性星形细胞 瘤,青 少年多见,颅后窝为最常见的好发 部位,以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最常见。边 界一般清楚,无包膜,常伴囊变,一般无 瘤周水胂,占位明显。
• CT平扫多呈椭圆形,与岩骨宽基底相贴,中心不 在内听道,岩骨可有骨质增生或破坏,肿瘤为等 或高密度,瘤内可见沙砾样钙化,增强后呈显著 均匀强化。
脑膜瘤
• 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多伴有 流空血管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后呈显著一致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 ,这一征象对诊断脑膜瘤很有帮助,但不 是脑膜瘤特有征象,脑膜尾征的出现是肿 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的硬脑膜所致。
• 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女性 多于男性。
听神经瘤
• CT平扫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边 界欠清晰,增强后边界较清晰,实质部分 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在所有 CT征象中。内听道扩大最具特征性,为定 性诊断的重要依据。
听神经瘤MRI表现
• 肿瘤主体位于桥脑小脑角,常有一蒂与内听道相连, T1WI呈低信号,T2Wl呈高信号,信号可稍不均匀。
桥小脑角区 占位性病变 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 桥小脑角区多为脑外肿瘤,以听神经瘤最 常见,其次为脑膜瘤,三叉神经瘤,另外 可见胆脂瘤,蛛网膜囊肿,血管母细胞瘤 ,胶质瘤,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转移 瘤,以及发生于小脑及脑干的脑内肿瘤突 入桥小脑角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8-04-26T11:14:01.4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作者:李军[导读] 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讷河博爱医院 1613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
结果 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
年龄2~82岁。
各种桥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
结论 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Objective to study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region. Methods the MRI manifestations of 100 cases of CPA region tumor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RI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100 patients with CPA tumors including 48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18 cases of meningioma,3 cases of trigeminal neuroma,cholesteatoma(epidermoid cyst)in 15 cases,4 cases of arachnoid cyst,4 cases of hemangioblastoma,2 cases of ependymoma,3 cases of cerebellar astrocytoma,medulloblastoma,brain abscess a case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the. The age is 2~82 years old. All kinds of tumor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region have special signs. Conclusion MRI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umor in the CPA regio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acoustic neuroma;meningioma;trigeminal neuroma;cholesteatoma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是颅内肿瘤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发生于此处的肿瘤类型较多,对此区肿瘤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生于该区的肿瘤的MRI表现及特点,旨在提高术前对该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CPA区的肿瘤病例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发病年龄2~82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占位症候群:头痛、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以及面部麻木等。
1.2 检查方法100例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41例行MRI增强扫描。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匹克Out Look Proview 0.23T开放式扫描仪。
成像层面方位:平扫使用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T2WI、FLAIR序列;Gd-DTPA增强扫描使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
Gd-DTPA剂量标准为0.2 mmol/kg。
2 结果2.1 CPA区肿瘤的类型100例CPA肿瘤中,其中良性肿瘤94例,恶性肿瘤6例;脑内肿瘤12例,脑外肿瘤88例;实质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77例(其中8例完全囊性听神经瘤),囊性肿瘤23例。
囊性肿瘤中,胆脂瘤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肿瘤有钙化者7例,均为脑膜瘤。
2.2 伴发其他肿瘤本组资料中,听神经瘤中有4例为多发神经纤维瘤病,1例伴发脑膜瘤,1例伴发垂体瘤,而其他肿瘤未见与其他肿瘤伴发。
3 讨论对于CPA肿瘤,MRI因无骨伪影和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点,能够多方位成像,因而成为CPA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可显示和分辨该区脑脊液、血管和神经组织等结构。
3.1 CPA肿瘤的定位位于CPA的肿瘤有脑内和脑外之分,此区肿瘤多为脑外肿瘤,本组病例脑内、脑外肿瘤比例为12 88。
二者区分主要根据肿瘤与脑实质、颞骨岩部及脑膜的关系、邻近骨质的改变和脑沟脑池的变化等作出判断[1],脑内肿瘤与相邻脑实质多为钝角相连,临近骨质多不受侵犯。
3.2 肿瘤的定性本组病例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94%和6%,基本与文献报道一致[2]。
3.2.1 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神经鞘细胞,肿瘤一般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患侧的第Ⅶ、Ⅷ神经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多无明确分界,其密度、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增强后可见二者相连,颇具特征性[3]。
MRI平扫典型的听神经瘤形态为“倒逗点”状,信号不均,病灶主体位于CPA区;T1WI上,32例呈低信号,19例呈等信号;T2WI上均为不均匀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均有不均匀显著增强。
36例有内听道扩张,即“喇叭征”;2例脑膜瘤伴有内听道扩张,其他该区肿瘤未见伴发内听道扩张,31例听神经瘤发生囊变,6例发生出血。
微小听神经瘤起初仅造成内听道内的听、面神经束局限性增粗,在T1WI上可呈低信号,与CPA低信号的脑池缺乏对比,因此为了不遗漏病变,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扫阴性的患者要行内听道区薄层压脂扫描或者Gd-DTPA增强扫描。
本组2例微小听神经瘤GD-DTPA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文献报道,内听道神经发生炎症时,与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十分相似,都表现为局限性的神经增粗,应注意鉴别[4]。
3.2.2 三叉神经瘤三叉神经瘤也是该区较常见的脑外肿瘤,起于三叉神经根的肿瘤常位于CPA上部,可突入麦氏腔,使其扩大,其CT、MRI信号特点与听神经瘤相同,其特征性表现为哑铃状(哑铃征)及颞骨岩尖部骨质破坏或者吸收,在T1WI中呈现的高信号消失,于岩尖跨中后颅窝,沿三叉神经径路生长,不累及内听道[5-7]。
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相续为三叉神经肿瘤的可靠征象[8],该肿瘤主要与听神经瘤鉴别,当肿瘤位于后颅窝时与第Ⅶ、第Ⅷ神经相连则易误诊为听神经瘤。
3.2.3 脑膜瘤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脑膜瘤紧贴硬脑膜生长,可跨中后颅窝生长,宽基底与岩椎硬脑膜相连,呈“D征”或者“钝角征”[9];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信号不及听神经瘤高,在T1WI和T2WI上可见一薄环状脑脊液样信号环绕。
增强后多呈均匀一致的强化,可出现“脑膜尾征”。
有文献报道,该区神经鞘瘤可误诊为脑膜瘤,但根据有无相邻颞骨局部骨单独作为鉴别二者的标准。
3.2.4 胆脂瘤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CPA区是胆脂瘤的好发部位,胆脂瘤特征性的表现是“见缝就钻”,向周围匐行生长,多沿脑沟、脑池塑形发展,周围脑实质(延髓、脑桥、桥臂及小脑)常受压明显,但其周围脑室质内常无水肿,绝大多数胆脂瘤在T1WI、FlAIR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比听神经瘤更高的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肿瘤无增强,应特别指出,本组病例中所有胆脂瘤在DWI上均为高信号,此为该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3.2.5 发生于CPA区的其他少见肿瘤血管母细胞瘤又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可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和实质型。
本组4例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大囊小结节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囊壁和小结节明显增强,为其特征性表现,位于CPA的蛛网膜囊肿,主要表现为小脑脑桥角池局部扩大,其内液体多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占位比较明显,囊壁菲薄,增强后无强化,易于诊断。
室管膜瘤由室管膜细胞发生,可沿外侧孔生长进入CPA,肿瘤在T1WI中呈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信号高;在T2WI中呈高信号,肿瘤轮廓欠清;在Flair中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GdDTPA增强有异常显著强化,以上这些肿瘤在DWI像上表现均无特异性。
3.3 CPA肿瘤的鉴别诊断通常发生在CPA的神经源性肿瘤易于囊变,可表现为小部分囊变、大部分囊变和完全囊变3种。
本组病例中,有31例听神经发生囊变(占听神经瘤64%),其中完全囊变8例;3例三叉神经瘤有囊变发生(占三叉神经瘤100%),未见完全囊变者,而脑膜瘤则不易发生囊变,一般呈卵圆形或半圆形,自CPA向幕上延伸时常见“逗点征”[7],MRI平扫多呈等T1、等T2或稍长T2信号,因此不难作出鉴别。
听神经瘤与后颅窝三叉神经瘤鉴别:后者中心位置偏前,常有麦氏腔扩大而无内听道扩大或骨质破坏,颞骨岩尖部常有骨质破坏,常跨中后颅窝生长;前者常有前庭蜗神经增粗,内听道常有扩大或骨质破坏,并可向前推压三叉神经。
完全囊性变神经源性肿瘤与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和血管母细胞瘤的鉴别:胆脂瘤的特征性表现为匐行生长,在DWI上为高信号。
一般肿瘤小时,对周围脑组织压迫不明显,肿瘤越大对周围脑实质的压迫程度越大,但是不会引起脑积水,并且受压脑实质内一般无水肿信号,肿瘤内无分隔,并且向上向下沿蛛网膜下腔延伸,增强扫描无异常对比增强。
蛛网膜囊肿对周围结构有压迫,但信号与脑脊液相似,Gd-DTPA增强后无异常强化,DWI上为低信号。
囊性血管母细胞瘤Gd-DTPA增强后可见到有一强化壁结节突出于囊腔内,壁多不强化,而小脑星形细胞瘤则无明显壁结节,囊壁强化。
此外,发生于第四脑室的室管膜瘤和胆脂瘤可经外侧孔可突入到CPA,而发生于小脑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也可进入到CPA。
本组病例中,有2例室管膜瘤突入到CPA。
MRI能显示出桥小脑角区肿瘤本身特征和临近结构的关系,在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率高,是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的首先方法,充分熟悉CPA各种肿瘤的MRI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对CPA 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