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鉴赏

外国文学鉴赏
外国文学鉴赏

1.拉玛苏

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

2.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3.《神秘的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巴别塔

4.古代巴比伦文学

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

(1)神话

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

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

(2)史诗

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吉尔伽美什》《吉尔加美什》: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5.<<吉尔伽美什>>作者:乔治史密斯

乔治史密斯在考古学上的发现:1.破译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2. 揭秘《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及大洪水神话吉尔伽美什: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

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

人间英雄,但古代人们往往赋予英雄以神奇浪漫色彩,吉尔伽美什在人们长期口头传颂过程中有了“神”的色彩,他成了大神阿鲁鲁所创造的“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英雄,在巴比伦神话中相当于太阳神。

“吉尔伽美什”(Gilgamesh)的含义是“火与斧的人”,赫罗兹尼认为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原型,是最古老的“灵智英雄”。

成书过程:《吉尔伽美什》的原始形式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史诗的基本内容于公元前3000年代的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已形成雏形,它同早期的苏美尔的英雄传说《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吉尔伽美什和天牛》、《吉尔伽美什之死》、《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联系。确切地说,“它是公元前2000年代的巴比伦人对公元前3000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学遗产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从一个口头文学演变成为泥板文书。其成书过程长达一千多年。

故事内容:第一部分,写暴君吉尔伽美什的残酷和他与蒙昧英雄恩启都的结交。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块泥板上。

第二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一改暴戾的脾性,转而成为为百姓除害造福的英雄,与恩启都一起诛杀雪杉之妖芬巴巴。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三、四、五块泥板上。

第三部分,写水性杨花的女神伊什妲尔的求爱和遭到拒绝后的报复。这一部分包括在第六块泥板上。

第四部分,写恩启都遭众神的惩罚患致命的疾病暴亡,吉尔伽美什的悲悼。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七、八块泥板上。

第五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和求生的奥秘的长途远游。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九、十、十一块泥板上。

第六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与友人恩启都的幽灵对话。这一部分见于第十二块泥板上。

象征性内涵: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

与处于世界文学史上顶峰位置的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东方史诗显得较为原始与散漫,黑格尔把希腊史诗称作为古典型史诗,把东方史诗看作是“其中心是象征型的”。

这种诠释的理论基础就是苏美尔· 巴比伦人以象征为中心的神话思维。

数字象征、情节象征、人物象征、意象象征

数字象征:

神秘的数字、宇宙之大数7:“七贤”、“七身索子甲”、“七年歉收”、“造船七天竣工”、“船在尼什尔山搁浅七天”、“祭神时的七只又七只酒盏”、“烤了七个面包”等。

神秘的数字12:12块泥板、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古巴比伦历法规定)、恩启都从患病到死恰好12天、巴比伦人按太阳运行的黄道圈即太阳轨迹分成12部分和12个黄道星座。

“11”。载在第11块泥板上的洪水浩劫和方舟救渡神话与巴比伦历法中的11月份称为“大雨天灾之月”暗合。

情节象征:

代表着城邦文化的吉尔伽美什与代表着游牧文化的恩启都的决斗以及和解,象征着苏美尔人的城邦文化与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的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融合。

英雄历险、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与永生之谜的长途跋涉、方舟救渡与人类再造、生命之草得而复失、幽冥地府的故事,象征着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的不懈拼搏、协调,又象征着人对生命奥秘的不断探索、理解,人认识自身、发现自我的社会化进程。

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

吉尔伽美什从恩启都这个对象化的“我”中认识了自身。

死亡意识推进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由于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限度,才可能进而去思考在这个必然限度中怎样争取自由。换言之,人知道了必然死,才进而知道如何生的问题。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所以,对死的关注可视为人生哲学的开端,对永生不朽的探索追求,是世界文学史上许多民族在神话阶段所共有的憧憬。

生命树:神话学家们认为,《吉尔伽美什》中的长生草是最早见于文献的“生命树” 。在世界文学中,与吉尔伽美什寻求生命之草的故事在性质上最接近的可以说是中国神话中后羿与嫦娥的传说。都是克服死亡这一母题的重现。

6.古印度两大史诗

古印度文学的总体特质

1、文学内容的泛神化

文学作为宗教的组成部分,是以“超自然”为中心的“神本主义”文化的体现;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将观念中的神的形象呈现出来;

2、文学现象的泛众生化

“众生”指的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人和诸种动物,由此形成“众生平等”观念、人体形象众生化、神之形象泛众生化;

3、文学形式的泛音乐化

文学作品在语言、情节、结构布局等方面上,普遍存在着与音乐作品相类似的某些特征;

古代印度(又称“五印度”、“五天竺”)文明:

1、中国古籍称之为“身毒”、“天竺”、“贤豆”等。

“印度”,美好明亮之意。

2、摩汉卓达罗、哈拉巴

3、达罗毗荼人

4、雅利安人

5、孔雀王朝、笈多王朝

6、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

7、种姓制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8、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

阿育王:月护王的孙子。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物,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当政者之一。尚佛、礼佛、拜佛。

7。古代印度文学时期

(1)、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2)、史诗时期文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3、4世纪)

(3)、古典时期文学(公元前后——12世纪)

8.吠陀时期文学

又叫做《吠陀》文献

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吠陀”原意是知识、学问、智慧,后转化为教义、经典之意。

(1)狭义的吠陀

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

《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

(2)广义的吠陀

除了《吠陀本集》外,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义书》(200多种)。

(3)吠陀语

《吠陀本集》大都使用诗体,所使用的语言叫“吠陀语”;

吠陀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从左到右横写,属于印欧语系,是印度的“雅语”,有如中国的“文言文”,也是印度古典梵语的前身。

(4)梵语

梵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古代印度的文学语言和标准语言,也是印度的宗教语言,用一种叫“天城书”(Devanagari )的字母书写。天城书字母是从古普塔手写体的变体——七世纪出现的最早的碑文——发展起来的。

梵语从左至右书写,它的字母表由四十八个符号组成,其中三十四个是辅音,十四个是元音或双元音。这个字母表被看作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文字系统之一。

从公元1至12世纪,梵语是印度古代通用的标准语言。印度古典文学时期又叫做“梵语古典文学时期”。

9.史诗时期文学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往世书史诗》(36部)

佛教文学:《佛本生经》(佛教寓言故事集)

佛经文学:佛教经典

10古典时期文学

《五卷书》、《故事海》

首陀罗迦的《小泥车》

迦梨陀娑的《云使》(抒情长诗)、

《沙恭达罗》(诗剧)

文艺理论著作《舞论》(又译《戏剧学》)

“味”、“情由”、“情态”、“不定情”

11.迦梨陀娑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古典梵剧的最高代表,“印度的莎士比亚”。“迦梨陀娑”的意思是“迦梨(时母)女神的奴仆”

抒情长诗《云使》

三部传世剧作:《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沙恭达罗》。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迦梨陀娑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加以纪念。12.《沙恭达罗》: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悲剧.

席勒在一封信中断言:“在古希腊没有一部诗剧能够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1791年歌德曾写诗赞美说:“倘若要用一言说尽——春花秋实,大地天国,心醉神迷,惬意满足,那我就说‘沙恭达罗!’”

13.两大史诗(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史诗说是世界通行的说法,沿用了18、19世纪的欧洲人的定义。而印度传统习惯是把《摩诃婆罗多》称为“历史传说”,称《罗摩衍那》为“大诗”。)

印度两大史诗的形成是一个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的长期流动、不断膨胀的漫长过程,带有流动性、随意性和开放性,是印度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仅《摩诃婆罗多》的篇幅就是荷马史诗总和的8倍,全部《圣经》篇幅的3倍。

以古代印度最流行的诗律输洛迦写成。每颂即一节诗,共32个音节,分两行排列——双行诗体,作四句吟唱,没有尾韵。

《摩诃婆罗多》10万颂,即20万行;《罗摩衍那》2.4万颂,即4.8万行。

14《.摩诃婆罗多》

作者是毗耶婆,这是音译,意译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反映的是比较原始落后的印度西部文化。

《摩诃婆罗多》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印度教把四吠陀当作宗教神圣经典,《摩诃婆罗多》又被认为是阐明印度教全部实质的“第五吠陀”,它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

“酥酪中的醍醐,医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海洋,四足兽中的牛”。

一部能征服敌人、占领土地的“胜利之歌”。“史诗中的史诗”。

(1)基本结构

10万颂,分为18篇:①初篇;②大会篇;③森林篇;④毗罗吒篇;⑤备战篇;

⑥毗湿摩篇;⑦德罗纳篇;⑧迦尔纳篇;⑨沙利耶篇;⑩夜袭篇;

11妇女篇;12和平篇;13教诫篇;14马祭篇;15林居篇;16杵战篇;17远行篇;18升天篇。

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实际上这是一部独立著作。(2)内容

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

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初篇》和《森林篇》;

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德规范等非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出现在《毗湿摩篇》、《和平篇》和《教诫篇》,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出现在第六篇即史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

(3)插话

世所公认的最好的插话是《那罗传》和《莎维德丽》,它们都出自《森林篇》。这是坚战兄弟流放森林的时候林中仙人为安慰他们而讲述的两个故事。

《那罗传》讲的是国王那罗和美丽坚贞的妻子达摩衍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莎维德丽》是莎维德丽与死神周旋救回丈夫萨蒂梵性命的故事。

(4)《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之核心

宗教哲学诗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的神圣经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诠释。

(5)基本层次

史诗中心故事的基本情节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

①纵火阴谋;

②五子同妻;

③赌博骗局;

④俱卢大战;

⑤尾声

其他情节:怖军中毒、般度五子被流放、黑公主受辱、阿周那。

15.《罗摩衍那》(这部史诗在印度被称为“最初的诗”、“大诗”、“众诗中之最优秀者”)

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这是意译,音译为跋弥或瓦尔米基。蚁垤被誉为“最初的诗人”,具有诗歌之祖的崇高地位。

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数百年的产物。

展现了比较先进的印度东部文化。

(1)基本结构

全诗共分七篇:

(一)童年篇(序曲);

(二)阿逾陀篇(宫廷阴谋,罗摩被流放);

(三)森林篇(林中生活,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

(四)猴国篇;

(五)美妙篇;

(六)战斗篇;

(七)后篇(补叙罗波那、哈奴曼的事迹,悉多入地,罗摩归天)。

(2)基本内容(三种成分的有机结合)

一是阿逾陀城宫廷阴谋的传说;

二是罗摩因悉多被劫而与十首魔王罗波那大战的故事;

三是一些自然神话

(3)其他情节:少年罗摩降妖、驼背女奴进谗言、悉多被劫、哈奴曼拜见罗摩。

16.评价

(1)宗教角度

两大史诗几乎包含了各个宗教派别教义的基础,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但这两部史诗被列入印度教的经典。

其宗教意识以印度教教义为主体,尤其是毗湿奴教派的观点。

(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

人国、猴国、魔国争夺王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写列国纷争,《罗摩衍那》所反映的是王国统一战胜森林、流放、战乱的问题。

从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种姓矛盾。罗摩(刹帝利)和持斧罗摩(婆罗门)决斗的故事,同刹帝利罗摩对立的是婆罗门罗波那。

民族矛盾。雅利安人与土人之争,还有雅利安人的农业文明对南印度如楞伽岛(斯里兰卡)的游牧文明的征服。

宗教派别之争。印度婆罗门教和锡兰(斯里兰卡)佛教的冲突。

(3)审美心理学角度

印度古代文艺理论把文学作品中所带有的感情色彩分成十种“情味”或“情调”: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平静和慈爱。两大史诗对这些情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使这些情味的表现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罗》情味的基调是“悲悯”,《摩》是“平静”。

(4)伦理学角度

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故事都被投射到一个宇宙的背景上,婆罗多大战和罗摩的故事仅仅只是天神们与阿修罗们之间不断发生的斗争中的一个偶然事件,是宇宙演变的一个阶段。

斗争的焦点是达磨与非达磨的矛盾冲突,这是敌对原则之间的较量。

史诗以此设置、评价人物,安排情节发展,从而形成贯穿始终的、基本的、显在的主题:宣扬“达磨”(法、正法,达磨是音译,法、正法是意译) 的伦理道德观念。

例如:《薄伽梵歌》16章中的“神阶”与“魔阶”两类性格

属于“神阶”的是行达磨的正面形象:勇敢无畏、心地纯洁、坚定不移、宽大为怀、自我克制、超然物外、正直诚实、信守诺言;

属于“魔阶”的是不行达磨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品质刚好相反:虚伪、傲慢、易怒、自高自大、蛮横无礼和无知无识。

这是以神话原型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理想中存在的两个世界的对峙,以虔信的态度认为这个世界是有一个道德管理方式的,正是法(达磨)与非法(达磨)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正确与谬误、光明与黑暗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或截然对立,才使人类逐步摆脱原始蒙昧,走向秩序井然、宁静和平的文明世界。

(5)哲学角度

①婆罗门教哲学

奥义书之后婆罗门教六大派正统哲学,尤其是数论、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

“俱卢之野”就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象征,发生在神圣的“俱卢之野”的婆罗多大战就是人内部的精神冲突——最高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肉身的自我)在普遍的历史背景上的投射。

罗摩精通阿提茫(音译,意思是“神我”,一般含义为“最高的真理”,有时与“梵”等同);《罗摩衍那》描写了罗摩如何以最高的自我战胜卑下的自我。

②顺世论哲学

③佛教哲学

④耆那教哲学

⑤印度教哲学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薄伽梵(黑天的尊称)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信(虔信)瑜伽。三种瑜伽相辅相成。

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行动是人类的本质;停止行动,世界就走向毁灭。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着于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也能获得解脱。但这种超然态度毕竟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结合。

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

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

17.古希腊

(1)古希腊人及希腊精神

海洋民族

古希腊民族被马克思称为“正常的儿童”,创造出了丰富多彩、雄大而活泼的文学艺术,反映了“人类最美丽的童年”,“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情欲、崇尚智慧和力量、喜欢扩张冒险、勇敢无畏

“希腊精神”:自由开放、尚智尚力、扩张冒险

(2)中希文化对比

中国人是仁者,崇尚伦理;希腊人是智者,崇尚知识和智慧。

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相对应,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的性格;中国古人向往高山,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

与“知者动,仁者静”相对应,古希腊人信仰“动”的哲学,崇尚力量和冒险;而中国古代人则喜静,崇尚和谐、稳定和恬静。

与“知者乐,仁者寿”相对应,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的欢愉,赞美肉体和声色之乐;中国人则节制情欲,渴望长寿。

(3)古希腊文明的两种文明和四个时代

两种文明: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即爱琴文明(3000BC-—1200BC)——欧洲最早的区域性文明。

四个时代:黑暗时代(“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

(4)希腊文化特点

1、继承性与开放性

2、个体意识和抗争精神

18.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

(1)黑暗时代

神话(特点:A、丰富、系统、完整 B、神人同性同形 C、生动优美)

记载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典籍有:

《荷马史诗》,保存了现有神话总量的大部分

《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保存了更加古朴的风貌。古希腊悲剧

一些散文作品,如希罗多德的《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维吉尔的《伊尼德》

神话的影响:

A、它是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为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原料。

B、是后世欧洲艺术家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C、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后世有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D、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资料。

荷马史诗(在19)

(2)古风时代

叙事诗

赫西俄德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农作与日子》(又译《工作与时日》)和《神谱》抒情诗

主要分为哀歌、讽刺诗、琴歌三种。琴歌又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以竖琴伴唱。独唱琴歌的诗人有萨迪(“第十位文艺女神”)、阿拉克瑞翁,合唱琴歌的诗人有品达。

伊索寓言

(3)古典时代

戏剧

主要类型有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民间歌舞。悲剧是从春天祭祀酒神的歌舞演变而来,“悲剧”被称为“山羊之歌”;喜剧是从普通村民们在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化装游戏中诞生的,“喜剧”被称为“狂欢游行之歌”。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①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②不着意于悲,而在于严肃。③悲剧形式独特,结构完整严密。多种形式集合,有歌有舞,是载歌载舞的诗体剧。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誉为“悲剧之父”,他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的发展经历了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3个阶段。在旧喜剧作家中,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散文

历史著作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之父”《历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演说辞

苏格拉底等的演讲术(雄辩术)

古希腊出现过十大演说家,以下三位最著名:

吕西拉斯诉讼词作家

伊索格拉底《泛希腊集会辞》

狄摩西尼《第三篇反腓力辞》

文艺理论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斐德若篇》《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诗学》——欧洲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艺理论著作。

19.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最早的文学文本,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是西方两大书面文学源头之一

(1)构成:1、《伊利亚特》

24卷,15693行

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

2、《奥德修纪》

24卷,12110行,

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天。

“一条绳子的结构”,

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

(2)《伊利亚特》

故事情节结构

始于: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的金苹果”

“给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阿佛罗狄忒)

十年战争;最后51天的战争

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

赫克托尔的葬礼

结束于:奥德修斯献木马计

具体结构

第一部分(1-10卷):交待作战双方、场景和主要人物;提出英雄主义价值观问题

希腊:年轻气盛的将领阿喀琉斯

胆怯而易泄气的统帅阿伽门农

有勇有谋的狄奥墨得斯

少言寡语的埃阿斯

特洛伊:富于责任、视死如归的赫克托尔

第二部分(11-18卷):惨烈的战争场面;提出道德和理智问题

阿喀琉斯离心离德

希腊联军失去优势

特洛亚人步步逼近

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死于非命

第三部分(19-24卷):史诗的悲剧达到高潮

阿喀琉斯重出战场,成就自己不朽的命运

赫克托尔接受挑战,走向死亡

两个葬礼

其他情节

帕里斯拐走了海伦

这一行为,激起了希腊各部落的公愤,他们公推墨涅拉俄斯王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首领,调集了10万大军,驾着1000多条战船,渡海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10年。

赫克托耳之死

西方古代习俗规定,战争中死亡的人要准予安葬,以表明敬畏神明和对死者的尊重。阿喀琉斯拖尸泄恨,违背了古代战争的规定与习俗,激起天怨人怒。

特洛亚老王亲临阿喀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尸体。阿喀琉斯同意。最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全诗共15693行。

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进行了10年,最后希腊联军采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把军队藏在一个巨大的木马里,然后假装撤退,把木马弃在海滩上。特洛伊人误以为木马是一个战利品,拉回城内。半夜,藏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出来,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将整个城市洗劫一空。

④主题分析

荷马说:“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就是我的主题。”

两次愤怒:

第一、统帅阿伽门侬依仗权势抢走了阿喀琉斯心爱的女战俘。

第二、好友被赫克托耳所杀。

⑤《伊利亚特》的人物塑造(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古希腊人把战争看作为部落争取荣誉和利益的事业,把英雄看作全部落的支柱和光荣):

a,阿喀琉斯:古希腊民族性格的体现,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人”的形象

英雄的命运——神谕

勇敢、残暴、易怒的性格;温和、善良的情感;捍卫个人尊严的敏感意识

黑格尔曾经热情洋溢地写道:“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带有神话色彩。他是神与人之子,是一个非常骁勇善战又重视个人荣誉的将领。

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对部落的责任感既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个人物才成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

b,赫克托耳:

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古代英雄,他比阿喀琉斯要理想化一些。

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荷马时代的风格。

因为赫克托耳的个人命运与城邦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使这个形象有一种异常悲壮的色彩。

⑥道义观念

“荷马史诗”正是把这场古代战争作为一种英雄豪迈的事业来歌颂的。部落间冲突的结果常常导致远古部族间战争,这种战争是经常的也是正常的,而且还是正当的,他决定着一个部族的生存,无所谓正义不正义,即没有“道义”观念。

⑦英雄世界的价值观

《伊利亚特》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性,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探索。

按照荷马的观点,英雄或壮士是神的后裔,天之骄子,凡人中的宠儿。英雄们具备凡人所羡慕的一切,是阿开亚人中的俊杰。他们出身高贵,人人都有显赫的门第,可资夸耀的家族,坐霸一方,王统天下。他们相貌俊美,仪表堂堂,鹤立鸡群在芸芸众生之中。

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他们把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是更可贵的东西。损害壮士的time,夺走应该属于他的所有,意味着莫大的刺激和冒犯。维护自己的time亦即维护自己的人格、家族的名誉和人际关系的公正,即dike。

⑧古希腊人的战争观:战争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证明这一些是神,另一些是人;它也让一些人成为奴隶,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⑨愤怒的实质

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较量是“力” ---膂力与权力---之间的较量,是天赐禀赋与继承而来的才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长矛与权杖之间的不和。

侮慢者通过伤害别人,显示自己的优越。

愤怒者通过报复自己所受到的轻慢,而显示自己的优秀。

荣誉背后的根基是优秀(arete)。

⑩从愤怒到怜悯

到了最后一卷,脱胎换骨的阿喀琉斯用悲悯之心消解了颇有自恋倾向的愤怒,不仅怜悯自己人,而且对敌人普里阿摩斯也关爱有加,第二十四卷乃至全诗都是怜悯心的胜利。至此,阿喀琉斯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即高贵者,他以怜悯心宣告了自己的真正的精神上的胜利,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而他的这种胜利也正是逻各斯(logos)的胜利。

荷马正是以此教育希腊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要以逻各斯制服自己的情感,达成个人与城邦、情感与理性、活力与秩序、神性与人性的和谐。

(3)《奥德赛》

描写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结束后海上的十年漂泊经历,

主要反映了三个问题:

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

自我身份认同;

逻各斯-探索精神

内容概括

一个人离家多年,被波塞冬暗中紧盯不放,变得孤苦伶仃。此外,家中的境况亦十分不妙:求婚人正挥霍他的家产,并试图谋害他的儿男。他在历经艰辛后回到家乡,使一些人认出他来,然后发起进攻,消灭敌人,保全了自己。

“双向发展”的结构

有“双向发展”的特点,但主要以直接描写奥德修斯的活动和经历为主。

全书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

1.忒勒马科斯的出访(1-4卷)

2.奥德修斯的回归(5-8卷、13卷1-187行)

3.奥德修斯的漫游(9-12卷)

4.奥德修斯在家乡伊萨卡(13卷187行-24卷

548行)

④家园和漂泊

上述四个部分可归结为两种存在状态:家园和漂泊。漂泊者奥德修斯渴望重为家园中人,家园中人同样渴望接收漂泊者。

双方在返乡过程中的再次统一仰赖于相互的身份确认,即发现与被发现(或考验与被考验),这构成了奥德修斯回乡故事的双向结构。

全书24卷可分为两部分,前12卷讲述家园中人与漂泊者处于分离时的一种失落状态以及身份的重新找寻,后12卷讲述家园中人与漂泊者再次统一时所经历的必要的相互确认。

⑤人与自然的斗争

《奥德修纪》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表现人生的苦难。人生活在对立面的包围之中。

人的“对立面”具有意味深长的三重性——“对立”来自三个方面,即(一)怀带敌意的神,(二)敌对的人,(三)大自然的“击冲”。

人在苦难中残喘,在夹缝中求生。在苦难和求生中,《奥德赛》突出强调了求生的努力,呕歌了为求生拼搏的精神。

⑥其他情节:智斗独眼巨人、潘奈洛佩的诡计、求婚竞赛、塞壬的歌声、瑙西卡雅解救奥德修斯、奥德修斯与潘奈洛佩的团聚。

⑥逻各斯-理性精神

希腊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密索斯(mythos)到逻各斯(logos)的过程。

Mythos = 好奇;探索;探究;

Logos = 推理;发现;

中间环节:证据(sema);证实

⑦《奥德修纪》是一部探索史诗。

奥德修斯既探索世界,也探索自我;既探察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探察。

探察会导致发现,而发现的依据是证据,是史诗中正面人物热衷于索取的证据。(4)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伊里昂记》通过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将十年战争浓缩在4天内;

《奥德赛》用回忆等手法将主人公海上漂泊十年的经历浓缩在40天内。

人物塑造上做到了共性与个性和高度统一。希腊人认为“人是小宇宙”。在荷马史诗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抽象品”。(黑格尔)

诗句流畅、自然、优美,多用比喻,重复等手法,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5)荷马给他的同胞们留下了两份“遗产”:

壮怀激烈的英雄主义诗情;

推崇严谨求知的实证自觉。

(6)口诵史诗特色

《伊利亚特》《奥德赛》都首先是口头文学作品,是口头吟诵的,后来才被文字记录下来。

口诵史诗的一个共同和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一整套固定或相对固定的饰词、短语和段落。显然,这一创作方式有助于诗人的构制,记忆以及难度很大的临场吟诵和不可避免的即兴发挥。

(7)程式化用语

这些程式化用语不仅点出了被修饰者(名词,人或物)的某个或某些特点、属性和品类,而且有助于渲染和墨饰史诗凝重、宏伟和肃穆的诗品特征。

(8)对西方叙事文学的影响

荷马史诗是西方最古老的叙事作品,已成为西方叙事文学的一种模式。

①西方素有用诗叙事,用编剧法写小说的传统,即源于荷马史诗。

作为史诗,它有很强的戏剧性,用了大量的戏剧性方式叙事,让人物直接出场说话,创作者不出现;运用悬念法;《伊利昂纪》是锁闭式的戏剧结构,从冲突写起,人物、事件等集中,以片断写整体,以点带面。

②西方小说惯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法,用间接写人写法,也可追溯到荷马史诗。

③西方小说爱用一连串比喻状物写人,也能从荷马史诗中找到根据。

④荷马史诗流浪式的结构方式,对于《唐·吉诃德》、《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航海、流浪小说的影响。

几乎能解答人应该如何待人及人应该如何待神的任何问题。……这三个世界,即自然界、人界与神界,在诗中关系密切并存,因此,说有个荷马体系,不算牵强。这体系解释这个世界里几乎一切事物,给其中一切事物一个道理,并且解答这个世界里的人可以问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2008年浙师大《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文学常识 一、古希腊罗马 1.(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2.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3.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6.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代表作《阿卡奈人》。 4.索福克勒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俄狄浦斯王》。5.欧里庇得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美狄亚》。 二、中世纪文学 但丁,意大利人,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神曲》,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神曲》以幻想形式,写但丁迷路,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三、文艺复兴时期 1.薄迦丘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著有《十日谈》拉伯雷,法国人,著《巨人传》塞万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 2.莎士比亚,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另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四、17世纪古典主义 9.笛福,17-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10.弥尔顿,17世纪英国诗人,代表作:长诗《失乐园》,《失乐园》,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气概。 25.拉伯雷,16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 26.莫里哀,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主人公叫阿巴公)等喜剧。 五、18世纪启蒙运动 1)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11.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荒诞的情节讽刺了英国现实。 12.亨利·菲尔丁,18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汤姆·琼斯》。 六、19世纪浪漫主义 (1拜伦, 19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恰尔德。哈洛尔游记》 (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的是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进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的故事。《巴黎圣母院》 弃儿伽西莫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收养为义子,长大后有让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虽然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心灵却异常高尚纯洁。 长年流浪街头的波希米亚姑娘拉.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青年贫诗人尔比埃尔.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场合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很有名望的副教主本来一向专心于"圣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波希米亚姑娘的歌舞,忧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利用他的义子伽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 另一方面,伽西莫多私下也爱慕着波希米亚姑娘。她遭到陷害,被伽西莫多巧计救出,在圣母院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当她再次处于危急中时,敲钟人为了援助她,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和机智。而当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义父"和"恩人"远望着高挂在绞刑架上的波希米亚姑娘而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伽西莫多立即对那个伪善者下了最后的判决,亲手把克洛德.孚罗洛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3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写的是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14.雪莱,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等。 15.托马斯·哈代,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16.萨克雷,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名利场》 17.盖斯凯尔夫人,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 18.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英国女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简?爱》19艾米丽?勃朗特,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20.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雾都孤儿》。21.柯南道尔,19世纪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代表作品侦探小说集《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七、19世纪现实主义 1、巴尔扎克,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其“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院—系:数学学院 科目: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论文)班级: 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A班 姓名:沈铁 学号: 200805050149 上课时段:周五晚十、十一节课

奋斗了,才有出路 ——读《鲁宾逊漂游记》有感小说《鲁宾逊漂游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读完这篇小说,使我对人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奋斗历程而受益匪浅。当一个人已经处于绝境的时候,还能够满怀信心的去面对和挑战生活,实在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他使我认识到,人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在当今社会只有努力去奋斗,才会有自己的出路! 其实现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勇敢的去面对它。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不要说是冒险了,就连小小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做,天天总是说:“我的小宝贝啊,你读好书就行了,其它的爸爸妈妈做就可以了。”读书固然重要,但生活中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如果你连家务活都不会做,你能在那里生存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像书中的鲁宾逊那样在大海遭到风暴,我能向他那样与风暴搏斗,最后逃离荒岛得救吗?恐怕我早已经被大海所淹没;如果我漂流到孤岛,能活几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我会劈柴吗?会打猎做饭吗?我连洗洗自己的衣服还笨手笨脚的。”我们应该学习鲁宾逊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坚持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坚持到底,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宾

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奇迹,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含冤入狱,可它依然在狱中完成《史记》一书,他之所以能完成此书,靠的也是他心中那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不断努力的精神。著名作家爱迪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可是他从小就表现出了科学方面的天赋。长大后爱迪生着力于电灯的发明与研究,他经过了九百多次的失败,可它依然没有放弃,不断努力,最后终于在第一千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鲁宾逊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面对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他自从大船失事后,找了一些木材,在岛上盖了一间房屋,为防止野兽,还在房子周围打了木桩,来到荒岛,面对着的首要的就是吃的问题,船上的东西吃完以后,鲁宾逊开始打猎,有时可能会饿肚子,一是他决定播种,几年后他终于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学习也是这样,也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我们要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要勇于付出,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不断取得好成绩。要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鲁宾逊在失败后总结教训,终于成果;磨粮食没有石磨,他就用木头代替;没有筛子,就用围巾。鲁宾逊在荒岛上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难题,面对人生挫折,鲁宾逊的所作所为充分显示了他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同样我们在学习上也可以做一些创新,养成一种创新精神,把鲁宾逊在荒岛,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挫折,艰苦奋斗的精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读《飘》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淡淡哀愁。那样一种情愫,在我心底百般思索,却如何不得其解。在这里,我取用第一次读她时选用的中文译名。 郝思嘉到底有没有做错呢,我该不该去纠结这个问题呢?白瑞德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财富,美貌,能干,坚强,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在思嘉和瑞德的爱情中,我们仿佛可以不拘现实桎梏。在《飘》中,此外,又有多少让我为之感动的呢? 倔强任性,美丽小姐,不择手段,当这些字眼出现在思嘉身上时,思嘉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少女时代,对邻家少年卫西礼的朦胧爱慕,即便一次次的遭到拒绝,还是努力去爱,明明是爱得痛彻心扉,还要坚持下去。直到媚兰,那个柔弱的不受思嘉喜欢的女人死后,思嘉的第一个梦彻底破灭了。有人说,她爱的不是希礼,是希礼的影子!是春华的梦!我想,我应该珍惜这一切,倘若成了真,世界就变得简单了,为何一定要有那么多的生死踟蹰?对思嘉,我是深深的喜欢,喜欢她的爱恋,喜欢她的疯狂,喜欢她会说话的眼睛。若说到喜欢,又哪来的对与错呢,感情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白瑞德,是优秀男人的模板。在与思嘉的爱恋中,有过

狂热,亦有割舍。也许到了很多年后的今天,至死不渝的爱已然不再那么被看重,而冥冥中我却有那么一份坚持,爱她就应该乡空气一样,从亘古到未来,仿似不存在却从未离开。我无权评论瑞德对思嘉好与不好,他们不需要更不在乎我们的评定。 初读《飘》,我想到徐志摩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那时候没经历过爱情的我,以为思嘉对希礼的爱恋就是爱情了,为这份没有成功的爱抑郁良久。在我眼里,思嘉当是男人眼中的宠儿,女人当中的王者,而希礼偏偏把她当妹妹看,娶了沉默大多数中的媚兰。这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到后来,思嘉对媚兰的不喜欢,甚至巴不得她死。媚兰却一如既往的相信思嘉,带着圣母般的微笑。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她值得所有人去爱,去尊敬!书末,瑞德和思嘉的爱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媚兰的敬意却使我大为感动。 这儿,我想起了黑妈妈,想到了大个子黑奴。黑妈妈的喋喋不休中,我看到的是长辈的叮咛,大个子黑奴的朴实中,我看到的是最纯洁的心灵。后来,莫名的对黑人有一种好感了。也许,这也是我读《飘》的最大获益吧! 最近一次读《飘》已经是数月前的事情了,然而那些记忆却历历在目。所谓生活,就是要认真的过,无悔的付出,这样才有机会感到幸福。这一年,我遇到了心爱的女孩,我

外国文学鉴赏

1.拉玛苏 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 2.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3.《神秘的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巴别塔 4.古代巴比伦文学 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 (1)神话 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 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 (2)史诗 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吉尔伽美什》《吉尔加美什》: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5.<<吉尔伽美什>>作者:乔治史密斯 乔治史密斯在考古学上的发现:1.破译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2. 揭秘《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及大洪水神话吉尔伽美什: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 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

外国名著赏析论文

题目:浅析从简爱到女性的尊严和爱 学院工商学院 专业新闻学3 学号 姓名闫万里 学科外国文学名着赏析 [摘要]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着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当时轰动了整个文坛,它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被认为是作者"诗意的生平"的写照。它在问世后的一百多年里,它始终保持着历史不败的艺术感染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纯洁的个性都是各个重点章节的主旨,而这些主旨则在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中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它们如同乌云上方的星汉,灼灼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来的女性者们追求爱情的道路。? [关键词] 自尊个性独特新女性主义自由独立平等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尽管她尽力想“竭力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事实告诉她这都是白费力气的,因此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近乎绝望的呼喊。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

譬如在她的爱情观中的种种体现。? 1.桑菲尔德府? 谭波儿小姐因为出嫁,离开了洛伍德学校,同时也离开了简爱,这使简爱感觉到了“一种稳定的感觉,一切使我觉得洛伍德学校有点像我家的联想,全都随着她消失了”,她意识到: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促使着简爱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尽管她才只有十八岁。于是,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府,当了一名在当时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府使简爱感受到“这儿有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的家庭安乐气氛”,事实证明了她的预感的正确性,。从和简爱相见、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当中,简爱的那种叛逆精神、自强自尊的品质深深地征服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知识同样也征服了简爱。最初开始,简爱一直以为罗切斯特会娶高贵漂亮的英格拉姆为妻,她在和罗切斯特谈到婚姻时,曾经义正言辞的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充分表现出简爱的叛逆,她这种维护妇女独立人格、主张婚姻独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张可以看成是他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由平等的向往追求,罗切斯特正是爱上了她这样的独特个性,同时他也同样重复道: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罗切斯特自始自终爱的是简爱的心灵—有着意志的力量,美德和纯洁的心灵,正是基于如此,简爱才真正的爱着罗切斯特。因为爱情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方为另一方付出了真情的爱,假如得到对方的是虚情假意,那么这份爱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 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 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 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 前言: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

外国文学赏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096040149 姓名:马涛得分: 外国文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要:何以承载文学?是语言。文学中的思想,人物的造型,场景的述写,作者的感情,都需要文字语言作为载体。语言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图彰显出来,它就像是血红蛋白运载氧气,在整篇文章的体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篇文章有好的思想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好的语言文字,也不会过于传神。阅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中心,可以说是再创造,品味它的好的语言则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你再创造的灵感所在,它是可以将读者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汇的坚实桥梁,它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再创造的真实意义。而外国文学的语言更是独具一格,在文章中往往会引人入胜,在其中流连忘返,他们将幽默生动的个性,积极乐观的态度,华丽丰富的辞藻,大量频繁的修辞的贯穿在语言当中,赢得读者的注意。当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语言艺术也是各具特色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根基,品味不同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文学将无以存在,因此,语言往往被视为文学的生命。 关键词:语言承载再创造桥梁灵感共鸣语言文化背景生命艺术文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包含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浩瀚无边,有写景写物的,有歌颂人物精神的,有世间离奇事物的,有表现情感思想的,等等。而且文学的形式也是很多种的,它是人们经过很多的尝试后,固定的一种写作的形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形成的一种大家普遍的承认的规矩。所以在不同形式下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固定术陈。比如:例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急流》○1中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

《雪国》赏析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起笔于1935 年,讲述的是一个唯美的故事,其中渗透着一种自然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包含着作者的深思,对人性,对美,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

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雪国》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丰厚深刻的社会主题,故事写的是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当地一位叫驹子的艺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就是在这一出洁白雪国里不经意地发生、终结。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 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 故事中充溢着岛村的意识流,他对驹子的触觉美的感应,是真切的。但是他的人生态度却是空虚和荒诞颓废的。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悲哀,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中,他只有通过和女子的邂逅来抚慰自己空虚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古代欧洲文学. 一、希腊神话和史诗 (一)希腊神话的特点 1、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上,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 2、他们同人一样有爱、有恨、好嫉妒、爱虚荣,有时还来到人间同美貌的男女谈情说爱。 3、他们同凡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长生不死,比人的力量大。 (二)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1、史诗形成过程: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希腊人和特洛亚 人发生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亚城。这是一次部落之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代便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的部落首领的短歌,在传诵的过程中,英雄传说又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约公元前八九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予以加工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至于用文字记载下来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史诗情节梗概(略)

3、《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着重 歌颂了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 4、《奥德赛》描写特洛亚战争后,俄狄修斯返乡途中十 年漂泊的经历和他家中纠纷的事。 5、艺术特色 a)结构巧妙,完整。 b)善于塑造人物。 c)语言质朴、自然,语调庄重昂扬。 (三)《伊索寓言》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但今天流传的《伊索寓言》确是后人收集改写,其中掺杂了一些后代其他民族的故事。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二、古希腊戏剧 三大悲剧家: 1、埃斯库罗斯(公元前约525——456),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索福克勒斯(公元前约496——406),代表作《俄狄浦斯

“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学习提纲(全)

第一讲 《古希腊神话故事集》 第一节概述 一、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东到小亚细亚,南到埃及及北非,西到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北到里海。 历史沿革: 1、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原始氏族制瓦解期。 2、殖民化时代:前7世纪——前6世纪,奴隶制巩固发展时期。 3、古典时期:前6世纪——前4世纪,奴隶制民主制黄金时代。 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公元前146年。 二、古希腊的文学分期及成就 1、早期文学(前11世纪——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2、中期文学(前8世纪——前5世纪):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3、后期文学(前4世纪——前2世纪):文学成就不大,主要是喜剧。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故事集》 一、神的故事: 提坦神族的故事; 希腊民族起源的故事; 沙漠形成的故事; 露珠与太阳的故事。 二、英雄传说: 英雄赫剌克勒斯的传说; 能工巧匠代达洛斯父子的传说。 三、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文化精神及艺术魅力 古希腊神话的共同主题: 人道思想和现世思想 古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 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

思考与练习: 1、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哪两大类?这些神话故事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古希腊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人道思想和现世思想? 3、简要分析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艺术魅力。 第二讲荷马史诗 一、作者简介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主要活动地在小亚西亚一带。“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爱琴海两岸流传着许多歌颂战争中英雄的短歌。荷马将其加工成两部具有统一风格、统一情节和相互关联的人物形象的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二、“特洛伊”战争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希腊联军与特洛伊城邦因为港湾之争发生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结果是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 诗史关于战争的起因: 不和女神厄利斯挑起战争。 三、《荷马史诗》 (一)《伊利亚特》: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一首歌。 1、故事梗概:阿喀琉斯、阿伽门侬、赫克托耳 2、主题简析: 通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反映了人类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特有风貌。 3、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都是古代氏族英雄。 阿喀琉斯:典型的古代勇士。性格刚烈,武艺高强,重视个人荣誉。 赫克托耳:成熟的古代英雄。有勇有谋,有责任感,视荣誉胜过生命。 4、《伊利亚特》的道义观念 战争双方都是可歌可泣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这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远古战争是一种正常而正当的豪迈事业。 (二)《奥德赛》 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及返乡后与纠缠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 1、故事梗概: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资料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3月7日---《荷马史诗》:西方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第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西方的源泉之一。****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得修记》,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 作品,相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作 《荷马史诗》是以规模宏大的特洛亚战争为背景。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之交。《荷马史诗》用神话和英雄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据传说,特洛亚战争是由一个“不合的金苹果” 引起的。它的形式是神话与历史的交流 《伊利昂记》直接描述了这场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写战争结束前50天内发生的故事,以郝克托尔的葬礼声结束。 《伊利亚特》的战争概念 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有关军事题材的巨著。参战的双方无明显的倾向性。 1、战争是部落的经常事业,其目的是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土地、金属、女人 等),参战的双方都有一种责任感。女性是战争的导火索---妇女是父权社会,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性奴隶,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战争的本质 2、战争是很光荣的事情,古希腊人尚武---崇尚武力及勇敢,战争是最能获取荣誉的场 所,一个人只要勇敢无畏就受到尊敬。 史诗一方面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一方面表现出对勇武精神的尊崇。 英雄人物分析 1、《伊利亚特》----人物分析 阿喀琉斯:修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重个人荣誉、重友情,顾 大节。 阿喀琉斯的脚踵—人类自身的深刻反省。人类不管多么完美,总有根本的缺陷,最后都战胜不了命运。 阿喀琉斯的愤怒:作战勇猛、责任意识强,重个人荣誉,儿女柔情。 2、《奥德赛》—情节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奥德修在外漂泊,其妻不断受求婚者骚扰,线索一是其 子外出寻父,线索二是奥德修海上历险。 《奥德赛》-----人物分析 奥德修:机智和刚毅,沉重镇定,忠于自己的部落,私心很重,念念不忘个人财富和私有财产,对 求婚者赶尽杀绝。 理想英雄人格—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与理性之光。 智者受难:人类最可贵的是意志与信念。 艺术价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是英雄史诗。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 (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 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 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 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 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 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 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 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 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 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 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 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惩罚神职人员。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现手法: A 、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 (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 B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 、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 、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四、薄伽丘《十日谈》 (14世纪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试卷三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的名字是() A.雅典娜 B.维纳斯 C.阿弗洛狄特 D.阿耳忒弥斯 3.“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伊利昂纪》构思巧妙,围绕的结构线索是() A.阿喀琉斯的一次发怒 B.阿喀琉斯的两次发怒 C.阿喀琉斯的三次发怒 D.阿喀琉斯的四次发怒 5.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A.整个中世纪的文学 B.中世纪初期的文学 C.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D.中世纪后期的文学 6.莫里哀在讽刺喜剧《伪君子》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A.阿巴贡 B.答尔丢夫 C.奥尔贡 D.史嘉本 7.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是()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浮士德》 C.《阴谋与爱情》 D.《强盗》 8.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戏剧是()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笑剧 9.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海德堡派 C.湖畔派 D.十二月党诗人 10.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 A.《傲慢与偏见》 B.《艾凡赫》 C.《勒内》 D.《黛尔菲娜》 11.《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 A.卡门 B.爱玛 C.玛丽?巴顿 D.蓓基?夏泼 1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巴黎和伦敦 B.巴黎和柏林 C.里昂和伦敦 D.伦敦和曼彻斯特 13.左拉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A.《艰难时世》 B.《高老头》 C.《萌芽》 D.《巴马修道院》 14.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 A.“多余人”形象 B.“忏悔贵族”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15.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诗歌体式是() A.商籁体 B.温柔的新体 C.阶梯式(楼梯式) D.英雄对偶体 16.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大胆描写性爱,歌颂人性复归的作品是() A.《虹》 B.《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C.《恋爱中的女人》 D.《羽蛇》 17.法国现代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了一部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新小说”先声的长篇小说,它是()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选修课 试卷2份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选修课 期末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希腊神话中,爱神与战神私通,被爱神的丈夫用一张大网捉住,众神哄堂大笑。在古希腊人看来,这些都是()。 A.理性不能克制情欲的表现B.缺乏道德意识的表现 C.婚姻状态尚不稳定的表现D.神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的表现 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 )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 3.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A.一出阴沉的喜剧B.一出乐观的喜剧 C.一出乐观的悲剧D.一出阴沉的悲剧 4.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的主人公是()。 A.西班牙流浪汉典型B.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典型 C.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D.堂·吉诃德式的典型 5.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 ) A.席勒B.雨果 C.歌德D.都德 6.《呼啸山庄》是_____惟一的长篇小说。( ) A.爱米莉·勃朗特B.小仲马 C.大仲马D.夏洛蒂·勃朗特 7.法国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是() A.福楼拜B.莫泊桑C.斯丹达尔D.巴尔扎克 8.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与我国的关汉卿几乎同一时代,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戏剧家,为世界戏剧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B.“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个性生动而复杂,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C.《哈姆雷特》中人物关系是复杂的,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也有仇恨,使整部戏剧背景充实、鲜活生动。 D.哈姆雷特为报仇而装疯,但狡猾的克劳狄斯很快就发现了真相。 9.下面对名著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理将自己母亲的金梳妆匣赠给欧也妮表现了他对两人爱情的忠贞不贰。B.到秘室中拿一把金路已送给女儿的情节表现了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另一面:狡诈。 C.“想到她这头和自己一样洁白的羔羊,孤零零留在自私自利的世界上任人宰割,她就发抖”,运用了比喻、拟物的手法。 D.索漠城的每个人对葛朗台都钦佩、敬重、害怕,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敛财能力和凶狠的性格。 10.《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 ) A.杰克·伦敦B.爱伦·坡C.欧·亨利 D.马克·吐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