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
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高潮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
接下来发挥诗歌的形象化的特点,用比喻阐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反思(3篇)【六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27《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全诗共七节,诗中列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
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地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开课伊始,我先引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诗歌,交流“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
由于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紧扣对比写法,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诗总共出现了几次对比,然后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学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先读后分析,有的先发表看法再同桌对读,总之都积极地动了起来。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准确找出了文中出现的四次对比,接着通过逐次分析、随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种形式的朗读,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我又适时抛出问题:小组合作,反复朗读第一小节,并说一说两个“活”和两个“死”应该如何理解。
各个小组马上行动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也参与了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认真聆听了孩子们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就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其找准方向,深入思考。
很快,全班交流的时间到了,第一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她说:我认为第一个“活”指的是反动统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们已经死了;第二个“活”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然后,我又请了第二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他说:我认为第一个“活”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视、轻蔑;第二个“活”则是对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的赞美。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文解读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了哪两种人?
活着已 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死了却 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诗人对这两种人分别是 怎样描述的?(请找出相应的 诗句。)
资料链接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 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 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也参加了首都的纪 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百感 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于 是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课外作业
学了本文的诗歌,你心中一定会 涌起许多感受吧,或是对自己的,或 是关于人生的,或是有关社会的。那 就拿起笔来,写一写你的感受吧。
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和人民!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李素丽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叶欣
关键时刻 勇于献身
随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摔垮 记住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__摔__垮___;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__记__住__他!
二、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B )。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对社会的影响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永
摔
远
垮
记
住
1.文中写鲁迅为人民服务的诗句: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与鲁迅的哪句诗相对应?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题及答案(阅读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习题及答案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王鲁彦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
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
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
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
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
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选自《秋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面孔()的头发()的胡须()的工作2.第一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告诉我们。
3.用“”画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互相照应的句子。
说说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对鲁迅的描写。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苍白粗长浓密伟大2.鲁迅逝世的时间;也写出了鲁迅的逝世使天地为之动容。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 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有的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的
有 他的还人活死着这了。就, 是鲁迅,“俯首甘人给为民人孺把民作他子摔牛马垮牛;的”。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自主探究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批判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歌颂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自主探究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自主探究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 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与关心。
2.学习鲁迅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与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演变和文学风格。
3.通过对《有的人》一文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深入理解《有的人》一文。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打开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理解与分析:讲解《有的人》一文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是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的一次尖锐的批判,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找出文中的揭示和隐含的意义。
3.讨论与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就文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展开探讨,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促使学生发言和思考。
4.总结与展示: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有的人》一文有整体性的把握,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创新和表达。
5.作文习作:布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一些生活经验,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与思考。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激发了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活跃,同学们对于文中的揭示和隐含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浅薄,在讨论中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3.作文习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表达出对鲁迅的思考和敬仰。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默读课文,思考:
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
课 什么特别之处吗?
文
讲
内容上的对比,2—5,3—6,4—7
解
“有的人”反复出现
精品..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一.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课 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文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作野草,等火烧 讲 解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 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精品..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课
这里的两个“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
文 同呢?
讲
解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对作威作福, 残害百姓的人的憎恨和鄙视。
•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对造福子孙, 爱憎分明的人的爱戴和歌颂。
精品..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 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课 文 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讲 很高。 解
对革命烈士的敬仰、纪念
精品..
流芳千古
课
被人民爱戴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人
文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讲 造福人民的人
解
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共产党人
廉洁奉公的公仆
无私的人
打倒反动派,把仇 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 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 然的下场。
精品..
自主学习3、6节,4、7节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 的 对
课 头,想“不朽” 人
文
民
讲
的
解
目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 着地下的火烧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质课件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被人民唾弃。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指鲁迅精神被 传颂,被延续。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流芳 百世
遗臭 万年
对比、体会:
一边是被人民摔垮,被人民忘记,一 边是青青的野草,被人民举得很高很高, 这样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这样的结局说明了只有一心为 人民服务,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他。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 “有 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想一想:无私奉献的人有哪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 相同吗?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不同。第一个“活”指生命存在, “死”指精神已死;第二个“活”指精 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精神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 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 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 生,精神永存。
臧克家(1905-2004年),著名诗人 ,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 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 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 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 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 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 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 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
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
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
①、自由读第一节。
②、质疑: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相机理解“死”与“活”
③、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3、自主学习3、6节,
4、7节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
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书。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
(师生合作读)
鲁迅死了(师)
他还活着。
(生)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
给人民作牛马的,(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
自由练,指名读。
3、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总结引领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有人说,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每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聪明灵秀的孩子,都应该亲近诗歌。
叩响诗歌的大门。
五、布置作业:(自选一种)
1、诵读这首诗。
2、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活——死骑遗臭万年
死——活俯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