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1、克服胆小心理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有些事情不必害怕,树立自信心,争做大胆的孩子。
2、培养学生仔细听、认真看、大胆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导入,体验怯懦1.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咕咚来了》。
2.课件出示画面,师讲故事。
(1)师: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的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2)师讲故事。
3.互动交流并小结。
(1)师:你们从故事中听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
4.揭题板书:(1)谈话:我们小朋友平时都有害怕的时候,那也是因为我们对一些事物不了解。
但是只要我们找到害怕的原因,明白事情的真相,你就会变得英勇多了!今天我们这堂课的活动主题是《克服胆小心理》。
(2)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先一起为自己鼓鼓劲儿,大声说:——我不怯懦!活动(二)敞开心扉,走近怯懦1.看故事,了解怯懦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令人害怕的事呢?我们先来故事当中的小朋友,他们害怕什么?生交流故事的内容:中国学生由于怯懦而不敢提问。
2.联系实际,交流怯懦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调查表,写写自己害怕什么,小朋友们都完成得很好。
能敢于说出怯懦,面对怯懦,这就是英勇的表现。
老师要表扬你们!3.学生交流。
师:下面谁来说说自己害怕的事?活动(三)引导体验,克服怯懦1.引导提问(出示调查统计表)看,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填写的内容做的一个统计表,我们班大多数小朋友害怕……(依次板书)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害怕的事,是不是我们就拿它们没办法了呢?下面我们来召开“英勇者点子发布会”,一起来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治一治怯懦的毛病。
在黑板上贴上“英勇者点子发布会”。
(好,大家先解放分组讨论讨论)2.小组内畅所欲言。
3、师小结: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变得更英勇!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校本课程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教学材料:小学四年级校本全一册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全年编写时间:2015年9月1日授课教师:昆丽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一、课程目标:1.礼仪篇:孩子懂得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做一名博雅少年;2.经典篇:孩子在吟诵佳作名篇的同时,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3.家乡篇:孩子们能了解自己的家乡,亲近故土,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4.游戏篇:孩子们娱乐嬉戏的同时,快乐自由的成长,放飞梦想。
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课文题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礼仪篇1 文明上网,从我做起文明上网公约孩子懂得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做一名博雅少年2 2 骄傲自满要不得骄傲自满现象及对策23 学会整理房间整理房间的重要性及方法24 鞠躬礼仪鞠躬礼仪意义及过程2第二单元经典篇5 儿歌儿歌的由来及唱儿歌孩子在吟诵佳作名篇的同时,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26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及意义 27 古诗欣赏欣赏古诗意义 28 寓言故事寓言的意义 2第三单元家乡篇9 民风民俗洛阳民俗孩子们能了解自己的家乡,亲近故土,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210 饮食文化洛阳饮食 211 圣贤文化洛阳圣贤人物 212 名胜古迹洛阳名胜古迹 2第四单元游戏篇13 滚铁环会玩游戏,游戏的意义孩子们娱乐嬉戏的同时,快乐自由的成长,放飞梦想214 抓子儿抓子玩法及意义 215 盲人塑像塑像玩法及意义 2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校本资源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校本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二)教学实施1、围绕专题,重点培养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教学课时:3课时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设计者:郎娅楠一、课程目标: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
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搜集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郑韩文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优秀文化,开拓视野。
2、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
要想对文物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3、了解文物的基本特性如:木、石、骨、蚌耒耜、蚌镰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铁耙、镰、锸、锄、铲等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4、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甲骨文字觅趣”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在积累了部分文字的基础上能根据造字法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对比选择我们最常用和便于书写的甲骨文字来。
5、方法与能力方面:在学习、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网络资源、书本信息、实物材料、教师资源来学习更多的甲骨文字,学会剪报、上网、实物考察、识别和加工整理的多种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甲骨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敢于探索。
二、课程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文化节,定期开展宣传周,校园张贴宣传,主办学习园地,布置一次学校宣传栏,特色板报设计,创意墙报制作,设计班级牌、教室编号,学生自制卡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安排一次学校橱窗展示,参与舞台展示,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教学材料:自编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四具体要点:〔一〕课程目标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数学题,使学到知识融会贯穿,灵活运用。
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数学题,培养学生克制困难,解决困难精神与能力。
体会攻克难题后喜悦与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爱好。
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学生。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授课要点〔三〕课程具体实施第一讲高斯求与第二讲数学故事会〔一〕第三讲图形拓展〔一〕第四讲图形拓展〔二〕第五讲数字谜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
2.选择有特征局部作出局部判断。
3.利用列举与筛选相结合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数字,准确找到答案。
二、教学要点1、在下面方框中填上适宜数字。
分析:由积末尾是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个位是5;由第二个因数个位是5,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积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十数上是8。
题中别数字就容易填了。
〔2〕学生自主探究〔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3.教学组织多媒体教学2、下面算式中a、b、c、d这四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分析:因为四位数abcd乘9积是四位数,可知a是1;d与9相乘积个位是1,可知d只能是9;因为第二个因数9与第一个因数百位上数b相乘积不能进位,所以b只能是0〔1已经用过〕;再由b=0,可推知c=8。
第六讲植树问题教学工程:植树问题总学时:2总体描述:解决植树问题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拟广泛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路线植树,这条路线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假设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段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关系就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还有很多,比方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3×〔9-1〕=3×8=24〔米〕答:第一棵与第九棵树相距24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体育课程纲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体育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基本技能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课程内容
1. 体操
- 研究基本的体操动作,如跳跃、转身、平衡等
-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 提高学生对身体动作的掌握和表现能力
2. 游戏
- 研究各种常见游戏规则和技巧,如跑步、跳绳、接力赛等- 培养学生的跑动、跳跃和协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
3. 篮球
- 研究基本的篮球技术,如运球、投篮、传球等
- 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意识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足球
- 研究基本的足球技术,如传球、射门、带球等
- 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意识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足球比赛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乒乓球
- 研究基本的乒乓球技术,如拍球、发球、接发球等
- 培养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意识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比赛能力和反应速度
课程评价
- 根据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 评价内容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表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 通过平时考核、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阅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阅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快乐阅读》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快乐阅读适用年级四年级总课时 8 阅读能力被成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
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主要依赖于人在幼儿童年时期的早期阅读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课程简介且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古诗文160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为了在阅读中(200字内)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让祖国母语美丽学生的人生,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因此开发了该校本课程。
目的和意义:曾有这么一句古话:知书达理。
古时候为什么纯朴的百姓会敬重读书人呢?就是因为读书人知道礼、义、廉、耻、尊师、孝道,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
那么读书的意义与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学习真知、真理、懂得事物的现象发觉事物的规律,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并喜欢阅读,品味经典。
积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能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享受读书的乐趣。
通过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学生能接受优秀思背景分析想的熏陶,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00字内)学情分析: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相对来说阅读能力比较差,这些从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和习作两方面可以反映出来,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能力差,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可见还是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少,平时阅读量少,积累也就少,所以通过大量阅读希望能改变此状。
资源分析: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书籍,有文学类的:如《三寄小读者》《稻草人》《小布头奇遇记》《列那狐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故事类的:如少儿版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智慧故事精选》等;还有科普读物、经典类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书籍等,这些书都是从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100本书目里挑选出来的,其中融智慧、情感、价值观于一体,让学生有所启发。
四下人教课程大纲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程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实践。
2. 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要求进行朗读、默读、背诵等训练,略读课文则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识字写字是四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同时,学生还需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 学习用钢笔写字,掌握钢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和基本笔画,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写字的速度和质量。
6. 学习重点在于口语交际方面,学生需要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在书写方面,学生需要能正确书写单词,在四线格上模仿范例写词句。
7. 开始学习写毛笔字,了解毛笔的基本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8. 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同时,学生还需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9.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了解字典的编排顺序和检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和查字典的能力。
10. 培养观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转述。
同时,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1. 学习从词句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2. 学习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独立写作的能力,能根据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3.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培养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能用几句话写清楚一件简单的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综上所述,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程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书写、口语交际和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课程纲要(知识清单)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美术(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四年级美术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38课时设计者:设计时间:2024 年1月23日目录●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课程背景根据义务教育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四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创造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二)教材中编排的基本内容本册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共20课,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其中造型·表现领域14课,其中一些课兼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领域4课,欣赏·评述领域1课,综合·探索领域1课。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明暗渐变情感、动漫形象、走进春天、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造型·表现内容中,有关色彩知识和色彩表现的有三课,其它几课则属于直接涉及构成能力和强调造型的内容。
其中还有两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相互穿插的课程,强调学生感受、尝试在“造型·表现创作中注意设计,在设计·应用创作中不忘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课时:3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设计者:郎娅楠
一、课程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
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搜集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郑韩文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优秀文化,开拓视野。
2、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
要想对文物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3、了解文物的基本特性如:木、石、骨、蚌耒耜、蚌镰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铁耙、镰、锸、锄、铲等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4、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甲骨文字觅趣”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在积累了部分文字的基础上能根据造字法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对比选择我们最常用和便于书写的甲骨文字来。
5、方法与能力方面:在学习、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网络资源、书本信息、实物材料、教师资源来学习更多的甲骨文字,学会剪报、上网、实物考察、识别和加工整理的多种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甲骨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敢于探索。
二、课程教学实施: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文化节,定期开展宣传周,校园张贴宣传,主办学习园地,布置一次学校宣传栏,特色板报设计,创意墙报制作,设计班级牌、教室编号,学生自制卡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安排一次学校橱窗展示,参与舞台展示,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校内外人群对甲骨文的知晓程度及宣传意见和宣传渠道,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甲骨文字学进行宣传,使之从校内走向校外,让更多的人了解郑韩文化。
3、各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归类和筛选,力主做到精选材料,重点突出,去伪存真;
4、教师对学生遇到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各课题组成员选出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精选案例进行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进一步指导学生,充实已经完成的内容,编写课程教学的内
容,开展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
把学习内容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同时,扩大甲骨文在校园中的宣传力度。
5、根据师生的一起努力,把已经系统化的资料制作成网页的形式连接到校园网上,与大家充分共享并不断改进、完善。
依据师生的共同探索,形成课程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发言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
发言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
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
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
计为成绩学分(K)。
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
度。
1、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2、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
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