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校本教材】高二政治选修课教材《闽南文化》

【校本教材】高二政治选修课教材《闽南文化》

2018-2019学年(上)选修课高二年政治组闽南方言一、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闽南方言体现了闽台共同的区域文化特征,维系着两岸的乡土情谊,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闽南方言作为汉语的强势方言,她仍会努力维护自己的语言系统,同时还会继续接受普通话的影响,并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已经为闽南方言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闽南方言将与普通话和谐共存。

原因是:1、闽南方言是汉语的强势方言,闽南语区的人对闽南方言具有浓厚的情感。

调查资料告诉我们,闽南方言区的人在私密场合使用闽南方言的比例很高,闽南方言作为地域语言,在方言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影响力还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金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在不断提升闽南方言的语言地位。

闽南人在长期对外谋生的过程中,大力推动闽南方言向外传播。

大凡舟楫能达之处,都可能有闽南人之踪影,都可以听到闽南的话语声音。

闽南方言不仅仅是海峡两岸族群的“名片”,还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6700万人在使用闽南方言。

2、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弘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聚力。

没有强大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随着闽南语区经济的发展,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圈已经形成。

2007年,国家确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对维护闽南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闽南各地区政府在方言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例如,在继泉州南音被列入世遗之后,泉州市政府又举全市之力开拓泉州木偶的世遗申报之路。

闽南文化的弘扬将进一步促进闽南方言的传播和使用。

3、从目前的观察看,闽南方言正在悄悄地变化。

一般地说,语言的嬗变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逐渐消亡,二是语言内部发生局部变化。

闽南方言也许正在选择后者。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适用于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国家制度与治理、经济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国家制度与治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知识和核心要点;3. 了解和分析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国家制度与治理1.1 国家制度的定义和分类1.2 国家主权和权力分立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1.4 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和方式2. 经济建设与发展2.1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阶段2.2 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2.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4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建设3. 文化建设与发展3.1 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3.3 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4 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四、教学活动与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能力;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地,体验实际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随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实验室、图书馆等实地教学场所4. 互联网资源和教育软件以上即是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制度与治理、经济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新人民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民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

最新人民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并理解政治必修三全册的内容;2. 掌握政治必修三全册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了解国家政权的建设与巩固;-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创举;- 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政治必修三全册的章节顺序,将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第一章:国家政权的建设与巩固;2. 第二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3. 第三章: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创举;4. 第四章: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必修三全册的内容;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3. 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政治背景和发展过程;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政治必修三全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政治必修三全册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报告演讲: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政治议题,并进行报告演讲,综合运用政治必修三全册的知识;2. 练题测试: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政治必修三全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对政治必修三全册的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本教案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材;2. 多媒体投影仪和相关教学视频;3. 教师讲义和学生讲义;4. 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以上是对《最新人民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全册教案》的简要介绍,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安排和准备。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咨询。

高中政治校本教材

高中政治校本教材

第一部分《智慧与人生》1杀龙妙技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

转瞬三年,学成归来。

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 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

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和鱼雁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

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

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

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

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

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教学内容]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画鬼最易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

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

”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

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时事政治》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时事政治》课程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时事政治》课程纲要本文介绍了《时事政治》课程的目标、简介、特点、实效性以及实施意见。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并培养其信息搜集、分析、归纳能力、论证、辩驳等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该课程的实施要求关心时事、对时事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每周一课时,共6课时。

课程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时事。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未提及。

本文介绍了《时事政治》课程的目标、简介、特点、实效性以及实施意见。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并培养其信息搜集、分析、归纳能力、论证、辩驳等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该课程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该课程要求关心时事、对时事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每周一课时,共6课时。

课程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时事,其中以国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为主。

该课程的实施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未提及。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量化的形式体现。

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研究态度、平时作业和学生互评,共占总评成绩的50%。

终结性评价包括每个专题研究结束时写一篇研究体会和进行一次终结测试,共占总评成绩的50%。

总成绩合格认定1学分。

评价目标本课程的评价目标是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对国内外时事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掌握,使学生今后更能关心时事。

此外,本课程的评价目标还包括激发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安全、拥护祖国统一、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本课程的参考书籍包括《时事报告》、《时事——高中版》等。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高二政治的校本教材主要是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

校本教材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和地方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旨在更好地配合开展高中政治教育。

校本教材的内容包括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基本原理、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也会涵盖当代政治问题、国际政治、中
国政治和公民道德与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校本教材的编写通常会根据《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的各个模
块以及课时要求进行划分和组织。

教材内容一般会结合国内外政治
事件、历史事件和时事热点来进行阐述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1
此外,校本教材还包括一定数量的综合素质拓展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思辨能力培养。

总的来说,高二政治的校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
综合能力。

同时,校本教材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适
当的调整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智慧与人生(《生活与哲学》部分)高二政治校本课程2018年根河二中校本课程《智慧与人生》高二政治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课程名称:《智慧与人生》教学材料:自编教材授课时间: 6课时授课教师:张丽王秀梅孙玉华授课对象:高二全体学生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名为《智慧与人生》,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 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课唯物论第二课辩证法第三课历史唯物主义第四课认识论四、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智慧与人生》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高中思政课本目录

高中思政课本目录

高中思政课本目录一、导言部分• 1.1 理解思政课的重要性• 1.2 思政课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3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二、思政课的基本框架• 2.1 思政课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2 思政课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2.3 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3.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3.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3.3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国家建设•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观•7.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当代意义•7.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八、网络安全与信息化•8.1 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与重要性•8.2 信息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挑战•8.3 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九、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9.1 全球化的概念与发展趋势•9.2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保护•9.3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发展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0.1 生态文明的理念与核心价值观•10.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10.3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与挑战以上是高中思政课本的目录,通过对这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学习,我们将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与人生(《生活与哲学》部分)高二政治校本课程2018年根河二中校本课程《智慧与人生》高二政治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课程名称:《智慧与人生》教学材料:自编教材授课时间: 6课时授课教师:张丽王秀梅孙玉华授课对象:高二全体学生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名为《智慧与人生》,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 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课唯物论第二课辩证法第三课历史唯物主义第四课认识论四、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智慧与人生》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

因此,在《智慧与人生》课程开展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做到: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表演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

为此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

五、学习建议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

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组讨论,并进行一些相关总结。

六、课程的评价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政治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作用。

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益于学生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智慧与人生》开展的过程当中作业有部分是当天反馈的书面作业;有部分适宜采用开放型作业形式,学生学习结束后可完成一份小论文,以小论文的质量,学生在班上开展作品展示交流的效果评定成绩;另外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结果等作好详细记录,将资料的跟踪管理,跟踪分析是化学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方面。

七、课时的具体安排目录前言………………………1—— 4第一课唯物论………………………5——8 第二课辩证法………………………9——14 第三课历史唯物主义………………15——17 第四课认识论……………………18——19第一课唯物论1、杀龙妙技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

转瞬三年,学成归来。

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 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

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人和鱼雁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

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

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

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

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

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教学内容]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3、象箸推去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

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

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

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

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简要分析] 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

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偷鸡贼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

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

”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

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

”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教学内容]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简要分析]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5、死错了人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

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

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

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简要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6、腌鸭生腌蛋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

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

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简要分析]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

“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7、专修皇冠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

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

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

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

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

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

”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简要分析]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

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

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8、拨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

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

”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