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富有艺术性的手工艺术,通过塑造、雕刻、装饰等技术,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陶艺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陶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水平;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创作项目促进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a. 陶艺历史与文化:介绍陶器的发展历史、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等;b. 陶艺材料与工具:学习不同陶瓷材料的特点与用途,以及常用的陶艺工具;c. 陶艺技术与工艺: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术,包括手拉坯、胎型制作、装饰等。

2. 创作实践a. 手拉坯技法:学习使用拉坯工具和掌握不同造型技巧,创作各种形态的陶器;b. 装饰技法:学习使用绘画、雕刻、压花等技术,装饰陶器表面,增加艺术感;c. 烧制工艺和窑炉操作:了解不同烧制温度与窑炉类型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烧制工艺。

3. 艺术欣赏a. 陶艺名家作品赏析: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陶艺作品,培养审美能力;b. 参观陶艺展览:在课程外延伸学习,观摩真实的陶艺展览,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通过陶艺制作示范,展示技巧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3. 艺术讲座:邀请陶艺名家或艺术专家讲解和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集体创作项目,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工作室、陶艺博物馆等,亲身感受陶艺的魅力。

五、评价与考核1.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促进成长;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作态度等;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包括知识总结、艺术评论等;4. 考试与测试: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试,检验学生对陶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陶艺校本课程

陶艺校本课程

陶艺校本课程
一、陶艺校本课程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陶艺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陶艺校本课程将传统陶瓷艺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

二、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陶艺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技艺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陶瓷材料的性能、陶瓷制作的基本技法、陶瓷艺术的设计与创作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陶瓷艺术的魅力。

2.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理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4.作品点评:邀请专业陶艺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四、陶艺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成果
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法,创作
出具有个性的陶瓷作品。

同时,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陶艺校本课程的反思与展望
陶艺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学资源匮乏、实践场地有限等。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需要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并加大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总之,陶艺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美术陶艺教学大纲

少儿美术陶艺教学大纲

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1)陶艺的历史与发展(2)陶艺的制作工艺(3)陶艺的分类与特点2. 陶艺实践操作(1)陶土的选购与处理(2)陶艺工具的使用与保养(3)陶艺的基本技法(4)陶艺作品的设计与制作3. 陶艺欣赏与评价(1)中外优秀陶艺作品赏析(2)陶艺作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4. 陶艺创作与表达(1)陶艺作品的创意构思(2)陶艺作品的造型与装饰(3)陶艺作品的命名与介绍1. 理论教学:每周1课时,共10课时。

2. 实践教学:每周2课时,共20课时。

3. 欣赏与评价:每周1课时,共10课时。

4. 创作与表达:每周1课时,共10课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陶艺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陶艺制作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赏析优秀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操作技巧和创新能力。

3.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在造型、装饰、创意等方面的表现。

4. 欣赏与评价:评估学生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能力、评价标准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 陶艺教材:包括陶艺基础知识、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陶艺工具:包括陶土、陶艺工具、模具等。

3. 陶艺作品:收集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陶艺的最新动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学习陶艺基础知识,了解陶艺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一、课程宗旨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

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

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

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

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悟”为原则。

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

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陶艺课堂教学大纲(二)(2024)

陶艺课堂教学大纲(二)(2024)

陶艺课堂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陶艺课堂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学生在初级陶艺课程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而设计的。

本大纲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陶艺的技术和艺术要素,提升其陶艺创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堂教学大纲,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和工具进行陶艺创作,并深入探索陶艺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正文内容:一、技术掌握与实践1.陶艺工具的选择与使用a.介绍不同类型的陶艺工具及其用途b.演示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c.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熟悉并掌握陶艺工具的使用技巧2.手法的综合应用a.介绍常见的陶艺手法,如拉坯、揉捏和轮盘等b.实践演示如何将不同手法结合运用于陶艺创作中c.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掌握不同手法的技巧3.色彩与釉料的运用a.介绍不同陶艺釉料的特点和用途b.示范如何运用不同色彩和釉料进行装饰和表达c.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效果二、陶艺的文化与历史1.古代陶器的发展与演变a.回顾古代陶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分析古代陶器在艺术表现和功能应用上的特点c.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代陶器风格和意义2.当代陶艺的流派与创新a.介绍当代陶艺界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b.分析不同流派的陶艺风格和表现手法c.引导学生开展陶艺创新实践,发展独特的陶艺风格3.陶艺与当代社会的关系a.探讨陶艺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b.分析陶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c.引导学生思考陶艺与现代艺术、设计和生活的结合方式三、陶艺的构思与创作1.创作主题与表达意图a.引导学生思考创作主题的选择和意义b.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创作意图的能力c.鼓励学生在陶艺创作中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2.形态与结构的设计a.讲解陶艺作品的形态构成和结构原理b.示范如何设计富有创意和艺术效果的作品c.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设计实现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3.装饰与表现形式的选择a.分析陶艺作品装饰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b.鼓励学生在装饰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个性化设计c.引导学生通过装饰和表现形式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达效果四、陶艺作品的鉴赏与评价1.鉴赏陶艺作品的方法与技巧a.介绍鉴赏陶艺作品时应注意的细节和技巧b.分析陶艺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c.引导学生进行陶艺作品的鉴赏和评价2.陶艺作品评价的标准与方法a.提出评价陶艺作品的准则和标准b.培养学生独立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c.学生实践评价陶艺作品,提出个人观点和评价意见3.陶艺作品展示与分享a.指导学生进行陶艺作品的展示和讲解b.培养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c.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总结:通过陶艺课堂教学大纲(二),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实践陶艺的技术和艺术要素,进一步发展其陶艺创作和表达能力。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陶艺课程是针对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追求而设计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陶艺领域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增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掌握陶艺的基本工具、材料和技巧,并能够运用于陶艺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文化素养,使其获得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三、教学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a) 陶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b) 陶艺工具和材料的介绍及使用方法c) 陶艺的基本构造和造型原理2. 陶艺基本技巧a) 揉捏技法:常见造型方法和手法的练习,如挤压、拉抻、揉扭等。

b) 陶轮技法:掌握基本的陶轮使用技巧,如拉坯、拉胎、粘坯等。

c) 刻划技法:学习陶艺刻划的方法和技巧,如雕刻、印花、划线等。

d) 装饰技法:掌握陶艺装饰的方法,如彩釉、釉上彩、贴花等。

3. 创作实践a) 个人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人作品创作。

b)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作品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作品鉴赏a) 陶瓷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b) 学习解读作品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陶艺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陶艺技巧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模仿。

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陶艺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4. 个别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展示个人作品或团队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互相交流。

小学陶艺课程计划

小学陶艺课程计划

小学陶艺课程计划一、课程名称:小学陶艺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陶艺的基本概念,培养对陶艺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 陶艺基本概念:介绍陶艺的历史、发展、种类、制作工艺等。

2. 陶艺制作技巧:教授捏塑、盘筑、拉坯、雕刻等基本技法。

3. 陶艺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4. 陶艺作品欣赏:欣赏经典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环保意识培养: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时间:每学期1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地点:学校陶艺教室。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

4. 教学步骤:第1-2课时:介绍陶艺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种类、制作工艺等。

第3-4课时:教授捏塑技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第5-6课时:教授盘筑技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第7-8课时:教授拉坯技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第9-10课时:教授雕刻技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第11-12课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第13-14课时:欣赏经典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15-16课时: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

五、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出勤、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包括技法掌握、创意、美观等方面。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拓展:1. 组织陶艺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 开展陶艺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和实践。

特色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特色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特⾊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开发背景:陶艺是我们民族的⽂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化精神。

我们⽇照有着古⽼的制⿊陶历史,蕴涵着深厚的⽂化积淀,优秀的技艺在陶⽂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有着“中国⿊陶城”之美称,⽇照历史悠久,陶⽂化源远流长。

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化遗址,其出⼟的⽂物主要是陶类。

陶器多以表⾯透⿊的砂质陶和乌⿊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陶,器表以素⾯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缕孔,各类⿊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蛋壳⿊陶⾼柄镂孔杯,⽆釉⽽乌⿊发亮,胎薄⽽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最薄处仅0.2毫⽶,重仅22克,制作⼯艺之精,堪称盖世⼀绝,系珍贵⽂物,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在过去5年的时间⾥,我校凭借各⽅优势,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校内师⽣的共同努⼒下,从兴趣⼩组的活动形式,发展到全校的美术课堂中,深受各年级学⽣的喜爱。

在国际上,美国、⽇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陶艺教育⼗分发达,⼏乎从⼩学⾄⼤学都有⼀套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

⼈们之所以对此热忠和重视,是因为陶瓷艺术教育对⼈的各⽅⾯发展有促进、调节、培养、发展的作⽤,具特有的魅⼒。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作⽤的时代。

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

陶艺教学活动可充分启发学⽣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的动⼿能⼒,提⾼审美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促进学⽣全⾯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硬件⽅⾯,我校已经建⽴⼀间陶艺专⽤教室、⼀间作品展⽰廊和烧窑室,并且还有很⼤的发展空间,计划逐步扩充。

在师资⽅⾯,我校有专职美术教师,都⼗分热爱美术教育,并积极投⾝于教改实验。

从社区到社会各界、从校领导到校外专家、从教师学⽣到家长,齐⼼协⼒开发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我们坚信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学⽣和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熠尘陶艺》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熠尘陶艺18课程类型才艺培养总课时适用年级三到六年级“熠尘”意为“我让泥土闪光,陶艺为我添彩”。

小学生于每学年初自愿报名参与,课程内容按单元以陶艺基本技法的提升为编排顺序,以物品陶艺制作、文化欣课程简介赏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并运用手捏、盘条、拉坯、上釉、烧制等简易的工艺制作、创作陶瓷器物。

活动中,结合地方文化,以陶瓷器型及诗文欣赏、个人与同伴成长评价为辅,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活动效果。

我校将“培养阳光自信的学生”定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制订了阳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了健康生活、艺术审美、趣味益智、学科拓展四大体系40多门课程,每周固定两节上课时间,学生打破年级、自主选课参与学习。

熠尘陶艺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帮学生确立了“启慧敦品”的学习目的。

现已实施三年多,每学年有30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

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现代的陶瓷生产、销售十分兴盛,地方性的陶瓷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校为本课程配备了150多平方米的展室、活动室,装配了两台高温电窑及大宗拉坯机、烘干机、练泥机、泥工工具、展示橱、操作桌等设施;在平时活动中,师生搜集的陶瓷器物、自制的“倒流壶”等模具、教具达三四百件。

背景分析这些都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任课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本上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实施理念,向陶艺专业人员学习陶艺技艺,努力做到以陶艺活动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实施最终目标。

这几年,多次得到教育部、华东师大、省、市、区等校本课程教育专家的现场指导与鼓励。

在去年市、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校本课程评选中均获一等奖。

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不只是提高了陶艺制作水平,拓展了陶艺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校阳光育人理念的落实。

1.了解浅显的陶瓷知识,感受家乡及祖国在陶瓷方面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简单的陶瓷制作技艺,动手、动脑制作、创作较精细、有意义的作品,逐步提升勤劳整洁的品性,初步树立敢于猜想、尝试、创新的科学意识,培养专注课程目标深入的品质。

3.观察、欣赏、品评他人陶瓷作品及同伴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及能力,升自己善于合作、乐于助人、阳光向上的品格4搜集陶瓷器物及相关文化,拓展陶瓷文化知识视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验实践的快乐与意义1二、学习主题22 时次周课第一单元:陶艺通识.3.17期日第1课:我和熠尘陶艺班了解、分享熠尘陶艺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的,共同修订班级常规;了解自我,初步制订内个人学期《熠尘陶艺学习规划》。

容实互动交流,熟悉熠尘陶艺班,认识主要设施,理解班名、班徽的寓意,明确“启慧敦品”施学习目的的含义,分享课程纲要,了解并初步修订“片纸不揉团”、自我考勤等班级常规。

经过商讨、汇报,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优点,找出自己需要改变、要提高的地方,初步制订个人学期《熠尘陶艺学习规划》。

求.3.19课:欣赏“满空杯”、手捏带绒毛的小狗2 日期第1.欣赏“满空杯”、“倒流壶”等模型。

内2.用白细陶泥,手工捏制小巧的带绒毛的小狗陶器造型。

容1.欣赏“满空杯”、“倒流壶”等模型,自己猜想其原理;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帮学生初步认实识其“满则空”、“底部注水”的制作“奥秘”。

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精深,树立科技意识,进一施步激发自己的课程学习欲望。

要2.观察带绒毛小狗的塑料玩具造型,初步体验揉泥、捏制的感觉,设想用陶泥表现绒毛的求方法。

设想表现方法为重点,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敢于设想、验证的意义。

4 周次3、4、第二单元:陶器成型基本技法5、课时6.3.24第日期3课:捏制农产品观察、仿照农产品,手工捏制实心或空心农产品形状的器物。

内容实学习手工捏制实心或空心辣椒、花生、南瓜等形状陶器的方法,体验陶泥的特点,了解取施泥、和泥、洗手的技巧以及实心陶物器型要小、大型陶器要空心并留孔的科学道理,体会制作时“胸要有成竹”、“用具不脏乱”班级常规的意义。

同时感受家乡农产品的丰富。

要要鼓励学生课前多观察农产品外形,操作前多设想制作方法。

求.3.31课:模具法制作笔筒4第期日运用内置模具,手工制作笔筒。

内为自己感激的人制作一个礼物,如笔筒,鼓励自己敢于向他人表达爱心设想、尝试模具制作陶器的方法:掌握内置模具取放时机及隔纸用法、使陶坯表面光滑方法。

了解利用外置模具可以简捷地进行花纹压制等的技巧感受“片纸不揉团”班级常规的意义,体会“失败告诉我经验”的道理2求.4.7期课:泥板法、盘条法制作笔筒日第5 手工制作简易笔筒,学习泥板法、泥条法、泥段法等成型技法。

内容结合模具法,学习泥板、泥条、泥段等成型方法,自主选择下列一种方法制作笔筒:实方法一:二人合制煎饼或石磨等物品形状的笔筒,尝试泥板成型法,巩固模具成型法的运施用,体验合作的快乐。

要方法二:初次体验盘条、泥段制作法,提高泥坯制作、粘合时的耐心度;初步鼓励自主创求作。

全班交流方法,了解其他做法,体验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4.14日第6课:合做有味的笔筒期巩固前几节课学习的模具、泥板等成型方法,二人合做能体现风味的笔筒。

内容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器物。

课上二人合做,自主创意,做体现风味的笔筒,如仿竹简、施“合作出精品”的快乐。

、仿煎饼、仿字母等,感受“想象出智慧”要。

“我最欣赏的同伴”等方面进行阶段学习小结,调整《熠尘陶艺学习规划》、从“我的收获”求38 次、7第三单元:陶坯修饰与烧制周课时.4.21日课:陶坯修饰第7 期通过交流、手工制作,了解陶坯修饰的多种方法。

手工捍制简洁的抽象陶瓷造型。

内容实交流陶器成型的几种基本方法。

施围绕“如何让陶坯更美丽”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从装饰、雕刻、打磨、运用抽象造型等方面设想方法,并尝试湿坯、半干坯、干坯修饰方法的不同。

鼓励学生将损坏的陶坯进行修复,要体验“失败告诉我成功”的含义。

求.4.23课:上釉8第期日欣赏上釉对陶瓷器的美化效果,了解多种上釉技艺,尝试简易的上釉方法。

内比较素瓷器与上釉瓷器光滑程度的不同,设想让陶瓷器物表面光滑、多彩的方法。

通过频观看、了解浸釉、荡釉、刷釉、喷釉及丝网印刷、贴花等多姿多彩的上釉工艺初步尝试用毛笔在干坯上绘制简单的图案,体验“锦上添花”的乐趣及“心急做不了好瓷3器”的道理。

要求.4.28期课:陶瓷文化欣赏与烧制日第9通过视频、图片等,欣赏中国陶瓷文化;选择班中陶瓷器物、模具等,编导“坛坛罐罐1.内一家人”的故事。

通过实物比较陶与瓷软硬程度,初步了解陶与瓷烧制温度的不同。

尝试浅显的装窑技艺。

2.容了解初步的陶瓷评价知识。

通过视频、图片等,了解、欣赏中国陶瓷诗词、造型等文化,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1.实及对人类的贡献。

施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陶瓷器物或图片,观察班中已有的陶瓷器物,认识到“垃圾堆里也有美要品”,知道感谢捐助陶物的家长、老师和同学是一种美德。

求,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并试着表演。

体验善于合作、小组自选器物,将其组成“一家人”敢于想象的乐趣。

比较陶与瓷的不同,猜想其形成条件。

初步了解陶可化为泥、而瓷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2. 质变以及烧制瓷器要遵循一定温度曲线的科学道理。

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装窑,了解运用棚板、氧化铝粉可节约、防粘连等道理。

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其他各科知识、敢于质疑的兴趣。

初步尝试对陶瓷器物进行评价,从美观、实用、意义等方面交流、总结评价陶瓷器物的方法。

4 11 10、周第四单元:陶瓷器物制作次课时.5.12第10课:拉坯体验期日分组学习、体验拉坯成型的工艺。

做简易的直筒形器物,在直筒形基础上,对形状进行求内异。

容实分组初步尝试拉坯,运用拉坯法制作直筒形、直筒变异形的陶器,具体形状不予限制,感施受拉坯时确定转心、双手既分工又配合的方法及陶器开口先小后阔的道理及制作过程中细心、要稳定的重要性,体验“慢工出巧匠”的含义与乐趣。

求.5.14第11期日课:陶坯汉字制作自选方法在泥坯上做字。

内容实“正能量”等词语的字贴或图片,学生分组自选词语,观“自信”、、老师提供诸如“阳光”察字体,设想方法,教师点拨,通过雕刻、粘贴、不同泥料混搭等方法进行制作,观察、了全班体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陶字制作方法,体会团结合作的成就感、和谐感4.5.19日12课:制作用具陶瓷模型期第用陶泥自主制作当地民间用具。

内容实施通过图片或实物观察油灯、棋盘、家具、房屋等形状,并自主选择、独立制作。

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深厚与广博。

要求.5.21期第13课:制作风铃或会游泳的天鹅日自主选择制作风铃或会游泳的天鹅。

内容实自主选择制作,再进行交流。

初步了解陶艺人物、动物造型表现的简易方法。

施了解风铃的构造及发音原理,独立制作比较规范的风铃:厚薄均匀、弧形一致、铃锤轻盈,体验善于分析的乐趣。

手工捏制能浮在水面的陶瓷天鹅,初步了解重心居中器物稳定的原理,要树立敢于尝试的科学意识。

求313 12第五单元:陶艺创作、时周次课14第课:期日制作炸孔数量不同、方向不同、响声不同的泥炮。

内容实鼓励学生猜想泥炮发声的原理,设计泥炮制作方法,尝试、实验让泥炮更响、炸孔数量不施同、方向不同的方法。

体验敢于想象、敢于实验的乐趣。

“创新”等为主干的思维导图,初步感受运、猜想、验证过程中,形成以“原理”、“制法”要用导图可使思路变清、思维加深的优点。

求.5.28日第15课:成语造型表现期独立运用陶艺造型表现成语。

内容实施“不、、课上同学交流成语,独立选择一条成语,如“五大三粗”、“藕断丝连”“蛇鼠一窝”甘人后”等,并用陶瓷造型以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要.6.41课:我来“规划”钓鱼期5搜集钓鱼岛或赤尾屿等岛屿地理概况、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规划”设计,用内陶艺制作其上水石模型。

容实鼓励学生课前分组搜集钓鱼岛或赤尾屿等岛屿的地理、历史信息,课上交流、整理。

小组施合作,根据相关数据,结合图片等,对其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制作出上水石模型。

感受要祖国强大的自豪感,体会善于采集并运用信息、善于合作学习的乐趣。

求2 15 、14 次课第六单元:综合实践与评价时周.6. 6第17课:实践考察期日实地考察当地陶瓷文物及现代陶瓷生产。

内容争取学校支持,利用周六上午组织学生参观利君紫砂花盆半机械生产及银凤陶瓷现代化生实产过程,感受手工制作与机械生产的不同,体会手工制作的独特性及现代化生产的一致性、高施效性。

要鼓励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运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博物馆古陶坊、陶瓷市场、莒南大店古窑址求等地参观陶瓷文化,体会陶瓷文化的博大。

.6.16期日第18课:我的陶艺收获根据《陶艺学习规划》及班级活动目标,对陶艺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