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岛《无题》
《无题》原文及赏析

《无题》原文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无题》原文及赏析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北岛诗赏析

北岛诗赏析北岛的诗就像一扇神秘而迷人的大门,一旦推开,就能走进一个充满力量与深度的世界。
北岛的诗里有着独特的意象。
你看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简单的两句话啊,就像两把锐利的剑。
卑鄙者以为自己拿着通行证能畅通无阻,多可笑啊,就像小偷以为自己偷东西的小伎俩能永远得逞一样。
高尚者的高尚在这个有些荒诞的世界里,却好像只能成为死后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洞察,他用这样鲜明的意象把社会上那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下子就戳破了。
再看他诗中的“网”这个意象,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层层束缚啊,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蜘蛛网里的小虫子,想挣脱却又被紧紧缠住。
这“网”可以是社会规则的限制,也可以是人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北岛把这种无形的压力具象化了,让我们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
北岛的诗在语言上也是一绝。
他的语言简洁有力,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就好比一个功夫高手,出拳简单直接却又能直击要害。
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的士兵,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表达整首诗的情感和思想冲锋陷阵。
他不会堆砌华丽的辞藻来迷惑读者,而是用最质朴、最有力量的话语来打动人心。
你读他的诗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智者在耳边低语,虽然声音不大,但是每一个字都能重重地敲在你的心上。
北岛诗中的情感也是非常复杂的。
有对现实的不满,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还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小情绪,而是像一个站在荒原上的独行者,周围都是茫茫的未知,他只能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
他对理想的执着就像夸父追日一样,明知道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可能无法实现,但就是不肯放弃。
这种情感在他的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读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情绪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
北岛的诗在艺术风格上很有特色。
他的诗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就像在听一首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
有时候是那种缓慢而沉重的节奏,就像一个老人在缓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有时候又像急促的鼓点,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跳也跟着加速。
《无题》赏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阳(今河南郑州)。
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重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题解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
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北岛《无题》诗的多义结构探析

北 岛有一 首无 题诗 : 比事故 更 陌生/ 墟 “ 比废 更完 整/ 出你 的 名字 / 远 弃 你 而 去/ 说 它永 钟表 内 部/ 青 春的水 泥 ” 留下 。长 久 以来 , 读 者难 以准 解 确对 该诗 的具 体 内涵 加 以把 握 ,因 而将其 视 为 当代 “ 胧 诗 ” 朦 的典 型文本 之一 。 雷马斯 在 《 格 论 意义》 中指 出 :……要 理 解语 义 结构 , “ 最好 的 出 发 点 似 乎 是 索 绪 尔 的 语 言 观 :语 言有 两 个 层 面— —表 达 ( 式 ) 内 容 , 达之 存 在 被 认 为 形 与 表 是 意义 存 在 的先 决 条 件 ” 【 还指 出 , 。 他 在表 达
除 此外 ,义 项 6 1 、61为 关 于 “ 虚作 、4 1 1 1 1 弄 假 ” “ 伪 , 人与 人虚情 假意 ” 、巧 即“ 。
1 “ 和 “ 都取 事情 的义项 。 . 事” 故”
偏正 型 :
2 “ ”1, 情 。 故 ” )原 因。 事情 的 . 事 () 事 “ (, 2 即“
《 无题》 一诗的句法结构做出描写。
f ) 一 比事故 更陌 生 比 事 故 更 陌 生
= 二 二= 二 二 i 二I = 二
上 图表 明 ,这一 话 语 片段 实 际 可 以切 分 出 两个层 次 : A. 比+ 故 ; + 事 更 陌生 B 比事故 + 陌生 . 更
北岛《 无题 》 诗的多义结构探析
陈 菲 ( 海 大 学 文学 院 , 宁 锦 州 1 1 1 渤 辽 2 O 3)
摘
要 : 岛是 中 国当代 朦胧 诗创 作 中最具代 表性 的诗人 之 一。 久 以来 , 究者对 北岛《 北 长 研 无题 》 诗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1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古诗简介《无题二首》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两个不同的事件。
第一首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为“吴娃唱柳枝”。
这两首诗虚实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祖国长夜漫漫,杜鹃啼血的政治环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渴望光明的情怀。
翻译/译文其一祖国正在黑云笼罩之下,漫漫长夜隔住了新春。
岁尾之际怎禁得起再悲伤,权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牙齿洁白的苏州姑娘唱着柳枝曲,酒阑人静像是暮春的时候。
没来由的旧梦赶走了残剩的醉意,我独自对着灯光的阴影想起啼血的杜鹃。
注释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
锁:笼罩,封闭。
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
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
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
卮,酒器。
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
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
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
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
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
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
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
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
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
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
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北岛的诗《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赏析

北岛的诗《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赏析《无题》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落叶也会说话在翻滚中褪色*、变白慢慢地冻结起来托起我们深深的足迹当然,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那时我们将沉沉睡去赏析:那个特殊的时代已经远去,我只能从人们的回忆中,去感受当时的激情和恐乱。
在这个春日的下午,我一边忙着家里的活计一边读北岛的《无题》。
陽光从屋檐上倾泻下来,铺满水泥路面,泛起耀眼的白。
然而,在北岛写下的文字中,我却感受到无边的-阴-影和黑暗,和那黑暗中渴望自由的呼吸。
“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一句呼唤,开始了他的诉说。
是的,这是一首对爱人诉说的诗,从头至尾,都是以低沉的语气向爱人揭露着世界现实和残酷。
在残酷的世界中,诗人渴望爱人走进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肩膀保护她,虽然他的肩膀比起“世界”来说,显得那么的孱弱。
“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她为什么曾经逃避?诗人没有指明,指明的是两个人的爱没有消失,并没有被彼此“遗忘”。
爱,一旦滋生了,开出花来了,结出果来了,又怎么会被心灵遗忘。
外界的力量,也许可以使两个人的身体分开,而心潮,却依然呼应着彼此。
“苦难也不是记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横在道路的中央,你不去看它,它依然存在。
“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的无奈。
爱不会遗忘,苦难看不到尽头,可生活依然要继续。
“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多么恐怖和-阴-森。
“即使最后一棵”那么,就是不只一棵了。
有多少呢?有多少白杨树曾经耸立于天空下?那是精神。
那些墓地里长眠的人,名字也没有的人,死去了,记忆却传递下来。
他们的精神已成为一棵棵白杨树,耸立在天空下。
谁在砍伐这些耸立的白杨树?黑暗。
看不见,却无边无际。
然而,就算它们倒下了,那些“落叶也会说话”,并且将一直说下去,在“褪色*”、“变白”中说下去,一边走向死亡一边说下去。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第一篇:《无题》原文及鉴赏《无题》原文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无题》鉴赏《无题》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
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
这首诗透露出的“个中消息”,表现了赵佧先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是历经宦海沉浮,生命航船终于泊靠故家锚地后的宽慰,是大象无形的超拔。
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第二篇:无题的全诗鉴赏无题其二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文解释】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
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
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
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注解】: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丝:和“思”谐音。
蓬山:此处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鸟,传信的使者。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一:诗人描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
全诗缠绵悱测,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无题》的赏析

《无题》的赏析
《无题》的赏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下载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北岛《无题》
永远如此
火,是冬天的中心
当树林燃烧
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
狂吠不已
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
生活是一次机会
仅仅一次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老去
原诗是这样的,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这首诗应该表现了两种复杂的情绪,先是看它的第一节,描述了一个在外界都强大的破坏与压力下,坚贞不屈的形象,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主要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然后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漂泊海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政府的“迫害”而不能回国,当然这与他反对强权,追求自由平等的言论触犯了当局有关,如果你读了它的《宣告》《一切》《回答》〖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等诗就会发现他的那种冷峻而又理性的批判及深刻的思辨性,他诗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美好,正义的追求在他前期的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义无反顾的,大胆的说出了那代人的心声,在经历了文革十多年的强大政治压力和对人性的压制后,人们的压抑已久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积蓄了无尽的能量,然而在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政府仍旧继续那种高压的政策,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不满,当时的一批诗人孕育而生,他们就是所谓的
“朦胧派”诗人,但北岛自己从来就不赞同自己是什么朦胧派诗人,这只不过是官方后来为了宣传教育他们的诗歌一厢情愿贴上的标签。
而北岛前期的诗作大多都是表现在这样的一个主题,反对压迫,反对中共采取的文化高压政策及强大的政治压力,反对灭绝人性的文化控制。
不过后来由于漂泊海外,远离了中国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他的诗作在表达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多的关注了人的内心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上,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对寂寞孤独心理的探讨,对理想生活的怀疑等,其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是更通向于人心灵的深处及他内心的表达,比之前少了些情感的外在直接直白的表达,但作为一个诗人其还是不可能完全逆转自己的思想隅地,仍然不会丢弃自己原有的思想战斗的利器。
这首无题是他后期的诗作。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推测他要变现的主题。
一是:表层的对时间悄无声息逝去所表现出的感伤,这从最后两句中得到最明显的体现,生活很无奈,仅仅只有一次的机会,没有重生的机会,凤凰涅槃已是不可能的,它也无情,校对时就猛然发现原来时光已经远去,而此时的自己或许可能已经银丝已上白首,怆然感慨。
它就是这样悄悄的,在你身旁溜走,不留一丝的痕迹,待回首已是感喟长叹,抱膝遗憾了。
二是:当然不要忘记的还要前面一节,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的,前面的“火”“树林”“石头”等意象怎么理解呢??表面上可以代表一个人奋斗的一生及态度,我们即使是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及誓死不屈的品格,像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的那样。
但联系全文这样理解好像有脱离了下节,因此这样理解不免偏颇。
我的看法是:他是在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前面说的那种刚毅不畏强暴的品质正是五四时期,“四五运动”时期那些热血青年所表现出来的,他们为了自由,独立,平等而奋斗,不畏权势,不畏
当权者的高压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只为了心中对自由,平等,民主等的追求而敢于冲破政治的束缚及层层高压,表现自己的心声,而如今这一切仍旧未曾改变,我们依然生活在强权,专制之中,前期那些浴血奋战的斗士已经倒下,但如今后来者却然沉浸在这种枷锁中,不知前行,有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伤感,“校对时间”,发现那样一个时代已经“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