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无题 注释译文鉴赏

无题 注释译文鉴赏

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画楼:华美的阁楼。

桂堂:用香桂木构筑的厅堂。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伴着习习凉风,设宴在画楼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鉴赏:
此为爱情诗。

追忆前夜宴饮与一位女子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却短暂离别的情景,表现爱情受阻的苦闷和彼此心灵契合的欢欣,真切动人。

最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及赏析 精品

最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及赏析 精品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及赏析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下面是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

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创作背景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

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文学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前言】《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⑸嗟: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翻译】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鉴赏】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

这是两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的。

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注释】: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原文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无题》注释、“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2、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3、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4、“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5、嗟(jiē):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6、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7、阊(chāng)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8、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解(1)星辰:众星,星之统称。

风:双关,兼有风情、风怀、男女情爱之意。

画堂、桂堂:雕饰彩绘之华丽堂屋,桂木所构之堂屋,亦泛指华美之厅堂灵犀: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名通天犀,有白色象线一样贯通首尾,被看作是一种灵异之物,所以叫做灵犀。

相传犀角有种种灵异的作用,如镇妖、解毒、分水等,故称。

宋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注解(2)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背景①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①西畔桂堂②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③一点通④。

隔座送钩⑤春酒暖,分曹⑥射覆⑦蜡灯红。

嗟余听鼓⑧应官⑨去,走马兰台⑩类⑾转蓬⑿。

【注释】:①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②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③灵犀:犀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④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⑤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⑥分曹:分队,分组。

⑦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射:猜。

⑧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⑨应官:上班应差。

⑩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⑾类:像。

⑿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写作背景】:《无题》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翻译二】: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赏析[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赏析原文: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3。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4。

注释:1 “昨夜”二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含有好会之意。

此二句乃点出宴乐的时间、地点,并隐指艳情。

2彩凤:彩羽的凤凰。

灵犀:古人视犀牛为通灵神兽,犀角中有髓质如白纹贯通,因以喻心意相通。

二句谓虽身份、地位不同,但两情欣羡,内心相通。

3 “隔座”二句:据邯郸淳《艺经》载:“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之所在。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方术家)射覆,置守宫(壁虎)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二句描写灯红酒暖的宴乐场面。

4鼓:更鼓。

听鼓应官: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官员上班,午刻击鼓下班。

此指听鼓上班。

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转蓬:蓬草遇风拔根而飘转,多以喻身世飘零,二句慨叹自己身世飘零,屈沉下僚。

应官点卯,犹如转蓬。

赏析:显然,这是一首艳情诗。

诗本二首,此为第一首,从第二首“偷看吴王苑内花”句推测,第二首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美人,正是诗人恋慕不已的对象。

诗首二句,写诗人得见美人的时间、地点;昨夜星辰,画楼桂栋,暗示出美人之高贵、难以亲近;三、四句传达诗人的恋慕之情,虽不能互通款曲,所幸两心相通。

这或者只是诗人深情之下一厢情愿的想象,却写得谦卑美好,无怪乎传诸人口,千年不歇。

五、六句写欢乐的宴会情形,无望参与其中的诗人只能伫立楼下,在笑语喧哗中分辨自己恋慕的'人儿。

“春酒暖”、“蜡灯红”,都只是他的想象!末二句悲叹自己身为小官,必须听鼓应官,暗含相见实难的流连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
昨夜,天上闪烁着星辰,地上阵阵微风,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咱们二人会面。

我恨身上没有彩凤一样的双翼,能随时飞到你身边,幸好,你我的心(就神异的犀牛的两只角一样,中间有一条线连着)
每时每刻都是相通的。

还记得最初相识,是喝着温热了的美酒,做藏钩游戏,我隔座把玉钩传递给你来藏。

后来,还几人分成组,在红色的灯影里猜迷。

可叹的是,这时早晨的更鼓响了,我不得不进宫去应付差事.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

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

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
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

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

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