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ICS 35.240.60

L 73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 XXXXX—XXXX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4部分:数据传输与安全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service data interactive for electric vehicle

Part4:Data exchange and Securit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引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传输体系 (1)

4.1 概述 (1)

4.2 数据传输一般流程 (2)

4.3 数据传输接口的基本要求 (2)

5 平台认证方式及规则 (2)

5.1 概述 (2)

5.2 平台认证模式 (2)

5.3 平台认证方法 (3)

6 数据传输方式及规则 (3)

6.1 数据传输接口规则 (3)

6.2 接口调用方式 (4)

6.3 消息头规范 (4)

6.4 消息主体规范 (4)

6.5 批量数据传输 (5)

6.6 返回参数规则 (5)

7 密钥的使用及管理 (6)

7.1 基本安全要求 (6)

7.2 密钥的安全要求 (6)

7.2.1 密钥的产生 (6)

7.2.2 密钥的分发 (6)

7.2.3 密钥的存储 (6)

7.2.4 密钥的销毁 (6)

7.3 数据的加密处理 (6)

7.3.1 数据加密规则 (6)

7.3.2 数据加/解密方法 (7)

7.3.3 数据加/解密示例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数字信封密钥分发方式 (10)

前言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公共信息交换规范;

——第3部分:业务信息交换规范;

——第4部分:数据传输及安全;

本规范为第4部分。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请注意本规范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范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引言

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信息交换体系架构,统一信息接口通信协议,实现不同充电运营企业、不同区域的充电服务设施、第三方平台信息资源等互联和充分利用,实现充电设施网络服务平台间数据交换,充电系统服务功能跨平台信息交换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4部分:数据传输与安全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的数据传输规范和安全要求,包含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的平台认证规范、数据传输规范和数据传输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归属不同运营商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平台之间的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平台与其他第三方服务及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GB/T 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

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31286-20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与名称

GB/T 18391.1-2002 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GB/T 9387.1-199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070-201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GB/T 29317、GB/Z 19027-2005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1部分:总则》中定义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数据传输体系

4.1 概述

数据传输体系要求了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的各角色和实体之间应在正常、安全、有效的原则下通过规范的接口进行信息交换,相互协同地向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换电服务。相关实体及其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参见《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1部分:总则》。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接口进行交换,数据传输接口众多,既存在于各个服务逻辑层之间,也存在于同一逻辑层的不同管理域之间,数据传输接口可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要保障所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4.2 数据传输一般流程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一般需要经过平台认证、数据请求和数据返回3个步骤。

运营服务平台A 运营服务平台B

平台认证

数据请求

数据返回

图1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流程

4.3 数据传输接口的基本要求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应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

运营商须提供严格的系统安全保密机制,保障信息交换接口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存取控制、应用系统操作的安全等。基本要求:

1)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

2)采用安全可靠并且普遍使用的加密算法;

3)密钥的存贮和交易信息的加密/解密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

4)遵循数据安全保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5)定期更换密钥;

6)具备对报文做来源正确性鉴别的机制(HMAC )。

5 平台认证方式及规则

5.1 概述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应具备平台认证服务提供平台之间的鉴权认证功能。平台之间在信息交换前,需完成平台认证,获得平台交换能力。

5.2 平台认证模式

平台认证支持分布式认证模式和中心交换认证模式。

分布式认证模式由运营商之间进行鉴权认证,运营商之间确定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 )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具体认证方式可由运营商协商确定。

中心交换认证模式由统一的认证服务方提供鉴权认证服务,运营商与中心认证服务方确定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 )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具体认证方式由各运营商和认证服务方共同确定。

图2 分布式认证模式

图3 中心交换认证模式

5.3 平台认证方法

平台认证宜采取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身份认证可采取用户名/口令认证、密钥认证或数字证书认证等方式进行;访问控制可采取IP 访问控制、时间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结合。

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后授予Token ,

每次向服务端请求资源的时候需要带着服务端签发的Token ,服务端验证Token 成功后,才返回请求的数据。Token 的有效期不宜大于7

天,Token 丢失或失效后需要再次发起认证服务。

认证成

图4 平台认证方式

6 数据传输方式及规则

6.1 数据传输接口规则

所有数据传输接口均采用HTTP(S)接口,每个接口的URL 均采用如下格式定义:

http(s)://[域名]/evcs/v[版本号]/[接口名称]

1)域名:各接入运营商所属域名。

2)版本号:代表接口版本号,不同的版本地址对应相应版本代码。系统升级期间,新旧版本可同时存在,待所有接入方都切换到新接口,旧接口即可下线。从而达到平滑升级的目的。

3)接口名称:所请求/调用接口的名称,具体接口名称见《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2部分:公共信息交换规范》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3部分:业务信息交换规范》。

为保证各接口的功能明确清晰,每个URL 只允许对应一种功能。其中测试例分类:

6.2 接口调用方式

所有接口均使用HTTP(S)/POST方式传输参数,传输过程中应包含消息头和消息主体两部分。

6.3 消息头规范

消息头一般需包含内容类型,内容类型(Content-Type)字段用于标识请求中的消息主体的编码方式,本标准中所规范的信息交换内容均采用JSON的方式,参数信息采用utf-8编码,因此需要配置消息头中的Content-Type 为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6.4 消息主体规范

6.4.1 消息主体的组成

消息主体是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一般由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凭证(Token)、参数内容(Data)、时间戳(TimeStamp)和数字签名(Sig)组成。

表1 消息主体内容表

6.4.2 参数签名规则

参数签名采用HMAC-MD5算法,采用MD5作为散列函数,通过密钥(Operator_Secret)对整个消息主体进行加密,然后采用Md5信息摘要的方式形成新的密文。

(1)HMAC-MD5算法

HMAC(K,M)=H(K⊕opad∣H(K⊕ipad∣M))

其中:K是密钥(Operator_Secret),长度可为64字节,若小于该长度,在密钥后面用“0”补齐。

M是消息内容;

H是散列函数;

opad和Ipad分别是由若干个0x5c和0x36组成的字符串;

⊕表示异或运算;

∣表示连接操作。

(2)HMAC-MD5流程

1)在密钥(Operator_Secret)后面添加0来创建一个长为64字节的字符串(str);

2)将上一步生成的字符串(str)与ipad(0x36)做异或运算,形成结果字符串(istr);

3)将消息内容data附加到第二步的结果字符串(istr)的末尾;

4)做md5运算于第三步生成的数据流(istr);

5)将第一步生成的字符串(str)与opad(0x5c)做异或运算,形成结果字符串(ostr);

6)再将第四步的结果(istr)附加到第五步的结果字符串(ostr)的末尾;

7)做md5运算于第六步生成的数据流(ostr),输出最终结果(out)。

6.4.3 参数传递要求

参数传递过程中的所有参数都要先进行urlencode转义,然后再按照key=value格式使用&连接在一起。

6.5 批量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接口中的Data字段可为数组型的JSON格式,数据发送方可通过该字段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

6.6 返回参数规则

数据传输接口的返回参数包括两个部分:ret, msg。

1)ret:必填字段,返回编码参考下表。

2)msg:可选字段,当ret!=0是存在,表示具体错误信息。

3)采用utf-8编码,JSON格式。

4)举例:

‘ret’ : 401,

‘msg’ : ‘Invalid signature’,}

表2 返回参数编码表

7 密钥的使用及管理

各运营商系统间在消息传递时,需要保障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7.1 基本安全要求

运营商必须满足数据安全传输控制方面的要求。

运营商必须提供严格的系统安全保密机制,保障信息交换接口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存取控制、应用系统操作的安全等。

7.2 密钥的安全要求

密码算法用于密钥的产生、分发、HMAC以及加密等安全功能,相关的算法模块在其生命周期内不能被修改、导出至安全环境外部。

指定功能的密钥仅能做指定功能使用,不能被其他任何功能使用。

7.2.1 密钥的产生

数据密钥应具备随机产生特性,密钥产生后要检查密钥的有效性,弱密钥和半弱密钥需被剔除。

运营商加入信息交换时,必须申请独立的密钥文件,密钥可由运营商协商产生。

7.2.2 密钥的分发

密钥的分发应该由安全方式进行,可通过联机报文或数字信封的方式加密传输。

7.2.3 密钥的存储

密钥宜保存在硬件加密机内。如果出现在硬件加密机外,则必须密文方式出现。

密钥注入、密钥管理和密钥档案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密钥和销毁密钥要在监督下进行并应有使用、销毁记录。

7.2.4 密钥的销毁

当新密钥产生后,生命期结束的旧密钥必须从数据库和内存中清除,防止被替换使用;同时所有可能重新构造此密钥的信息也必须清除。新密钥成功启用和旧密钥自动销毁的记录将被更新。

7.3 数据的加密处理

每个运营商交互前需要分配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1)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固定9位,运营商的组织机构代码,作为运营商的唯一标示。

2)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可采用32H、48H和64H,由 0-F字符组成,为签名的加密密钥。

3)消息密钥(Data_Secret):用于对所有接口中Data信息进行加密。

7.3.1 数据加密规则

消息发送方需要对Data字段中涉及交易及隐私等数据利用消息密钥(Data_Secret)进行加密,加密算法宜使用AES加密。

消息接收方收到消息之后,根据消息密钥(Data_Secret)对消息体中的Data数据进行解密,校验参数合法性等后续业务处理。

7.3.2 数据加/解密方法

数据传输的加密使用对称加密算法AES加密,AES算法的密钥长度、分组长度和轮数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Key-Block-Round关系

对于AES加密和解密变换,AES算法使用的轮函数由4个不同的以字节为基本单位的变换复合而成,该过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组成:

1)S盒变换,用一个S盒完成分组中的按字节代替;

2)行移位变换,一个简单的置换;

3)列混淆变换,一个利用在域GF(28)上的算术性的代替;

4)轮密钥加变换,一个利用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个部分进行按位异或。

AES对数据的加密过程是通过把输入的明文和密钥由轮函数经Nr轮迭代来实现的,结尾轮与前Nr-1轮不同。前Nr-1轮依次进行S盒变换、行移位变换、列混淆变换和轮密钥加变换;结尾轮与前Nr-1轮相比去掉了列混淆变换。

而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反,通过把输入的密文和密钥由轮函数经Nr轮迭代来实现的,结尾轮与前Nr-1轮不同。前Nr-1轮依次进行逆行移位变换、逆S盒变换、轮密钥加变换和逆列混淆变换;结尾轮与前Nr-1轮相比去掉了逆列混淆变换。

AES算法的加密解密过程如图5所示。

加密解密

图5 AES加/解密过程图

7.3.3 数据加/解密示例

密钥:1234567890abcdef

明文信息:

示例:{"total":1,"stationStatusInfo":{"operationID":"123456789","stationID":"111111*********","con nectorStatusInfos":{"connectorID":1,"equipmentID":"10000000000000000000001","status":4,

"currentA":0,"currentB":0,"currentC":0,"voltageA":0,"voltageB":0,"voltageC":0,"soc":10,}

秘文:

示例:DHVWF+8xRIfU7nUCNQdLaGF15VaMZWtNcwaqeumUPe/ok9zgSkR0pbOJUmYYQs7ZFMN7GhLB 1ywEN3kb1gH4z+Mc2Z4rQe8Xa42LrmkDRvwwosmVMuR+mbLFCG+Xf5unkRO6JJx1PiTAxAB6o

yWqUmbOKskK81LqpWBU5fKnBZwXo3jv2hnKItwCODYw+B+Pg+0IzZ5ye5cKcwz99NO5//H2gU

0scZhn+rl8Jcktbm42TVklnxdzG/aw200H2z9ugpB1q2X0sGAi55SQH3DbLpWb5oQE5vy0As7lje4e

+4dE8vbLIR0dMw8/lA9cBPYRO2WOkH6SFwFUyi+IishP8j+mzEcfoyAOIUSh5G/5VYqlYu1zlVUsY

CHWu7MTE1Gr55SicHZQxl5KHgmgFBw8OQl8DerA++D8vswR8eiRNcXR2MQmNXYarCmZ7Kuc6

mRSbrSk2cImOZAywVIo6MpBSu/u0BINysS3S7Ni1LB6zqAu3Ly0yNbbxzz+ZpHjmAM+MMsx4/K

6LtG1rhiW8iE3bbGOLJqu9njLFVLQtKXrVsUnF4b1FWuIADG3FBCXqcdyTTTj5vNwI2xxFm/zq5lvJ

UKUlcFPvYSwBQFsjKHZnl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数字信封密钥分发方式

A.1 数字信封的定义

数字信封是公钥密码体制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是用加密技术来保证只有规定的特定收信人才能阅读通信的内容。

A.2 数字信封的原理

在数字信封中,信息发送方采用对称密钥来加密信息内容,然后将此对称密钥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来加密(这部分称数字信封)之后,将它和加密后的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先用相应的私有密钥打开数字信封,得到对称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密钥解开加密信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相当高。

数字信封主要包括数字信封打包和数字信封拆解,数字信封打包是使用对方的公钥将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过程,只有对方的私钥才能将加密后的数据(通信密钥)还原;数字信封拆解是使用私钥将加密过的数据解密的过程。

A.3 密钥的更换

数字信封的功能类似于普通信封,普通信封在法律的约束下保证只有收信人才能阅读信的内容;数字信封则采用密码技术保证了只有规定的接收人才能阅读信息的内容。数字信封中采用了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信息发送者首先利用随机产生的对称密码加密信息,再利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对称密码,被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码被称之为数字信封。在传递信息时,信息接收方若要解密信息,必须先用自己的私钥解密数字信封,得到对称密码,才能利用对称密码解密所得到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江苏省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江苏省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考点一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除了阅读理解题型外,完形填空和任务型读写题型也都兼具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任务型读写题中的阅读能力同样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快速理解句段细节意义和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能够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同时不能忽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任务型读写的体裁主要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考点二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 1.信息筛选题 信息筛选题是基础题目,一般可以直接通过将表格和短文进行对照,边读文章边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句子信息,获取到相关单词,有时试题和原文句型句式不同,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然后找到相应单词,不需变化,直接填入。 2.整合转换题。 整合转换题是典型的二次加工题型,需要考生有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对句子成分和词性的对应关系要明确。做题时,不但要找到与试题相关的句子信息,还要根据词法和句法知识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从而提炼出新词。可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词形整合转换。被考查单词在原文和试题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因而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之间进行转换。 (2)句型整合转换。试题中的被考查单词在原文中找不到同根词,无法获取单词进行转换,需根据原文中相应句子的意义和上下文逻辑联系进行句型转换。 ①表格内词性、大小写和语法运用上要保持一致。同一单元格要注意在用词方面保持一致的格式。 ②善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转换。 ③正确使用构词法。 ④熟练运用语法句型转换。 3.综合概括题。 综合概括题要求考生对全文或段落进行总体语篇把握,通过观察表格的设置特点,从而归纳和概括出所考查的单词。此类设题一般位于表格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了更快捷地掌握概括能力,总结和熟记一些概括性词汇及其固定搭配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举一些基本的概括性词汇: 总结、概括:conclusion, summary 建议:suggestion, tip, advice, proposal, recommendation 影响:effect, influence, impact 印象:impression 因果:reason, cause; result, consequence 1.审题思路 (1)一审表格结构。注意文章内容脉络,标题和所需的表达类型。 (2)二审短文意义。注意文章的段落和表格的匹性。 (3)三审语法运用。注意涉及到的构词法和语法项目。 2.词性与句子成分的一致性关系 英语中的十大词类均在句子中充当成分,记住词性与成分关系: (1)谓语:动词(具备人称、数、时态、语态、语气、情态的变化特 点)。记住:英语中任何完整的句子都离不开谓语动词,没谓语动词的句子通常是错误的。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真题与答案(2008-2018)

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真题与答案(2008-2018) 2018.11.15 2008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横线上。 Teamwork is just as important in science as it is on the playing field or in the gym.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调查) are almost always carried out by teams of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Ideas are shared, experiences are designed, data are analyzed, and results are evaluated and shared with other investigators. Group work is necessary, and is usually more productive than working alone. Several times throughout the year you may be asked to work with one or more of your classmates. Whatever teh task your group is assigned, a few rules need to be followed to ensure a productiv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What comes first is to keep an open mind, becasue everyone’s ideas deserve consideration and each group member can make his or her own contribution. Secondly, it makes a job easier to divide the group task among all group members. Choose a role on the team that is best suited to your particular strengths. Thirdly, always work together, take turns, and encourage each other by listening, clarifying, and trusting one another. Mutual support and trust often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Activities like investigations are most effective when done by small groups. Here are some more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 team performance during these activities: Make sure each group member understands and agrees to the task given to him or her, and everyone knows exactly when, why and what to do; take turns doing various tasks during similar and repeated activities; be aware of where other group members are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so as to ensure safety; be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learning, though it is by no means unwise to compare your observations with those of other group members. When there is research to be done, divide the topic into several areas, and this can explore the issue in a very detailed way. You are encouraged to keep records of the sources used each person, which helps you trace back to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s that may happen unexpectedly. A format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e.g. photocopies of notes, oral discussion, etc.) is also important, for a well-chosen method not only strengthens what you present but also makes yourself easily understood. When the time comes to make a decision and take a position on an issue, allow for 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member of the group.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always wise to make decisions by compromise and agreement. After you’ve completed a task with your team, make an evaluation of the team’s effectivene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最新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_JI答案(印)

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D《大学》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 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 B利特和狄尔泰C杜威和克伯屈 D阿普尔和吉鲁 答案:1B.2A.3B.4B.5A.6C.7B.8A.9C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19实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6、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7、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A具有阶级性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等级性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江苏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二-5篇(附答案)

江苏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5篇 一.Ⅲ.任务型阅读 (2014·淮安调研)You say you want to be alone? Think again.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older people with fewer human contacts are more likely to die — even if they're happy in their isolation (孤立状态) — than people with richer social lives. The study adds to the debate over whether loneliness, social isolation,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higher death rate. Social isolation is an objective condition in which people have little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Loneliness,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emotional state felt by people who ar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social connections.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being alone versus (比对) just feeling lonely, Steptoe of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nd his colleagues examined data from 6,500 Britons aged 50 and up who had filled out questionnaires evaluating their levels of loneliness. The most socially isolated subjects had a 26% greater risk of dying, even when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linked to survival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esearchers report online today. They then made changes about their model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nnection to death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isolated people are often lonely. It wasn't. The researchers then explor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neliness itself and death. Intense loneliness also appeared to raise the risk of death by 26% —until the team took into account a host of other factors linked to survival, including wealth,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health problems. Once their impact had been explained, the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loneliness on its own didn't make people more vulnerable (脆弱的) to death. The researchers suspect that older people who have few social ties may not be getting the care they need. No one is urging them to eat right or take their medicine, and in a crisis no one is there to help. Other researchers praise the new work as rigorous (严密的) and well-controlled. But they say it's far from clear that social isolation, not loneliness, is always the real cause of increased death rate. Other studie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older Americans led by John Cacioppo, a psycholog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Illinois, have shown a link between loneliness and a higher death rate. Cacioppo suspects that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his study and the new research could lie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teptoe's British subjects and Americans, and that Britons and Americans may define friends differently, too. Health psychologist Bert Uchino of the University of Utah praises the new study, but he says that researchers are still far from understanding how those two factors affect one another and other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高等教育学 基础知识

打卡制度 打卡制度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

四季更迭,我们总会在落寞里送走一个季节,在希望里又迎来新的季节。在一阵萧瑟的凄风冷雨过后,终于迎来了明媚淡然的浅秋。九月,有饱满的收获,也有失意的伤感,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沉淀过后的 平淡。我想把我的记忆永恒,偶尔打开回味的时候,默然相对,独自欢喜。 九月,闲适的假期已然结束,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上。一段焦头烂额过后,终于慢慢走向生活的正轨。欣慰的是,一个属于教育人的节日——教师节,如一阵清风抚去你满身的疲惫。教师节,是在这样挥汗如雨的开学季送来的一片温馨。行走在时光机里,一直以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诗歌中盛赞的伟大,每天做着就是一些平凡琐碎、循环重复的细致工作。只有在这个季节的这一天里,自己仿佛借着秋风的手,飞在了云端,尽情享受着灵魂的赞美和精神的慰藉。 飞在了云端,又落回地平线上之后, 欣喜的是,在九月里与中秋佳节相遇。中秋是个花好月圆的日子,在这小长假里, 与家人团聚一起,品尝一口月饼的香甜, 听老一辈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和兄弟姐妹 一起回味过去的中秋,和孩子们一起庆祝 现在的中秋,这是这个九月馈赠于人的一 份特殊的礼物。明朗的月,凉爽的风,火 红的海棠,成串的葡萄,都成了人们美好 的向往。中秋的圆月,中秋的亲情,中秋 的乡情,中秋的欢聚,解除了人们淡淡的 乡愁,浓浓的思念。人们举杯望月,对酒 当歌,共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 九月,一片叶子的飞舞,让人看到了 又是一个秋天,不免让人心生一丝悲凉,可是那些火红的枫叶,何尝不是秋送给我们的一片片诗行?九月,我欣喜与诗相遇。和煦的阳光写进我的向往,缠绵的秋雨写 进我的惆怅,凄凉的秋风写进我的思念,遍野的黄花写进我的欢喜,悠悠白云写进 我的温柔,潺潺溪水写进我的等待……朦胧里,繁华中,孤独时,低眉处,无不落下 一行行诗。诗情画意里,我的幻想随着诗句一起飞舞……倘若让我乘着九月的风而去,我一定会飞到你的身边,与你一起感 受夕阳的温馨,一起欣赏野菊的娇媚,一 起歌吟湖水的潋滟,一起嗅过麦田的芬芳, 一起品尝漫山遍野的果子的甘甜……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和一知心人相伴在九 月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生,已是 圆满。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

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任腾腾0143599 一、何为唯物辨证法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将会在下面进行介绍,此处略。 (三)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考点一】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除了阅读理解题型外,完形填空和任务型读写题型也都兼具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任务型读写题中的阅读能力同样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快速理解句段细节意义和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能够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同时不能忽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任务型读写的体裁主要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考点二】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 1.信息筛选题 信息筛选题是基础题目,一般可以直接通过将表格和短文进行对照,边读文章边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句子信息,获取到相关单词,有时试题和原文句型句式不同,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然后找到相应单词,不需变化,直接填入. 2.整合转换题. 整合转换题是典型的二次加工题型,需要考生有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对句子成分和词性的对应关系要明确.做题时,不但要找到与试题相关的句子信息,还要根据词法和句法知识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从而提炼出新词.可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词形整合转换.被考查单词在原文和试题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因而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之间进行转换.

(2)句型整合转换.试题中的被考查单词在原文中找不到同根词,无法获取单词进行转换,需根据原文中相应句子的意义和上下文逻辑联系进行句型转换. ①表格内词性、大小写和语法运用上要保持一致.同一单元格要注意在用词方面保持一致的格式. ②善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转换. ③正确使用构词法. ④熟练运用语法句型转换. 3.综合概括题. 综合概括题要求考生对全文或段落进行总体语篇把握,通过观察表格的设置特点,从而归纳和概括出所考查的单词.此类设题一般位 于表格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了更快捷地掌握概括能力,总结和熟记 一些概括性词汇及其固定搭配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举一些基本的概括性词汇: 总结、概括:conclusion,summary 建议:suggestion,tip,advice,proposal,recommendation影 响:effect,influence,impact印象:impression 因果:reason,cause;result,consequence 1.审题思路 (1)一审表格结构.注意文章内容脉络,标题和所需的表达类型. (2)二审短文意义.注意文章的段落和表格的匹性. (3)三审语法运用.注意涉及到的构词法和语法项目. 2.词性与句子成分的一致性关系 英语中的十大词类均在句子中充当成分,记住词性与成分关系:

任务型阅读答案大全江苏英语高考卷2008-2018

任务型阅读答案大全 江苏英语高考卷2008-2018 2018.11.18 2008年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 71. teamwork 72. ideas / opinions / views / thoughts 73. Support / Encourage / Back 74. Suggestions 75. given / assigned 76. responsibility 77. topic / subject / issue 78. case 79. Exchange / Share 80. Evaluate 2009年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 71.self-centred/subjective 72.involves 73.determine/define/know/understand 74.expectations/hopes/desires/wishes 75.occurs/happens/exists/arises 76.reading/understanding/knowing 77.behaviors/acts /action(s)/activities 78.conveying/expressing 79.erase/remove/delete/change 80.can’t/cannot 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 71. swinging 72 .Based 73. migration 74 .even 75. experiments/tests/study/research 76. block 77. cloudy 78. discovery 79. north 80 .brain(s) 2011年江苏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 1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

销售人员应该怎样与客户沟通

销售人员应该怎样与客户沟通 这段时间我组织了部门几次销售实战的培训,总的来讲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效果。大家对于销售的兴趣都很大,特别是当面对面和客户销售的流程上非常想了解个通透。在培训上大家也都积极地提问,为此我找到下面这个案例,拿出来和各位一起分享。相信能对大家了解千头万绪的面对面销售有所 提高。 首先,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想问题,不要老想着卖东西给他。明白的介绍自己的身份,然后拿出产品简单介绍,不要和他谈太多产品问题。和他谈经营,职业问题,帮他想想如何做得更好。用开放性问题打开他的话匣子,然后用选择性问题引导他承认产品优点,然后突出优点和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封闭性问题让他购买。如果不买,让他给出理由,再不行,随便聊聊,礼貌告别。等下回去了再从失败的地方做一遍。持续拜访,注意守时,不要等客户来找你,主动找客户,然后混个脸熟,了解客户性格,品行,对于优点适度恭维,做成朋友。每次去不一定都要说产品,谈谈别的,你不说别人也会知道你的目的。

客人的利益放在第一,我就这样,到时候这些人会帮你很大忙,要知道一个没有客户的业务员基本没有市场。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所以说,当我们每一个人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技巧习惯:说、听、问三种行为都要出现,并且这三者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如果具备了这些,将是一个良好的沟通。下面整理了一些提高销售人员沟通技巧的信息供大家参考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就是有说的行为、听的行为,还要有问的行为。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所以说,当我们每一个人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技巧习惯:说、听、问三种行为都要出现,并且这三者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如果具备了这些,将是一个良好的沟通。下面整理了一些提高销售人员沟通技巧的信息供大家参考。1、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销售也不例外。销售人员在跟客户沟通之前必须做足准备。下面这些都是事先准备的: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的现状、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远景规划、了解客户领导关心的问题、了解分析领导的背景、设定沟通的目标、选择沟通的方式、组织恰当的团队等等。 2、寻找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只有那些能引起客户兴趣的话题才可能使整个销售沟通充满生机。客户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马上就对你的产品或企业产生兴趣的,这需要销售人员在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