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的血脉之一,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效率、成本以及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并从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地理布局对于交通运输的通达性有着重要影响。

地理上的自然条件如山脉、河流等地形地势,以及人为因素如城市的分布、道路网络的建设等,都会对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产生直接影响。

举例来说,若地区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交错,交通线路的修建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导致运输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相反,若地区地势平坦,水道众多,交通运输就会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也相对较低。

其次,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地区的地理布局决定了其适合开展何种交通运输方式。

例如,城市群地区人口众多,人流、物流密集,因此适合发展地铁、公交等大容量的公共交通;而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分散性,适合发展以卡车、农用车为主的道路运输。

地理布局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交通方式有别,因而对交通网络的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的风险和安全性有着显著影响。

地理条件如地震、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如交通事故、恶劣驾驶道路环境等,都会对交通运输的风险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举例来说,地理布局中存在海洋、山脉等地理障碍物,航运和道路运输在遭受风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容易受到影响,增加运输的风险;而地铁系统则较少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安全可靠。

最后,地理布局也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

地理布局中的长距离、分散性等特点,对运输线路的选择和油耗等资源消耗都产生影响。

例如,若距离较远,需要长途运输,将消耗大量燃油资源,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而若地理布局合理、运输距离相对较短,能够选择较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如地铁、电车等,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地理布局对交通运输产生广泛而直接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因素对城市交通具有重大的影响。

从地理角度来看,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都会影响城市交通的规划和运行。

本文将探讨地理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地形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地形是城市交通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城市的地形决定了道路的布局和交通的流动性。

例如,山区地形会产生许多弯曲的道路,交通线路的建设和修复难度较大,同时也会增加行驶的风险。

相比之下,平坦的地区在交通规划上更加容易,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交通通畅性较高。

在山区城市中,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隧道、连续下坡路段等措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对于山区城市,发展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在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单车通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

二、气候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气候因素也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

恶劣的气候条件,例如强风、大雨、暴雪等,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的困扰。

这些天气条件可能导致道路结冰、道路湿滑、视线不良等情况,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减缓了车辆的行驶速度。

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城市交通管理者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例如,在道路冰雪天气条件下,及时铺设融雪剂,加强清除危险路段积雪等工作,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另外,及时修复和维护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设施,以提高车辆驾驶员的可见性。

三、水系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水系是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于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渡运和桥梁建设,都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水系对城市的交通连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一定的限制。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城市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桥梁的数量和位置,确保交通流动的连贯性。

此外,建造隧道和引桥等工程,可以缩短交通路径,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完善水域交通网络,例如建设渡船、电动船等水上交通工具,不仅可以缓解陆上交通压力,还能提供一种环保的交通方式。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专题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专题

微专题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23.4(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

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3分)【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地理环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环境对于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气候条件,都会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交通拥堵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对城市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地势平坦的城市而言,交通运输更为便利。

道路修建、铁路布局等都能更加方便地实施。

然而,对于地势起伏或山水相间的城市来说,交通运输的布局则需要更多的考虑。

例如,山地城市可能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或桥梁来连接各个地区,这就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成本和复杂性。

相对而言,平原城市具有更佳的交通条件,道路网更为发达,交通运输更容易畅通。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城市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可以影响道路的保护和保养,进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例如,在寒冷地区,道路因为长时间的冻融作用可能会产生裂缝和坑洞,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炎热地区来说,电动摩托车或自行车可能是更适合的交通工具,因为它们相对于汽车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因长时间待在车内而产生的不适。

此外,地理环境对于城市交通拥堵也有着重要影响。

拥堵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地理环境中的道路狭窄、地理独特性或者交通道路的限制等都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的发生。

例如,山区城市由于地势的限制,往往拥有较少的道路,这导致交通流量无法得到有效扩大,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相反,对于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来说,由于交通道路较宽,交通拥堵问题可能相对减少。

如何应对地理环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是一个挑战。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设计来克服地理环境的限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开辟新的交通路线、修建隧道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优化交通系统的管理,如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号优化等,以降低交通拥堵的风险。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详细描述
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环境恶 劣,因此聚落分布较为分散,规模相 对较小。交通线路通常沿山谷或山脊 延伸,以降低修建难度和成本。
平原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
详细描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规模较大。交通线路通常呈网格状分布 ,以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
水文条件还对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建设成本产生影响。例如,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或 隧道需要考虑到河流水位、流速、河床地质等因素,因此建设成本较高。此外, 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线路分布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特 征。气候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和交 通出行的需求上。例如,在寒冷地区 需要考虑到冬季封路、雪崩等风险, 而在炎热地区需要考虑到道路热浪、 沙漠地带行车困难等问题。
VS
气候条件还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 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落和交通线 路的分布。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合 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而在 湿润地区则需要防止水患灾害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
04
实际案例分析
山地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受山地地形限制,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
河谷与聚落分布
总结词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交通受限,聚落分布多呈带状。
详细描述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河流流经形成的水系对聚落分布有一定影响。因此,河谷地 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带状或沿河谷地带分布,规模较小。
02
地理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与交通线路分布
01

高考地理微专题4.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高考地理微专题4.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微专题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4(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

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境破坏要小。

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3分)【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繁荣。

而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因素,对交通运输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交通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山区,地势起伏大,道路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山峻岭、陡峭的山坡和深谷使得修建道路的成本大幅增加,施工难度也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山区的道路往往需要更多的弯道和坡度,这不仅限制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道路建设相对容易,交通线路可以更加笔直和宽阔,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例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密集,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气候条件也对交通运输有着显著的影响。

极端的气候,如暴雨、暴雪、飓风等,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暴雨可能导致道路积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破坏道路基础设施,阻塞交通。

暴雪会使道路积雪结冰,增加车辆行驶的难度和危险,甚至导致交通瘫痪。

飓风则可能摧毁道路、桥梁和交通设施,造成长时间的交通中断。

此外,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也会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路面软化、轮胎磨损加剧,干旱可能导致河流干涸,影响水运。

地质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地震多发区,道路和桥梁需要具备更强的抗震能力,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和技术难度。

而在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如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道路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将变得十分频繁和艰巨,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河流和海洋等水域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在河流众多的地区,水运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等因素决定了船舶的通航能力和运输效率。

例如,长江作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其宽阔的河道和较大的流量使得大型货轮能够顺利通航,极大地促进了沿江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海洋运输则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海岸线的长短、港口的条件等都对海洋运输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地理环境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理环境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理环境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气候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不可忽视。

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这将对交通运输带来直接冲击。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道路损坏、车辆故障等问题,给交通系统带来不稳定因素。

此外,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也会造成道路积水、交通阻塞等交通问题。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道路建设的抗灾功能,优化交通流量调度,提高城市交通的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布局和运营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交通往往需要在不同地形之间建立连接,而地质活动、河流侵蚀等地貌变化会导致交通线路的地势改变,进而对交通运输造成阻碍。

例如,地震可能破坏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从而中断交通通道。

此外,山区的陡坡、高原的缺氧等地形特点也会对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能源消耗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确保交通的顺畅运行。

此外,生态环境变化也对城市交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这对城市交通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城市周边的交通条件恶化,如道路被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所占据,交通线路受限。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车辆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

因此,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变化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需要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以确保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出行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式
自学——探究——交流——提升
教学资源
教材 + 图片 + 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检测 环节二:预习自学 环节三:交流提升 环节四:课堂达标
重难点突破
通过活动得出影响交通线路 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 因素;通过能力拓展提升学生 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地质 河流 地形 人口 经济 技术
(1)公路 选线时需要 注意什么问 题?
公路选线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居 民点,方便人们出行,促进经 济发展。
平原地区尽量少占好地,路程 越短越好。
(2)除了自然 因素,公路线 的选择还受哪 些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经济、技术
【例题】台湾省修建的铁 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 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 向铁路。读图思考,这样 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 种因素对铁路路建设的影 响( )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岳/平原 1.5--2倍
7—11倍
2.2—3倍
山岳/丘陵 1倍以上
2—3倍
1.5倍
在山岳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 均比平原和丘陵地区高。
在山区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 因此,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后发展铁路。
【预习自学】
阅读教材P81第三自然段 并完成《导学》P59 T2
A 河流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因素
【达标检测】
★ 《导学》P68 T34
下图是某中学从有关部门得到的 某地区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 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
(1)该地区计 划修建b镇到a 镇公路,①与② 两个线路方案中, ___较合理,理 由是:
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 城市的公路没有 走直线,绕道经 过c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____.
读图回答: 门头沟区的地形以 顺义区的地形以
为主, 为主。
门头 沟
顺义
读图回答:
门头沟区交通线 路的密度 ;
读图回答:
顺义区交通线路
的密度

结论:交通线路的密 度,平原地区 ; 山区 。
读图思考:
门头沟区地形图
0
4
8千米
门头沟区交通流线村 路
笔架山 在哪里选址?为什
1442
阳坊
么在那里选址?
东灵山 2303
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 公路 选择 铁路
线路 山间盆地和河谷 分布 地带,密度较低
延伸 迂回前进 方向
新课改“20+25”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学校教改组指 导意见和教学实际,我们高一地理组三 位老师从开学之初就坚持贯彻新课改, 坚决执行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效率效益的 指导意见,已经初见成效。
椴木沟
黄草梁 1727
柏峪
沿河城
Hale Waihona Puke 珠窝 雁翅妙峰山 1286
上苇甸
军庄
陆高 (米)
2000 1600 1200 800 400
200 50
清水尖
1528
在山间盆地或河谷 斋堂
吕家村
大台
妙峰山
王平
九龙山
门头沟
地带选址。 齐家庄
清水
858 东辛房
因为这里地势比较 百花山 1990
大安山
和缓,史家营施工难度小,成
一、积极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 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 价的结合。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3)a—b与b—d 是两条同等级公 路,影响其修建 的主要经济因素 是( ) A 占用土地 B 工程造价 C 民工数量 D 技术水平
(4)为了达到线 路的技术要求, 在山岳地区修建 公路往往需要 ______.a—b和 c—d的直线距离 相等,a—b线路 的弯曲程度和总 长度要____c— d线路。
阅读材料二分析问题2:
2、修建青藏铁路其意义何在?
①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 ② 改善西藏交通状况 ③ 维护祖国统一 ④ 促进西藏旅游业 ⑤增强国防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杨开鸿
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形的类型和交通运 输方式在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还无法明确区分。学生具备一定 的读图能力,但是归纳能力、读 表能力欠缺。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课前检测】
读图思考:该地区有几种山岳类型?
试试当一回地质工程师: 1、说出A、B处的褶皱类型和地表形态 2、解释A、B、C、D四处地形的成因。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 输方式
阅读教材P81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哪些方面 影响比较大?
地质 河流 地形 人口 经济 技术
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 公路 选择 铁路
线路 山间盆地和河谷 分布 地带,密度较低
延伸 迂回前进 方向
【能力拓展】
1、西藏长期不通铁路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2、修建青藏铁路其意义何在?
阅读材料一分析问题1:
1、西藏长期不通铁路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地势高;缺氧;寒冷; 冻土;生态环境脆弱;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达不到要求; 我国的国力难以承受等
【预习自学】
阅读教材P81第二自然段 并完成《导学》P59 T1
【活动1】:分析下面两组数据,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表4.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公路 铁路
最大限制坡度 7%---9% 3%
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小于公路,说明 铁路对地形的要求高。
表4.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 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比
石 永定
潭柘寺
马鞍山 689
本低。
百草畔 2035
河北
王左
【预习自学】
阅读教材P81第四自然段 并完成《导学》P59 T3
活动2:
沼泽
左图是某山区公路
走向示意,读图分析
如下问题。
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 形 弯曲,道路应尽量避开陡坡 ②公路跨过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 ③公路要避开沼泽
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沼泽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很短,主要从方式选 择、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三个方面 介绍了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另外,在课后备了一个“活动”供 学生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重难点
1、学生能根据具体实例分析山岳对 交通运输的影响。 2、学生能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3、学生能举例说明自然因素和社会 经济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