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怒吼吧,黄河》教案

合集下载

《怒吼吧,黄河》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朗读。指名读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出示: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作业:
1、抄写生字词,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到采集本上。
2、熟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
3、搜集并了解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其它资料。
学习反思:
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由课题引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板书课题)再看这个课题,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谁在怒吼?课文单单只是写黄河在怒吼吗?(指名说完后,齐读课题)2、请大家翻到语文书P9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板书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合作完成《黄河大合唱》这一伟大乐章的背景和过程。

<二>、感受黄河的“怒吼”1、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见过黄河的惊涛骇浪吗?播放黄河的视频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诗人光未然来到黄河边,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想法?用横线将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3、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来到了壶口附近东渡黄河。

他看到了什么?交流一:气势震撼出示句子:A、你从哪些词看出了黄河的气势令人震撼?B、全班齐读。

(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内心的震撼。

)交流二:心潮澎湃A、看到令人震撼的黄河,光未然内心无法平静,心潮澎湃。

他联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出示句子:B、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反问句)(分大组读反问句和陈述句。

)C、陈述句和反问句你们觉得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这样写语气更强烈。

)当你写文章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不妨用上反问的手法,效果会更好。

交流三:诗人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想到先人的斗争精神,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男生读。

)<三>、感受诗人与作曲家的“怒吼”1、1939年3月11日,光未然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朗诵了他刚写好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热段,找一找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2、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从句式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排比)3、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感受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关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怒吼吧黄河》的兴趣。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学目标欣赏《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2.2 教学内容观看《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片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映和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创作背景探究3.1 教学目标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深入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分析《怒吼吧黄河》如何通过艺术表现来反映这些问题。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意义。

第四章:主题讨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怒吼吧黄河》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映。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4.2 教学内容分析《怒吼吧黄河》中所表达的主题,包括对黄河的描绘、对历史的反映等。

《怒吼吧黄河》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怒吼吧黄河》教案
(一)激趣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的录音或演出实况录像,并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这首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它展
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

你想知道《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巨作
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进行读后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下面几个问题与文本对话,并受到感染:
1、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
2、作曲家冼星海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
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读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五)拓展阅读
读一读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巩固练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抄写本课生字。

3、读读写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及自己喜欢的词语。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怒吼吧黄河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怒吼吧黄河》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掌握《怒吼吧黄河》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理解《怒吼吧黄河》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怒吼吧黄河》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分析《怒吼吧黄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探讨《怒吼吧黄河》的爱国主义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怒吼吧黄河》的背景和情节。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爱国主义主题。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复述《怒吼吧黄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学生能理解《怒吼吧黄河》的爱国主义主题。

学生能分析《怒吼吧黄河》中的人物特点。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与文化2.1 课程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掌握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址。

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及其特点。

分析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如黄河文明、大禹治水等。

探讨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址,如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黄河的地理特点及文化遗址。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生能列举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学生能了解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址。

第三章:黄河的开发与治理3.1 课程目标了解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历程及其重要性。

掌握黄河的主要水利工程和治理措施。

理解黄河治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历程,如古代治黄、近代水利建设等。

分析黄河的主要水利工程和治理措施,如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等。

探讨黄河治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历程及主要水利工程。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黄河治理的成效和影响。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教案设计

怒吼吧黄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黄河的景象。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二章:黄河的历史变迁2.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时期的变迁和河流的演化。

讲述黄河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黄河改道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的历史变迁图像和地图。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黄河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三章: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植被、水资源等。

探讨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第四章:黄河的文化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重要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讲述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见解,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悲怆 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悲怆 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悲怆悠扬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混声合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2.学习黄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学习唱歌中的情感表达方法,体验音乐的表现力;4.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是由刘家昌、陆锦瑛、周景涛三位杰出的作曲家创作的,1999年首次演唱感动全国,随后更被收录为祖国歌曲。

这首歌融合了民族器乐和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对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心灵寄托。

2. 中国传统文化-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源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源头。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学生进行暖身,放松身体,为演唱做好准备。

2. 音乐欣赏教师给学生播放《怒吼吧,黄河》歌曲,并让学生认真听歌。

3. 歌曲学习教师根据歌曲的分段进行教学,注意到歌曲中的每一个元素: 表情、节奏、音高等。

4. 分部合唱将学生分成男女混声组,先让学生跟着整体唱,然后划分出单独的声部进行教学。

5. 合唱演练在打好基础后,学生需要按课时安排进行深入演唱练习。

6. 歌曲感受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听到歌曲的感受和情感。

7. 演出在练习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需要进行演出。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黄河,体验音乐表达情感的魅力;3.学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在演出时,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充满热情,表现出色。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学习分部合唱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调整;2.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如何更好的掌握情感表达方法;3.需要充分准备演出前的注意事项;4.教师应该抓好班级气氛,让学生实现协作改观。

六、总结《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的意义,以及混声歌唱的表现力。

唱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还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怒吼吧黄河 教案

怒吼吧黄河 教案

《怒吼吧,黄河》玉成九义校苏建花一、导入1、课件出《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之,生聆听。

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吗?(这首《保卫黄河》出自《黄河大合唱》,是它的第七乐章。

师相机板书:《黄河大合唱》)这首《保卫黄河》出自《黄河大合唱》,是它的第七乐章。

《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巨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它曾经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斗志,堪称我国音乐史上的一部巨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大合唱》,走进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吧!2、齐读课题,理解“怒吼”。

(愤怒地大声呼喊)二、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抽生朗读。

2、学生自学,再抽生反馈。

①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创作背景、创作过程、演出成功﹚③据板书内容,分别是那些段?三、新课教学第一部分:过渡:黄河那么美,曾有多少文人诗客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领略黄河那独特的魅力吧!1、师出示黄河的图片,生看图,回答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印象?抽生回答。

2、当诗人光未然站在黄河边时,他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学生反馈、理解相关句子第二部分:过渡:诗人光未然不仅产生了为母亲河写一首长诗的想法,而且把这一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你们听,从一间宽敞的窑洞里传出了诗人饱含深情的朗诵声……。

1、自读,找出光未然朗读诗词的句子,作上符号。

2、抽生反馈3、课件示句子:“他的声音……”这是一个___句?结合课件讲解排比句。

共有几个分句?﹙出示课件,标注了①②等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或:你仿佛看见了什么)?4、抽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朗读分句。

5、出示下一课件,教师引读。

6、出示课件。

师:当他想到……,他的声音那样﹙﹚﹙生读课件中的句子﹚7、齐读课件上的句子。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背这段话。

﹙课件出示句子﹚9、课件引背﹙①他的声音时而___,如同……﹚过渡:光未然的激情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大音乐家冼星海,只见他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在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然而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上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吼吧,黄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作品的审美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能力目标: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怒吼吧,黄河》的艺术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先演奏一首钢琴曲献给大家,请欣赏。

1、大家知道我刚才弹的是什么乐曲么?
2、很好,那么同学们对黄河了解多少呢?请大家发言。

A、黄河协奏曲共分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怒吼吧,黄河》《黄河愤》《保卫黄河》,殷承宗改编。

B、乐曲材料源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二、欣赏《怒吼吧,黄河》:
1、首先大家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壶口瀑布(山西省),河套平原(内蒙古省)。

黄河的全长多少,流经几个省份。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2、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黄河有过文学绘画艺术的写真,例如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我们近代现代的艺术家则用音符的形式来抒
发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A、(幻灯出示作者冼星海照片)大家认识这是谁么?
B、那么大家谁知道冼星海的生平和一些作品?
3、好的,我们今天要了解欣赏的内容就是冼星海的《怒吼吧,黄河》。

4、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

(播放)听过之后什么感受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滋润了华夏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伟大的党开辟了祖国的崭新的一页,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歌颂黄河,振兴华夏,保卫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