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标题: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氧气的特性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氧气气球、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以往学习过的有关氧气的知识,帮助他们温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2. 通过展示氧气气球或向学生展示一段火焰燃烧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及实验操作(2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分子式为O2,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
2. 实验操作:现场展示一组实验,即将烧杯中的铁丝点燃后放入氧气中,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请学生进行一组相关实验,比如将火柴放进瓶中,然后将瓶内的氧气放进一只火焰的生物蜡烛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4. 解析实验结果: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氧气可以促进燃烧。
三、练习及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场合会用到氧气?2. 学生发表观点: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3. 教师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氧气的实际应用。
四、巩固及小结(10分钟)1. 设计有关氧气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汇总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所学的氧气性质和实际应用。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延伸活动(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在什么环境下容易造成氧气危险,如何正确应对。
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盲目模仿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同时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增加了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Pa;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4)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5)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案标题: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过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导管、试管、点燃棒等。
3. 学生实验用具:试管、试管架、点燃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氧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制备和物理制备。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的制备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a. 准备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氢过氧化物。
c. 用导管将气体导入另一个试管中。
d. 用点燃棒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应用探究: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反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氧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注:教案中的实验操作应在实验室或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氧气》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呼吸的必需品,可以支持燃烧等。
2.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3.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一:木条燃烧①提出问题: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更明亮。
(2)实验二:铁丝燃烧①提出问题: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
(2)教师点评、补充。
5.拓展延伸(1)提问: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用于呼吸、炼钢、焊接等。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四、教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氧气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对于氧化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生动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了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了解氧气的性质。
认识碳、铁、蜡烛与氧气反响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氧化反响。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了解化学反响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反响的概念。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打算)氧气(四瓶)、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法、商量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情境创设:以下谜语是什么物质呢?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肯定猜到了是氧气。
导入二:氧气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同学们从图片上可以了解到氧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而我们也了解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那么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动新课(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请学生观察并阅读书上P77页的活动天地,然后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讲解]要想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就还必须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阅读书上P78页的实验步骤,安排学生完成该实验〕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文/ 杨连向/ 化学化工学院09级/222009316011106
授课班级:九年级8班科目:化学时间:2011 11 2
一、课题:
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鲁教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三学生,通过观察氧气、阅读教材,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正确率达到95%;〈2〉、初三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演示实验,掌握氧气与木炭、铁丝、石蜡反生反应的实验现象、表达式和注意事项,正确率达到85%以上;
〈3〉、初三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几个反应的特点,认识氧化反应,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过程与方法:
〈1〉、让初三学生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
〈2〉、培养初三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科学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初三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逐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化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炭、铁、蜡烛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表达式、注意事项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中学化学至关重要,在学习本节内容中,特别是氧气的化学性质要做重点掌握,结合氧气与物质反应的物理性质加以理解、掌握。
教材中介绍了氧气与木炭、蜡烛、铁丝三者的反应,着重让学生了解、掌握同一物质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表达式,教师在时间充裕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几种方法,他们对氧气这种物质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些知识,不过,在以前的知识经验中,他们还不清楚氧气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教师在做的几个演示实验中,这个实验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要注意学生有时往往仅注意实验现象而忘记了要学习、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以提示或暗示。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八、教学对象:
初三学生,上学期。
这里的初三学生上课的模式采用的是高效课堂,上课前必须要完成导学案(附导学案一份)中的相关习题,并且课前老师就要做批阅再发下去,学生也分了小组的,6个学生一个小组,教室的三块黑板同时使用,方便学生展示交流。
九、教具:投影仪,五瓶氧气(课前收集好,其中一瓶是备用的)、木炭,铁丝,蜡烛,
木条,火柴,酒精灯,坩埚钳
十、备课资源:
1、《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比华林
2、育才中学导学案课件•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新课标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王磊
十一、教学简要流程
学生观察氧气教师演示木条复燃的实验教师演示木炭与氧气反应实验教师演示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学生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蜡烛与氧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归纳氧化反应
十二、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性备注
阶段一【趣味实验引入】
(4分钟)①拿一瓶氧气给学生观察
(但事先未曾说明是氧
气),让学生观察、学习气
体的物理性质
②然后再做氧气是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的实验
学生观察次瓶气体,
并且查阅课本资料,
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最后得出:
①氧气的【物理性
质】:氧气无色无味,
密度1.429g/l,密度
比空气略大,不易溶
于水,压强101kPa、
-183°C时变为蓝色
液体,在-218°C时变
成淡蓝的雪花状固
体。
②老师给的气体是氧
气;
注:学生已具备的基
础是:
①气体的物理性质
要从颜色,状态,气
味,密度,溶解性等
方面考虑某一物质;
②学生已学习O2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的基础知识上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性备注
阶段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2、1)木炭与氧气反应(6分钟)【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
实验。
实验前说明要让学生
完成任务,包括观察实验
前、后的现象,木炭分别在
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有什么不同,写出燃烧的文
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思
考原因。
完成任务,包括观察
实验前、后的现象,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
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
么不同,写出燃烧的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
达式,思考原因。
㈠、碳与氧气反应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1、发出白
光2、放热3、生
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②表达式:c+o2点燃 co2
注:
①教师要控制好纪
律,保证学生在认真
听讲、观察、思考;
②教师在做演示实
验室注意规范,并且
有意识的给学生说
出做实验的关键,安
全等注意事项。
③、教师应注意多让
学生练一练化学表
达式,这对于以后的
学习是很重要的
阶段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2、2)铁丝与氧气反应(6分钟)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和
与木炭氧气反应基本一样,
教法也差不多。
学生的活动也类似
的,得出的结论如下:
①铁丝在氧气中烧:
【实验现象】 1、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热
3、
生成黑色固体;
②表达式:
Fe+O2点燃 Fe3O4
特别注意:
①、铁丝与氧气反应
现象极其剧烈,现象
明显,学生的情绪是
很高的,要注意控制
好班上的纪律;
②、要让学生在体味
化学的奇妙和乐趣
的同时,学到知识和
技巧。
阶段四、学生讨论:讨论刚刚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注意事项(8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铁丝
与氧气反应的特别之处,也
就是要讨论的题目:讨论题
目〈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入
少量水或是细沙的原因;
讨论题目〈2〉、需要把铁丝
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学生讨论时间大约为
三分钟,得出结论:
①、为了防止燃烧过
程生成物溅落瓶底,
使集气瓶破裂。
②、集中热量,提高
局部温度,有利于铁
丝持续燃烧。
注:
在学生讨论的同时,
教师要加以引导,监
督学生积极思考,参
与小组讨论,小组学
习。
小组讨论结束
后,自愿回答问题,
本组成员补充,其他
小组成员做质疑,补
充,教师给予引导,
得出结论。
阶段五: 学生做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8分钟)说出实验的要点及安全实
验注意事项等
学生所做实验的实验图片
学生做蜡烛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注意安
全和关键点,其他学
生观察实验现象,思
考。
最后依旧请学生
讨论;总结:
①、蜡烛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 1、发出
发白光2、放热3、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4、集气
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
②、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说明:
①、本实验是在老师
所做了两个类似的
实验后才让学生做
的
②、蜡烛是混合物
额,没有特定的化学
表达式所以只能写
出文字表达式
阶段五、氧化反应
(6分钟)①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
吗?这说明了什么?可以
总结出什结论?
②结合以上三个实验中实
验表达式:c+o2点燃 co2
Fe+O2点燃 Fe3O4
蜡烛﹢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
应的定义
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反应的剧烈
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
量,氧气含量越高,
燃烧越剧烈。
②阅读教材,得出结
论
学生:物质跟氧发生
的反应。
教师结合书
本上的例子进行讲
解,请学生回答,进
一步巩固知识。
说明:讲完氧化反应
后就让学生体会一
下,然后给他们做
ppt上的习题,加以
巩固
阶段六、教师做简要总结(2分钟)简要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说说木炭、
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相
关事项,再说说氧化反应。
听讲,在心里跟着老
师的步骤加以巩固
根据导学案布置作
业;再根据具体情况
做个铺垫。
十三、板书设计
三.3、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p77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C﹢O2 点燃 CO2
在空气、氧气中的现象:
2、Fe﹢O2 点燃 Fe3O4
①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燃烧现象
②在集气瓶中放水或细沙的原因
③需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蜡烛﹢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三、氧化反应
十四、反馈
教师从授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反应等方面做总结、反馈。
根据我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掌握化学反应表达式这一知识点还不太能掌握,还有学生在表达几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回答的不太完整,这些需要好好的加强一下,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刻意的多训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