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产生、性质和用途;
2.掌握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中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内容;
2.准备好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氧气的试剂,如硫酸钾、碘化钾、白磷等;
3.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氧气产生装置、实验室秤、气压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氧气的产生
1.铁粉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把氢气和硫酸钾反应产生氧气。
2.测量产生氧气的质量,使用试剂检验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步氧气的性质
1.分析氧气的性质,说明其为灭火、氧化和腐蚀的强氧化剂。
2.介绍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第三步氧气的应用
1.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燃烧、焊接、氧化和氧气疗法等。
2.分析氧气应用的优点和缺点,探究氧气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四步氧气的检验
1.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如硝酸银试剂、碘化钾试剂和白磷试剂等。
2.进行氧气的检验实验,练习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氧气性质和应用的规律性。
2.加强氧气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讲解。
3.学生参加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方法要规范化。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案标题: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过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导管、试管、点燃棒等。
3. 学生实验用具:试管、试管架、点燃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氧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制备和物理制备。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的制备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a. 准备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氢过氧化物。
c. 用导管将气体导入另一个试管中。
d. 用点燃棒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应用探究: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反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氧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注:教案中的实验操作应在实验室或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f 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f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f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镭、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 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呼吸的必需品,可以支持燃烧等。
2.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3.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一:木条燃烧①提出问题: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更明亮。
(2)实验二:铁丝燃烧①提出问题: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3)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
(2)教师点评、补充。
5.拓展延伸(1)提问: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用于呼吸、炼钢、焊接等。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四、教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氧气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对于氧化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范文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能够运用氧气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氧气性质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是什么吗?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氧气的发现史和物理性质。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氧气是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的,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三、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2.举例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四、课堂实验1.实验一: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铁丝、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铁丝一端弯成小钩,蘸上少量硫黄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的氧气里。
c.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d.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氧化铁。
2.实验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木炭、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用酒精灯点燃,迅速将集气瓶倒置。
c.实验现象:木炭剧烈燃烧,火焰明亮,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提问: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应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化反应等。
2.举例说明氧气的应用:医疗氧气、炼钢氧气、火箭燃料等。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三: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a.准备实验器材:氧气、二氧化碳、集气瓶、澄清石灰水。
b.实验步骤: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注入两个集气瓶中,将澄清石灰水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
c.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化学九年级上册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四、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双氧水。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问题引入】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请回忆碳、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现有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无色气体,请设计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氧气的用途体现在哪些方面?⏹自然界的氧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单元2《性质活泼的氧气》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⑥
A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12、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点燃木炭 B.点燃铁丝 C.点燃红磷 D.点燃蜡烛
A13、通常情况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常活泼B.比较活泼 C.极不活泼D.无法确定
B14、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气体,最好用,因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且比较容易被点燃。
B1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___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 ____;
在空气中___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 __ 。
B16、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
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
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
是,它具有的性质是:
(1)(2)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
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