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_陆正兰

合集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流行音乐研究--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

传播学视角下流行音乐研究--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

传播学视角下流行音乐研究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随着商品属性的不断扩展,其文化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在此背景下,学界针对流行音乐的产生与传播所展开的学理研究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由此应运而生。

全书分别从符号的符形学、符义学与符用学三个方面建构了系统而完整的音乐符号传播理论框架,并依次讨论了流行音乐文本的符形构成、流行音乐的符号意义传播以及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号学机制“《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书除了具有一般著作所共有的知识性与系统性特点外,还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作者所具备的融会中西的符号学研究理念和贯通古今的文艺评判思维,使得该书对很多学科的前沿问题做出了富有创见的研讨,体现出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

总体而言,该书体现出以下三大特色:其一,前沿性与创新性并存”符号学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对音乐符号学的研究比国内要早很多。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疫晨,国内学界也越来越重视流行音乐的传播符号学研究。

然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当前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基于此,陆正兰教授推出了其专著《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该书以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圆融的学术推理,力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理论体系。

当前,关于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实践比较匮乏,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而《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书,理论构建系统而全面、完整而深入,适时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书的研究对象涉及整个音乐文化领域,每一个议题的研究和探索都颇具时代性,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具有学科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无论是在结构架构上,还是在思维的缜密性上,都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其二,面与点结合“在当前的文化符号学传播中,流行音乐算是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态”与拥有确定文本形式的诗词、绘画等文化体裁不同,流行音乐常常因为演唱者、场地、配乐、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落实在符号文本上时,就有可能出现同一首乐曲很多种文本形态、甚至各个文本形态都不相同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文本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确定和很难把握的特性。

表演艺术符号学:一个建议

表演艺术符号学:一个建议
Yo Tu e网站边 听 边 唱 。他 承 认 :“ 读 不 懂 乐 谱 ,也 不 会 说 一 句 意 大 利 u b 我
话 。 ( 这种 情 况 下 ,我 建议 他 用 马塞 尔 ・ 内西 创 作 的歌 剧 ,通 过记 忆 和 ” 在 达
哼唱其 中著名 的 咏叹调 掌握 意 大利 语 ) 。接 下来 ,伦 斯 多夫先 生 开始在 观 众 面

个预 先设 定 的模 式或起 动 点 ,展 现 一 种存 在 如 何 变 为另 一 种存 在 ,即一 种 转化 。在 此过 程 中 ,那 些文 本 中的 隐含 意 义 突然 活 动 起来 ,并 获得 了新 的 品
质 。这是 某些 艺术 形式 的基 础 ,在 这一 过程 之 前 ,它 们还 没 有 成形 。如 果你 想强 调一 个事 实 ,即表演 主体 在上 面增 添 了新 的 内容 ,此 过程可 以称 为 阐 释 。
前 演 唱 ,并找 专业 声 乐老 师培训 ,他进 入丹 佛 音乐 剧 院 ,开 始 了声乐课 训 练 。
11 6

符号与传媒
20 0 9年 ,在 就读期 间 ,他 成功 申请 到 了印第 安 纳 大学 的奖学 金 。此 大 学前 任 系主任 查 尔斯 ・ 布在 观看 了伦 斯 多 夫 的几 次 小 型 独 唱会 后 ,给予 其 高度 评 韦
价 :“ 他拥 有 一 副极 有特 色 的男高 音 歌 喉 ,极 具 意 大利 风 格 ,并兼 具 了 2 O世
纪意 大利 卓越 歌剧 演 唱家拥 有 的洪亮 壮丽 、充 满力 度 、圆润 充 沛 的音 色 。 对 ” 这个 奇 迹般 的故 事 中的 意识 形 态 ,若 用 巴尔特 的方 式研 究 ,会很 有 趣 。此 故 事 说 出 了一个 美 国梦 神 话 :只要你 努力 ,无 论 何 时 ,一 切 皆有 可 能 。在 歌 唱 中 ,身体本 身 就是乐 器 ,就 是 品格 ,这种 奇 迹 确 实 可 以发 生 ,因为 大 多数 杰 出歌 手就 是如 此 。然而 ,若 无专 业训 练 ,再 出色 的嗓音 也可 能被 过 程 中 ,一 个 “ 汉 ”被 展 示 出来 :表 演 必 须 显 示 。 醉

流行歌曲里的人生——文字引导音符直击心灵心得体会

流行歌曲里的人生——文字引导音符直击心灵心得体会

流行歌曲里的人生——文字引导音符直击心灵心得体会由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广东培正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堂第41讲之“流行歌曲里的人生——文字引导音符直击心灵”于10月26日19:00在学术报告厅顺利开展。

这次大讲堂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人文系汪又发副教授担任主讲师。

当天汪又发副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概念和三大主题的认识。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音乐”,它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的器乐曲和歌曲。

其中流行音乐是对流行音乐中声乐(歌曲)作品的一种统称。

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

它具有接近生活、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特点,极易被听者接受和传唱。

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反映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

它通常分为歌咏生活、诉说感情、思考人生三个主题。

在歌咏生活的曲目中通常述说对生命的现实境况的赞美或叹息。

而诉说感情的曲目大都围绕四种情感展开,主要为亲情、乡情、友情和爱情,其中诉说最多的为爱情这一情感。

思考人生则主要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存在方式、生死意义的思考或是对宇宙万物生死根源、存在意义的追问。

其实归根结底流行音乐就是围绕人生而展开描写的。

如汪峰的《无处安放》、筷子兄弟的《父亲》,都是经过漫长人生历练后自然而然的情感抒发,通过歌声将自己心声与听者分享。

流行音乐区别与其他文化的主要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其重复性,流行音乐的内涵不断重复,在很多当代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其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描述,具有穿透听众意识的能力,并且表达的方式和状态大不相同。

其次是经验性,它是某种经验的直观体现。

通过流行音乐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充斥着对社会的迷茫、焦虑和不安,其次是对传统音乐价值的尊重与怀疑,某些则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只求另辟蹊径。

从符号学看当代歌词中的女性自我矮化

从符号学看当代歌词中的女性自我矮化
从符号学看当代歌词中的女性自我矮化
从符号学看当代歌词中的女性自我矮化
陆正兰

要: 流行歌曲是大众情感性别观念的符号表征。 当代女性形象的自我矮化倾向, 作为一种特
在流行歌曲中有着最典型的体现: 女性自我物化, 自我自限, 自我鄙视。 在这种当代 殊性别文化现象, 性别文化的异形编码背后, 是文化多层面的作用力, 其中性别文化的符号定型力量与当代文化中的性 别符号消费的困境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 性别符号; 异形编码; 女性形象; 自我矮化

“女性” “美 ” , 和 并不是两个互相包含的范畴, 但在自 , “女性 ” “美 ” 与 这两种符号身份常常 古以来的性别文化中 , “美” 被等同起来 明显偏向了女性性别。 只是如何得出这 “美” 个 的意义, 各种时代大有不同。 《说文解字 》 : “美, ” 云 甘 也, 从 羊 从 大。 宋 徐 铉 注 说: “羊大则美, 。 ” “美 ” 故从大 归入“羊 ” 部, 倒不如归入“大 ” 部。而马叙伦认为中国文化中最早的“美的观念是起源于 字从“大 ” 就如同 女性的美丽和对这种美的感受 ”。“美 ” “女” , “女” “美” 。 从 一样 就是 在文字训诂学中, 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文字如何通过 卷二里从“女 ” 形与意建构成一种性别符号。 如在《方言 》 “美” ; 在王氏疏证的 《广雅 - 释诂 》 的娓、 娃等都训 中嬴、 姗 “好 ” 。 而且与女子容貌身体联系在一起 或“美 ” 等字也训 : “妩 ” 、 “媚 ” 、 “姝” 、 “妍” 、 “姣” 、 “娇 ” 、 “姹 ” 、 “娥 ” 、 的字 “婵 ” 、 “嫣 ” 、“婷 ” 、 “婉 ” 、 “娟 ” 、 “娴 ” 、 “姿 ” 、 “婀 ” 、 “娜 ” 等 等, 都含有 “女” 字, 这些文字符号构造, 是性别文化历史的

五月天音乐中歌词的伴随文本解读

五月天音乐中歌词的伴随文本解读

五月天音乐中歌词的伴随文本解读作者:吴曦来源:《人间》2016年第19期摘要:伴随文本在理解文本的符号表意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的歌词的伴随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

对伴随文本的把握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歌曲的符号表意。

关键词:五月天;歌词;符号学;伴随文本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9-01歌词作为表现歌曲情感最直接的元素,在音乐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歌词的理解需要依靠对文本的理解,本文从符号的视角对著名乐团五月天歌曲中歌词的伴随文本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歌词的符号表意形式。

一、伴随文本的含义伴随文本由赵毅衡教授提出,他指出:任何一个符号文本,都携带了大量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与联系往往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

在解释中,不仅文本本身有意义,所有的符号文本,都是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体。

[1]伴随文本包括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元文本等。

在相当程度上,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

这些成分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构成,严重地影响意义解释。

要理解符号的意义机制,必须明白伴随文本的作用。

[1]二、五月天音乐中歌词的伴随文本分析陆正兰说:歌曲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符号文本,伴随文本不仅影响歌曲文本的意义解释,实际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

就流行歌曲流传而言,伴随文本经常起比歌曲文本更大的作用。

歌曲文本接受者很可能意识到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其存在。

[2]下面,笔者将分别对五月天歌曲的部分伴随文本进行解读,也希望通过对伴随文本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五月天歌曲被听众接收的过程以及歌词中的符号表意。

(一)作为副文本的词作者。

副文本就是文本在表现层上的伴随因素,它们随文本存在,有时候比文本更加引人注目,影响对文本的解读。

对于歌曲来说,它的曲名、作词人、作曲人、推荐人、它所属的唱片的包装、封面、发行公司都对歌曲的传达产生重要影响。

在初中生作文中注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探索

在初中生作文中注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探索

在初中生作文中注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探索作文堪称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头号拦路虎。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每次一到作文课,不管老师布置了怎样的作文题,学生们都说,没什么可写的,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新鲜事。

于是他们只好挖空心思,胡编乱造。

面对这些作文困境,究竟怎么样可以让学生对作文投入更大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进行作文,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并研究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作文教学不能以本为本,要尝试着跳出课本的局限,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笔者以为,如果能把一些流行元素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就尝试了把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现就将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流行歌曲是初中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和媒体的日益发达,流行文化如洪水般涌进中学校园,以其娱乐性、时尚性、鲜活性等特点深受中学生的热捧,尤其是流行歌曲。

它们的到来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在中学校园,《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备受冷落,鲁迅的作品敌不过周迅的电影,背不出古诗却能把周杰伦口齿不清的虽得滚瓜烂熟的大有人在,哪个同学若是不会一两首张杰、李宇春等超男超女的歌曲,恐怕就要被同学耻笑了。

在许多中学生中戴MP3行走,听音乐入眠成了他们最常见的生活方式。

课间聊聊歌星,路上哼唱新歌,晚上音乐催眠,周末相约K歌,成了许多中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2.流行歌曲是初中生精神世界的方向标。

流行歌曲作为初中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流行文化,深受流行文化熏染的他们,在思维、语言、行为各方面,也往往带有流行文化的特质。

他们的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甚至是思维方式,很明显地带有流行文化的痕迹。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断乳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流行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渗透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等,必然会影响中学生的思想,改造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流行歌曲_性别符号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_陆正兰

流行歌曲_性别符号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_陆正兰

义”(Fisher,W alter.Human Co mmunica tio n as N ar ra tion: To wa rd a Philoso phy of Reaso n,V alue,and Actio n.U o f South Caro lina Pr ess,1987)与我的定义有点相近。

具体的分歧下面会一一谈到。

[15]关于这个定义的详细讨论,见赵毅衡“`叙述转向’之后:广义叙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9期,31-41页。

[16]Willia m Labo nguag e in the Inner City.U niv o f Pe nsilava nia Pr ess,1972,p360.[17]Ar thur C Da nto.Ana ly tical Philosophy o f Histo-ry.Cambridg e U niv Press,1965,p236.[18]参见赵毅衡:《叙述者的广义形态:框架-人格二象》,《文艺研究》2012年第5期。

[19]参见赵毅衡:《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责任编辑:禹兰流行歌曲:性别符号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陆正兰摘 要:流行歌曲作为当代文化中影响力最大的体裁之一,曲折地映现了当代文化的很多观念。

流行歌曲文本性别性比其他艺术体裁更容易被遮蔽。

中国流行歌曲有其不同于特殊的性别文化生成和传播机制,在传统观念、商业机制和当代情感的多重合力中,更能反映出当代社会新的性别伦理关系诉求,从而也深刻影响着当代性别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流行 歌曲 性别研究 传播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3)03-195-05 性别符号学研究,在中国学界,乃至在世界范围内,理论成果相当丰富,成为性别研究的新的突破口。

[1]对当代流行歌曲的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和评论界已经有不少的成果。

流行歌词的文学元素星意象的经营

流行歌词的文学元素星意象的经营

流行歌詞的文學元素:「星」意象的經營□白雲開(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I. 導言:流行曲的文化地位自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粵語流行曲取代國語流行曲在香港中文歌壇的地位,成為香港通俗文化一重要支柱。

流行曲無疑是香港通俗文化一項極成功的產業,它為唱片公司、歌星、製作公司等製造大量商機。

流行曲之所以能在香港開花結果,除了香港市民在工餘後需要娛樂這一功利因素外,流行曲中歌詞的質素也是一關鍵因素。

優質的歌詞為市民帶來如文學作品般的美感享受,讓市民在聲色娛樂之餘,能在不用費神閱讀文學作品的情況下,感受一點點文學氣味,相信也是流行曲能風行香港的內在原因之一。

1II. 流行歌詞的「詩化功能」根據俄國形式主義者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1896-1982)的言語功能理論,任何言語(speech),都可按言語運作時涉及的六個成分,劃分出六種不同的功能來。

那六個成分就是「說話者」(addresser)、「受話者」(addressee)、言語所處的「語境」(context)、說話者和受話者的「接觸」(contact)形式、所用的「代碼」(code),以及言語中的「信息」(message)本身。

與之相應的六種功能是:對應「說話者」的是「情感的」(emotional)功能;對應「受話者」的是「意動的」(conative)功能;對應「語境」的是「指稱的」(referential)功能;對應「接觸」的是「交際的」(phatic)功能;對應「代號」的是「元語言的」(metalingual)功能;對應「信息」的是「詩化的」或「詩學的」(poetic)功能2。

雅各布森認為上述六種成分在言語中並不享有同樣的地位和價值。

在某一種情況下,言語會因交流活動的性質而傾向其中一面,這樣,該成分便處於支配地位,它所產生的功能也因此顯得異常突出;但這並不代表其他成分全不一起作用,只是它們不比具主導地位的功能重要而已。

例如日常語言主要以表意為目的,那麼它便側重「語境」,「指稱」功能──即語言的內容,或語言實際所指的是甚麼,便成了至緊重要的東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期(总第200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3,2012Serial.No.200·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陆正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摘要: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符号文本。

在文化传播中,歌曲文本很难单独传播,也无法作孤立理解,歌曲的伴随文本是歌曲文本与文化的联系方式。

歌曲的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

由于当代文化对歌曲伴随文本的过于热衷,可能致使歌曲文本意义本身的丢失,从而造成流行文化中的一些畸形现象。

关键词:符号学;伴随文本;流行歌曲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 (2012)03-0135-05收稿日期:2012-01-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叙述的符号研究”(11XWW001);中央高校科研基金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中国当代歌词交流学研究”(SKX201020)作者简介:陆正兰(1967—),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当代诗歌和符号学理论研究。

一、流行歌曲的伴随文本任何一个符号文本,除了本身表达的意义之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与联系并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伴随着一个符号文本一起发送给接收者。

这一附加成分,符号学中称之为“伴随文本”。

伴随文本与文本一道出现,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它一般不是文本的一部分,但对文本的解读却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某些伴随文本因素的解释作用甚至超过文本本身。

阅读任何文本,若未读出伴随文本所携带的意义,也就没有读出文本完整的文化意义。

伴随文本问题一直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层次作出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将伴随文本理解成一种语境[1]、一种“文本间性”或是“潜文本”[2],还有的将其理解为一种“次度文本”[3],或不同于第一序列(即文本本身)的第二序列的文本因素[4]等等。

学界往往把伴随文本理解为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上运作的“互文本”:水平面是文本本身的类型等因素,垂直面是原文本与其他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5]。

赵毅衡按符号表意的阶段将伴随文本分成三大类:与文本同时产生的“显性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文本产生之前已经加入的“生产伴随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与文本被接受解释时加入的“解释伴随文本”(元文本、链文本)。

而先、后文本则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的[6]。

歌曲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符号文本,歌曲文本的边界不像文学文本边界那么清晰。

就其文本形式来看,可以分成歌词文本、歌谱文本、演唱文本。

正因为其文本本身的复杂性,使歌曲的伴随文本变化更加丰富。

例如,围绕一首歌,就有词曲作者,词曲作者的其他作品;歌手,歌手的介绍,歌手的演唱风格,歌手的歌迷反应;相关专辑,专辑的封面设计,发行公司;现场演唱会,同台歌星,乐队配置;各种评论,排行榜上的升降等等。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首歌的“伴随文本”因素群。

伴随文本不仅影响歌曲文本的意义解释,实际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

因此,歌曲的显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

就流行歌曲流传而言,伴随文本经常起比歌曲文本更大的作用。

歌曲文本接受者很可能意识到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其存在。

二、歌曲伴随文本分类1.副文本歌曲的副文本因素最为明显:歌者名字、专辑标题等框架因素,醒目的渠道(例如歌单、CD 封套等)。

对于演唱会来说,灯光环境等现场气氛、歌手和乐队的衣着打扮、伴舞的编排,甚至票价的高低,听众的组成,都可能对歌曲的解释起重要作用。

2.型文本歌曲的型文本也是歌曲文本框架的一部分,它指歌曲文本所从属的集群,即社会规定的文本“归类”方式。

一张专辑,出自同一个词作家、同一个作曲家、同一个歌手、同一个演出公司,甚至同一个时代、同一个题材、同一风格类别,用同一种媒介等等。

这种文化归类的重要性,往往大过文本本身的品质。

型文本可能是所有伴随文本中对意义影响最大的一种,因为它是文本与文化的主要连接方式。

歌曲的型文本,也决定歌曲的流传渠道和歌众类型。

3.前文本前文本是文本生成时受到的全部文化语境的压力及无法躲避的所有文化文本组成的网络。

一首歌曲的生成,无不受到之前音乐史、文化史的意义压力。

前文本实际上是产生文本时全部文化条件的总称。

广义上说,前文本是一个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对此文本生成产生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因素是引用、改造等。

例如罗大佑的《恋曲1980》、《恋曲1990》、《2000年恋曲》以及《2010恋曲》;歌曲《刺激2007》对30多首歌的拼贴等。

同一首曲调不同的填词,或者同一首词不同的曲调,这些都携带着明显的“前文本”。

4.元文本元文本指歌曲文本生成后或被接受之前所出现的影响意义解释的各种因素,包括对此歌曲作品及对作者群(词家、作曲家、歌手、制作团队)的新闻、评论、“八卦”、传闻、指责、道德或政治标签等等。

很多听众会有意识地排除元文本的压力,这种“力排众议”的排拒态度似乎是“反元文本”,实际上是变相的元文本压力。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乐评人金兆钧对中国乐坛的“西北风”音乐的评论。

歌曲元文本的评论,有时会引出悖论:例如,虽然歌曲《青花瓷》比文物“青花瓷”后出,但歌曲《青花瓷》流行之后,喜欢这一歌曲的人对博物馆里的青花瓷会更加投去欣赏的眼光。

而各种商品竞相以“青花瓷”命名或以青花瓷形象包装,则构成了一个不按时序排列的伴随文本的影响网络。

5.链文本链文本指歌曲文本可被“链接”起来一同接受的各种其他文本,如延伸文本、参考文本等。

这点在网络上体现得最具体:一首歌和歌手其他歌曲的链接以及和此歌手歌迷群的链接、评论栏、跟帖等,都可以成为链文本元素。

例如,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会和“中国风”歌曲、周杰伦的粉丝网站、文物青花瓷等相链接。

李宇春演唱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会和“超级女声”、超级女声的歌迷、超级女声节目的组办方以及性别“中性化”话题甚至和论文《性别教育中的双性化教育的优势》等链接起来。

歌曲链文本与歌曲型文本的最大不同是,歌曲型文本是在生产时意识到的“同型”文本集群,而链文本是在一个歌曲文本被接受同时的延续行为。

一起接受的不一定是同类型文本,某个歌曲文本的接受变成一批歌曲文本的集团接受。

6.先后文本先后文本指的是许多歌曲是承继特定的文本而来的、而且也会激发新的“往下唱”的文本。

例如《浏阳河》与《再唱浏阳河》、《康定情歌》与《新康定情歌》。

甚至在歌曲流行中出现的许多“活剥”现象,①都必须依靠某个“先文本”。

广而言之,所有歌手或歌众翻唱的歌曲,都是某个“首唱”的后文本。

这也就是说,唱歌几乎都是“跟着唱”、“学着唱”,即使唱得有所变化,也是在原唱基础上的变化。

其他文体(例如电影、小说)不可能没有其他伴随文本,却很有可能没有先后文本。

而对于歌曲而言,先后文本是歌曲传播的最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歌曲就不成为流行歌曲,也无法继续流传下去。

因此,歌曲就是一种挂在文本承继线上的文本,它必须有后文本。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歌曲在我们的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以2004年黄磊演唱的《等等等等》为例,可以列举出该歌曲的一部分(远非所有的)伴随文本。

副文本:专辑《等等等等》的主打歌曲;黄磊演唱,林夕、许常德、于光中、张洪量、陈志远等著名音乐人联手打造;专辑封面照片是黄磊穿五四文人长袍在雪原上,标题大字直书:“不到四月天,黄磊就开始等等等等”。

型文本:专辑《等等等等》为“音乐文学”类型,其他同类歌曲有《桔子红了》、《再别,再别康桥》等。

黄磊的主创歌曲让人记起他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文人气质:“因为演了《人间四月天》,大家觉得黄磊就是徐志摩,成了那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出来的多情文人。

而文学的光环也恰好符合书卷气浓厚、热爱文学和艺术,又在学院任教的黄磊。

这也让更多人看到并喜欢上黄磊身上那种发自内心的文艺气质,从而也触发了国语歌坛知名的制作人许常德倾力监制了黄磊的这张结合文①鲁迅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三)》一文中创造了这个词。

而在流行歌曲中,歌众最容易将“歌曲”作为一种有力的“形式符码”,表达他们对社会中各类事件的价值评判。

学与音乐的品位大碟《等等等等》。

”前文本:歌曲《等等等等》继承了中国文人歌词的悠久传统以及中国歌词与文学关联的传统,让人想起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成就,也让人想起西方“音诗”的前例。

元文本:网上评论“我喜欢黄磊,在这个到处是商业抄作的娱乐界,很少能有人像他这样了。

专辑里的每首歌都是经典。

”网上歌迷贴吧:“我们病了,寄居在腐烂且安逸的城市之中,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链文本:欣赏此歌的人,脑子中会回顾黄磊出演的电影《人间四月天》、电视剧《桔子红了》,也或许会想起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一系列富有文人气息的歌曲。

先文本:专辑封套上就明白写了这一点:“来自沈从文、白先勇、徐志摩、朱自清、老舍、钟晓阳等近代文人的十篇当代经典作品,作为歌曲的发想源头。

”专辑中十首歌分别与十部文艺作品相关联:沈从文《边城》、琦君《橘子红了》、白先勇《玉卿嫂》、朱自清《背影》、老舍《骆驼祥子》、徐志摩《再别康桥》、钟晓阳《停车暂借问》、刘畅园《云烟》、鹿桥《未央歌》以及三浦绫子《冰点》。

而主打歌《等等等等》则由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完成的种种改编,包括1984年凌子风导演,冯汉元、戴呐主演的电影《边城》,1953年香港严峻导演的《翠翠》作为先文本。

后文本:专辑后附加的《黄磊说情书》是一本有声书。

黄磊以散文、诗作和小品说出他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心得,加上清新的配乐,这些都是另一种特殊的文学音乐作品。

从上面列出的歌曲《等等等等》的各种伴随文本可以看到,歌曲伴随文本是一个跨越共时和历时分界的存在,它们能对一首歌的接受和流传起很大作用,因为它们为歌曲文本接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一个社会各种表意行为的总集合”[7]。

因此,一首歌让歌众接受并传唱不得不从文化中借用各种文本。

反过来,文化借用必然通过各种伴随文本,可以说,伴随文本是文本与文化的所有联系方式之集合。

伴随文本不可能代替文本,文本依然是歌曲意义的携带者,但伴随文本给我们相当多先入之见,或推动我们在听歌时往这些方面作解释。

在流行歌曲的生产和流传过程中,一首歌必然携带以上各种伴随文本,虽然不能说每个接收者都能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但至少会在解释中受到一部分伴随文本的影响;而音乐界批评者本应当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批评的,却因为知识面广、比较了解情况、知道行内的评价,因而受到伴随文本影响更大。

他们不一定会人云亦云,有可能逆反(你们说好我偏说不好,或者反过来),但逆反也是伴随文本产生压力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