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哎呀,说起船舶行业啊,那可是咱们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小渔船到大货轮,从近海航行到远洋航行,船舶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现状,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运需求不断增长,船舶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船舶产值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

我国船舶行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舶和深水潜艇,这些都是咱们国家的骄傲。

船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加剧,船舶行业也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国际贸易摩擦也给船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船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国船舶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造船、配套、维修等领域。

在造船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船舶的能力,而且在低成本、高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配套方面,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为船舶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船舶行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船舶行业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另外,船舶行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船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意识、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工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船舶行业概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概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概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船舶行业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各国贸易、促进商品流通的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介绍船舶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船舶行业持续发展,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国际船级社的数据,全球船舶运力总量超过2.5亿载重吨(DWT),年均增长率约为3%。

尤其是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迅速崛起,在全球船舶建造和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二、产业结构1. 船舶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是船舶行业的核心,涵盖着造船、修船、船舶工程、配套设备等多个领域。

中国、韩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其造船企业在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上拥有很大优势,生产出大量各类船舶,包括散装船、集装箱船、油轮等。

2. 船舶运输业船舶运输业是船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运输、内河运输以及海事服务。

海洋运输是船舶行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全球跨洋航运和区域航运等。

内河运输对于内陆地区的贸易和物流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之间的货物运输。

3. 船舶维修与服务业船舶维修与服务业是支撑船舶运输和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包括船舶修理、维护、改装以及各种海事服务。

船舶维修与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船舶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还为船舶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发展趋势1. 国际贸易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船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对于船舶运输和制造需求巨大,将成为未来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船舶智能化与绿色环保未来船舶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绿色环保。

船舶智能化将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船舶行业也将更加重视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产业协同发展船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船舶制造、船舶运输、港口物流等产业之间相互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船舶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的重要支撑,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了解船舶行业的现状以及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相关企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来看,全球船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定的波动。

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增长和海上运输需求的增加,推动了船舶订单的增长。

特别是在能源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领域,大型船舶的需求较为旺盛。

另一方面,船舶市场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环保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技术层面,船舶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面,船舶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实现了船舶的远程监控、自动驾驶等功能。

这不仅提高了船舶的运营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

绿色化则是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新型船舶采用了更加节能的动力系统,如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混合动力等,同时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中,也更加注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在市场竞争方面,船舶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一些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差异化来寻求发展机会。

从船舶类型来看,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特种船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例如,用于海上风电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船舶,以及为海洋牧场提供服务的养殖船等。

在发展趋势方面,未来船舶行业将继续受到环保法规的驱动。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机构对船舶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船舶制造企业将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

这将促使船舶动力系统的进一步升级,以及船舶建造材料和工艺的创新。

数字化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从船舶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营管理,数字化技术将实现全流程的优化和协同。

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和平台,能够提高船舶设计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对船舶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故障,提高船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也逐渐成为各国的经济命脉之一。

同时,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推动着船舶制造行业向智能、环保等方向转型升级。

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本文从全球、国内宏观环境和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洞见和方法。

一、全球市场环境分析目前,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稳中有升,尤以亚洲为主导地区,但船舶制造业集中度较高。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海洋污染和公海海盗等问题,也对全球航运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全球市场分析:船舶制造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向智能化和环保化转型,而核心竞争优势将更加看重创新、质保等方面的竞争力。

同时,全球产业转移、跨国合作和企业战略重组等现象也将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拥有一定的绝对优势,但整体核心技术和品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要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应加强产品研发,提高质量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推行创新发展战略,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二、国内市场环境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已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的航运业和船舶制造业的强劲发展。

新型船舶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政府也加强对外投资,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的领域,加强中外交流等,并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船舶制造环保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国内市场分析: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技术革新的推进,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将发生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优质品牌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国内船舶业贸易过剩现状对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该行业的整体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三、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近些年来,中国船舶制造行业逐渐走向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发展态势。

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以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行业整体的优化和转型。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1. 船舶行业的现状1.1 船舶行业的繁荣最近几年,船舶行业真是风生水起,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

全球贸易越来越依赖船舶运输,大家都知道,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少不了大海的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扩大自己的船队,真是百舸争流,各显神通。

1.2 新技术的崛起说到技术,真是日新月异。

我们见过无人驾驶的船舶吗?没错!这可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现实中的一部分。

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玩意儿在船舶行业中逐渐被应用,船舶变得越来越智能。

这种趋势就像是在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都在争着追赶这股潮流。

2. 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2.1 环保与可持续性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可大了。

船舶行业也不能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船舶,减少排放,保护海洋生态。

想想看,谁还想在蓝色的大海上看到油污呢?各大船舶制造商也纷纷研发电动船和液天然气船,真是想尽办法让船舶走向可持续发展。

2.2 智能化的未来智能船舶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大家都在憧憬未来的航海生活。

想象一下,坐在船上,船自动导航,你只需要欣赏风景,喝喝小酒,真是美滋滋。

不过,虽然听起来很美好,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头等大事,谁都不想在海上遇到麻烦。

3. 行业挑战与机遇3.1 面临的挑战船舶行业可不是一帆风顺,挑战也是不少。

海洋环境的变化、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还有疫情带来的影响,都给行业带来了压力。

船东们可得小心了,得时时刻刻关注市场动态,否则可就要掉进“深渊”了。

3.2 迎来的机遇不过,困难往往伴随着机遇,谁说船舶行业就不能在逆境中成长呢?正因为有了这些挑战,行业才会更加强大。

想想看,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绿色环保的船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实,机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发掘,未来可期!。

总之,船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

就像老话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大家都能在这片蓝色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扬帆起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船舶行业概况了解全球船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概况了解全球船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概况了解全球船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概况:了解全球船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负责运输大部分的国际贸易货物。

本文将介绍全球船舶行业的现状,包括发展历程、主要市场和运营模式,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船舶行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输方式之一,早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人们就使用船舶进行贸易和旅行。

然而,船舶的发展真正迅速起步是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贸易不断增长,船舶行业开始迅速发展,从传统的风帆船过渡到蒸汽船和柴油动力船。

二、主要市场1. 亚洲:亚洲是全球船舶制造业的重要中心,尤其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其中中国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和船舶需求市场。

2. 欧洲:欧洲船舶行业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一流的造船技术和豪华邮轮制造商。

然而,在全球船舶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洲的船舶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依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3. 美洲:美洲地区的船舶行业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的重要港口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洛杉矶,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这些地区主要从事船舶运营、货物装卸和海事服务等领域。

4. 其他地区:全球船舶行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亚洲、欧洲和美洲,还涉及其他地区。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船队,澳大利亚是重要的散货船市场,非洲的南非和尼日利亚等国家也有重要的船舶运营活动。

三、运营模式1. 船舶制造:船舶制造是船舶行业的关键环节,涉及设计、建造和装备各种类型的船舶。

现代船舶制造追求效率和环保,船舶设计更加科学,适应不同的航线和海况需求。

2. 航运运营:航运运营是船舶行业的核心,包括船舶租赁、货物运输和航线管理等。

在全球贸易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航运需求持续增加,大型航运公司不断扩大船队规模,提高运输效率。

3. 船舶服务:船舶服务涵盖了维修、物流、保险和培训等方面,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发展情况。

话说这个行业可是咱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还关系到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那咱们就来一起探讨探讨吧!
咱们得了解一下船舶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船舶行业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攀升。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船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新型船舶也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从这些方面来看,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咱们来看看目前船舶行业的发展情况。

在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等。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船舶行业赢得了荣誉。

咱们也不能忘记国内的一些小型船舶制造企业,它们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不过,咱们也要看到船舶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

比如,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的风险也在加大,这对船舶行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环保政策的收紧也给船舶行业带来了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咱们的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咱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咱们一起加油吧!希望我们的船舶行业能够越来越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海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海运运输是全球物流运输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全球化贸易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海运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规模扩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海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海运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国际贸易额的大部分份额。

其中,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占据全球海运市场的一半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运市场之一。

而整个亚太地区也是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海运市场之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二、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海运市场逐渐进入竞争白热化的状态。

全球主要港口的数量逐渐增多,而货运业主要运营商数量也在扩大。

其中,全球知名的航运公司包括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运公司(MSC)、丹东航运公司等,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物流网络和全球市场规模优势,成为竞争市场中的主力军。

同时,新兴的市场和公司,如中国海运集装箱公司(COSCO)、南韩的韩进海运(Hanjin)、新加坡的东方海外航运公司(OOCL)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令人瞩目的竞争对手。

三、市场趋向多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趋向多元化。

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物流需求和模式,世界各地的货主也会选择最优的物流解决方案。

因此,海运市场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展,分为商业业务和非商业业务。

商业业务包括集装箱货运、散货、客船旅游、海运代理、文书处理等,非商业业务包括海上拯救、搜救、灾害救援等,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四、市场面临新挑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和能源价格的增长,海运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减少碳排放。

国际海运组织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如推广低碳燃料、改进空气动力学和船舶建造等。

此外,安全问题也是海运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全球海盗和恐怖活动的增多,海上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总之,全球海运市场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正在经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愈加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03-09-10 10:47近年来,随着世界商船队规模扩大和旧船报废增加,新船需求保持适度增长,世界造船能力逐年扩大。

航运市场也从今年初开始摆脱二十世纪90年代末运费大幅滑坡的局面,国际海运市场需求回升,运费急剧反弹。

世界造船市场由韩国、日本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未变,韩、日两国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继续增长,西欧所占的市场份额则持续下降。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我在船舶设计技术和建造方面与日、韩、德等国仍有很大的差距。

希望本文通过对世界航运与造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分析,有助于国内航运与造船界人士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与需求,从而促进我船舶出口。

一、世界航运市场现状世界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受伊拉克冲突升级、国际恐怖事件频仍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2年初预期的世界经济复苏至今未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统计,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3%,其中,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而工业国家平均增长率只达1.8%。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在美国、东亚以及一些转型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下,2002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了2.5%,从而扭转了2001年下滑1%的局面,但未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形成足够的推力。

由于工业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北半球气候温和,原油和石油制品运量下降,海运总量增长缓慢,2001年和2002年海运总量增长分别为1.5%和0.7%。

从大类商品来看,铁矿石、煤、铝土矿、铝和磷酸盐等商品的海运量上升较快,原油及石油制品、粮食等运量明显下降(详见表一)。

但今年以来,成品油需求量大增导致成品油海运量急速上升,而成品油船,尤其是高速新型成品油船运力不足,造成运费费率大幅上升。

全球商船队的运力在2001年增长2.6%的基础上,2002年又增长1.1%。

其中,集装箱船增长9.5%,干货船增长1.4%,特种油轮增长1.2%,而原油轮和统货船则分别减少0.9%和2.3%。

由于运力增速明显高于运量增速,全球商船队的承载率降低1%。

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2002年全球新增各类商船1071艘,总数达89010艘,货运吨位达5.86亿总吨(+1.9%)。

按各类商船的实际载重吨位(Tons Deadweight,TDW)计算,2002年全球商船队的运力为8.216亿载重吨,其中干货船占36.7%,原油轮占29.2%,特种油轮占11.3%。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5年内,集装箱船的运力已从7%升至10.2%,而统货船的运力则降至8.9%。

按船东国籍划分,世界十大商船队近年来的排名也有变化。

据德国不来梅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统计,希腊、日本和挪威仍位居世界十大商船队的前3名,中国已取代美国排名第4,中国台湾也从第10位升至第9位,香港则从第6位退居第7位(详见表三)。

按悬挂国旗划分,全球十大商船队的排名依次为巴拿马、利比亚、巴哈马群岛、希腊、马耳他、塞普路斯、挪威、新加坡、中国、日本。

二、世界航运市场发展前景世界航运市场的发展虽与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也有其自身周期性的发展规律。

尽管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主体美欧日经济都不景气,期待已久的美、欧经济复苏迟迟未到,但进入2003年以来,世界航运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低潮后迅速转暖,运费费率大幅上扬,国际海运市场货运需求大增而运力不足,从而使海运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据日本商船三井(MOL)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世界三大东西航线的货运量在2005年前将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国际海运市场的海运总量预计将比去年增长7.7%左右,而海运船队的承运能力将增长7%,市场需求的增长率高于运力的增长率,将推动运价继续上扬。

近期世界航运市场将呈以下发展趋势:(一)全球远洋运输集装箱化,且集装箱班轮大型化自1980年以来,世界集装箱运量持续稳定增长,集装箱运输总量在过去15年增长了两倍。

目前全球运营的集装箱船为3038艘,总箱量已达597万标箱。

远洋运输集装箱化的进程仍在继续,且集装箱班轮大型化已成为潮流。

据劳氏船级社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球造船厂在手集装箱船订单393艘,其中2002年新增订单192艘。

2003年将有207艘集装箱新船投入市场,其总箱量约为64万标箱。

今年以来,配载7700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已达26艘,其运力超过20万标箱。

随着大批新船交付使用,集装箱船队的运力将进一步增强,其占世界商船队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二)船舶装载方式和海洋生态保护要求趋严,单壳体船只的淘汰进程加快去年11月,“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海岸爆炸导致沿岸和近海水域严重污染,国际社会和组织对海洋生态保护日趋重视,对船舶装载方式和海洋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海事组织(IMO)日前对散货船隔舱装载进行审议后决定,禁止单壳体散货船隔舱装载铁矿石等高比重货物。

欧盟禁止运送重油等危险品的陈旧单壳油轮在欧盟国家海域抛锚或进港,并从今年7月1日起禁止挂欧盟成员国旗的船只采用有毒三丁酯锡漆(TBT)用作船底防污系统,从2008年起禁止所有涂上TBT油漆的船只停泊欧盟港口。

上述规定将加快单壳体船只的淘汰进程,从而对全球商船队的运力和结构产生影响。

(三)航运反恐走向纵深,船公司反恐开销和经营风险增大“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在美国的倡导和推动下,航运反恐措施陆续出台。

美国于今年2月开始执行“24小时新规”,即要求船公司提前24小时通报到港集装箱货物清单,并于5月15日宣布对违规操作者施以更为严厉的处罚,如再有舱单资料漏填或错填,将遭数千美元的罚款等处罚。

加拿大已决定从2004年4月起执行上述规定。

随着2004年7月1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修正案和相应的《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生效,航运反恐将成为全球统一的行动,船公司的反恐开销和经营风险将增大,操作中稍有不慎便将招来巨额罚金和船舶滞留的处罚。

三、世界造船市场现状2000年和2001年丰厚的造船订单确保了2002年世界造船业生产稳定增长。

据德国造船与海洋技术协会(VSM)统计,全年交船总量达2143.8万修正总吨(CGT),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全球造船厂生产能力继续扩大,新船订单争夺激烈,导致船价下跌,新船造价于第三季度创历史新低,船厂利润减少。

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伊拉克冲突的升级,促使船东推迟订购新船。

直到去年第四季度运费费率、租船费率及欧元明显回升后,新船订单才逐渐增加。

2002年新船订单共达2047.1万CGT,大大低于前两年的订单数量(分别为2943.1万和2334.1万CGT)。

另外,行业政策也对造船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

欧盟于2000年底取消造船补贴后,欧盟船厂受到韩国等亚洲船厂的低价竞争冲击,其市场份额大幅度减少。

欧盟一方面保持对韩国的政治压力,强烈要求韩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补贴,提高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的船价(平均提高15%),并威胁要向世贸组织起诉韩国;另一方面于去年10月20日起恢复对其船厂生产的特种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轮和液化气船)提供补贴。

(一)交船情况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下同),去年世界各船厂共交船1539艘,3338万总吨(2139.6万CGT,4580万TDW),交船总吨位在前两年较好业绩的基础上略有增加。

其中韩国交船量达665万CGT,占全球市场份额由上年的30.2%增至31.1%,位居第一;日本交船量657万CGT,其市场份额从前年的32.1%降至30.7%,居第二位。

自2000年以来,韩国船厂基本保持与日本船厂并驾齐驱的局面。

韩国船厂继续通过扩建规模和提高生产率扩大造船能力,而日本船厂则通过合并船厂提高生产率。

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的地位,去年交船量达160万CGT,占全球造船市场7.3%的份额。

上述亚洲三国占据了全球新建商船产量的近70%。

作为欧洲最大造船国的德国,去年交船量为120万CGT,占5.4%的市场份额,居世界第四位。

2002年,世界造船业的最大客户为日本、希腊和德国船东,分别占交船吨位总量(CGT)的17%、14%和9%。

中国、英国、美国和挪威船东各占4%。

新加坡、意大利、丹麦船东各占3%左右。

2001年排名第5的台湾省船东去年退出前十名。

按船型划分,2002年交货的集装箱船共200艘,计500万CGT(820万TDW),占当年交船总量的23.4%,总箱量为63.1万标箱。

其中两艘最大的集装箱船可各装载7500标箱。

韩国以49%的份额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日本(21%)、德国(11%)、丹麦(5%)、波兰和中国(各占4%)。

2002年交货的油轮101艘,共计370万CGT,占当年交船总量的17.3%,其中38艘超级油轮(VLCC)和特大型油轮(ULCC)占交货油轮吨位总量的一半。

韩国和日本船厂几乎控制了油轮生产,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和34%。

当年交货的化学品和液化气船206艘,占当年交船总量的15.6%。

在特种油轮建造方面,韩国船厂的市场占有率达39%,领先于日本(36%)。

中国以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克罗地亚居第四位(6%)。

欧盟船厂的市场份额由上一年的7%降至4%。

干货船交货量在2001年达到537.7万CGT的高峰后,去年又回落至前些年的正常情况,共交船224艘,370万CGT,占当年交船总量的17.3%。

日本船厂在干货船建造方面占绝对优势(69%),中国船厂的市场份额增至14%,超过韩国(11%),位居第二。

统货船的交货量维持前年的较低水平,共164艘,163.4万CGT,占当年交船总量的7.6%。

中国在建造统货船方面以28%的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领先排名第二的荷兰7个百分点。

日本船厂建造的滚装船占42%的市场份额。

渡轮和游轮的交货量为106艘,221.7万CGT,占当年交船总量的10.4%。

欧洲船厂在建造游轮方面占据优势,意大利、德国、芬兰和法国分别占有25%、20%、16%和13%的市场份额。

(二)新船订单量2002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为1531艘,3060万总吨,2050万CGT,4440万TDW。

日本船东下单最多,占订单总量(CGT)的18%,其次为希腊(11%)、德国(6%)和中国(5%)船东。

日本船厂获新船订单最多,共747.4万CGT,占订单总量的36.5%。

韩国船厂以566.3万CGT (27.7%)新船订单名列第二。

中国船厂获得的新船订单共266.9万CGT(13%),位居第三。

德国船厂位居第四,共获新船订单40.4万CGT(2%)。

美国船厂以40.1万CGT(2%)新船订单居第五位。

按船型划分,2002年新船订单较前年有很大变化。

干货船订单大幅回升,共475.1万CGT,订单份额从前年的12.7%跃升至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