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 全等三角形 章节测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一、心一(每小 3 分,共36 分)1. 以下法正确的选项是⋯⋯⋯⋯⋯⋯⋯⋯⋯⋯⋯⋯⋯⋯( )A.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面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三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条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以下各段能成三角形的是⋯⋯⋯⋯⋯⋯⋯⋯( )A.3cm , 3cm, 6cmB.7cm,4cm,5cmC.3cm,4cm,8cmD.4.2cm,2.8cm,7cm3. 以下形中,与已知形全等的是⋯⋯⋯⋯⋯⋯⋯⋯( )第3题图(A) (B) (C) (D)4. 如,已知△ ABC≌△ CDE,此中 AB=CD,那么以下中, A不正确的选项是⋯⋯⋯⋯⋯⋯⋯⋯⋯( )EA.AC=CEB. ∠ BAC=∠ CDEC. ∠ ACB=∠ ECDD. ∠B=∠ D BC D第 4 题5. 以下条件中,不可以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三条相等B. 两和一角相等C. 两角和此中一角的相等D. 两角和它的相等6. 如,把形沿BC折,点 A 和点 D 重合,那么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1B.2 AC.3D.4B EC7.在△ ABC 和△ A′ B′C′中,已知 AB= A′ B′,∠ B=∠ B′要保△ ABC≌△ A′B′ C′,可充的条D件是⋯⋯⋯⋯⋯⋯⋯⋯⋯⋯⋯⋯⋯⋯⋯⋯⋯⋯⋯⋯⋯⋯⋯⋯⋯⋯⋯⋯⋯⋯⋯⋯⋯⋯⋯⋯( )A. ∠ B+∠A=900B.AC= A ′ C′C.BC=B ′ C′D.∠ A+∠ A′ =9008.已知在△ ABC和△ A′ B′ C′中,AB= A′ B′,∠ B=∠ B′,充下边一个条件,不可以明△ ABC≌△ A′B′ C′的是⋯⋯⋯⋯⋯⋯⋯⋯⋯⋯⋯⋯⋯⋯⋯⋯⋯⋯⋯⋯⋯⋯⋯⋯⋯⋯⋯⋯⋯⋯⋯⋯( )A. BC=B ′ C′B. AC= A ′ C′C.∠ C=∠ C′D. ∠A=∠ A′9. 如,已知 AE=CF,BE=DF要.△ ABE≌△ CDF,需增添的一个条件是⋯⋯⋯( )A. ∠ BAC=∠ ACDB. ∠ ABE=∠ CDFC. ∠ DAC=∠ BCAD. ∠ AEB=∠ CFDD C A ADEA OAFA B A B C第 9 题 A 第 11题第 10题10. 如图 AD是△ ABC的角均分线, DE是△ ABD的高, EF 是△ ACD的高,则 ( )A. ∠ B=∠CB. ∠ EDB=∠ FDCC. ∠ ADE=∠ ADFD. ∠ ADB=∠ADC11. 如图 AC与 BD订交于点 O,已知 AB=C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1 对B.2 对C.3 对D.4 对12. 如图 ,D 、 E 分别是 AB,AC 上一点,若∠ B=∠ C,则在以下条件中, B没法判断△ ABE≌△ ACD是( ) DA.AD=AEB.AB=ACC.BE=CDD. ∠ AEB=∠ ADC A E C第 12 题二、专心填一填:(每题 3 分,共 24 分)C F13.如图,△ ABC≌△ DEF,点 B 和点 E, 点 A 和点 D 是对应极点,则 AB=,CB=,∠C=,∠ CAB=.14.若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对应,则要视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增添的条件能够是或. A DB E15. 如图已知 AC与 BD订交于点 O, AO=CO,BO=DO,则 AB=CD请说明原因 .第 13题A B解:在△ AOB和△ COD中AO CO(已知)(对顶角相等OBO DO(已知)D C∴△ AOB≌△ COD()第 15题A ∴ AB=DC()16. 如图,已知 AO=OB,OC=OD,AD和 BC订交于点 E, 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对 .EO BD第 16题17. 在△ ABC和△ DEF中 ,AB=4, ∠ A=350, ∠ B=700,DE=4, ∠ D= , ∠ E=700, 依据判断△ ABC≌△ DEF. A DAB=DC(已知)18.如图,在△ ABC和△ DEF中BC=DA(已知)() B 第 18 题 C ∴△ ABC≌△ DEF( ) A D19. 如图∠ B=∠ DEF,AB=DE,要证明△ ABC≌△ DEF,(1) 若以“ ASA”为依照,需增添的条件是;B EC C第 19题(2) 若以“ SAS ”为依照,需增添的条件是 .A20. 如图,△ ABC 中, AB=AC=13cm , AB 的垂直均分线交 A B 于 D,交 AC 于 E, 若△ EBC 的周长为 21cm,则 BC= cm.DEBC6 小题,共 40第 20 题三、耐心答一答: (此题有 分)21.( 此题 4 分 ) 已知∠α、∠β和线段a,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ABC ,使∠ A=∠α ,∠ B=∠β ,BC=a.22.( 此题 6 分 ) 已知 AD 均分∠ CAB,且 DC ⊥ AC, DB ⊥ AB ,那么 AB 和 AC 相等吗?请说明原因 .CDA23.( 此题 6 分 ) 如图,已知 BD=CD ,∠ 1=∠ 2.说出△ ABD ≌△ ACD 的原因 .AB1 2BD C24.( 此题 8 分) 如图,已知 AB=DC , AD=BC,说出以下判断建立的原因: (1)△ ABC ≌△ CDA (2)∠ B=∠DADBC25.( 此题 8 分 ) 如图,把大小为4× 4 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别切割成两个全等图形,比如图①,请在以下图中,沿着须先画出四种不一样的分法,把4× 4 的正方形切割成两个全等图形图①26.( 此题画法1画法28 分 ) 如图,△ ABC中, AD垂直均分 BC,H是画法AD上一点,3 画法 4连结 BH,CH.(1)AD 均分∠ BAC吗?为何?(2)你能找出几堆相等的角?请把他么写出来(不需写原因)AH一、仔细选一选:(每题 3 分,共 3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B11 12 CD答案 D B B C D C C B D C D D二、专心填一填(每题 3 分,共 24 分)13.DE,FE, ∠ F, ∠ FED. 14.3 第三边相等,这两边的夹角相等15. ∠ AOB=∠ COD,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6.4 17.35 0, AAS 18.AC,CA, 公共边, SSS19. ∠ A=∠ D 20.8三、耐心答一答(此题有六小题,共40 分)21. 图略 22.AB=AC 23. 略24. 略25.画法 1 画法 2 画法 3 画法 426.(1) 由△ ADB≌△ ADC(SAS)得∠ BAD=∠ CAD (4)4 对,∠ BHD=∠ CHD, ∠ ABD=∠ ACD,∠HBD=∠ HCD, ∠ BDA=∠CDA。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周周清一、填空题1、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 cm ,BC =_____ cm,AC =_____ cm.2、若△ABC ≌△DEF ,AB =DE ,AC =DF ,∠A =80°,BC =9 cm,则∠D =_____,∠D 的对边是_____=_____ cm.3、已知如图1,在△ABF 和△DEC 中,∠A =∠D ,AB =DE ,若再添加条件_____=_____,则可根据边角边公理证得△ABF ≌△DEC .4、如图2,△ABC 中,∠C=90°,CD ⊥AB 于点D ,AE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3cm ,则CE=_____cm 。
图1图2 图35、如图3,△ABC ≌△ADE ,延长BC 交DA 于F ,交DE 于G ,∠D=25°,∠E=105°,∠DAC=16°,则∠DGB=____________。
6、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 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
二、选择题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2cm ,3cm ,4cmB 、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 6cm ,2cm ,3cm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已知△ABC ≌△DEF ,∠A=70°,∠E=30°,则∠F 的度数为 ( )(A ) 80° (B ) 70° (C ) 30° (D ) 100°4、如图4,△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ADC ≌△ABE 的根据是( )图4A.SSSB.SASC.ASAD.AAS 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F EDC BA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6、下列说法: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②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③顶角和腰长对应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7题 第8题 第9题7、如图,AB 平分∠CAD ,E 为AB 上一点,若AC=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BDB.CE=DEC.BA 平分∠CBDD.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8、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AD=AE (B )AB=AC(C )BE=CD (D )∠AEB=∠ADC9、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②△BOF ≌△COE ;③点O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10、下列条件中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边及这条边上的高相等B.一边及这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C.两角及第三个角平分线对应相等D.两条边及夹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11、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 cm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1=∠2,BD=CD,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2、如图,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点F ,若∠1=∠2=∠3,AC=AE ,求证:△ABC ≌△ADEA B C D EC B A E F O3、已知线段a 和∠1,作一个△ABC ,使得AB=a ,AC=2a ,∠A=∠ 1.4、如图,已知AB =DC ,AC =DB ,E 是BC 的中点,求证:AE =DE5、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
七年级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卷)八套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一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A.Ⅰ和ⅡB.Ⅱ和ⅣC.Ⅱ和ⅢD.Ⅰ和Ⅲ2.在△ABC和△A'B'C'中 , 要使△ABC≌△A'B'C' , 需满足条件()A.AB=A'B', AC=A'C', ∠B=∠B'B.AB =A'B', BC=B'C', ∠A=∠A'C.AC=A'C', BC=B'C', ∠C=∠C'D.AC=A'C', BC=B'C', ∠C=∠B'3.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5 B.6 C.7 D.84.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5.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6.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 ______.7.如图,0A=0B,OC=OD,∠O=60°,∠C=25°,则∠BED等于8.在△ABC中,高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上AE于E,ED∥AC,∠BAE=36°,那么∠BED=10.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11.已知:如图AB=CD,AD=BC 求证:AD∥BC.12.已知:如图 , E, B, F, 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A=∠D=90° , BE=FC, AB=DF.求证:∠E=∠C13.如图 , AB BC于B , AD DC于D , 且CB=CD , AC , BD相交于O.求证:∠ABD=∠ADB14.已知:如图 , AE , FC都垂直于BD , 垂足为E、F , AD=BC , BE=DF.求证:OA=OC.15.已知:如图 , AB=CD , D、B到AC的距离DE=BF.求证:AB∥CD.16.已知:如图,∠A=∠D=90°,AC,BD交于O,AC=BD.求证:OB=OC.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二1.如图,已知AB=AD,要使△ABC≌△ADC,可增加条件,理由是定理。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70B B∠=∠,/A A=,则AB cmC∠=︒,15 /∠=_________,//CA B=__________.∆中,AB=AC,AD⊥BC于D点,E、F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2.如图1,在ABC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已知△AB C≌△A′B′C′,若△ABC的面积为10 cm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cm2,若△A′B′C′的周长为16 cm,则△AB C的周长为________cm.4.如图2所示,∠1=∠2,要使△ABD≌△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图4 图5 图6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如图6,AE =AF ,AB =AC ,E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A .35 cmB .30 cmC .45 cm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得到ED =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A .边角边公理B .角边角公理;C .边边边公理D .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则∠BCM :∠BCN 等于( )A .1:2B .1:3C .2:3D .1:414.如图10,P 是∠AOB 平分线上一点,CD ⊥OP 于F ,并分别交OA 、OB 于CD ,则CD _____P 点到∠AOB N A M C B 图7 图8 图9 图10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测试题

测试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学习要求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判断_____的_____ 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即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可以得出:当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一定时,这个三角形的_____也就确定了.图2-1图2-2图2-34.已知:如图2-1,△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分析:要证RM 平分∠PRQ ,即∠PRM =______,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 M 为PQ 的中点(已知),∴______=______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PM RQ RP 已知 ∴______≌______( ).∴ ∠PRM =______(______).即RM .5.已知:如图2-2,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 =∠D .分析:要证∠A =∠D ,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BE =CF ( ),∴BC =______.在△ABC 和△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AC BC AB∴______≌______( ).∴ ∠A =∠D (______).6.如图2-3,CE =DE ,EA =EB ,CA =DB ,求证:△ABC ≌△BAD .证明:∵CE =DE ,EA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在△ABC 和△BAD 中,=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证已知 ∴△ABC ≌△BAD ( ).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7.已知:如图2-4,AD =BC .AC =BD .试证明:∠CAD =∠DBC .图2-48.画一画.已知:如图2-5,线段a 、b 、c .求作:ΔABC ,使得BC =a ,AC =b ,AB =c .图2-59.“三月三,放风筝”.图2-6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图2-6拓展、探究、思考10.画一画,想一想:利用圆规和直尺可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你能说明其作法的理论依据吗?。
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及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得分一、填空题(4×10=40分)1、在△ABC 中,AC>BC>AB ,且△ABC ≌△DEF ,则在△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_(填边)。
2、已知:△ABC ≌△A ′B ′C ′,∠A=∠A ′,∠B=∠B ′,∠C=70°,AB=15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
3、如图1,△ABD ≌△BAC ,若AD=BC ,则∠BAD 的对应角是________。
4、如图2,在△ABC 和△FED ,AD=FC ,AB=FE ,当添加条件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5、如图3,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_对。
6、如图4,BE ,CD 是△ABC 的高,且BD =EC ,判定△BCD ≌△CBE 的依据是 .7、如图5,△ABC 中,∠C=90°,CD ⊥AB 于点D ,AE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3cm ,则CF= cm.8、如图6,在△ABC 中,AD =DE ,AB =BE ,∠A =80°,则∠CED =_____.9、P 是∠AOB 平分线上一点,CD ⊥OP 于F ,并分别交OA 、OB 于CD ,则CD_____P 点到∠AOB 两边距离之和。
(填“>”,“<”或“=”)10、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AB =12,AC =8,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 12、如图7,已知点E 在△ABC 的外部,点D 在BC 边上, DE 交AC 于F ,若∠1=∠2=∠3,AC=AE ,则有( ) A 、△ABD ≌△AFD B 、△AFE ≌△ADCC 、△AEF ≌△DFCD 、△ABC ≌△ADEAD ECB图4ABDE 图1 图2 图3图5图61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A 、AB=A ′B ′,∠A=∠A ′,AC=A ′C ′B 、AB=A ′B ′,∠A=∠A ′,∠B=∠B ′C 、AB=A ′B ′,∠A=∠A ′,∠C=∠C ′D 、∠A=∠A ′,∠B=∠B ′,∠C=∠C ′14、如图8所示,90E F ∠=∠=,B C ∠=∠,AE AF =,结论:①EM FN =;②CD DN =;③FAN EAM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真正合同三角形与镜面合同三角形,假设△ABC 和△A 1B 1C 1是全等(合同)三角形,点A 与点A 1对应,点B 与点B 1对应,点C 与点C 1对应,当沿周界A →B →C →A ,及A 1→B 1→A 1环绕时,若运动方向相同,则称它们是真正合同三角形(如图9),若运动方向相反,则称它们是镜面合同三角形(如图10),两个真正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则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如图11),下列各组合同三角形中,是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 )16、如图12,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 若BC=64,且BD :CD=9:7,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18 B 、32 C 、28 D 、24三、解答下列各题:(17-18题各8分,80分)17、如图13,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 ,AE 2cm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AB=AC ,P 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AP 绕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QAP=∠BAC ,连接BQ 、CP ,则BQ=CP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 ≌△ACP ,从而证得BQ=CP 之后,将点P 移到等腰三角形ABC 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 ”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 ACD B图12BA C DEAEB C F ECB D FAAB ED C B A 图7图8图13 图14图16图15图17 图18 图19图20 图21FEDCBA26.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27.如图,已知等边△ABC,P在AC延长线上一点,以PA为边作等边△APE,EC延长线交BP于M,连接AM,求证:(1)BP=CE;(2)试证明:EM-PM=AM.28. 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ADC=∠BDE.29.已知AC求证:AB=AC+BD.A BCDEF参考答案:一、⑴DF EF DE ⑵70° 15cm ⑶∠ABC ⑷∠A=∠F⑸4 ⑹150° (7)3 (8)80° (9)大于 (10)2<AD<10二、⑾C ⑿D (13)D (14)C (15)B (16)C三、(17) 略(18)①△ABD≌△ACD ∵AB=AC ∠BAC=∠CAD AD=AD②无论D在AE上或AE的反向延长线上,结论都成立,证明过程如①(19)在两条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由比例尺算出到B点的距离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1CD =,如果E 是射线OB 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点P 在AOB ∠内,因为PM OA ⊥,PN OB ⊥,垂足分别是M 、N ,PM PN =,所以OP 平分AOB ∠,理由是______.3.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的长分别是10,15,20,其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连接OA ,OB ,OC ,将ABC 分成三个三角形,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4.如图所示,点O 在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上(其中30ABC ∠=︒),OM AB ⊥于点M ,ON BC ⊥于点N ,若OM ON =,则ABO ∠=_________度.5.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110∠=︒,则ABDC∠=___________.二、单选题6.如图,OB平分∠AOC,D、E、F分别是射线OA、射线OB、射线OC上的点,D、E、F与O点都不重合,连接ED、EF若添加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使DOE≅FOE,你认为要添加的那个条件是()A.OD=OE B.OE=OF C.∠ODE =∠OED D.∠ODE=∠OFE<,将ABC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D在BC边上,DE交7.如图,在ABC∆中,AB A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AC于点F.下列结论:∠AFE DFC△△;∠DA平分BDE∠;∠CDF BAD序号是()A.∠∠B.∠∠C.∠∠D.∠∠∠8.如图,三条公路两两相交,现计划在∠ABC中内部修建一个探照灯,要求探照灯的位置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探照灯位置是∠ABC()的交点.A.三条角平分线B.三条中线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垂直平分线9.如图,Rt∠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AB =10,S △ABD =15,则CD 的长为( )A .2B .3C .4D .5三、解答题10.已知40AOB ∠=︒.(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B ∠的平分线OD (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2)已知AOB ∠与BOC ∠互为补角,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图形,并求出COD ∠的度数.1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网格的格点A 、B 、C .(1)请完成如下操作:∠以点O 为原点,竖直和水平方向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用直尺和圆规画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 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连接AD 、CD .(2)请在(1)的基础上,解答下列问题:∠写出点的坐标:C ______、D ______;∠D 的半径为______(结果保留根号);∠若扇形DAC 是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则该圆锥的底面积为______(结果保留π);∠若点E 的坐标为()7,0,试判断直线EC 与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2.如图,已知AOC BOC ∠=∠,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OPD OPE ≌.13.如图,∠ABC 中,∠ACB =90°,AB =10,BC =6,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若点P 在AC 上,且满足P A =PB 时,求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BAC 的平分线上,求t 的值.14.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AB =AC参考答案:1.1【分析】过点C 作CE ∠OB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过点C 作CE ∠OB 于点E ,∠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CD =1,∠CE =CD =1,即CE 长度的最小值是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PM∠OA ,PN∠OB ,PM=PN∠OP 平分∠AOB (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故答案为: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判定定理,掌握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3.2:3:4【分析】过点O 分别向三边作垂线段,通过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三条垂线段长度相等,再通过面积比等于底边长度之比得到答案.【详解】解:过点O 分别向BC 、BA 、AC 作垂线段交于D 、E 、F 三点.∠CO 、BO 、AO 分别平分、、ACB CBA BAC ∠∠∠∠OD OE OF == ∠12ABO SAB OE =,12△BCO S BC OD =,12△CAO S AC OF = ∠::::10:15:202:3:4ABO BCO CAO S S S AB BC AC ===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往三角形的三边作垂线段并得到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是解题关键.4.15【分析】根据ON BC ⊥,OM AB ⊥,OM ON =判断OB 是ABC ∠的角平分线,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ON BC ⊥,OM AB ⊥,OM ON =,即点O 到BC 、AB 的距离相等,∠ OB 是ABC ∠的角平分线,∠ 30ABC ∠=︒, ∠1152ABO ABC ∠=∠=︒.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判定,熟练掌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是解题的关键.5.40°##40度【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BE 、CF 都是∠ABC 的角平分线,∠∠A =180°−(∠ABC +∠ACB ),=180°−2(∠DBC +∠BCD )∠∠BDC =180°−(∠DBC +∠BCD ),∠∠A =180°−2(180°−∠BDC )∠∠BDC =90°+12∠A ,∠∠A =2(110°−90°)=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用已知角表示出所求的角是解题的关键.6.D【分析】根据OB 平分∠AOC 得∠AOB =∠BOC ,又因为OE 是公共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OB 平分∠AOC∠∠AOB =∠BOC当∠DOE ∠∠FOE 时,可得以下结论:OD =OF ,DE =EF ,∠ODE =∠OFE ,∠OED =∠OEF .A 答案中OD 与OE 不是∠DOE ∠∠FOE 的对应边,A 不正确;B 答案中OE 与OF 不是∠DOE ∠∠FOE 的对应边,B 不正确;C 答案中,∠ODE 与∠OED 不是∠DOE ∠∠FOE 的对应角,C 不正确;D 答案中,若∠ODE =∠OFE ,在∠DOE 和∠FOE 中,DOE FOE OE OEODE OFE =⎧⎪=⎨⎪=⎩∠∠∠∠ ∠∠DOE ∠∠FOE (AAS )∠D 答案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断,理解全等图形中边和角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进而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将ABC 以点A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得到ADE ,∠ADE ABC ≌,E C ∴∠=∠,AFE DFC ∠=∠,∴AFE DFC △△,故∠正确;ADE ABC ≌,AB AD ∴=,ABD ADB ∴∠=∠,ADE ABC ∠=∠,ADB ADE ∴∠=∠,∴DA 平分BDE ∠,故∠正确;ADE ABC ≌,BAC DAE ∴∠=∠,BAD CAE ∴∠=∠,AFE DFC△△,CAE CDF∴∠=∠,CDF BAD∠=∠∴,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性质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探照灯的位置在角平分线的交点处,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探照灯的位置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探照灯位置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上,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数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B【分析】过点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然后利用∠ABD 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C=90°,AD平分∠BAC,∠DE=CD,∠S△ABD=12AB•DE=12×10•DE=15,解得:DE=3,∠CD=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能熟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图见解析,60°或120°【分析】(1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作出图形即可;(2)分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求解即可.(1)解:如图,射线OD即为所求.(2)解:如图,∠BOC与∠AOB、∠BOC'与∠AOB都互为补角,∠∠AOB=40°,且OD平分∠AOB,∠∠BOC=140°,∠BOC'=140°,∠AOD=∠BOD=12∠AOB=20°,当射线OA在∠BOC的外侧时,∠COD=∠BOC+∠BOD=140°+20°=160°;当射线OA在∠BOC'内部时,∠C'OD=∠BOC'-∠BOD=140°-20°=120°.综上,∠COD的度数为6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作图 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1)答案见详解(2)∠62(,);20(,);∠∠54π;∠相切,理由见详解 【分析】(1)∠根据叙述,利用正方形的网格即可作出坐标轴;∠利用过三点的圆可得圆心为圆上任意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可得到D .(2)∠利用(1)中所作的坐标系,即可表示出点的坐标;∠在Rt OA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半径长;∠理由直角三角形全等可证得∠ADC =90°,则可求得AC 的长度,AC 的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在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得答案;∠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DCE 为直角三角形即可证得DC CE ⊥,从而即可得出结论.(1)∠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过三点的圆可得圆心为圆上任意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可得到D ,如图所示:(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C (6,2);D (2,0);故答案为:C (6,2);D (2,0);∠在Rt AOD △中,90AOD ∠=︒,4AO =,2OD =,AD =故答案为:∠由∠得AD =在Rt DCF △中,90DFC ∠=︒,4DF =,2CF =,DC ∴在Rt AOD △和Rt DFC 中,AD DC OA DF=⎧⎨=⎩, ()Rt AOD Rt DFC HL ≅,DAO CDF ∴∠=∠,90DAO ADO ∠+∠=︒,90CDF ADO ∴∠+∠=︒,18090ADC ADO CDF ∴∠=︒-∠-∠=︒,AC ∴==,由2r π=,解得r =2254S r πππ∴===⎝⎭, ∴该圆锥的底面积为54π, 故答案为:54π. ∠直线EC 与D 相切,由图可知,在Rt CEF 中,90CFE ∠=︒,1EF =,2CF =,22222125CE EF CF ∴=+=+=,又由∠得DC =2220DC ==,2220525DC CE +=+=,22525DE ==,222DC CE DE ∴+=,∴DCE 为直角三角形,90DCE ∠=︒,DC CE ∴⊥,∴直线EC 与D 相切.【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共线的三点确定圆心的方法、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勾股定理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即为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垂径定理,圆锥的计算,正确求出弧长是难点.12.见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D PE =,再用HL 证明OPD OPE ≌.【详解】证明:∠AOC BOC ∠=∠,∠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又∠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PD PE =,90PDO PEO ∠=∠=︒,又∠PO PO =(公共边),∠()HL OPD OPE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本题的关键. 13.(1)254 (2)323【分析】(1)连接PB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 =6,由于AP =PB =t ,则PC =8-t ,在Rt ∠PC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PC BC PB +=,进行计算即可得;(2)由题意得,PC =t -8 , PB =14-t ,过点P 作PE ∠AB ,由于AP 平分∠BAC ,且∠ACB =90°得PC =PE ,根据HL 得Rt ∠ACP ∠Rt ∠AEP ,即可得AC =AE =8, BE =2,在 Rt ∠PE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PE BE PB +=,进行计算即可得.(1)解:如图所示,连接PB ,∠在Rt ∠ABC 中,AB =10,BC =6,∠8AC =由于AP =PB =t ,则PC =8-t ,在Rt ∠PC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PC BC PB +=222(8)6t t -+= 解得254t =, 即此时t 的值为254. (2)解:由题意得,PC =t -8 , PB =14-t ,如图所示,过点P 作PE ∠AB ,由于AP 平分∠BAC ,且∠ACB =90°,∠ PC =PE ,在Rt ∠ACP 与Rt ∠AEP 中,PC PE AP AP =⎧⎨=⎩∠Rt ∠ACP ∠Rt ∠AEP (HL ),∠AC =AE =8, BE =2,在 Rt ∠PE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PE BE PB +=,222(8)2(14)t t -+=- 解得:323t =, ∠当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t 的值为323.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14.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证明Rt∠BDE≅Rt∠CDF(HL),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又∠DE∠AB于E,DF∠AC于F∠DE=DF,∠BED=∠CFD=90°又∠BD=CD∠Rt∠BED∠Rt∠CFD(HL)∠∠B=∠C∠AB=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完整版】(真题汇编)人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人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下列命题: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的点,AF=BE,CE、BF交于H,BF交AC于M,O为AC的中点,OB交CE于N,连OH.下列结论中:①BF⊥CE;②OM=ON;③ ;④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④D.①②③④2、在△ABC中,AB=3,AC=4,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则AD的长的取值范围为()A.1<AD<7B.2<AD<14C.2.5<AD<5.5D.5<AD<113、如图,线段AC与BD交于点0,且OA=O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OB≌△COD,这个条件是( )A.AC=BDB.OD=OCC.∠A=∠CD.OA=OB4、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下列结论:①AE=AF;②DF=DN;③AE=CN;④△AMD和△DMN的面积相等,其中错误的结论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5、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O 作EF∥BC,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则△DOF的面积与△BOA的面积之比为()A.1:2B.1:4C.1:8D.1:166、如图,将两根钢条 AA',BB' 的中点连接在一起,使AA',BB' 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卡钳),则图中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 ,那么判定△OAB≌△OA′B′ 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边边边C.角边角D.角角边7、如图,在中,,,,BD平分,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 )A.4B.3C.2D.18、如图,在等边△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于点E,且CE=1.5,则AB的长为()A.3B.4.5C.6D.7.59、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直线a,b,c分别通过A、D、C三点,且a∥b∥c.若a与b之间的距离是5,b与c之间的距离是7,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A.70B.74C.144D.14810、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A.∠D=∠C,∠BAD=∠ABCB.∠BAD=∠ABC,∠ABD=∠BACC.BD=AC,∠BAD=∠ABCD.AD=BC,BD=AC11、如图,∠B=∠D=90°,CB=CD,∠1=30°,则∠2=()A.30°B.40°C.50°D.60°12、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 的是()A. B. C. D.1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B.90°C.120°D.150°14、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 延长线一点,当PA=CQ时,连结PQ交AC于D,则DE的长为()A. B. C. D.15、如图,是三条两两相交的笔直公路,某物流公司现要修建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这个货物中转站可选的位置有()A.1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ABC 中,AB=4,AC=2,D 是 BC 中点,若 AD 的长是整数,则AD=________.17、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18、如图,矩形ABCD中,AB=8,点E是AD上的一点,有AE=4,BE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交CD于点G.若G是CD的中点,则BC的长是________.19、如图,已知▱OABC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x=1和x=4上,O是坐标原点,则对角线OB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20、在中,,截三边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的度数是________.21、如图,AD和CB相交于点E,BE=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E≌△CDE (只添一个即可),你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22、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中点,P为AC边中点,E为BC上一点且BE =CE,连接AE,取AE中点Q并连接QD,取QD中点G,延长PG与BC边交于点H,若BC=6,则HE=________.23、如图,在中,,为边上一点,,平分的外角,且.连接交于为边上一点,满足,连接交于H.以下结论:①;② ;③ ;④若平分,则平分正确的是________.24、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A的坐标是(-3,1),点B的纵坐标是4,则B点的横坐标是________.25、如图,△ABD≌△CBD,若∠A=100˚,∠ABC=80˚,则∠BDC=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C=∠D=90°,DA=CB,∠CBA=28°,求∠DAC.27、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29、如图,△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过点M作ME⊥AB、M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ME=MF.30、已知: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是垂足,,求证:.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B2、D3、C4、D5、A6、A7、C8、C9、B11、D12、A13、B14、A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下) 全等三角形 章节测试
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 ,3cm ,6cm
B.7cm,4cm,5cm
C.3cm,4cm,8cm
D.4.2cm,2.8cm,7cm
3.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 )
4.如图,已知△ABC ≌△CDE,其中
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
( ) A.AC=CE B.∠BAC=∠
CDE C.∠ACB=∠ECD D.∠B=∠D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6. 如图,把图形沿BC 对折,点A 和点D 重合,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 (B) (C)
(D)
第3题图
D
E
第4题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7.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AB= A ′B ′
,∠B=∠B ′要保证△ABC ≌△A ′B ′C ′,可
补
充
的
条
件
是………………………………………………………………………………………………( )
A.∠B+∠A=900
B.AC= A ′C ′
C.BC=B ′C ′
D. ∠A+∠A ′=900
8.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
,∠B=∠B ′,补充下面一个条件,不能说明
△
ABC
≌
△
A
′
B
′
C
′
的
是……………………………………………………………………………………( )
A. BC=B ′C ′
B. AC= A ′C ′
C. ∠C=∠C ′
D. ∠A=∠A ′
9.如图,已知AE=CF,BE=DF.要证△ABE ≌△CDF,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BAC=∠ACD B.∠ABE=∠CDF C.∠DAC=∠BCA D.∠AEB=∠CFD
10.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是△ABD 的高,EF 是△ACD 的高,则…( ) A.∠B=∠C B.∠EDB=∠FDC C.∠ADE=∠ADF D. ∠ADB=∠ADC 11.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2.如图,D 、E 分别是AB,AC 上一点,若∠B=∠C ,则在下列条件中,
无法判定△ABE ≌△ACD 是………………………………( ) A.AD=AE B.AB=AC
C.BE=CD
D.∠AEB=∠ADC
A B C D
F E
第9题
A
A A
A
A 第10题
A B
C
D
O
第11题
A
B
C
E
第12题
D
二、专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如图,△ABC ≌△DEF,点B 和点E, 点A 和点D 是对应顶点, 则AB= ,CB= , ∠C= ,∠CAB= . 14.若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对应,则要视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还需增加的条件可以是 或 .
15.如图已知AC 与BD 相交于点O ,AO=CO,BO=DO,则AB=CD 请说明理由. 解:在△AOB 和△COD 中
(BO DO(AO CO ==⎧⎪⎨
⎪⎩
已知)(对顶角相等
已知) ∴△AOB ≌△COD ( ) ∴AB=DC ( )
16.如图,已知AO=OB,OC=OD,AD 和BC 相交于点E ,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17.在△ABC 和△DEF 中,AB=4, ∠A=350, ∠B=700,DE=4, ∠D= , ∠E=700
,
根据 判定△ABC ≌△DEF.
18.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DC(BC=DA(=⎧
⎪⎨⎪
⎩
已知)
已知)
()
∴△ABC ≌△DEF( )
19.如图∠B=∠DEF,AB=DE,要证明△ABC ≌△DEF ,
(1)若以“ASA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2)若以“SAS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20.如图,△ABC 中,AB=AC=13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若△EBC 的周长为21cm,则BC= cm.
第13题
A
B
C D
E
F
A B
D
C
O
第15题
O
A
B
D
第16题
C
E
第19题
B C
A E
C
D
第18题
A
D
A
B C
E D
第20题
三、耐心答一答:(本题有6小题,共40分)
21.(本题4分)已知∠α、∠β和线段a,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α,
∠B=∠β,BC=a.
22.(本题6分)已知AD平分∠CAB,且DC⊥AC, DB⊥AB,那么AB和AC相等吗?请说明
理由.
23.(本题6分)如图,已知BD=CD,∠1=∠2.
说出△ABD≌△ACD的理由.
C
A
B
A
B C
1 2
D
24.(本题8分)如图,已知AB=DC ,AD=BC,说出下列判断成立的理由: (1) △ABC ≌△CDA (2) ∠B=∠D
25.(本题8分) 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别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
①,请在下图中,沿着须先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26.(本题8分)如图,△ABC 中,AD 垂直平分BC,H 是AD 上一点,
连接BH,CH.
(1)AD 平分∠BAC 吗?为什么?
(2)你能找出几堆相等的角?请把他么写出来(不需写理由)
D
图①
画法1
画法2
画法3
画法4
A
C
B
H
D
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B C D C C B D C D D
二、专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13.DE,FE,∠F, ∠FED. 14.3第三边相等,这两边的夹角相等
15. ∠AOB=∠COD,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6.4 17.350, AAS 18.AC,CA,公共边,SSS 19.∠A=∠D 20.8
三、耐心答一答(本题有六小题,共40分)
21.图略 22.AB=AC 23.略 24.略
25.
画法1 画法2 画法3 画法4
26.(1)由△ADB≌△ADC(SAS)得∠BAD=∠CAD (4)4对,∠BHD=∠CHD, ∠ABD=∠ACD, ∠HBD=∠HCD, ∠BDA=∠CDA
lP ~22206 56BE 嚾1A31052 794C 祌8T23099 5A3B 娻22122 566A 噪32922 809A 肚32476 7EDC 络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