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与设计论文[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结课论文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结课论文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结课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应用程序,到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平台,再到科学研究中的模拟和数据分析,程序设计和算法的身影无处不在。

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推动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程序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它涉及到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编写指令,让计算机按照我们的意愿执行任务。

一个好的程序设计应该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易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以及高效的性能。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对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有深入的理解。

以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Python 为例,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列表、字典等,以及各种控制结构,如条件语句(ifelse)、循环语句(for、while)等。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元素,我们可以编写出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

比如,要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两个数的平均值,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 Python 代码:```pythonnum1 = 5num2 = 10average =(num1 + num2) / 2print("平均值为:", average)```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它展示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明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

算法分析则是对程序所使用的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一个算法的性能通常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衡量。

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运行所需的时间与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而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运行所需的存储空间与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一个排序算法,我们可以比较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 O(n^2),而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快速排序的性能通常要优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论文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论文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论文1.引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是数据结构的有力补充,从中可以了解到算法设计的奥妙以及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存储结构更深层次的运用。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是面向设计的、处于核心地位的一门学科。

算法是一组有穷的规则,它规定了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一系列运算。

算法设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有:分治法、贪心方法、动态规划、回溯法、分枝-限界法、基本检索与周游方法、遗传算法等。

本文主要对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递归算法以及动态规划算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及对具体问题的编程实现。

2.递归算法分析2.1递归算法简介与特点递归就是在函数或子过程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己的算法;递归算法是从下往上进行思维,需要对问题有全局的了解;在使用递归算法时,必须至少测试一个可以终止递归的条件,并且还必须对在合理的递归调用次数内未满足此类条件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没有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的条件,则过程将陷入执行无限循环的高度危险之中;递归算法的描述非常简洁而易于理解,但因重复计算和较大的堆栈消耗使递归算法的解题的运行效率较低;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支持递归,在递归调用的过程当中系统为每一层的返回点、局部量等开辟了栈来存储,递归次数过多容易造成栈溢出等不利编程的因素,所以一般不提倡用递归算法设计程序。

2.2递归过程递归过程是直接调用自己或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调用语句间接调用自己的过程。

在一个过程的运行期间调用另一个过程时,在执行被调用过程之前,系统要先把所有的实在参数返回地址等信息传递给被调用的过程保存,为被调用过程的局部变量分配存储空间,将控制转移到被调用入口。

接下来从被调过程返回调用过程要保存被调用过程的计算结果,释放被调用过程的数据区,依照被调过程保存的返回地址将控制转移到调用过程。

该过程服从后调用先返回的原则。

2.3递归算法的优缺点递归算法易于理解,结构清晰,所编写的代码简洁精练,可读性好,有利于代码的维护。

算法分析及设计范文

算法分析及设计范文

算法分析及设计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复杂度
也在不断增加,对信息系统的算法设计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算法分析与设
计横跨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各个领域,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值得研究
分析。

算法分析与设计是指用数学和逻辑等手段,研究问题的计算解决方案,通过研究问题的有效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可行性来设计、证明和实现其
中一计算有效解决方案的一种技术。

其包括分析问题的特点,描述问题的
概要,确定问题的输入和输出,把抽象问题转换成可执行程序的运算过程,确定算法的时空复杂度,确定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及评价算法的性
能等多方面工作。

算法分析与设计是以计算机软件的功能需求为基础,结合算法学、数
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来分析和设计一种应对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
算法原则,然后用程序语言作出算法的具体实现。

算法分析结课论文(分治法的应用)

算法分析结课论文(分治法的应用)

前言 (1)正文 (1)2.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2.1.1设计的目的 (1)2.1.2设计的意义 (1)2.2设计的目标与总体方案 (1)2.1.1设计的目标 (1)2.1.2设计的总体方案 (2)2.3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2)2.3.1硬件环境要求 (2)2.3.2软件环境需求 (2)2.3.3设计的流程图 (2)2.3.4设计的方法及详细内容 (2)2.3.4.1让用户输入信息 (2)2.3.4.2数据整理 (3)2.3.4.3查找数据并输出结果 (4)2.3.4.4询问用户是否继续 (5)2.4设计的创新与关键技术 (6)2.4.1设计的特点 (6)2.4.2设计的难点 (7)2.4.3软硬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7)2.5结论 (7)致谢 (7)参考文献: (8)附录: (9)算法研究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

近年来,算法领域去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这些进展包括快速算法的开发,如发明了傅里叶变换开速算法,以及不存在有效算法的本质问题的惊人发现。

这些结果点燃了计算机学者对算法研究的兴趣。

算法设计与分析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注意的领域。

计算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目前,各行业、各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并由此产生出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需求。

为了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开发出适合各种应用需求的软件,必须遵循软件工程的原则。

设计一个高效的程序不仅需要编程小技巧,更需要合理的数据组织和清晰高效的算法,这正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些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在有关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论述中认为,计算机科学是一中创造性思维活动,其教育必须面向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正是一门面向设计,且处于计算机学科核心地位的教育课程。

通过对计算机算法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掌握算法设计的主要法方法,培养对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正确分析的能力,为独立设计算法和对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算法与算法分析范文

算法与算法分析范文

算法与算法分析范文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操作序列。

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不同的计算问题,如排序、图形处理等。

算法分析是对算法性能和效率的评估和比较。

通过对算法的分析,可以评估算法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选择最优算法。

算法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预测算法的运行时间和内存消耗。

算法的性能通常使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衡量。

时间复杂度是算法执行所需的时间与问题规模的关系,通常用大O记法表示。

空间复杂度是算法执行所需的额外内存与问题规模的关系,通常是指算法使用的额外空间。

在算法分析中,常用的时间复杂度有O(1)、O(log n)、O(n)、O(n log n)和O(n^2)等。

O(1)表示常数时间复杂度,不论问题规模如何,算法都可以在固定时间内执行完毕。

O(log n)表示对数时间复杂度,通常用于二分查找等问题。

O(n)表示线性时间复杂度,算法的执行时间与问题规模成线性关系。

O(n log n)表示线性对数时间复杂度,由于其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常用于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O(n^2)表示平方时间复杂度,通常用于嵌套循环的情况。

空间复杂度通常以字节为单位,用于描述算法所需的额外内存消耗。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包括O(1)、O(n)和O(n^2)等。

O(1)表示常数空间复杂度,算法的内存消耗固定无论问题规模如何。

O(n)和O(n^2)表示线性和平方空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成线性和平方关系。

算法的分析通常采用平均情况和最坏情况进行评估。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在最不利输入下的性能。

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则表示算法在随机输入下的性能。

算法的优化是算法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算法的优化,可以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提高算法的性能。

常见的算法优化方法包括算法替代、数据结构优化和并行计算等。

总而言之,算法和算法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对算法的分析和优化,可以选择和设计出最优算法,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性能。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论文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论文

算法设计与分析论文回溯法回溯法有“通用的解题法”之称。

应用回溯法解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问题的解空间。

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由多部分构成,即,一个大的解决方案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小的决策组成。

很多时候它们构成一个决策序列。

解决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决策序列构成该问题的解空间。

解空间中满足约束条件的决策序列称为可行解。

一般说来,解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目标,在约束条件下使目标达到最优的可行解称为该问题的最优解。

回溯法概述回溯法可以系统的搜索一个问题的所有解或任一个解它在包含问题的所有解的解空间树中,按照深度优先的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

算法搜索到某一结点时,如果断定该结点肯定不包含问题的解,则跳过以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逐层向其祖先结点回溯这种以深度优先方式搜索问题的解的方法称为回溯法回溯算法的形式描述假设回溯算法要找出所有的答案结点而不是仅仅只找出一个。

①设(x1,x2,…,xi-1)是状态空间树中由根到一个结点(问题状态)的路径。

②T(x1,x2,…,xi-1)是下述所有结点的xi的集合,它使得对于每一个xi, (x1,x2,…,xi)是一条由根到结点xi的路径③存在一些限界函数Bi (可以表示成一些谓词),如果路径(x1,x2,…,xi)不可能延伸到一个答案结点,则Bi (x1,x2,…,xi)取假值,否则取真值。

因此,解向量X(1:n)中的第i个分量就是那些选自集合T(x1,x2,…,xi-1)且使Bi为真的xi。

回溯法思想第一步:为问题定义一个状态空间(state space),这个空间必须至少包含问题的一个解第二步:组织状态空间以便它能被容易地搜索。

典型的组织方法是图或树第三步:按深度优先的方法从开始结点进行搜索–开始结点是一个活结点(也是E-结点:expansion node)–如果能从当前的E-结点移动到一个新结点,那么这个新结点将变成一个活结点和新的E-结点,旧的E-结点仍是一个活结点。

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论文

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论文

目录前言 (1)项目概况 (1)2.1开发工具简介 (1)2.2基本情况 (1)正文 (1)3.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3.2目标与总体方案 (1)3.2.1 设计目标 (1)2.2.2 工作进度安排 (1)3.3设计方法和内容 (2)3.3.1硬件环境 (2)3.3.2软件环境 (2)3.3.3设计算法的基本思想 (2)3.3.4 运行环境及所用函数解析 (4)3.4设计创新与关键技术 (5)3.5结论 (5)有关说明 (5)致谢 (5)参考文献 (6)附录: (7)前言人类已经跨入了新世纪,正在进入信息时代。

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不但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以及思想观念。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软件无处不在。

软件在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中至关重要,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时成为新兴信息产业的支柱。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要熟练而又灵活的运用与操作计算机,就要用到一些程序,程序的强大又简练,主要是靠程序的思想与算法,合理的设计程序思想,运用算法,才能更加体现出程序对计算机的操作,更能体现出计算机的强大。

项目概况2.1开发工具简介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它适合作为系统描述语言,既可以用于编写系统软件,也可以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它具有语言简洁,使用灵活,运算符丰富,数据类型丰富,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程序可移植性好,此次设计的项目是在Microsoft Visual C++的环境下编辑。

2.2基本情况此次项目是在校机房408室和宿舍,用了14天的时间编辑出来的。

前7天在查阅资料,规划系统结构,后面的几天中,在编辑系统程序,并且调试次程序。

此项目是皇后算法,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时间也有限,所编辑的系统比较简单。

算法设计和分析课程论文

算法设计和分析课程论文

湖南理工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贪心法的应用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学院计算机日期(2014年4月10日)课程论文评价标准贪心法的应用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逐步获得最优解从而获得整体最优解的策略就是贪心策略,在已经学会在解的范围可以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枚举或递归策略,一一比较它们最后找到最优解;但当解的范围非常大时,枚举和递归的效率会非常低。

这时就可以考虑用贪心策略。

贪心算法没有固定的框架,算法设计的关键是贪心策略的选择,贪心策略要具有无后向性,即某阶段状态一旦确定以后,不受这个状态以后的策略的影响。

当一个问题有好几种解决方法时,贪心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本文讲述了贪心算法的含义、基本思路以及贪心算法在实例中的应用。

关键词:贪心算法;删数问题;最小生成树一、引言在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一个问题就有无后向性和贪心选择性质时,贪心算法通常会给出一个简单、直观和高效的解法。

贪心算法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得到一个问题的解。

它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前状态下就有某种意义的最好选择,即贪心选择;并且每次贪心选择都能将问题化解为一个更小的与原问题具有相同形式的子问题。

尽管贪心算法对于很多问题不能总是产生整体最优解,但对于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问题,以及删数问题等却可以获得整体最优解,而且所给出的算法一般比动态规划算法更为简单、直观和高效。

二、贪心算法的含义和特点(一)贪心算法的含义贪心算法是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得到问题解的过程。

贪心算法是一种能够得到某种度量意义下的最优解的分级处理方法,它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有的选择,也就是说贪心策略并不是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它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算法。

(二)贪心算法的特点1、从全局来看,运用贪心策略解决的问题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无回溯过程,后面的每一步都是当前看似最佳的选择,这种选择依赖已作出的选择,但并不依赖未作出的选择。

2、不能保证最后求出的解是最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设计与分析论文
题目0-1背包问题的算法设计策略对比与分析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引言
对于计算机科学来说,算法(Algorithm)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

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

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算法可以理解为有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

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和序列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除了初始条件;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思曾著过一本著名的书《数据结构十算法= 程序》,可见算法在计算机科学界与计算机应用界的地位。

1 算法复杂性分析的方法介绍
算法的复杂性是算法效率的度量,是评价算法优劣的重要依据。

一个算法的复杂性的高低体现在运行该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上面,所需的资源越多,我们就说该算法的复杂性越高;反之,所需的资源越低,则该算法的复杂性越低。

计算机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空间(即存储器)资源。

因而,算法的复杂性有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之分。

不言而喻,对于任意给定的问题,设计出复杂性尽可能地的算法是我们在设计算法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当给定的问题已有多种算法时,选择其中复杂性最低者,是我们在选用算法适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

因此,算法的复杂性分析对算法的设计或选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于算法的复杂性,有两个问题要弄清楚:用怎样的一个量来表达一个算法的复杂性;对于给定的一个算法,怎样具体计算它的复杂性。

让我们从比较两对具体算法的效率开始。

1.1比较两对算法的效率
考虑问题1:已知不重复且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好的m个整数的数组A[1..m](为简单起见。

还设m=2 k,k是一个确定的非负整数)。

对于给定的整数c,要求寻找一个下标i,使得A[i]=c;若找不到,则返回一个0。

问题1的一个简单的算法是:从头到尾扫描数组A。

照此,或者扫到A的第i个分量,经检测满足A[i]=c;或者扫到A的最后一个分量,经检测仍不满足A[i]=c。

我们用一个函数Search来表达这个算法:
Function Search (c:integer):integer;
Var J:integer;
Begin
J:=1; {初始化}
{在还没有到达A的最后一个分量且等于c的分量还没有找到时,
查找下一个分量并且进行检测}
While (A[i]<c)and(j<m) do
j:=j+1;
If A[j]=c then search:=j {在数组A中找到等于c的分量,且此分量的下标为j}
else Search:=0; {在数组中找不到等于c的分量}
End;
容易看出,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个算法要检测A的所有m个分量才能判断在A中找不到等于c的分量。

解决问题1的另一个算法利用到已知条件中A已排好序的性质。

它首先拿A 的中间分量A[m/2]与c比较,如果A[m/2]=c则解已找到。

如果A[m/2]>c,则c 只可能在A[1],A[2],..,A[m/2-1]之中,因而下一步只要在A[1], A[2], .. ,A[m/2-1]中继续查找;如果A[m/2]<c,则c只可能在A[m/2+1],A[m/2+2],..,A[m]之中,因而下一步只要在A[m/2+1],A[m/2+2],..,A[m]中继续查找。

不管哪一种情形,都把下一步需要继续查找的范围缩小了一半。

再拿这一半的子数组的中间分量与c 比较,重复上述步骤。

照此重复下去,总有一个时候,或者找到一个i使得A[i] =c,或者子数组为空(即子数组下界大于上界)。

前一种情况找到了等于c的分量,后一种情况则找不到。

这个新算法因为有反复把供查找的数组分成两半,然后在其中一半继续查找的特征,我们称为二分查找算法。

它可以用函数B_Search来表达:Function B_Search ( c: integer):integer;
Var
L,U,I:integer;{U和L分别是要查找的数组的下标的上界和下界}
Found:boolean;
Begin
L:=1; U:=m; {初始化数组下标的上下界}
Found:=false; {当前要查找的范围是A[L]..A[U]。

}
{当等于c的分量还没有找到且U>=L时,继续查找}
While (not Found) and (U>=L) do
Begin
I:=(U+L) div 2;{找数组的中间分量}
If c=A[I] then Found:=Ture
else if c>A[I] then L:=I+1
else U:=I-1;
End;
If Found then B_Search:=1
else B_Search:=0;
End;
容易理解,在最坏的情况下最多只要测A中的k+1(k=logm,这里的log以2为底,下同)个分量,就判断c是否在A中。

算法Search和B_Search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但在最坏的情况下(所给定的c不在A中),两个算法所需要检测的分量个数却大不相同,前者要m=2 k 个,后者只要k+1个。

可见算法B_Search比算法Search高效得多。

以上例子说明:解同一个问题,算法不同,则计算的工作量也不同,所需的计算时间随之不同,即复杂性不同。

上图是运行这两种算法的时间曲线。

该图表明,当m适当大(m>m0)时,算法B_Search比算法Search省时,而且当m更大时,节省的时间急剧增加。

不过,应该指出:用实例的运行时间来度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并不合适,因为这个实例时间与运行该算法的实际计算机性能有关。

换句话说,这个实例时间不单纯反映算法的效率而是反映包括运行该算法的计算机在内的综合效率。

我们引入算法复杂性的概念是为了比较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的效率,而不想去比较运行该算法的计算机的性能。

因而,不应该取算法运行的实例时间作为算法复杂性的尺度。

我们希望,尽量单纯地反映作为算法精髓的计算方法本身的效率,而且在不实际运行该算法的情况下就能分析出它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