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小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新编魔幻冰火

化学趣味实验新编--魔幻冰火通城一中胡兵实验目的1.探究晶体的结晶过程及发生的热效应2.探究热袋的秘密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用品实验仪器:250mL烧杯铁架台蒸发皿导管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药品:醋酸钠晶体蒸馏水脱脂棉过氧化钠实验原理醋酸钠可形成较稳定的过饱和溶液。
实验时诱发该过饱和溶液结晶,可形成像冰一样的晶体,同时会放出较多的热,从而加热烧杯下面的气囊将水从导管中滴落到过氧化钠上引发脱脂棉的燃烧。
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1.将醋酸钠晶体加热熔融,小心冷却形成过饱和溶液;2.加热气囊使导管吸入少量蒸馏水;3.在手上粘上少量醋酸钠晶体,实验时落入醋酸钠过饱和溶液中引发结晶。
实验说明1.过饱和醋酸钠应该事先装入烧杯中2.此实验趣味性很强,像魔法一样具有很好的表演性质,故可用作趣味实验。
3.此实验源自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87页,探究热带的秘密。
魔力生烟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湖北省通城一中胡兵内容摘要:此实验是对人教版课本化学选修三第87页探究热袋秘密实验的改进创新。
可用于探究晶体的结晶过程及发生的热效应,过饱和溶液的性质及趣味实验表演。
关键词:热袋结晶热效应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体现化学知识。
比如在冬天使用的热袋也隐藏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我们可以利用热袋的原理设计一个趣味实验使之运用于化学教学。
我们在学习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时,由于知识相对较抽象,学生容易困乏。
通过此趣味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学习晶体的一些理论性质,又可以消除疲劳,激发学习理论化学的兴趣。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燃烧匙、大烧杯、醋酸钠、蒸馏水、白磷、氯酸钾、乳糖、靛蓝、鹅黄、丁鹅黄等。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该实验可以利用过饱和溶液的不稳定性,在遇到很小的醋酸钠晶体时会破坏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稳定性,使醋酸钠晶体大量析出。
而醋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温度升高使位于燃烧匙上的白磷着火,再引发发烟剂,从而产生明显的现象。
实验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产生学习理论化学的兴趣。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内容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内容好嘞,今天咱们聊聊那个有趣的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听着名字就觉得神秘对吧?说实话,这实验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看。
想象一下,两个双胞胎兄弟,没错,就是那种一模一样的,连心情都能感应到的那种,竟然被让去爬梯子。
是不是听起来像是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但实际上,这个实验可不是为了测试他们的爬梯子技能,而是想看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咱们先从实验的设置说起吧。
实验室里搭了一架梯子,哎,你想象一下,那种普通的那种,木头做的,没什么特别的。
实验者让这两个兄弟分别在梯子的两端准备好。
结果可有趣了,一个兄弟兴致勃勃,像小鸟一样就开始飞快往上爬,另一边的兄弟呢,慢吞吞的,跟乌龟似的。
大家都在屏息以待,心里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趣的是,那个爬得慢的兄弟,看到自己兄弟爬得那么快,心里竟然有点着急了。
他就像被按了快进键一样,突然就加快了速度。
这种感觉,真是太妙了!一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滞了,只有他们的竞争和那条梯子。
你能想象他们之间那种默契吗?就像在打游戏,一边玩一边观察对方的动作。
可能你觉得这只是普通的心理反应,但这就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竞争意识。
在这个实验中,观察者们还注意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
兄弟俩的表现不仅仅是速度上的差异,更在于他们对于这个任务的态度。
那个爬得快的兄弟,脸上洋溢着一种乐观的神情,简直就像是个小太阳;而慢吞吞的那个,虽然不急,但他内心似乎有一种“我不急,但我会追上你”的坚持。
就像老话说的,“慢工出细活”,虽然他速度慢,但每一步都踏实。
当然了,实验还不仅仅是看他们爬得快慢。
实验者们还通过各种手段,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
比如说,给他们设定了一些小障碍,看看他们的反应。
结果可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兄弟毫不在意,仿佛那些障碍就像小石子一样,轻轻一跳就过去了;而有的则在障碍面前显得有些犹豫,心里想:“这玩意儿我能过吗?”这时候,兄弟俩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更有趣了。
快的兄弟时不时回头看看,仿佛在说:“快点啊,别落下了!”而慢的兄弟则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一种默默的支持。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意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令人惊叹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
故事一:魔幻的变色龙反应在实验室中,有一种被称为“变色龙反应”的化学实验引人注目。
这个实验展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溶液如何在相互反应后迅速变色。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们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这个实验需要三种液体溶液:钾碳酸钾、硫酸二氧化锰和甲酸。
开始时,钾碳酸钾的溶液是无色的,硫酸二氧化锰的溶液呈浅紫色,甲酸则是黄色的。
当这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化学反应迅速发生,颜色随之变化。
溶液开始变色,从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变为深橙色,随后是红色、深蓝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变化是由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的不同形成的。
这个实验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让人感叹化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二:可怕的炸碎瓶子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个学生用一个空的玻璃瓶和硫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
当他将硫酸加入瓶中,并轻轻倾斜瓶子时,瓶子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这看上去可能像是魔法,但实际上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硫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积聚在瓶子中,由于瓶口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气体,导致气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瓶子爆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会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爆炸。
故事三:冰与盐的“热情相爱”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喜欢用盐来融化冰块。
这是因为盐和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即冰的熔点降低。
当我们向冰块上撒盐时,盐会与冰表面接触,从而改变冰的结构。
盐会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冰晶逐渐解开。
在这个过程中,冰的熔点降低,使得冰块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这是因为盐与冰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冰的结晶。
科学实验教案设计:魔幻陀螺转动

科学实验教案设计:魔幻陀螺转动魔幻陀螺转动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魔幻陀螺转动实验,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陀螺受力产生自转的物理原理。
二、实验材料1.魔幻陀螺2.一块光滑的木板3.匀速电动钻4.钻头5.实验笔记本三、实验步骤1.将魔幻陀螺放在光滑木板上,确定它严密固定在其上。
让陀螺的轴线指向北极。
2.启动钻头并使它按照陀螺轴线的方向在陀螺上钻一个小孔。
3.将钻笔减慢并使陀螺轴线小幅度变化,使陀螺开始旋转。
4.记录陀螺开始旋转的时间并记录它的自转速度(每秒转数)。
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
5.单独记录其他变量并监测它们的影响,如支撑下轴承的摩擦力、轴承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力以及为保证稳定旋转所需的其它要素。
6.对于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在陀螺中间加入小型陀螺,以更好的观察。
四、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陀螺开始旋转的时间和自转速度(每秒转数)。
2.我们发现,当陀螺轴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支撑下轴承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力会减小轴承的摩擦力,这样会导致陀螺能够更加方便地自转。
3.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给孩子们一个工程师的任务。
如如何设计一个可以让陀螺长时间旋转的陀螺外壳,如何利用陀螺产生力来实现磁悬浮和稳定不倾的自行车等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魔幻陀螺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陀螺受力产生自转的物理原理。
同时,他们还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制作,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这有助于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让他们注意到科技发展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魔法液体实验制作可变色可反应的液体

魔法液体实验制作可变色可反应的液体
魔法液体实验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制作出可变色、可反应的液体。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制
作这种有趣的液体。
材料准备:
1. 蓝色试剂A
2. 红色试剂B
3. 透明瓶子
4. 搅拌棒
5. 水
制作步骤:
1. 将透明瓶子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杂质。
2. 在瓶子里倒入适量水,约占瓶子容积的三分之二。
3. 分别取一小部分蓝色试剂A和红色试剂B,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4. 将蓝色试剂A倒入装有水的瓶子中,搅拌均匀。
5. 等待片刻,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
你会看到液体从蓝色变成了紫色。
6. 接着将红色试剂B倒入瓶子中,再次搅拌均匀。
7. 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液体变成了红色。
实验原理:
蓝色试剂A和红色试剂B分别属于酸性和碱性溶液,当两种试剂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液体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了试剂之间的酸碱中
和反应,制作出了可变色、可反应的神奇液体。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还能了
解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魔法液体实验不仅寓教于乐,还能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有趣的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开
拓自己的视野,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制
作这个神奇的液体吧!。
【六年级】有关科学的作文600字 魔幻科学秀

【六年级】有关科学的作文600字魔幻科学秀魔幻科学秀在一个晴朗的夏日,学校举办了一场魔幻科学秀。
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科学实验作品。
舞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同学们一个个都很认真地准备着自己的展示项目。
第一个上场的是小明同学,他准备了一个“水的魔法”实验。
他将一杯普通的水倒入一个魔术水晶球中,顿时水变成了红色,接着又变成了蓝色。
大家都惊呆了,这简直就像是魔术一样神奇!接着是小红同学的“悬浮飞行器”实验。
她用简单的材料做了一个小飞行器,然后用一根绳子悬挂在空中,打开开关,飞行器竟然真的开始在空中飞行了起来。
大家纷纷掌声不断,对她的创意和实验结果赞叹不已。
接下来轮到小云同学展示她的“光的魔术”。
她用镜子和凸透镜将一束光线折射,让光线在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光环。
同学们都不禁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魔术表演。
随后是小华同学的“冰火两重天”实验。
他用冰块和火柴进行实验,冰块在火焰中融化,但却不烧着。
这种神奇的现象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大家都为他的创意和实验方法而欢呼。
轮到小李同学展示他的“变色龙实验”。
他用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让白色涂料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彩虹色。
这种变色实验让大家目瞪口呆,仿佛看到了一个变色龙般神奇的实验。
整个魔幻科学秀持续了两个小时,同学们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的实验作品,让大家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通过这次科学秀,同学们不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实验成果,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学实验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在科学的海洋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探险家,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科学奇迹。
愿我们的科学之旅越走越远,创造更多的奇迹,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
小小化学家中班科学化学实验

小小化学家中班科学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让人着迷的科学,它既神秘又有趣。
在小小化学家中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学实验,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化学的奇妙世界。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原子、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实验一:魔幻变色草莓实验材料:1. 草莓2. 牛奶3. 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或小苏打水)实验步骤:1. 将草莓浸泡在牛奶中,使其充分浸润。
2. 取出浸泡后的草莓,将其放置在碱性物质中。
实验原理:当草莓浸泡在牛奶中时,牛奶的酸性会与草莓的天然酸反应,导致草莓的颜色变浅。
而当浸泡后的草莓放入碱性物质中时,碱性物质中的化学反应会使草莓的颜色逐渐变亮且变得鲜艳。
实验二:神奇的气球充气1. 塑料瓶2. 小苏打3. 醋4. 气球实验步骤:1. 将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中。
2. 将醋倒入气球中,不要让醋流入塑料瓶。
3. 将气球口紧紧盖住塑料瓶口。
实验原理: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气球中的醋与塑料瓶中的小苏打反应时,气泡会不断产生,从而将气球充气。
实验三:魔法变颜色实验材料:1. 红、蓝、黄的食用色素2. 牛奶3. 洗碗液4. 棉花棒1. 在牛奶的不同区域滴入红、蓝、黄的食用色素。
2. 在洗碗液上沾取棉花棒,并将其浸入滴有食用色素的牛奶中。
实验原理: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而洗碗液分子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在洗碗液的作用下,亲水基团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色素在牛奶中变得离心,产生独特的纹路和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分子的特性,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精彩的实验,小小化学家们在观察中学习,通过实践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
他们探索着分子之间的互作用,亲眼见证化学反应的变化。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实验技能、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完成这些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孩子们在保护者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奇妙的科学实验让你的实验室变成魔法王国

奇妙的科学实验让你的实验室变成魔法王国当我们想到科学实验室,大部分时候会想到严肃、冷酷的环境,充满着复杂的仪器和枯燥的实验步骤。
然而,科学实验并不一定只是单调和无聊的。
通过一些奇妙的科学实验,你可以让你的实验室变成一个充满魔力和惊喜的魔法王国。
一、色彩的魅力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些色彩实验来开启魔法王国的大门。
试想一下,当你将一些普通的化学药品和颜料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1. 魔幻的彩虹火焰这个实验需要一些耐火容器、乙醇和盐。
首先,将乙醇倒入耐火容器中,加入少量的盐。
之后点燃乙醇,你将会看到一个美丽的彩虹火焰在容器中跳跃。
这是因为不同金属离子的存在使得火焰的颜色多变,形成了绚丽的视觉效果。
2. 奇幻的夜空在一个黑暗的房间中,点燃一些磷化合物或者针对于荧光材料。
接着,打开电风扇并将其对准荧光物质,即可欣赏到一个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的景象。
这是因为磷化合物在光的刺激下激发了荧光效应,让你的实验室变成了一个充满神秘和诗意的魔法王国。
二、用化学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除了颜色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来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妙之处。
1. 魔幻的液体爆炸这个实验需要一些富含气体的饮料,如可乐或苏打水,以及一粒薄荷糖。
将薄荷糖放入装有饮料的瓶子中,迅速密封瓶口,并观察实验室中发生的神奇现象。
由于薄荷糖上的小孔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当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你将会看到一个令人惊叹的瓶盖突然弹飞,仿佛瓶中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2. 魔术般的失重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用到一个鸡蛋和一些醋。
取一个瓶子,倒入足够的醋,然后将鸡蛋轻轻放入瓶中。
等待一段时间,你会看到醋与鸡蛋表面的蛋壳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腐蚀掉蛋壳。
几天后,你会惊奇地发现鸡蛋完全没有了蛋壳,只剩下一个透明的蛋白和蛋黄,仿佛一个失重的蛋一样。
三、声音的魅力除了色彩和化学反应,声音也是一个奇妙的领域。
通过一些声音实验,你可以让实验室充满魔法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魔幻小实验(一)(推荐)一、指纹检查实验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印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形成棕色指纹印记。
实验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实验步骤: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cm,但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按几个手印。
2,用药匙去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
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取出,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即可。
二、滴水生烟实验原理: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胶塞、纸、碘、锌粉、碳酸钠(NaCO3)溶液实验步骤:1,用药匙的小匙分别取少量的碘和锌粉,在纸上混合均匀。
2,用小纸条将碘和锌的混合物送入锥形瓶地中央,用带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住锥形瓶口。
3,向锥形瓶内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4滴水,这时锥形瓶内会有大量的烟雾产生。
4,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塞好瓶塞后振荡,吸收碘以防止污染。
三、吹起生火实验原理: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
实验用品: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管、过氧化钠(Na2O2)、脱脂棉实验步骤:1,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
2,用镊子将带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
3,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起,观察现象。
四、火龙写字实验原理:当纸上的硝酸钾(KNO3)与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时,硝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纸被烧焦。
实验用品:木条、火柴、毛笔、白纸、红笔、饱和硝酸钾溶液实验步骤:1,用毛笔蘸饱和硝酸钾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注意笔画要连续不断),要重复写2~3遍,然后在字的起笔处用红笔做个记号。
2,把纸晾干,放在水泥地(砖地或土地)上。
3,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有记号的地方,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好像用火写字一般。
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字。
五、变色溶液实验原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空气中的氧气(O2)具有氧化性,可做氧化剂,它们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振荡溶液时,瓶内的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氧气在溶液中的溶解量增大,使反应向指示剂中的无色基团被氧气氧化为蓝色基团的方向进行,因此溶液变为蓝色;当静置后,溶液中的氧气减少,使反应向蓝色基团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基团的方向进行,因此溶液变为无色。
如此反复,直到溶液中的葡萄糖消耗完。
实验用品:葡萄糖、氢氧化钠(NaOH)粉末、水、亚甲基蓝试剂、透明带盖塑料瓶、药匙实验步骤:1,把4g葡萄糖和4g氢氧化钠(NaOH)加入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再加入150ml水和2~3滴亚甲基蓝试剂(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
2,加盖后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再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这个颜色变化过程可以多次重复。
六、喷雾作画实验原理: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铁钉、锤子、甲基橙试剂、石蕊试剂、酚酞试剂、淀粉溶液、碘酒、氢氧化钠(NaOH)溶液、盐酸(HCl)溶液实验步骤:1,用毛笔分别蘸取甲基橙试剂、石蕊试剂、酚酞试剂、淀粉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
3,前三种先用氢氧化钠喷洒,后用盐酸喷洒,最后一种用碘酒喷洒。
七、“可乐”变“雪碧”实验原理: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碘溶液的颜色褪去:I2+2Na2S2O3 = 2NaI+Na2S4O6实验用品:可口可乐瓶、蒸馏水、烧瓶、酒精、碘片、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糯米纸实验步骤:1,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ml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
2,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
一瓶“可乐”就制好了。
3,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子安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到瓶内。
4,将可口可乐任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八、人造雪景实验原理:苯甲酸受热融化并蒸发,冷却又凝结,致使绿叶树枝上挂满了白色晶体,宛如一幅严冬的雪景。
烧瓶、带孔活塞、酒精灯、火柴、苯甲酸、绿叶树枝、三脚架、石棉网实验步骤:1,将绿叶树枝插到带孔活塞上,小心插紧,并将活塞按到装有少量苯甲酸的烧瓶中,小心塞紧。
2,将石棉网放到三角架上,点燃酒精灯,放于三角架下,然后将烧瓶放于石棉网上,微热,片刻之后,绿叶树枝上挂满“白雪”,景色十分美丽。
九、蜡烛自明实验原理: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烛芯上,二硫化碳很快挥发掉,剩下细小的白磷颗粒。
白磷与空气接触,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燃烧起来。
白磷燃烧时,就把烛芯点着了。
实验用品:6mm×6mm木板、30ml试剂瓶、镊子、滴管、二硫化碳、白磷、蜡烛实验步骤:1,取一只点燃过的蜡烛固定在木板上,烛芯要长而松散。
在试剂瓶中注入5mml二硫化碳,再用镊子夹取一块蚕豆大小的白磷放入二硫化碳中,塞上瓶盖,轻轻摇晃,使白磷溶解成溶液。
2,用滴管吸取少量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到烛芯上。
不久,烛芯就自燃起来。
十、铜丝灭火实验原理:铜不但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且传递热量的本领也是顶呱呱的。
当铜丝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时,火焰的热量大部分被铜丝带走,结果使蜡烛的温度大大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90℃)时,蜡烛当然就不会燃烧了。
实验用品:蜡烛、铜丝、火柴实验步骤:1,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
2,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里面的火焰却熄灭了。
十一、烧不坏的手帕酒精虽是容易燃烧的物质,但水是不能燃烧的,当酒精快要烧完的时候,手帕上的水蒸发出去的还不是很多,仍有大量的水存在,所以手帕就烧不坏了。
实验用品:手帕、酒精、清水、木棒、烧杯实验步骤:1,杯子里放酒精两份,加清水一份,充分混合,然后取一块手帕,浸入这个溶液里,浸透以后,拿出来绕在一只木棒上,点火燃烧。
2,你会看到手帕燃烧的很旺,好像这块手帕立刻就要烧成灰似地,但等到火焰变小的时候,迅速摇动木棒,再细看手帕,竟然毫无损伤,就连一点焦斑也没有。
十二、烧不着的棉布实验原理: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用品:棉布、磷酸钠溶液、明矾溶液、酒精灯、铁架台、坩埚、剪刀实验步骤:1,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2,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在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干,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进而得到氢氧化铝。
3,将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布条放到燃着的酒精灯上,这时你会发现,布条怎么也烧不起来。
十三、寒来暑往实验原理:氯化钴结晶水合物是红色的,受热至50℃时呈紫色,此时只失去部分结合水,受热高于120℃时,结晶水全部失去,变成淡蓝色。
结晶硫酸铜也一样,受热后,颜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用品:毛笔、白纸一张(30c m×40cm)、蜡烛一支、硫酸铜饱和溶液、氯化钴饱和溶液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出风景画的轮廓,用氯化钴饱和溶液涂成淡红色的天空,用硫酸铜饱和溶液涂成蓝绿色的草地。
2,另外,可用颜料画上人物等。
将风景画至于烛火上烘一下,淡红色的天立即变成蓝色的天,蓝绿色的草地变成了白茫茫的雪地。
十四、用水烧纸实验原理: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张白纸事先已粘上一小块金属钠,因为金属钠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观众是不易看见的。
表演者将白纸折叠几次是为了将这块金属钠包在中间,以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
金属钠遇水后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纸的温度迅速升高,并马上达到燃点。
这个反应同时还放出氢气,在氢气燃烧之时,纸也跟着燃烧了。
不但金属钠有这种性质,金属钾、铷等也都有这种化学物质。
实验用品:钠、白纸、水、烧杯、玻璃棒、刀子实验步骤:1,先手中拿一张白纸,并特意对着观众晃两下,以表示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然后将这层白纸一层一层的折叠起来,对着观众说:“我能用水将这张白纸点燃……”2,说着,便将水中的那张白纸轻轻地往水中一点,这样,白纸就会熊熊的燃烧起来。
十五、铁变金银实验原理:铁比铜活泼,所以铁棒中的铁能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这种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
由于这个反应是在铁棒表面进行的,因此,生成的铜附在铁棒上,铁棒就变成了紫铜色,好似金棒一样。
懂得这个道理之后,自己可以做类似的魔术,如:铁环变银环,把铁环浸在硝酸银中即可。
实验用品:铁棒、硫酸铜溶液、烧杯、铁环、硝酸银溶液、坩埚钳实验步骤:1,魔术台上放着一根磨得发亮的铁棒和一瓶淡蓝色的水。
2,只见魔术师手里拿着一块红布,将这根铁棒往瓶中一放,蒙上布,过一会儿,嘴里念念有词地说:“变!”拿出来一看,铁棒果然变成了金棒。
十六、彩色温度计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过程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用品:乙醇、氯化钴晶体、试管、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 l.6H2O),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色。
十七、百变温度实验原理:铵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铵。
实验用品:烧杯三个、玻璃棒三根、氯化铵晶体(NH4Cl)、八水合氢氧化钡(BaOH·8H2O)、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玻璃片、食盐实验步骤: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的BaOH·8H2O,把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约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它们充分反应,由于反应吸收热量,是周围温度下降,很快玻璃片上的水凝结成冰,使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同时可让小学生用手触摸)。
2,另一种是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氯化钠固体即可,用手触摸可知前者温度升高,而后者温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