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2
5款常用电子管前级线路

5款常用电子管前级线路[ 转载者:chenying | 时间:2008-03-28 16:54:51 | 作者: | 来源:未知 | 浏览:709次 ] 第一款介绍为1/2 6DJ8电子管作一级共阴极放大,见图①。
由於是实验关系,只求了解各线路的特性及优缺点,也为求简单易制成功,除此机外,全不设稳压线路,特别是高压,相信在一般聆听环境,区别不会太显著,当然是设稳压电路更好。
零件方面,除交连电容用较佳品种如VitaminQ、Rel Cap、Wima外;电阻除了6DJ8SRPP用东京光音外,其他均用0.5元一只货色;整流管用Mur1100E;电源变压器分别高低压各用一只,每只约10到20元,效果也算好。
另外,以下各比试结论均只以300B单端电子管后级及KEF IS 3/5A为配搭器材,结论当然有其局限性。
本线路简单易制,不失为初学者入门之选,成功率极高,也可尝试校声乐趣,即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改变负载电阻数值或加设负反馈等。
交连电容牌子方面,曾以300B后级最后交连至强放电子管的位置作试听,试用了Mitppmfx、RelCappp、Kimber及Vitamin Q,结果是Mit音质细微通透,但却欠了动态;Rel Cap声厚而有力;Kimber音色通透高贵;SpragueVita-rain Q则醇厚顺滑兼备,泛音丰富,而动态也最好,表现最全面。
笔者喜用一些旧的Vitamin0,因不用煲而数值也十分准确。
音效方面,此机背景聆静,音质通透,分析力高,全频表现算平均,力度及控制力一般,但却少了厚度及顺滑音色,声底偏向干及清。
曾试用1.8mA及4.5mA作偏流,高偏流时声音较细致。
笔者未试过加入负反馈,读者可自行尝试,听声选择合乎自己的音色。
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到栅极而不是阴极,因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波形是反相的,如接人阴极,便会使阴极电位下降,相对地是栅极电位提高了而形成正反馈,这区别於两极共阴极放大电路把反馈电阻接回第一级阴极。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第一款介绍为1/2 6DJ8电子管作一级共阴极放大,见图①。
由於是实验关系,只求了解各线路的特性及优缺点,也为求简单易制成功,除此机外,全不设稳压线路,特别是高压,相信在一般聆听环境,区别不会太显著,当然是设稳压电路更好。
零件方面,除交连电容用较佳品种如VitaminQ、Rel Cap、Wima外;电阻除了6DJ8SRPP用东京光音外,其他均用0.5元一只货色;整流管用Mur1100E;电源变压器分别高低压各用一只,每只约10到20元,效果也算好。
另外,以下各比试结论均只以300B单端电子管后级及KEF IS 3/5A为配搭器材,结论当然有其局限性。
本线路简单易制,不失为初学者入门之选,成功率极高,也可尝试校声乐趣,即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改变负载电阻数值或加设负反馈等。
交连电容牌子方面,曾以300B后级最后交连至强放电子管的位置作试听,试用了Mitppmfx、RelCappp、Ki mber及Vitamin Q,结果是Mit音质细微通透,但却欠了动态;Rel Cap声厚而有力;Kimber音色通透高贵;SpragueVita-rain Q则醇厚顺滑兼备,泛音丰富,而动态也最好,表现最全面。
笔者喜用一些旧的Vitamin0,因不用煲而数值也十分准确。
音效方面,此机背景聆静,音质通透,分析力高,全频表现算平均,力度及控制力一般,但却少了厚度及顺滑音色,声底偏向干及清。
曾试用1.8mA及4.5m A作偏流,高偏流时声音较细致。
笔者未试过加入负反馈,读者可自行尝试,听声选择合乎自己的音色。
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到栅极而不是阴极,因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波形是反相的,如接人阴极,便会使阴极电位下降,相对地是栅极电位提高了而形成正反馈,这区别於两极共阴极放大电路把反馈电阻接回第一级阴极。
6DJ8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电容并了多只 Wima 电容6SN7 SRPP线路第二款是6SN7SRPP线路,相信不少读者试制过此线路,见图②。
几款胆前级电路及制作电路图

几款胆前级电路及制作电路图近几年,胆机又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在发烧圈也掀起了一股胆机制作热潮。而在胆机中,胆前级因线路简单,调试容易,因而制作成功率相对较高。由于发烧友大多数已拥有性能不错的晶体管后级,搭配一台极品胆前级,可以帮助你迅速进入发烧境界。“前胆后石”组合或许更适合大多数发烧友的口味。这里推荐几款极品胆前级电路供发烧友参考。以下电路均为双声道设计,仅给出一个声道的主体电路,另一声道图略。1.马碲斯胆前级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线路仿英国马碲斯“Reference”电子管前级,马碲斯胆前级是以其卓而不群的设计观念,至纯至真一尘不染的透明音质闻名于世。其线路是胆前级中性价比较高,也是最易装配的一种。其用12AX7与12AT7作两级放大,具有输出电流大、全频表现平均、分析力高、音质感强等特点。发烧友还可采用并管的方法来摩此电路(可参考后面介绍的JADIS 电路),这时左右声道各用一只12AX7与12AT7放大(外围电阻稍作调整),其声道分离度更高,音色更美。2.改进型马兰士7胆前级原理如图2所示。该线路用12AX7作两级放大,后接12AU7阴级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众所周知,马兰士7胆前级以其中频甜美而著称。但其分析力及高低频延伸度欠佳。针对传统马兰士7胆前级的不足,对耦合电容容量的选取以及负反馈环路的选取作了一些调整。改进后的马兰士7胆前级,高、低频重放有了一定的延伸度和力度感,但中频更佳。该胆前级最适合听人声与弦乐。3.和田茂氏胆前级原理图如图3所示。针对传统马兰士7电路的一些不足,日本人和田茂在马兰士7电路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电路称之为和田茂氏电路。其主要特点是用SRPP电路代替了马兰士7电路的阴极跟随器。由于SRPP输出级并没有任何电压放大作用,只是作为一个缓冲级使用,比起普通的阴极输出器来说其驱动负载能力更强。在音色方面,它保持了马兰士7线路中频甜润的特色,其分析力与高、低频响应比马兰士7较佳,信噪比相对较高,该电路所用的电子管也可全部改用 12AT7。4.JADIS胆前级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线路取自法国“JADIS JP2000”旗舰前级经典线路。其采用12AT7作两级电压放大,并用12AT7作阴极输出。使前后级阻抗能很好地匹配,并提高负载能力。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流和较低的输出阻抗,该电路将双三极管并联使用,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其音质醇和通透,比马兰士7更具有浓烈的音乐味,高频与低频也明显胜于马兰士7,最适合欣赏古典音乐。图5是一款简单易制、性能出众的胆机稳压电源。该线路结合了电子管与晶体管的特点,取长补短,同时也降低了电源变压器的工艺要求。高压采用日立场效应管稳压,灯丝采用直流+12.6V供电可进一步降低整机噪声,以上胆前级除改进型马兰士7外(该板为胆整流、胆稳压、主板、电源一体化大板双面镀金设计)均可与该电源板搭配使用。对胆机制作,一些发烧友特别推崇搭棚焊接法。但对初学者而言,成功率不高,噪声较难处理,且纯手工制作,产量不大,不适合批量生产。笔者认为:胆机要想得到普及,应走与线路板装配生产相结合之路。笔者使用的线路板由专业线路板厂家制作,主板为加厚双面孔化镀金玻璃纤维板,而电源板为单面玻璃纤维板,便于摩机。板上印字清晰,只要稍懂无线电基础知识,哪怕你从未装配过胆机,按印板所标数值装配,确保你一次装配成功,所装整机的性噪比均达到或超过搭棚焊接的同类产品。夜深人静时把音量旋至最大,耳贴近音箱仅听到轻微的胆管本底热噪声。俗话说:“好马配金鞍”。胆机制作中,元器件的选取也至关重要,为确保质量,建议均采用全新器件制作。笔者使用厂家提供的套件,电子管为国产出口型产品, 电阻为2W、3W美国电阻,如DALE电阻、AB碳阻等。而电容4.7μF/400V以下则选用音乐味浓的法国苏伦大SMKP电容,电解则选用ELNA、ERO、SAMWHA、Rubycon等品牌。变压器则有A 级材料制作的100WE型和R型两种规格可供发烧友选择。对于相关部件如音源选择、音量控制, 也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如继电器音源切换,手动音量控制板、顶级音量遥控板(继电器切换不同阻值的光敏电阻),镀金输入、输出端子、豪华机箱等,这样组装的整机,无论音质或外观都毫不逊色于一些高品机,改变了“土炮”产品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局面。装配时,参考原理图,采用含银量较高的优质焊锡丝把所有元件焊在线路板上(包括电子管管座)装好主板及电源板,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板输出直流高压应在+250V左右,灯丝电压应在+12.6V,若电压正常,检查主板元件装配无误后,即可装好主板电子管,连接好电源线及输入输出插座即可试音。若试音正常后,即可把所有器件安装到胆前级机箱内。整机组装完成后,就可以慢慢品味发烧胆机的醉人音色!。
电子管前级

和田茂氏电子管前置放大器由于电子管(俗称“胆”)在音质、音色上有着优异和独特的特色,另外也因为其电路较简单稳定,制作与调试都比晶体管机更方便,因此电子管在音响方面的应用近十年来又再兴起,特别是在业余土炮发烧圈里更是热度高涨。
电子管的Hi—Fi功放应用电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达到设计的高峰了,经过三四十年后,现在常见的应用电路和电子管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改变,与当时的面貌相差无几,土炮发烧友如能自己选读自修一些有关于电子管理论常识,定能事半功倍。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地方莫过于用它作前级信号放大,因为前级无需要复杂和昂贵的输出变压器,这点比用作后级功放简单得多。
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放大倍数较大,即使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电源电压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在这方面就算是Hi-End级的晶体管前级也无法提供如此高的输出信号!笔者十年前因购买的CD音源是较早期的16bit机种,出于电子管能给尖利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改善听感,也因电子管前级较易制作及回报率高,多年来也尝试制作过不同线路音效的多款电子管前级,当然也不是指望能研制出什么伟大经典线路,但最少也能享受制作的乐趣。
在电子管前级中,在50年代末推出的Marantz 7的地位可以称得上至高无上,现在玩电子管的发烧友中没有听过Marantz 7的大名者,相信已经没有多少人。
Marantz 7的主线路如图1所示,(本刊在1999年第2期有详细仿制文章。
)电路中,VRl、VR2用作电压放大,VR3接成阴极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VR3的作用相当于用NPN管连接的射随器。
Marantz 7电路最大特色就是整体环路反馈设计,这也是Marantz 7赖以成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由于Marantz 7输出端是接上一个三级阴——阴型负反馈网络,此网络高频高端阻抗约在20kf~以下,这显然太小了,这种设计无疑对VR3造成相当大负担。
另外,为了防止高频自激,Marantz 7在VRl和VR2之间接上一个22PF电容,构成高频局部负反馈,这种设计也降低高频放大倍数。
电子管前级如何打造

电子管前级如何打造三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1、改进型SRPP线路第五部前级改进型SRPP线路,胆管可换用6N11、6DJ8、ECC88、6922,线路见图5.这个线路笔者曾在有关文章中介绍过,它主要特点是控制力较好,声底不薄也不厚,过荷量十分充裕,失真极低,比一级或两级共阴极放大更为优越,音效亦比用6N10或6N11作一般的SRPP的线路更佳。
笔者以自己的制品换上英国ECC88、飞利浦的6DJ8时,声音似乎有点甜暖,音乐线条相对不够清晰,声像定位不算得最准,声场也不够真实,但整体效果比6N11佳;而用飞利浦6922时最明显的是低音更为有力,声底中性,分析力则更上一层楼,乐器分隔清楚,音乐韵味似乎更胜英国ECC88.这个前级,音效有如晶体管机般爽朗明快,也不一点胆机的柔顺音质,分析力能透感是它的长处,如听惯了Marantz7或两级6SN7的声音,再听它时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和田茂氏前级放大器我现在最常用的前级是日本人和田茂在60年代初推出的线路,发烧界取名为和田茂氏前级,该线路为以12AX7两级放在加一级以12AU7作SRPP阴极输出线路,该机外观如附题照片,这部机采用搭棚焊接。
和田茂氏线路的前两级与Marantz7相似,但在最后一级却使用与SRPP相似的SRPP阴极输出跟随电路,这个SRPP与一般的电压放大不同,它无电压增益,只起到减少输出阻抗和扩流作用,使其负载能力远比马兰士7的共屏极接法的跟随器大得多,高频响应及信噪比也比屏极接法好。
和田茂氏线路和Marantz7的电路结构有些相似,显而然之它是改进Marantz7线路而来的,它们的差别在于用V3、V4接成SRPP代替Marantz7中的V3,作用依然是缓冲器。
作为一个缓冲器,12AU7(6N10、ECC82)显然比利12AX7(ECC83、5751)要好些,该线路与常见的SRPP线路相比,无论音质或音效都是稍胜一筹的,因为它把放大功能独立了出来,由ECC83专职负责,再用一个SRPP型跟随电路与后级分开,这比起只用SRPP作放大电路结构是先进一些。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詹海峰《音响技术》2000年6期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又最实用的莫过于作前级放大,因为前级不需要昂贵又复杂的输出变压器,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这使得讯号的放大倍数较大、动态裕量高,即使是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供电压的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
我十年前的音源是飞利浦早期的16bit CD机,出于电子管前级能给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和改善听感,也由于因它较易制作和回报率高,这些年来也制作过不少不同线路几款前级,当然这不是想研究出什么伟大的经典之作,但边学边玩的制作乐趣也让人得到一定享受和进步。
前一段时间笔者再从收藏箱中将这几部前级取出来并略经改良以重温旧梦。
这几部前级各具特色,值得电子管爱好者他细玩赏聆听,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制作胆机,也期望能抛砖引玉,笔者在这里向各位介绍和比较这些前级线路及它们的音效特色,以供读者作参考。
6N11一级共阴极放大线路6N11的国外型号为6DJ8,用6N11制作一级共阴极放大的前级线路如图1。
此机是笔者制作的第一部电子管前级,当年为了求简单和制作容易,高压不设稳压线路,当然采用稳压供电时效果更好,现为了取得较好的音效,笔者给它加了一个简单的三端稳压电源,并且原来串在电源中的5W2.5K电阻也用一个小型扼流圈替换,这使得滤波效果更好,电源的质量得到简单的提高。
灯丝用稳压直流供电时可减低交流噪声,而用交流供电时,虽对电子管寿命有益,但对信噪比的影响较大,而且灯丝接地点须反复试验才有较好的效果,结果灯丝还是采用了直流稳压供电。
本线路简单易制,成功率极高,不失为电子管爱好者入门之选。
6N11(6DJ8)电子管原本是用于电脑或电视机的高频VHF放大的Cascode线路,英国音响杂志“Class Audio”曾有两篇文章探讨这个电子管的优缺点。
其中一篇的作者以测量多个6DJ8的技术指标来证明该电子管在各方面表现都不理想,如它的屏流偏置为15MA时,互导率虽高达12500microhms,,但是一般音频放大电路选择偏置于典型的 1.5MA时,互导率仅为780—800microhms,因此该文作者表示这种电子管只能用在高偏流的阴极输出线路上。
电子管前级

和田茂氏电子管前置放大器由于电子管(俗称“胆”)在音质、音色上有着优异和独特的特色,另外也因为其电路较简单稳定,制作与调试都比晶体管机更方便,因此电子管在音响方面的应用近十年来又再兴起,特别是在业余土炮发烧圈里更是热度高涨。
电子管的Hi—Fi功放应用电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达到设计的高峰了,经过三四十年后,现在常见的应用电路和电子管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改变,与当时的面貌相差无几,土炮发烧友如能自己选读自修一些有关于电子管理论常识,定能事半功倍。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地方莫过于用它作前级信号放大,因为前级无需要复杂和昂贵的输出变压器,这点比用作后级功放简单得多。
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放大倍数较大,即使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电源电压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在这方面就算是Hi-End级的晶体管前级也无法提供如此高的输出信号!笔者十年前因购买的CD音源是较早期的16bit机种,出于电子管能给尖利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改善听感,也因电子管前级较易制作及回报率高,多年来也尝试制作过不同线路音效的多款电子管前级,当然也不是指望能研制出什么伟大经典线路,但最少也能享受制作的乐趣。
在电子管前级中,在50年代末推出的Marantz 7的地位可以称得上至高无上,现在玩电子管的发烧友中没有听过Marantz 7的大名者,相信已经没有多少人。
Marantz 7的主线路如图1所示,(本刊在1999年第2期有详细仿制文章。
)电路中,VRl、VR2用作电压放大,VR3接成阴极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VR3的作用相当于用NPN管连接的射随器。
Marantz 7电路最大特色就是整体环路反馈设计,这也是Marantz 7赖以成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由于Marantz 7输出端是接上一个三级阴——阴型负反馈网络,此网络高频高端阻抗约在20kf~以下,这显然太小了,这种设计无疑对VR3造成相当大负担。
另外,为了防止高频自激,Marantz 7在VRl和VR2之间接上一个22PF电容,构成高频局部负反馈,这种设计也降低高频放大倍数。
欧美著名电子管古董管介绍和对比

欧美著名电子管古董管介绍和对比Amperex -安普雷斯1936年开始制造真空管的美国公司,1955年被Philips收购。
安普雷斯ECC83分为长屏D环,短屏D环,长屏小圆环(大盾代工),短屏大圆环,短屏小圆环几个版本。
除短屏小圆环为60年代中期以后产品外,其余均为50-60年代早期。
其中以长屏D环和短屏大圆环声音最佳,又以“吹喇叭”小人系列音质佳,部分型号上打有“高音谱号”标记表明为经过噪音筛选,完全适合唱放使用。
安普雷斯ECC83高频细腻,解析力和空气感强烈,低频下潜深,收缩速度快,适合大尺寸音箱系统使用。
下图为17mm长屏D环ECC83,铜柱栅极支架,1959年荷兰生产,管身带"Δ"暗码。
下图为短屏大圆环吹喇叭系列带高音谱号ECC83,高频细节极佳,大动态收放自如。
1959年荷兰原厂生产,暗码"I61 Δ9I"。
安普雷斯生产的吹喇叭长屏方环12AU7具有极深的低频下潜,极佳的细节,细腻的高频,和无可比拟的空气感,效果可媲美德律风根ECC802S。
同时带音符标志短屏大环版本表现也不逊色,大动态场面表现轻松自如,具有参考级声音。
安普雷斯荷兰产7316比普通12AU7管,背景宁静,细节更加丰富,较常见的有D环、大圆环和小圆环版本。
最低噪音级别管,通常带有双星PQ精品筛选或高音谱号标记。
7316/ECC186为ECC82的低噪音精选版本,除了完全杜绝麦克风效应外,自身热噪声也低于普通12AU7管,尤其适合唱放和前级使用。
因长屏管噪声不易控制,7316主要选用短屏管。
下图为短屏D环,双星PQ超低噪声筛选等级,最好的7316,1959年荷兰原厂生产,管身带"Δ"暗码。
下图为1959年荷兰原厂生产7316,管身带"Δ"暗码,短屏大圆环,吹喇叭小人系列,带高音符号,超低噪声筛选等级。
安普雷斯6922系列真空管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来自安普雷斯位于荷兰以及美国的工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2007-03-12 16:39:26来源:詹海峰《音响技术》关键字: 电子管前级几款经典电子管前级线路的特色
电子管在音响应用方面,最简单又最实用的莫过于作前级放大,因为前级不需要昂贵又复杂的输出变压器,同时也由于它需要的工作电源电压高,这使得讯号的放大倍数较大、动态裕量高,即使是放大到几十伏电压也不会因为供电压的限制而造成削波失真。
我十年前的音源是飞利浦早期的16bit CD机,出于电子管前级能给干硬的数码声增添音乐韵味和改善听感,也由于因它较易制作和回报率高,这些年来也制作过不少不同线路几款前级,当然这不是想研究出什么伟大的经典之作,但边学边玩的制作乐趣也让人得到一定享受和进步。
前一段时间笔者再从收藏箱中将这几部前级取出来并略经改良以重温旧梦。
这几部前级各具特色,值得电子管爱好者他细玩赏聆听,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制作胆机,也期望能抛砖引玉,笔者在这里向各位介绍和比较这些前级线路及它们的音效特色,以供读者作参考。
6N11一级共阴极放大线路
6N11的国外型号为6DJ8,用6N11制作一级共阴极放大的前级线路如图1.此机是笔者制作的第一部电子管前级,当年为了求简单和制作容易,高压不设稳压线路,当然采用稳压供电时效果更好,现为了取得较好的音效,笔者给它加了一个简单的三端稳压电源,并且原来串在电源中的5W2.5K电阻也用一个小型扼流圈替换,这使得滤波效果更好,电源的质量得到简单的提高。
灯丝用稳压直流供电时可减低交流噪声,而用交流供电时,虽对电子管寿命有益,但对信噪比的影响较大,而且灯丝接地点须反复试验才有较好的效果,结果灯丝还是采用了直流稳压供电。
本线路简单易制,成功率极高,不失为电子管爱好者入门之选。
6N11(6DJ8)电子管原本是用于电脑或电视机的高频VHF放大的Cascode线路,英国音响杂志“Class Audio”曾有两篇文章探讨这个电子管的优缺点。
其中一篇的作者以测量多个
6DJ8的技术指标来证明该电子管在各方面表现都不理想,如它的屏流偏置为15MA时,互导率虽高达12500microhms,,但是一般音频放大电路选择偏置于典型的1.5MA时,互导率仅为780—800microhms,因此该文作者表示这种电子管只能用在高偏流的阴极输出线路上。
而另一篇文章的作者表示应该测试更多牌子的同类电子管才可作定论。
虽然该管在过去争议颇多,但是目前很多电子管厂如Audio Research、Sonic Frontiers、Conrad-Johnson
及近期的BAT甚至多个品牌的国产前级都使用该管,由此可见它的声音自然有不凡之处。
在这部前级中除耦合电容改用较佳的Wima、Solen电容外,电阻还是用低噪无磁的国
产军工大红袍,当年这些电阻售价只有一枚0.1元,可异目前这种电阻越来越少。
整流管用IN5407,高低压电源共用一个50W左右的环形电源变压器。
这个线路笔者没有尝试加入负回馈,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但此时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往的是栅极而不是阴极,这与两极共阴极放大输出端的波形是反相的,如入阴极,会使阴极极电位下降,相对栅极电位提高而形成正反馈。
除了加设负回馈,当然也可尝试换用不同品牌的电容作校声试验,也可通过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或改变负载电阻数值等作进一步尝试。
目前市场上拆机旧装二手电容贷源充足,数值也较齐全,品牌不少,笔者曾试用了Wima、Solen、Rel和美国斯碧铁壳油浸电容以及国产天逸、新德克等,结果是Wima音质通透,速度适中,但音乐味有些偏淡;Solen音色高贵偏冷,动态较好;斯碧铁壳油浸电容韵味足,通透感中上,各方面表现较为平均;而REL音色醇厚,新德克韵味不错,但通透性、分析力稍感欠缺。
这个一级共阴极放大前级的特点是音质通透、音乐的背景宁静,分析力较高,全频表现相当均衡,但由于只是一级放大,因此它的放大能力、力度及控制力只是中级水平,声底偏向清冷和不够柔润。
如果换用英国大循的ECC88或德律风根的ECC88时音质的柔润性可有所提高,使用飞利浦的6DJ8时声音有些甜美柔和,当改用改良型号管如俄国Sovtek场感
均有较大水平的提高,而用国产6N11时,人声方面表现尚可,分析力也有一定水平,可惜通透感以及音场之宽深感与进口名管相差不小。
6SN7两级放大负反馈线路
第二款前级是用一个6SN7作两极放大带负反馈前级线路,见图2.笔者在这个线路中是用曙光的6S8P电子管,高压电源采用6Z4作整流,并采用两个充气稳压管(WY3P+WY3P 串联)作稳压,灯丝则采用交流供电,但灯丝接地采用双臂电阻平衡法,以减小交流噪声。
这个线路也十分容易制作,它的声音特色是中音的厚润感及顺滑度一流,但力度则较一般,音场也收敛了一些,不知是不是因为中频表现太好反而令高低频显得失色,它的频域延伸和动态、瞬态都不算十分突出,音色有点像经典的LS3/5A.从HI-FI传真的角度来看,它的音效表现并不全面,但它也极讨人欢心,特别是播放小提琴弦乐和人声进让人十分满意。
这个线路如能使用前苏联的6H8C或美国GE的6SN7电子管时力度感和音场的分析力会有
一定的提高,但美国GE七十年代生产的6SN7的声音顺滑度不及6H8C,除非找到六十年化的产品。
相对用6N11一级阴极放大和下一部SRPP 6N10前级来讲,它的个性较强,对人听感影响最在的中频段十分出色。
6N10 SRPP前级放大线路
第三部前级是用6N10作SRPP线路,如图3.这个线路目前在烧友中流传较广,相信较多读者都焊装过,SRPP名为分流调节推挽线路(Shunt Regulatde Push-Pull),这种线路具有线性优良、失真率低、放大率高、动态大及输出阻抗低等优点,它的各项性能均优于一般的两极共阴RC交连或末级作阴极跟随器的典型电路,符合作为理想前级的条件。
SRPP的原理是下面的一个三极管作共阴极接地放大,其增益取决于屏极阻抗,大部分发生于上面那个三极管身上,而上面的三极管为一恒流源,作为下面那个三极管的有源变动活性负载。
另外,上面那个三极管也可以当作是一个阴极跟随耦合器,讯号由下面的三极管
屏极输出送到上面三极管栅极。
这个SRPP线路也容易制作成功,在该前级中,高压电源虽然也进行了稳压处理。
至于没有采用胆稳压,而是使用了三端集成块悬浮处理。
至于灯丝则进行直流串联供电。
6N10用作SRPP线路时音效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和批评之处,通透度、顺滑度和力度只是稍好水平,在失真及分析力、音场方面也能称得上一流,而且性能较为稳定。
这个SRPP线路目前不少发烧友都喜爱用6N11来制作,用6N11作SRPP放大时,通透感、分析力会比6N10作SRPP 好一些,但声音厚度及柔润感会降低,带来的结果是音色会淡一些,音乐感相对欠缺,而用飞利浦的6DJ8或英国大盾的EC88来焊装这种线路时,鱼与熊掌兼收的可能性会理大一些。
Marantz7前级放大器
在电子管前级中Marantz7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玩电子管的发烧友没有听过Marantz7的大名者,相信已经极少。
在50年代末推出的Marantz7主线路如图4,电路中,V1、V2用作电压放大,V3接成阴极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它的作用相当于用NPN管接成射随器,其电路最在特色就是整体环路反馈设计,这是Marantz7成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由于它为
了防止高频自激,在V1和V2之间接上一个22PF电容,构成高频局部反馈降低高频放大倍数,同时输出端接一个三极阴一阴型负反馈网络,这个网络高频高阻抗十分三极阴一阴型负反馈网络,这个网络高频高阻抗十分小(约在20千欧以下),这种设计疑对V3构成相当大负担。
高频开环增益不够、负反馈对高频失真的改善也并不理想,但奇怪的是发烧界对Marantz7的音效印象还不错。
这个制作中,V1、V2、V3笔者先是采用北京生产的出口管12AX7,但负反馈网络改接到第二级见图4之虚线部分,并取消防自激的C*22PF电容,这样可有效改善失真。
12AX7属于高U管,放大倍数很大,但其内阻也较大,V3采用12AX7时似乎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曾用美国的5751、12AU7代换过,此时高频有所改善,动态更大,音场的稳定性更好一些,用12AU7作阴极输出时,胆味相12AX7和5751少一些。
12AU7可用6N10或ECC82代替,东芝的5963音效也有一定素质,它们的管脚是一样的,灯丝可采用6.3V或12.6V供电,在本机中采用交流6.3V供电。
Marantz7的分析力与高低频伸延度不见得十分出色,特别与当代最出色的电子管前级如Matisse Refernce,Audio Research Referance 1,Convergent SL-1等相比时这些不足会时隐时现,但Marantz7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那种难以言传的中频音色美,我认为它的音色还是偏向阳光类型,能将音乐中的光辉以及力感发挥无遗,重播铜管乐时,乐器的“亮度”十足,播放弦乐时,琴声也柔韧有质感,人声更是感情丰富。
笔者这个改装过的Marantz7线路音效评价颇高(V1、V2用5751,V3用Amperexr的12AU7),音色柔美顺滑,质感浓烈,高低频重放的表现尚可称得上一流,有一定的延伸度和力度感,但中频更佳,与两级6SN7负反馈放大线路相比,Marantz7线路更胜一筹。
如果V1、V2都采用德律风根的ECC803S,V3也用德律风根ECC802C的话,我相信这个Marantz7能让自己不想再用其他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