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正式版)

合集下载

气体中毒的急救应急预案

气体中毒的急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气体中毒是指人体吸入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后,导致生理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种中毒现象。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迅速、有效地救治气体中毒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 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3. 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能力,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气体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泄漏等导致的气体中毒。

2. 生活环境中,由于燃气泄漏、毒气泄漏等导致的气体中毒。

3. 其他可能引发气体中毒的突发事件。

四、应急预案(一)事故报告1. 发现气体中毒事故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2.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二)现场应急处置1.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采取以下措施,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a. 关闭气源,切断有毒气体泄漏途径。

b. 开启通风设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c.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通风的地方。

3. 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a.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b. 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c. 针对不同气体中毒,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4. 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确保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安全标准。

(三)医疗救治1. 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送往就近医疗机构。

2. 医疗机构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并做好病情记录。

(四)善后处理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其身心健康。

3.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五、应急队伍及物资保障1.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置队伍,包括医疗、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人员。

2.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呼吸器、氧气瓶、心肺复苏器、解毒药品等。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应急处置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刺激性气体中毒应急预案

刺激性气体中毒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因接触刺激性气体而引发的急性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初步判断、报告、隔离、通风、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急救、转送、救治等工作。

(3)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发布、解释等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由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信息宣传组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判断,确认事故类型、范围和危害程度。

(2)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3)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通风,降低刺激性气体浓度。

(4)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吸氧、解毒等。

(2)将受伤人员转送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4. 警戒保卫(1)警戒保卫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人员安全。

(2)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交通管制,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5. 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通过公司内部通讯渠道发布事故信息,确保员工了解事故情况。

五、应急响应等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响应:事故涉及多人伤亡,危害范围较大。

2. 二级响应:事故涉及多人伤亡,危害范围一般。

3. 三级响应:事故涉及少量人员伤亡,危害范围较小。

4. 四级响应:事故涉及个别人员伤亡,危害范围较小。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刺激性气体过量吸入可引起以呼吸道刺激、炎症乃至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状态,称为刺激性气体中毒。

一、主要毒物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酸雾;又如成酸氧化物(酸酐)一一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五氧化二磷等;又如成酸氢化物一一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硫化氢等。

2)氨和胺类化合物,如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

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如光气)最为常见。

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亦有增多,如八氟异丁烯、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氟里昂、聚四氟乙烯热裂解气等。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袒基镍、五氧化二钒、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如硫酸二甲酯、甲醛等。

6)化学武器,如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亚当气等)、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氮芥气)等。

7)其他,如臭氧(03)也为一重要病因,它常被用做消毒剂、漂白剂、强氧化剂,空气中的氧在高温或短波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转化为臭氧,最常见于氩弧焊、X线机、紫外线灯管、复印设备等工作。

现代建筑材料、家具、室内装饰中已广泛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故其失火烟雾中常含大量具有刺激性的热解物,如氮氧化物、氯气、氯化氢、光气、氨气等,应引起注意。

二、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刺激性气体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及损伤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可在黏膜表面形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物质,如酸类物质或成酸化合物、氨或胺类化合物、酯类、光气等。

有的刺激性气体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臭氧,可直接引起过氧化损伤。

上述损伤作用发生在呼吸道则可引起刺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炎症、水肿、充血、出血,甚至黏膜坏死;发生在肺泡,则可引起化学性肺水肿。

化学物的刺激性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水肿。

三、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刺激性气体中毒主要存在三种中毒症状。

化工气体中毒急救措施

化工气体中毒急救措施

化工气体中毒急救措施工业化学品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可是其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工人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一旦人们接触这些有毒气体,就会出现中毒反应,需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下面介绍化工气体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工气体中毒的分类化工气体中毒可分为两种类型:1.急性中毒:该类型中毒常由剧烈反应的毒气侵袭呼吸系统引起,通常表现为头痛、眼睛疼痛和流泪、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剧烈的反应会导致窒息和其他严重的生命危险。

2.慢性中毒:该类型中毒通常由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有毒气体引起,表现为疲劳、嗜睡、头昏眼花和记忆力损伤。

化工气体中毒的急救措施1.立即停止接触有毒气体接触后立即应该迅速离开有毒气体的污染区域,到达新鲜空气的地方,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寻求医疗协助若症状轻微,则可以前往医疗卫生部门寻求协助,如症状严重则需要紧急救护车赶往医院进行急救。

3.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对于窒息等症状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保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使用CPR(心肺复苏)技术,可以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4.气管插管对于吸入高浓度有毒气体导致呼吸机能衰竭的患者,应采用气管插管技术辅助通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5.给予氧气对于可能会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可通过给予氧气支持,以增加氧气的摄入。

6.给予解毒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对于吸入有毒气体后引起的各种中毒症状,可考虑使用解毒剂和药品,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剂量过度。

预防措施同时,为了避免工业事故对人员安全造成的危险,应重视以下方面的预防措施:1.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接触有毒气体的机会。

2.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常规检查工业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制定适宜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应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总之,任何相关领域的工作都会涉及化工气体中毒的危险。

所以,必须加强学习和保护意识,做好个人和团队安全 protection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和公众的人身安全。

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方案

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方案

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方案现场医疗救援关键在及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

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的继续吸入。

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且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11现场检伤分类(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澹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劣、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劣,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12现场医疗救援一旦发生中毒事件,首先迅速组织救援人员将中毒人员移离事故现场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物,保持安静、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凡有昏迷的患者都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心跳停止。

对有外伤者,在抢救和搬运时应防止造成新的伤害。

眼部受化学物污染,必须用0.9%生理盐水或清水立即彻底冲洗,决不能不予冲洗即送医院,以免眼部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病变。

皮肤污染化学灼伤也应在现场冲洗彻底后送医院。

冲洗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部位时,应注意保护好清洁部位,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眼或皮肤接触时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1.轻症患者--- 绿标a)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通用版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57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刺激性气体过量吸入可引起以呼吸道刺激、炎症乃至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状态,称为刺激性气体中毒。

一、主要毒物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酸雾;又如成酸氧化物(酸酐)一一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五氧化二磷等;又如成酸氢化物一一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硫化氢等。

2)氨和胺类化合物,如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

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如光气)最为常见。

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亦有增多,如八氟异丁烯、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氟里昂、聚四氟乙烯热裂解气等。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袒基镍、五氧化二钒、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如硫酸二甲酯、甲醛等。

6)化学武器,如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亚当气等)、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氮芥气)等。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的是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这类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后果往往相当严重。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对这类事故。

1.化工厂、制药厂等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2.煤矿、地下作业等环境中,瓦斯、煤尘爆炸。

3.家庭装修、维修等过程中,油漆、胶水等挥发性有机物中毒。

我们具体聊聊应急处置方案:一、事故发生后,要做的是迅速撤离现场1.确保自身安全,迅速佩戴防毒面具或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快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

3.切勿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导致被困。

二、报警及求救1.立即拨打119、120、110等报警电话,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及伤亡情况。

2.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现场处置1.切断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源,如关闭阀门、封堵漏洞等。

2.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施,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3.使用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将有毒气体排出室外。

4.对于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四、人员疏散及安置1.确保现场人员全部撤离后,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确保其得到及时救治。

3.对撤离人员进行登记,确保人员安全。

五、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1.事故发生后,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进行处理。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工人迅速佩戴防毒面具,组织撤离现场。

2.工人拨打119、120报警,告知事故情况。

3.工厂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气体泄漏源,打开通风设施。

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将受伤工人送往医院救治。

5.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6.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化工气体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化工气体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化工气体中毒应急处置方案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碳酸气、氯气、硫化氢等,一旦人员暴露在这些气体中,就有可能出现中毒现象,严重危及生命健康。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工气体中毒应急处置方案非常必要,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应急预案化工企业应该对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预案设计,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构,明确各级负责人职责,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快速响应化工企业应急机构要做好24小时值班工作,并与当地的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联系,保证快速响应。

在发现中毒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有毒气体的排放,通知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在处置前用专业仪器检测有毒气体的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求援和救治在需要时,应立即向当地的公安、消防等部门求援,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和抢救。

在等候救援到来的时候,应立即进行简单的急救,并安排有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将中毒人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维护环境在化工气体中毒事故中,不仅要对被中毒的人员进行抢救,还要进行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需要立即对中毒区域进行隔离和封锁,避免有毒气体进一步扩散。

同时要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环境不受二次污染。

预防措施化工企业还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设置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工人的防护装备的配备和管理等。

一旦发现有可能发生化工气体中毒的情况,应该立即停产检修和处理。

总之,化工气体中毒应急处置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并且应不断加强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保证安全生产,防范化工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610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正式版)
化工生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
救护(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刺激性气体过量吸入可引起以呼吸道刺激、炎症
乃至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状态,称为刺激性气体
中毒。

一、主要毒物
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如硫酸、盐酸、硝酸、氢
氟酸等酸雾;又如成酸氧化物(酸酐)一一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五氧化二磷等;又如成酸氢化物一一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硫化氢等。

2)氨和胺类化合物,如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

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如光气)最为常见。

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亦有增多,如八氟异丁烯、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氟里昂、聚四氟乙烯热裂解气等。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袒基镍、五氧化二钒、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如硫酸二甲酯、甲醛等。

6)化学武器,如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亚当气等)、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氮芥气)等。

7)其他,如臭氧(03)也为一重要病因,它常被用做消毒剂、漂白剂、强氧化剂,空气中的氧在高温或短波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转化为臭氧,最常见于氩弧焊、 X线机、紫外线灯管、复印设备等工作。

现代建筑材料、家具、室内装饰中已广泛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故其失火烟雾中常含大量具有刺激性的热解物,如氮氧化物、氯气、氯化氢、光气、氨气等,应引起注意。

二、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刺激性气体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及损伤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可在黏膜表面形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物质,如酸类物质或成酸化合物、氨或胺类化合物、酯类、光气等。

有的刺激性气体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臭氧,可直接引起过氧化损伤。

上述损伤作用发生在呼吸道则可引起刺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炎症、水肿、充血、出血,甚至黏膜坏死;发生在肺泡,则可引起化学性肺水肿。

化学物的刺激性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水肿。

三、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
刺激性气体中毒主要存在三种中毒症状。

1.化学性(或称中毒性)呼吸道炎
主要因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损伤作用所引起,水溶性越大的刺激性气体,对上呼吸道的损伤作用也越强,其进入深部肺组织的量也相应较少,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各种酸雾等。

此时,可同时见有鼻炎、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表现及眼部刺激症状,如喷囔、流涕、流泪、畏光、眼痛、咽干、咽痛、声嘶、咳嗽、咯痰等,严重时可有血痰及气急、胸闷、胸痛等症状;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吸人
可因喉头水肿而致明显缺氧、紫绀,有时甚至引起喉头痉挛,导致窒息死亡。

较重的化学性呼吸道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恶心等全身症状。

轻度刺激性气体中毒,或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吸人早期,应及时脱离中毒现场,给予适当处理后多能很快康复。

2.化学性(中毒性)肺炎
主要因进入呼吸道深部的刺激性气体对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刺激损伤作用引起中毒性肺炎,常见表现除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较明显的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咳剧、痰多,甚至可咯血;体温多有中度升高,伴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畏寒、乏力、恶心、呕吐等,一般可持续3~5天。

3.化学性(中毒性)肺水肿
肺水肿是吸人刺激性气体后最严重的表现,如吸人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在短期内迅速出现严重的肺水肿,但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肺水肿多由化学性呼吸道炎乃至化学性肺炎演进而来,如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乃至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肺水肿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呼吸急促、严重胸闷气憋、剧烈咳嗽,大量泡沫痰,呼吸常达30~40次/分以上,并伴明显紫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不能平卧。

多数化学性肺水肿治愈后不留后遗症,但有些刺激性气体,如光气、氮氧化物、有机氟热裂解气等可引起的肺水肿,在恢复2-6周又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甚至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还有些危险化学品,如氯气、氨气等可导致慢性堵塞性肺疾患;有机氟化合物、现代建筑失火烟雾等则可引起肺问质纤维化等。

四、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措施
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急救原则是:迅速将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对无心跳呼吸者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群体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救护措施
1)做好准备。

2)根据初步了解的事故规模、严重程度,做好药
品、器材及特殊检验、特殊检查方面的准备工作,并与有关科室联络,以便协助处理伤员。

3)根据随伤员转送来的资料,按病情分级安排病房,并在人院检查后根据病情进展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各级伤员应统一巡诊,分工负责,严密观察,及时处置。

原则上凡有急性刺激性气体吸入者,都应留观至少24h。

4)严格病房无菌观念及隔离消毒制度,观察期及危重伤员应谢绝探视,保证病房安静清洁的治疗环境。

2.早期(诱导期)的治疗处理
1)所有伤员,包括留观者,应尽早进行x线胸片检查,记录液体出入量,静卧休息。

2)积极改善症状。

如剧咳者可使用祛痰止咳剂,包括适当使用强力中枢性镇咳剂;躁动不安者可给予安定镇静剂,如安定、非那根;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或氨茶碱静脉注射;中和性药物雾化吸人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刺激症状,其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氨茶碱等效果更好。

3)适度给氧。

多用鼻塞或面罩,进入肺内之氧浓度应小于55%;慎用机械正压给氧,以免诱发气道坏死组织堵塞、纵膈气肿、气胸等。

4)严格避免任何增加心肺负荷的活动,如体力负
荷、情绪激动、剧咳、排便困难、过快过量输液等,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并可适当利尿脱水。

5)抗感染。

6)采用抗自由基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以在亚细胞水平上切断肺水肿的发生环节。

五、案例
20xx年4月15日下午,重庆市某化工厂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

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

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

由于附近居民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

16
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导致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人疏散。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扩散。

为避免剩余氯罐产生更大危害,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研究决定引爆氯罐。

18日,存在危险的汽化器和贮槽罐终于被全部销毁。

全市解除警报。

对该起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分析,迅速疏散群众避免进一步伤亡是本次应急响应的亮点,但对氯罐的处置过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