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1-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7、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3)联系课后习题第一题,思考“笑”:你从众人的“笑”中能读出什么来?
(4)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般。
三、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及小说的有关常识
板书设计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5、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颓唐(tuí) 附和(hè)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 蘸(zhàn)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门槛(kǎn)
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精炼而意义深刻, 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比较多, 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
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 在细节、在关系, 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 抓住关键句以勾联起有关内容。
但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笔者还是打算从情节入手,来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后面的课程中来重点探究人物之间的关系。
1. 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孔乙己》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 以体悟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为主题, 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 使读者对讽刺的人、事进行反思, “ 小” 人物、“ 小” 事件是该单元文选特征。
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反映, 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求, 学习小说解读方法。
2 .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是培养阅读小说作品的兴趣;二是提高小说学习的文学素养;三是培养体悟作品内涵的能力;四是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 二) 学情分析认知能力: 能读懂文章大意, 但缺乏解析深度。
知识水平: 对鲁迅比较熟悉, 接触过《故乡》《社戏》等鲁迅小说, 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 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二、教学环节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砚、屡、蘸、舀、打折了、不屑置辩、绽出、颓唐”等;2.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3.通过抓住典型事件,来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教法: 提问点拨法、组织引导法。
学法: 朗读法、质疑问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孔乙己》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孔乙己教学重点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教学难点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导阅读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 明确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为什么鲁迅说《孔乙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 明确学习重点, 以便带着问题学。
二、简介写作背景:三、要求学生跳读, 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hēng)酒店砚(yàn)附和(hè)羼(chān)蘸(zhàn)舀(yǎo)打折(shé)了绽(zhàn)出四、查词典解释: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申辩。
颓唐(tuí 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辩——辩白;努力加以解释说明。
五、学生朗读全文, 或听录音, 获得整体印象。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六、快速阅读, 思考讨论,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七、学生朗读第一节。
〔提问〕: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提问〕: 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提问〕:“短”和“长”, “外”和“里”, “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八、学生朗读第2.3节。
〔提问〕: 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提问〕: 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有什么作用?九、布置作业: 根据“理解——分析”的要求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 复述咸亨酒店两种顾客的不同特点。
二、学生朗读第四节, 结合“理解·分析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提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启发争论, 教师归纳时用虚线把原板书“长衫”和“柜外、站喝”联结起来, 补写“孔乙己”三字如上表。
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教案 新人教版

5 孔乙己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围绕主人公叙写了什么事。
明确:主人公: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2.请按照你对小说文体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概述其人物形象和社会地位。
(开端、发展)第二层(10~12):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高潮)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结局)目标导学二:分析事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1.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主要围绕孔乙己的出场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孔乙己为偷书挨打做辩解;(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用之乎者也来搪塞;(3)孔乙己教“我”写“茴”字,“我”不耐烦;(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腿后爬到酒店喝酒。
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的人。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5 孔乙己【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其形象的意义。
2.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一位朋友曾经这样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先生的回答是《孔乙己》。
那么,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文中又为我们讲述了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请看课文。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朗读第一段。
提问:(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3)“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写出了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2.学生朗读第二、三段。
提问: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的态度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学生朗读第四段,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属于哪一类客人?明确:“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说明他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客”平起平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二、简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实际,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教学内容1、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⑴教师朗读课文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⑵听录音1~8段,考虑以上两个问题。
⑶四人小组讨论,明确: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①语言被讪笑(第4、6、8段)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讪笑(第8段)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正文: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小伙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查找关于作者的情况。
(可从网上,也可查以前学过的课本知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3.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一).复习导入《孔乙己》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入鲁迅的十四篇小说,主要是鲁迅1981-1922年的作品。
请问: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明确: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故乡》《社戏》。
)(二).时代背景《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讨伐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
2、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
3、了解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单元导读,引出小说的一般常识复习2、作者、作品介绍:设疑: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
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那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解答这些疑惑。
二、检查预习1、纠正字音、字形(事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了,我们现在一起来勾画一些字、词)2、小说为何命名为《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3、那孔乙己是主人公的姓名吗?——不是那读书人怎么会没有名字呢?你们有依据吗?——课文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4、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故事发生的年代?——文章末尾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19年,第一段又提到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可见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的二十多年前,即清朝末年。
补充背景介绍——实际《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学习作者描写手法和叙述方式,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典型片断的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及片断描写。
关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人物。
通过学习,我们将对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二、正课
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①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用一两个词来形容。
②你读过小说,对孔乙己的哪一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
2、速读课文,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①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②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③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④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⑤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⑥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多媒体镜头:(画面)身穿长衫的孔乙己
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着:“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孔乙己极其穷困潦倒,说他穿长衫,不矛盾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不矛盾。
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志。
孔乙己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穷困潦倒。
于是这位读过书的孔乙己,封建社会读书可以做官发财的意识已深入骨髓,慕虚荣、要脸面的心态,使孔乙己舍不得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醉心于科举考试的孔乙己,一无所获,那件长衫又能给他带来多少安慰呢?
4、找出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5、找出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6、作者在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时,借用了长衫、酒、大钱、粉板一些道具,探究这些道具背后的孔乙己。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①长衫:充分展现他穷困潦倒的经济状况和好吃懒做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读书人的畸形心态。
长衫是他悲剧命运的见证。
②大钱:“排出九文大钱”时摆足了谱,挣回了面子,出了一口气;“摸出四文大钱”时已是穷途末路,蕴含多少伤痛和屈辱。
钱是他维护尊严的唯一武器。
③喝酒:是他的嗜好。
酒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精神寄托,酒也是他逃避现实的麻醉剂。
④粉板:孔乙己一生的价值竟然是倒欠十九个铜板!粉板,可谓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炎
凉世态的见证。
7、理解文中的笑。
(1)有短衣帮的笑。
具体以第4、6自然段的相关场面描写来品味。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他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心病”来嘲弄挖苦,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短衣帮已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对豪强者充满敬畏,对不幸者又肆意嘲弄。
(2)掌柜的笑。
可以找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的场面来品味。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仍然同平常一样”来取笑,他的笑是毫无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反映出剥削阶级冷酷狠毒的本性。
小结: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也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群众的麻木和无情。
三、拓展阅读:多媒体镜头,《阿Q正传》电影片断
提问: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同学们把它和我们所学的课文再作一次比较,看看还能悟出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
相同点:所处环境都是在酒店,主人公都是被嘲弄的对象等。
不同点:孔乙己,不屑一顾,显出读书人的清高;阿Q好吹牛,好虚荣。
孔乙己,面对旁人的戏弄,极力争辩,“之乎者也”,又恼又羞;阿Q面对旁人的戏弄,依然洋洋得意,自以为是,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四、课堂总结
五、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比较突出的特点。
语文课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也体现了其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认识更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