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电 颂——郭沫若
郭沫若话剧作品《雷电颂》赏析

【《雷电颂》作品原文】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
如无举动时,那么拳曲于胸前。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巩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

其次运用反复、排比等使整个独白具 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再次运用反问、设问,呼唤指斥,增 强了战斗力。
诗歌还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 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 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 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 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 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 主义的激情。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代表作品甲申三百年祭、星空、女神、屈原、蔡文姬、李白与杜甫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五层(13段) 表现屈原的坚强意 志与必胜的信心。
全文 解析
结构 分析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 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语言品读
YU YAN PIN DU
本文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 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 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 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 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雷电颂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最大 限度的抒情效果。 拟人、呼告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反复、排比 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 炸了吧!爆炸了吧!„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 劈开!„ 反问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
戏剧的分类
1、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 剧、戏曲等。 2、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 和独幕剧。 3、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 现代剧。 4、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 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屈原》全剧分五幕,“橘颂” “受诬”“招魂” “被囚”“雷电颂”,写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雷 电颂”是第五幕,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 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莫须有的罪名使他 罢官。屈原的斗争使南后恼羞成怒,把屈原关在庙中, 并阴谋毒死他。 “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 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 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 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是正义 和光明的化身。
中心思想
• 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对众神像的痛斥,表明了诗人对光 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也表现了诗人 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恨和摧毁黑 暗的坚定决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
郭沫若《雷电颂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 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 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 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明确:对风雷电的呼唤 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 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 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 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 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 争精神的人。
正义和光明的化身。痛恨黑暗,向往光 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 们战斗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 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 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 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 想。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 战士的形象。
屈原的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 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 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 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 争灾难,十分痛心 。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 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 任。
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 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
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 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 动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 “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 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 平)。 诗歌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武则天》 《虎符》《高渐离》《棠棣之 花》等
《雷电颂》:郭沫若内心深处的呐喊

史 剧 《 原 》 把 屈 原 一 生 的 斗 争 着 剧 场外 的 雷 鸣 , 下 子使 整个 山 屈 , 一 经历 都集 中在一 天表 现 出来 , 剧情 城 轰动 震惊 。人们 在此 后 的好几天 紧凑 感人 。 在谈 到 《 屈原 》 的创作 里 , 沉 浸 在 《 原 》 都 屈 的情 绪 氛 围 时 , 沫若 曾经 说过 : 全 中国进步 里 , 多 人 一遍 又 一 遍 地 朗诵 《 郭 “ 很 雷 的人们 都感 受着 愤 怒 , 而我 便把 电颂 》 从 中汲取 力量 , 因 , 又马 上投 入 这 时 代 的 愤 怒 复 活 在 屈 原 的 时 代 战斗 。
。这篇文章一下子惹 l 1 了片刻 , 对道 : 年攀桂 步蟾 宫 , 他 必 的中心力量” 悬赏三万大洋要郭沫 蠢 定 有 我 。对 仗 如此 工整 , 而且 志 向 怒了蒋介石 ,
迫使他于1 8 9 年流亡日0 2 ' 0 如此远大, 先生很是吃惊, 也很高 若的脑袋, 谁 本。 0 兴, 于是全体学生都免于处罚了。 _ 一0 l l l _ l
0 郭沫若 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郭沫若 I 高远 的志 向。上 私塾 时 , 有一 次郭 少将总政治部秘书长之衔。 青红 0 沫若 和 同学 们偷 吃 了庙 里 的桃 子 。 发现这个总司令暗中指使 “ 帮 ” 压 工农 , 镇 于是 愤 然脱 离 总 司 _ 和尚找先生告状 ,先生追责学生,
里去了。换句话说 , 我是借了屈原
《 原》 屈 很快 成 为 当时 国 内 的 的时 代来象 征我们 当 时的时代 。” 流 行 剧 , 场 开 演 前 , 票 队伍 排 每 买 《 屈原 》 稿 后 , 多 报 刊 争 出数百 米 。演 出很 叫座 , 绝大 部 完 很 但
7郭沫若 《雷电颂》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播弄:摆布。 鞭挞tà :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 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 恶。 驰骋;奔驰。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研读赏析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 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 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 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 运用了什么手法?仔细分 析一下。
象征
象征手法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 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 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 祈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2,比喻犹疑不决。
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东西。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
事不干脆。
《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 外貌和神态作了必要的交代, 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 的呼喊作了铺垫。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研读赏析研读赏析风雷电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形象土偶木梗形象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人的小岛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雷电颂
郭沫若
郭沫若 (1892—1978)
雷电颂

——作者郭沫若
• 郭沫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 家、诗人、戏剧家、考古学家、 古文字学字、社会活动家, 原 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 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 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 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 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 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9年五 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 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 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 《地球.我的 母亲年,抗日战争爆发以 后,他回到祖国,组织和 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 日救亡运动。这个时期, 他写了许多历史剧和大量 诗文。如:《棠棣之花》、 《屈原》、《虎符》、 《孔雀胆》、《南冠草》、 《高渐离》等著名历史话 剧。 •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 世,终年86岁。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 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 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 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 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 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 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 强秦。因遭贵族子兰(怀 王幼弟),南后郑袖谗害 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 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 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 江而死。
象征手法
•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 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 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 欺民惑众的的官僚统治集团。
返回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 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 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
小组探究:
一、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 呼唤 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思想感情。 二、课文 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 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郭沫若雷电颂读后感

郭沫若雷电颂读后感
首先得说,这篇文章里的情感就像火山爆发,止都止不住。
郭沫若就像个超级愤怒的大侠,对着黑暗的世界挥舞着文字的宝剑,大喊着要把那些邪恶的东西都给消灭掉。
他写雷电的时候,那雷电简直不是自然现象了,而是正义的化身,轰隆隆地要把这乌漆嘛黑的世道给劈开。
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站在那暴风雨里头,和他一起在呐喊。
你看他对风的呼唤,对雷的祈求,对电的渴望,就像一个在黑暗里挣扎了好久的人,渴望光明渴望到快要发疯了。
他恨那些邪恶的势力,恨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像我们恨那些偷偷摸摸的小贼一样,只不过他恨的是那些大坏蛋,那些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
而且这文章的语言特别有劲儿,就像拳击手的拳头,一拳一拳地打在你心上。
每一句话都像是带着火焰,读着读着我都觉得自己要燃烧起来了。
比如说那些排比句,“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就像机关枪似的,哒哒哒地把那种愤怒和渴望一股脑地都扫射出来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没有那些黑暗的压迫。
但是也不能忘了像郭沫若这样的人曾经为了美好的今天付出的努力。
而且我们也要有点像他那样的勇气,要是看到什么不公平的事,也要像雷电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吼一嗓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