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概述 教案

合集下载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能够分析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2. 教学难点: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diagrams 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传动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传动系统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判断。

3. 故障分析练习:通过学生对故障案例的分析,评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

《汽车传动系》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 能够分析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3.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4.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5. 传动轴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各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传动系统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传动系统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发动机:介绍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使其更直观。

3. 讲解离合器:介绍离合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结合实物图片进行讲解。

4. 讲解变速器:介绍变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使其更直观。

5. 讲解传动轴:介绍传动轴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结合实物图片进行讲解。

6.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传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各传动部件的协同作用。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汽车传动系统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传动系统优缺点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传动系统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2. 实物模型:展示汽车传动系统的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教案主题: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认识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掌握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原理;
4.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原理。

教学难点:
1.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引导学生分析自行车的传动系统,了解链条、齿轮的作用。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统是指将发
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能够行驶的一系列装置和部件的集合。

它的作用是实现发动机输出动力和转速在车轮上的转化,从而使汽车能够
前进、制动和转向。

三、组成部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展示动画或实物展
示辅助学生理解。

NO10单元十汽车传动系统概述汽车构造教案

NO10单元十汽车传动系统概述汽车构造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了解各总成的作用;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能力目标:i目标素质目标:教学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重点教学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教学理实一体 实物讲解手段手段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I 教学 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i 注释单元十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i〖理论知识〗 :一、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I 1. 减速 :通过传动系统的作用,使驱动轮的转速降低为发动机转速的若干分之一,相应驱动轮所得〔 到的转矩增大到发动机转矩的若干倍。

2. 变速保持发动机在有利的转速范围内工作,汽车牵引力又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变化。

3. 倒车在传动系统的变速器中加设倒挡,使汽车能在某些情况下倒车。

4. 中断传动发动机只能在无负荷情况下起动,而且起动后转速必须保持在最低稳定转速以上,所以在 汽车起步以前,必须将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传动线路切断。

5. 差速汽车转弯时,左右车轮滚过的距离不同,传动系统的差速作用可以使左、右两驱动轮以不 同的角速度旋转。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1. 机械式传动系统如图10-1所示为普通双轴货车上采用的机械式传动系统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区分机械式传动 系统和液力机械 式传动系统。

了解传动系统的 功用。

图10-1 机械式传动示意图2.液力机械式传液力机械式传动 所示,其特点是组合 )I 系统组成及布置 动系统 系统如图10-2 运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

以液力机械变速器取代机械式传动系统的摩擦式离合器和普通齿轮式变速器。

其 他组成部件及布置形式均与机械式传动系统相同。

图10-2 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i3. 静液式传动系统I 静液式传动系统通过液体介质的静压力能的变化来实现传动。

它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液 i压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机械能)通过液压泵转换成液压能,然后再由 液压马达重新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液压泵的供油量可以在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实 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无级连续变化,液压马达的转速也将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单元一_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单元一_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梅州市技师学院梅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教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科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任课老师:2012 年02 月体化教学教案首页审阅签年月日教学过程(代号 A—4)1、汽车底盘发展概况50年代,汽车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工学和汽车外观完美的流线型60 年代,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汽车速度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除制定新的交通法规加以限制外,还改造了制动装置和添加了许多安全装置。

70 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

汽车设计强调轻量化、低油耗和在底盘方面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的汽车以机械控制系统或液压控制系统为主。

80 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成为汽车上的主要控制。

进入21 世纪,汽车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环保和安全问题。

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据国外专家预测,未来3~5 年内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整车成本德2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

2、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用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组成,其功用为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

图 1- 1 货车底盘结构1-前轴 2-前悬架 3-前轮 4-离合器 5-变速器 6-驻车制动器 7-传动轴 8-驱动桥 9-后悬架 10-后轮 11-车架 12-转向盘1)传动系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不同的汽车,其底盘的组成教学过程(代号 A— 4)第 2 页稍有不同;如对于载货汽车及部分轿车,其底盘一般是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组成;动桥等组成;而现在轿车中采用自动变速器的越来越多,其底盘包括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即用自动变速器取代了离合器和手动变速器;如果是越野汽车(包括SUV,即运动型多功能车),还应包括分动器。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汽车传动系概述教案
缺点:稳定性差;
操纵距离长,操纵机构复杂;
无迎风,不容易散热,发动机的冷却条件差。
MR——发动机中置后驱动;
应用范围:跑车、方程式赛车,一些大中型客车将卧式发动机装在地板下面。
优点:可以采用较大功率的发动机。
将发动机放在驾驶员座椅之后和后轴之前,有利于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
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
空间利用率较高;
静液式。
1.5电力式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因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电动汽车越来越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电力传动系统方案也由过去的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模式,转向电池单元——电动机模式。电动机由过去的直流电机向交流异步电机转变。燃料电池、混合驱动、车载蓄电池、电动轮等技术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散热效果较好;
缺点:稳定性一般;
操纵距离较长,操纵机构比较复杂;
nWD——全轮驱动方案(n- Wheel Drive);
应用范围:越野车、军事车辆,高级轿车。
优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地面附着条件,获得尽可能大的牵引力。
缺点:结构复杂;
成本高;
重量大;
1.4液力式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液力式传动系统分为:
液力机械式(动液式);
传动系统效率较高。
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结构紧凑;
缺点: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结构和运动关系复杂
需使用等速万向节,前轮轮胎寿命短
汽车爬坡能力相对较差
发动机舱布置部件过多,影响散热和维修;
R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动机后置后驱动;
应用范围:大、中型客车
优点:容易做到前后轴荷的分配合理。

汽车底盘-第2章传动系统教案【范本模板】

汽车底盘-第2章传动系统教案【范本模板】

第2章汽车传动系教学重点1.了解传动系功用、组成与分类。

2.了解离合器压盘、从动盘等主要零件及离合器操纵机构的零部件特点。

3.理解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会进行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卸、零件的检验和分类,正确使用和维护离合器。

4.掌握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装配、安装与调整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教学难点1.传动系功用.2.离合器工作原理、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

3.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拆装与检修、调整。

传动系概述一、传动系的功用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轮而驱动汽车行驶的系统。

(一)传动系类型与组成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的型式分为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动式等,目前汽车上广泛应用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传动系。

1.机械式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图 2-1)图 2—1动力传递路线: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车轮。

2.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组成: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特点:液力机械式传动系是以液体作为介质,利用液体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传递动力,并能根据道路阻力的变化,自动地在若干个车速范围内分别实现无级变速,而且其中的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还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操纵,因而可使驾驶员的操作大为简化。

(教材图2—2)为液力机械变速器结构示意图.(二)传动系功用不管何种类型的传动系,都必须要具备如下功能.1.实现汽车的减速增扭和变速2.实现汽车的倒车3.必要时中断动力传递4.差速作用二、传动系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传统的布置型式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在轿车上普遍采用的布置型式。

2.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型式。

4.全轮驱动(nWD)——越野汽车特有的布置型式,通常发动机前置,在变速器后装有分动器以便将动力分别传递到全部车轮上。

汽车传动系概述(上)教案

汽车传动系概述(上)教案

汽车传动系概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 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类型3. 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匹配4. 传动系统的故障与维护5. 传动系统的未来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作用、类型及故障维护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传动系统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汽车传动系统的图片、图表、动画等课件,辅助教学。

3. 汽车传动系统模型:准备汽车传动系统模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作用、类型及故障维护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汽车传动系统的认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表现和对传动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作业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实地观察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2. 邀请汽车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行业前沿技术和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3. 引导学生进行汽车传动系统的小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次
1
课题
第一章传动系概说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
课件讲授、实物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传动系组成及功用
2、掌握传动系的布置形式:FR、FF、MR、RR、4WD
教学重点
FR、FF传动系布置形式;
教学难点
4WD传动系布置形式
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
课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备注
一、汽车传动系概说
1.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2)分类: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有: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容积液压式)、电动式
(3)组成及布置形式
(4)功能
1)减速和变速
2)实现汽车倒驶
3)必要时中断传动
4)差速作用
(5)各部分功能
1)离合器: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接合,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传动系,或者使两者分开,切断传动。
2)变速器:实现变速、变扭和变向。
3)万向传动装置:将变速器传出的动力传给主减速器。
4)主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加扭矩。
5)差速器: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轴。
6)半轴:将动力由差速器传给驱动轮。
引题: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传动系是动力的传动装置。
重点介绍:
·要求掌握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
2.汽车传动系布置形式
·按发动机相对于各总成的位置,汽车传动系有下列几种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Front-engine Rear-drive
·特点:是传统的布置形式,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客车采用。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Front-engine Front-drive
·特点:是在轿车上逐渐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结构紧凑、减小轿车的质量、降低地板的高度、改善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等优点。
·特点:有多个驱动桥,在变速器后加了一个分动器,其作用是把变速器输出的动力经几套万向传动装置分别传给所有的驱动桥,并可以进一步降速增扭。
比较讲解重点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传动系布置形式
·正确识别和分析FR、FF及其特点
3、其它形式传动系简介
(1)液力机械式传动系(容积式液压传动)
·组合运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
(2)静液式传动系
·是通过液体传动介质的静压力能的变化而传动的。发动机输出机械能,通过油泵转换成液能,再由液压马达转换成机械能。
(3)电力式传动系
·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与牵引电动机构成,牵引电动机可用一个与传动轴和驱动桥相连,也可以在每个驱动轮上单装一个电动机,还要有减速机构装在车轮边上,这种车轮叫电动轮。
3)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Middle-engine Rear-drive
·特点: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布置形式。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Rear-engine Rear-drive
·特点: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车身内部布置等优点。
5)全轮驱动(nWD)4Wheel Dr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