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混凝土课设

混凝土课设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书班级:土木某某某班指导老师:某某某姓名:某某某学号: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20某某年某某月—1—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设计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两跨连续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gk=6.8kN/m(含自重),均布活载标准值qk=8.5kN/m,在每跨三分点处截面还承受集中恒载标准值Gk=50kN,集中活载标准值Qk=65kN,活载准永久值系数Ψk=0.5,跨度、截面尺寸如图一所示。
混凝土采用C25,受力纵筋HRB335,箍筋HPB235级,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该梁。
要求:(1)进行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确定所需的纵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2)绘制抵抗弯矩图和弯矩包络图,并给出各根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3)验算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4)验算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解:1、设计计算数据设计尺寸b250mm;h600mm;l05.4m;混凝土C40fck26.8N/mm;ftk2.39N/mm;fc19.1N/mm;222ft1.71N/mm2;b0.550;11.0;10.8;c20mm;Ec3.25104N/mm2纵筋HRB335fyfy300N/mm;E2.010N/mm箍筋HPB300fyv210N/mm2252—2—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荷载及内力计算跨度:lo1L5400mml02L5400mm①恒载标准值计算M1k0.070105.420.222505.480.35KNmM2KM1K80.35KNmMB0.125105.420.333505.4126.36KNmVA0.375105.40.6675053.60KNVB左0.625105.41.33350100.40KNVB 右VB左100.40KNVCVA53.60KN②活载满布时内力计算M1K0.07085.420.222655.494.25KNmM2KM1K94.25KNmMB0.12585.420.3 33655.4146.04KNmVA0.37585.40.6676559.56KNVB左0.62585.41.33365113.65KNVB右VB左113.65KNVCVA59.56KN③仅左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M1K0.09685.420.278655.4119.97KNm11M2KMb73.3124.44KNm33MB0.06 385.420.167655.473.31KNmVA0.43785.40.8336573.02KNVB左0.56385.41.16765100.18KNVB右0.06385.40.1676513.58KNVC0.06385.40.1676513.58KN④仅右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M1K24.44KNmM2K119.97KNm—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MB73.31KNmVA13.58KNVB左13.58KNVB右100.14KNVC73.02KN3、内力组合求最不利荷载及控制截面①+②M180.351.294.251.4228.37KNmM2M1228.37KNmMB126.361.2146.041.4 356.09KNmVA53.601.259.561.4147.70KNVB左100.401.2113.651.4279.59KNVB右VB左279.59KNVCVA147.70KN①+③M180.351.224.441.462.20KNmM280.351.2119.971.4264.38KNmMB126. 361.273.311.4254.27KNmVA53.601.213.581.445.31KNm—4—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剪力和弯矩包络图如下:剪力图弯矩图由图可知剪力的控制截面在A、B、C支座截面,弯矩的控制截面在1、2、B截面处。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主梁指导教师:肖金梅班级:14土木工程6班学生姓名:邝佛伟设计时间:2017年5月1号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主梁设计一、设计资料122、桥面净空:净-7 + 2×0.5主要尺寸标准跨径L=20mb计算跨径L=20.50m梁长'L=20.96m3、材料规格混凝土C 40HRB400钢筋,直径12mm以下者采用R235级钢筋梁横断面图(图1)(单位:cm)Ⅰ类环境条件,安全等级为一级。
4、设计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桥梁横断面布置情况(见图1)图2、T粱尺寸图(单位:mm)二、设计荷载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效应为: 跨中截面:m KN M d •=2100 KN V d 80=4/l 截面:m KN M d •=1600支点截面:0=d M KN V d 420=2、施工期间,简支梁吊点设在距梁端mm a 400=,梁自重在跨中截面引起的弯矩.5501m KN M G •=。
3、使用阶段,T 梁跨中截面汽车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04.6101(未计入冲击系数),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30.602,永久作用产生的弯矩为m KN M Q •=7603。
三、设计内容1、截面尺寸拟定(参照已有的设计资料或见图2);2、跨中截面正截面强度计算及复核(选择钢筋并复核截面强度);3、斜截面强度计算及复核(剪力钢筋设计及截面复核);4、裂缝及变形计算;5、绘制钢筋图,编制钢筋明细表、总表。
四、主要参考资料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公路桥涵标准图《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形桥梁》 T 形梁截面尺寸(图2)(2000)3、贾艳敏主编《结构设计原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取值分组情况:1-9号b=180mm H=1200mm 10-18号b=180mm H=1300mm19-27号b=180mm H=1400mm 28-36号b=200mm H=1200mm 37-45号b=200mm H=1300mm 46-55号b=200mm H=1400mm 解:1,截面尺寸拟定设腹板宽度:b=180mm ,T 形截面梁高:H=1400mm 由图2所示T 形截面受压翼板的厚度尺寸,得平均厚度故受压翼板的有效宽度mm b f 1600'=(图3钢筋布置图中,1580mm 为预制梁翼板宽度)2,跨中截面正截面强度计算及复核 (1)截面设计1)因保护层厚度,设a S =130mm则截面有效高度:h 0=1400-130=1270mm跨中截面弯矩计算值:m kN M M d ⋅=⨯==231021001.10γ 2)判定T 形截面类型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3)求受压区高度mm h f 1202100140'=+=mmb b b b mm b mmL b f h f f f 1640120120220012216006833205003131''3'2'1=⨯+⨯+=++===⨯==m kN M M m kN h h h b f d fff cd ⋅==>⋅=-⨯⨯⨯=-231069.4274)21201270(12016004.18)2(0'0''γA h b f M A f cd 050.0049.021*******.0127016004.1810231002620'0=⨯--=--==⨯⨯⨯==ξ4)求受拉钢筋面积As将各已知值及x=68mm 代入S sd f cd A f x b f =',得现选择钢筋为8Φ28+4Φ25,截面面积为As=6890mm 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pdf

αs=M/ α 1fcb'fh02
ξ=1-(1-2 αs)1/2
As=ξ b'fh0fc/fy
529
529
353
397
As=ξ bh0fc/fy 选配配筋 (mm2)
3φ18
3 φ18
3φ 16
3φ 16
As=763
As=763
As=603
As=603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2)弯矩设计值
查表得, 板的弯矩系数α m 分别为: 边跨中: 1/11 ,离端第二支座: -1/11,中跨中: 1/16,
中间支座: 1/14 。故
3)M 1=-M b =(g+q)l012/11=*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 100mm , h0=100-20=80mm ;板宽 b=1000mm 。 C25 混凝土,α 1=, f c=mm2,
10 土木工程(专升本)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姓 名: 学 号: 完成日期: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某多层工业建筑物平面如下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资料
1)楼面构造层做法:水泥砂浆地面(
m 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5kN/m 2);
As/bh=762/(200*500)=% ,此值
3)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M 1=-M b=(g+q)l02/11=*11= 剪力设计值:
4)VA=*(g+q)l 01=**= 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 b' f=l/3=6600/3=2200mm , 又 b' f=b+sn=300+2000=2200mm ,故 b' f=2200mm 。除支座 B 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 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厂房)—双跨21+21

目录目录 (1)第1章设计资料 (3)1.1 设计资料 (3)1.2 地质抗震条件 (3)2、建筑构造 (3)第2章建筑方案设计 (3)2.1 厂房平面设计 (3)2.2 构件选型与布置 (5)2.2.1 屋面板和嵌板 (5)2.2.2 天沟板 (5)2.2.3 屋架及屋架支撑 (6)2.2.4 吊车梁 (7)2.2.5 基础梁 (7)2.2.6 柱间支撑 (7)2.2.7 抗风柱 (7)2.3 厂房剖面设计 (7)第3章厂房排架柱设计 (9)3.1 计算简图 (9)3.2 确定柱子各段高度 (9)3.3 确定柱截面尺寸 (9)3.4 确定柱截面确定柱截面计算参数 (9)3.5排架结构的基本假定: (11)第4章荷载计算 (11)4.1 恒荷载 (11)4.1.1 屋盖自重P1 (11)4.1.2 上柱自重P2 (13)4.1.3下柱自重P3 (13)4.1.4吊车梁、轨道、垫层自重P4 (14)4.2 屋面活荷载 (14)4.3 吊车荷载 (14)4.3.1吊车竖向荷载Dmax.k,Dmin,k (14)4.3.2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k (15)4.4 风荷载 (15)4.5 墙体自重 (16)4.6 荷载汇总表 (17)第5章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18)5.1 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18)5.1.1屋面恒载内力计算 (18)5.1.2屋面活载内力计算 (19)5.1.3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0)5.1.4 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2)5.1.5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4)5.2 内力汇总表 (25)第6章内力组合 (26)6.1 不考虑地震作用 (26)6.2 考虑地震作用 (28)第7章排架柱截面设计 (30)7.1 排架柱配筋计算 (30)7.2 排架柱裂缝宽度验算 (32)7.3 牛腿设计 (32)7.4 柱的吊装验算 (32)第8章基础设计 (33)8.1 基础设计资料 (33)8.2 基础底面内力及基础底面积计算 (34)8.3 基础其他尺寸确定和基础高度验算 (35)8.4 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37)第9章山墙柱设计 (38)9.1 山墙柱的尺寸确定 (38)9.2 内力计算 (38)9.3 截面配筋 (39)9.4 基础计算 (39)第1章设计资料1.1 设计资料本毕业设计为某工业厂房设计,厂房长度为60m,21m双跨,柱距为6m。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基本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 k=3.0+0.1n(n:学号)。
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5.结构施工图说明主要说明构件的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号与级别的对应(如Φ代表HPB235等)、保护层厚度,尺寸单位以及楼面荷载值等。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混凝⼟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内⼒计算 (2)2.3 截⾯承载⼒计算 (3)3 次梁设计 (3)3.1 荷载 (4)3.2 内⼒计算 (4)3.3 截⾯承载⼒计算 (5)4 主梁计算 (7)4.1 荷载 (7)4.2 内⼒计算 (8)4.3 截⾯承载⼒计算 (12)4.4 主梁吊筋计算 (14)参考⽂献 (14)某⼯业⼚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业⼚房设计使⽤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级,环境类别为⼀类。
结构形式采⽤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均⼤于3。
楼盖采⽤钢筋混凝⼟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楼⾯活荷载标准值8kN/m2,楼⾯⾯层为20mm⽔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混凝⼟:采⽤板按塑性内⼒重分布⽅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业⼚房楼⾯最⼩厚度为70mm,取板图2 节点详图厚h=80mm。
取次梁截⾯⾼度h=450mm(L/18=6000/18=333mm~L/12=6000/12=500mm),截⾯宽度b=200mm(h/2.5=450/2.5=180mm~h/2=450/2=225mm),主梁和次梁采⽤HRB335级,其余均采⽤HPB300级钢筋;板的L 2/L 1=6000/2000=3,宜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何尺⼨和计算简图见图3。
2.1 荷载①恒载标准值板⾃重: 0.08×25 kN/m 2=2.0 kN/m 2楼⾯⾯层: 0.02×20 kN/m 2=0.4 kN/m 2天棚抹灰: 0.02×17 kN/m 2=0.34 kN/m 2k g =2.74 kN/m 2②使⽤活荷载 k q =8 kN/m 2③荷载组合值:Q γ=1.3q g +=1.2k g +1.3k q =1.2×2.74+1.3×8=13.69 kN/m 2q g +=1.35k g +1.3×0.7k q =1.35×2.74+1.3×0.7×8=10.98 kN/m 2取q g +=13.69 kN/m 2图3 板的⼏何尺⼨和计算简图(单位:mm )2.2 内⼒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0l =n l =2.0m-0.2m=1.80 m 边跨:0l =n l =2.0-0.20/2+0.025=1.925 m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各截⾯的弯矩计算见表1。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一、设计题目: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某轻工业厂房,二楼包装车间楼面结构拟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要求按所设定的结构支承条件、尺寸关系、材料与荷载作用等情况,进行楼盖结构的板、次梁、主梁的内力计算与配筋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二、设计条件1.结构形式:楼盖的纵向为4个柱距,主梁横向为4跨,支承形式是周边为240厚的承重砌体墙,在搁置主梁处墙体设壁柱承重,中间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300mm×300mm)。
图一梁板结构平面布置2.材料:混凝土采用C25(f c=11.9 N/mm2,f t=1.27 N/mm2,f ck=16.7 N/mm2,E c=2.80×104 N/mm2)钢筋采用HPB235(f y =210N/mm 2,E s =2.1×105 N/mm 2)或HRB335(f y =300N/mm 2,E s =2.0×105 N/mm 2) 3. 荷载: 1) 恒载楼面构造层做法:采用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10mm 耐磨砂浆压关抹平;板底梁侧与顶棚均采用20厚混合砂浆抹面(参考标准容重可分别取20kN/m 3,22 kN/m 3,18 kN/m 3)。
2) 活载标准值为7.0 kN/m 2。
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3。
三、板的计算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21l l =6000=2.7332200mm mm,宜按双向板设计,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本设计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h=80>140l =2200=5540mm mm 。
次梁截面高度取h=450mm>26000==4001515l mmmm ,截面宽度b=200mm 。
板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下:图二 板的尺寸图三 计算简图1) 荷载恒荷载标准值20㎜厚水泥砂 0.02m ×20 kN/m 3=0.4 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m ×25 kN/m 3=2.0 kN/㎡ 10mm 耐磨砂浆 0.01m ×22 kN/m 3=0.22 kN/㎡ 20mm 厚混合砂浆 0.02m ×18 kN/m 3=0.36 kN/㎡2=2.98/k g kN m线恒载设计值 g=1.2×2.98 kN/㎡=3.58 kN/㎡ 线活载设计值 q=1.3×7.00 kN/㎡=9.10kN/㎡g+q=3.58 kN/㎡+9.10kN/㎡=12.68 kN/㎡即每米板宽 12.68 kN/㎡ 2) 内力计算板计算跨度为:边跨 m m m m m h l n 02.2208.022.012.02.22=+--=+ m m mm m m a l n 02.204.2212.022.012.02.22>=+--=+取l 0=2.02m中间跨 l 0=2.2m-0.20m=2.0m 跨度差 (2.02m-2.0m )/2.0m=0.01<10%因此可以采用等跨连续梁板计算内力(为简化计算,统一取l 0=2.02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力计算 (2)2.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次梁设计 (3)3.1 荷载 (4)3.2 力计算 (4)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主梁计算 (7)4.1 荷载 (7)4.2 力计算 (7)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1)4.4 主梁吊筋计算 (13)参考文献 (13)某工业厂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面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2,楼面面层为20mm水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f c=14.3 N/mm2)钢筋:梁的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300 N/mm2),其余采用HRB300级钢筋(f y=270 N/mm2)。
2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为70mm,取板厚h=80mm。
取次梁截面高度h=450mm(L/18=6000/18=333mm~L/12=6000/12=500mm),截面宽度b=200mm(h/2.5=450/2.5=180mm~h/2=450/2=225mm),主梁和次梁采用HRB335级,其余均采用HPB300级钢筋;板的L2/L1=6000/2000=3,宜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几何尺图2 节点详图寸和计算简图见图3。
2.1 荷载①恒载标准值板自重: 0.08×25 kN/m 2=2.0 kN/m 2楼面面层: 0.02×20 kN/m 2=0.4 kN/m 2天棚抹灰: 0.02×17 kN/m 2=0.34 kN/m 2k g =2.74 kN/m 2②使用活荷载 k q =8 kN/m 2③荷载组合值:Q γ=1.3q g +=1.2k g +1.3k q =1.2×2.74+1.3×8=13.69 kN/m 2q g +=1.35k g +1.3×0.7k q =1.35×2.74+1.3×0.7×8=10.98 kN/m 2取q g +=13.69 kN/m 2图3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单位:mm )2.2 力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0l =n l =2.0m-0.2m=1.80 m 边 跨:0l =n l =2.0-0.20/2+0.025=1.925 m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0%9.6%1008.18.1925.1〈=⨯-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力,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表1 板各截面弯矩计算2.3 截面承载力计算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0h =80-20=60mm (环境类别为一类),各截面配筋计算见表2 表2 板的各截面承载力计算注:表中对于②~⑦轴间板带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拱作用,故弯矩降低0.23 次梁设计取主梁的梁高h=650mm (L/12=6000/12=429mm ~L/8=6000/8=750mm ),宽b=250mm,次梁的截面尺寸及支撑情况见下图4。
图4 次梁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单位:mm)3.1 荷载①恒载由板传来 2.74×2=5.48 kN/m 次梁自重 25×0.2×(0.45-0.08)=1.85 kN/m 梁侧抹灰 17×(0.45-0.08)×2×0.02=0.25 kN/mk g =7.58 kN/m②楼面使用活荷载 k q =8.0×2=16.0 kN/m ③荷载组合设计值q g +=1.2k g +1.3k q =1.2×7.58+1.3×16.0=29.90 kN/mq g +=1.35k g +1.3×0.7k q =1.35×7.58+1.3×0.7×16.0=24.79 kN/m取q g +=29.90 kN/m3.2 力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力。
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m l l n 75.525.00.60=-==边 跨:m l l n 85.5025.02/25.00.60=--==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0%48.3%10075.575.585.5〈=⨯-故可按等跨连续次梁计算。
剪力计算时跨度取净跨,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图5 次梁计算简图次梁力计算见下表3、表4:表3 次梁弯矩计算截面边支座边跨跨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mα241-141111-161141-)/()(2mkNlqgMm⋅+=α-44.11 73.84 -96.23 60.34 -70.61 表4 次梁剪力计算截面边支座第一支座(左)第一支座(右)中间支座剪力计算系数β0.50 0.55 0.55 0.55V=())/(KNlqgn+β88.95 97.85 94.56 94.563.3 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进行计算,翼缘计算宽度取以下三者较小值:①按计算跨度l考虑:mlbf92.1375.531'===②按梁肋净距ns考虑:mbsbnf0.28.12.1'=+=+=③按翼缘高度`fh考虑:1.0195.0`〉=hhf可不考虑此种情况,故取`fb=1.92m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形:取h0 =450-40=410mmmkNmkNhhfhb fcff⋅>⋅=-⨯⨯⨯=-84.737.812)2/80410(3.14801920)2/('''故属于一类倒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及支座截面均按一排筋考虑,取h0 = 450-40=410mm.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见下表5,斜截面承载力见下表6。
表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注: %2.0)%45,2.0(min min ==ytf f p ,p 均大于min p ,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要求,满足35.0≤ξ 表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 主梁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力,不考虑塑性力重分布。
已知柱截面尺寸为450mm ×450mm ,主梁的梁高h=650mm ,宽b=250mm ,主梁的几何尺寸与支承情况如图6所示。
图6主梁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单位:mm )4.1 荷载①恒荷载由次梁传来 kN 27.420.658.7=⨯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kN 13.7250.2)08.065.0(25.0=⨯⨯-⨯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2×0.015×(0.65-0.08)×2.0×17=0.58kNk G =53.19kN②使用活荷载 kN Q k 00.960.60.16=⨯= ③荷载组合设计值G +Q =1.2k G +1.3k Q =1.2×53.19+1.3×96.0=188.63 kNG +Q =1.35k G +1.3×0.7k Q =1.35×53.19+1.3×0.7×96.0=159.17 kN取G =1.2×53.19=63.83 kN Q =1.35×96.0=124.8 kN4.2 力计算计算跨度如下:中间跨:m l l n 0.60== 边 跨:m l l n 0.60==中间跨跨度和边跨跨度相等,故可按等跨连续次梁计算。
计算简图见下图7。
图7主梁计算简图(尺寸单位m)各种荷载工况下的主梁力计算见表7表7 各种荷载工况下主梁力计算荷载工况计算简图力图○1○2○3M: M:V:V:M:V:○4力计算过程见表8表8 力计算荷载工况弯矩(KN.m)剪力kN①45.9300.683.63244.01=⨯⨯==KGlM26.10200.683.63267.0-=⨯⨯-==KGlMB66.2500.683.63067.02=⨯⨯==KGlM49.5426.1023/20.283.63*=⨯-⨯=aM79.4683.13733.01=⨯==GKVA04.1783.6379.461-=-=-=GVVA右87.8083.63267.11-=⨯-==GKVB左83.6383.630.11=⨯==GKVB右2=-=GVVB右左②40.21668.124289.01=⨯⨯=M59.9968.124133.0-=⨯⨯-=BM59.992-=M21.18259.993/20.28.124*=⨯-⨯=aM1.1088.124866.0=⨯=AV7.168.1241.1081-=-=右V5.1418.124134.1-=⨯-=左BV=右BV③95.3268.1243/133.01-=⨯⨯=M59.9968.124133.0-=⨯⨯-=BM76.14968.1242.02=⨯⨯=M39.66)59.99(3/2*-=-⨯=aM6.168.124133.0-=⨯-=AV6.161-==左右BVV8.1248.1240.1-=⨯-=右BVV:M:④88.23268.124311.0B-=⨯⨯-=M64.668.618.124089.0-=⨯⨯-=CM97.17188.2323/10.28.1241=⨯-⨯=M35.9488.2323/20.28.124=⨯-⨯=*aM64.663/188.2323/20.28.1242⨯-⨯-⨯=*M13.72=30.12768.124170.02=⨯⨯=M0.868.124689.0=⨯=AV8.388.1240.861-=-=右V6.1638.12433.1-=⨯-=左BV5.1528.124222.1=⨯=右BV7.278.1245.1522=-=右V1.118.124089.02=⨯=右V最不利力组合见下图8所示。
图(a)图(b)图(c)图8主梁最不利力组合图(a)、图(b)及图(c)主梁的包络图与剪力图见下图9。
图9 主梁的弯矩及剪力包络图4.3 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取以下三者较小值:①按计算跨度0l 考虑:m l b f 0.230.6310'===②按梁肋净距n s 考虑:m b s b n f 0.6'=+= ③按翼缘高度`fh 考虑:1.01311.061080`〉==h h f 可不考虑此种情况 故取`f b =2000mm ,h 0=650-40=610mm判别T 形截面类型:m kN M m kN h h f h b f c f f ⋅=>⋅=-⨯⨯⨯⨯=-32.732.1304)2/80610(3.148020000.1)2/(1'0''1α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