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课件完美版】

说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4.瓜分中国狂潮 5.升华提升
2.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6.知识梳理
3.《马关条约》的内容 及危害
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之后,出示福州船政学堂的鸟瞰图。
创建于洋务运动期间,船政的创建不仅寄托着清政府强国立威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日本很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必然的。
说教学设计
材料二 “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 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槃大学学者 材料三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 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 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清政府日趋腐败,军备废驰
说教学设计
材料四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 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 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 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 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 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②赔款2100万元;
②赔银二亿两;
做军费,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③侵略深入腹地,便利了掠夺 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了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师: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氯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在七子之歌台湾中,我们我们知道,经历过血雨风霜的台湾呼喊着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么你们知道在19世纪末期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讲授新课】教师讲述:19世纪日本间谍在中国进行秘密活动,实际上与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这一政策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趋于成熟,并在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1.背景:展示材料1,教师: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展示。
图片边分析展示:教师:1868年,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而侵略中国则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必然战略步骤。
教师: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3当时日本政府断定此时是发动战争有利时机是什么?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朝陆海军备不足为惧。
3.战争经过过渡:早在宣战之前,日本已制定好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而仓促应战的清政府,却拿不出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作战方针。
日本主动进攻,清政府被动防守,战火从朝鲜战场逐渐转移到了国内。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及其结果。
(1)结合教材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
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把表格补充完整,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标内容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探究中日两国在近代发展道路的异同点。
时空观念: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时局图》等材料,利用时空轴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
史料实证: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找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理由。
历史解释:结合《时局图》《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家国情怀:感受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舍生忘死、英勇抗敌的精神;体会他们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制造衅端,战争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师生归纳: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见教材第27页),以表格形式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主要战役。
3.教师提问:播放纪录片《甲午真相》中关于旅顺大屠杀的片段,结合教材第28页《材料研读》中的文字,思考:请结合我们刚刚从视频中了解的史实,分析教材中这段话的含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展开。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所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困境与出路。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
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认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教材通过对战争的详细阐述和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了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标解析:本课主要通过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
通过看视频片段《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致过程,形成空间概念。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促成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甲午中日战 争》列强野心暴露:瓜分狂潮涌

《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野心暴露:瓜分狂潮涌1894 年,甲午年,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东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更让列强们的野心暴露无遗,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的起因,看似是日本对朝鲜的觊觎以及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争端,实则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急需对外扩张,掠夺资源和市场。
而当时的清朝,虽历经洋务运动,有了一定的近代化成果,但政治腐败、军事落后,根本无法抵御日本的侵略。
战争伊始,日本精心策划,迅速出兵朝鲜,并在海上挑起战事。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奋勇抵抗,但终因装备落后、指挥不当等原因遭受重创。
此后,日军在陆上长驱直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相继沦陷。
1895 年,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让列强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也让他们的瓜分野心愈发膨胀。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
这巨额的赔款,让中国的财政陷入了极度困境,也为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资金支持。
而割地则让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
列强们纷纷趁火打劫,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租借旅大,英国租借威海卫,法国租借广州湾。
一时间,中国的沿海地区被列强瓜分殆尽,内陆地区也面临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威胁。
美国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表面上主张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企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股瓜分狂潮中,中国社会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农民失去土地,手工业者破产,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挤压。
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同时,这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以图振兴国家。
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列强瓜分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疤。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材料二 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本人)资 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 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 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 湾,以互为钤制。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
《马关条约》签订后,引发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 订的条约所造成的影响。
——1874年李鸿章上同治帝《筹议海防折》
1878年中国第一批赴英 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 学院师生合影
“定远号” “镇远号” “致远号” “经远号” (铁甲舰) (铁甲舰) (巡洋舰) (巡洋舰)
刘步蟾 林泰曾 邓世昌 林永升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在做什么?
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下打开了国门,与 中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明治维新后,日 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贫 穷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军队作战能力弱, 李鸿章“避战求和”,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日 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军事上,日军装备 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 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马关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
涉及“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关键词的题,一般考 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1. (东营中考)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
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优质推荐版)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促应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1丰岛海战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 第一阶段
2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
进日
政
3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 双方损失相当。
府 第二阶段
4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 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攻
本
5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 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 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
4、开设工厂
A、概况
列强: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
B、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德国ຫໍສະໝຸດ 食品39家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
共计
113家
1﹒3亿元
企业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与管理先进、 特点: 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特权;
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 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日本:日“本大为陆什政么策要”侵的略出中台国根本?原因 欧美:列默强许对或日支本持的日侵本略侵是略何态有度利呢环?境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中国:面太后对和日李本鸿的章侵“略避,战求清和政”府的持政可何策乘态之度机?
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的 狂
(瓜分中国)围”
潮
“门户开放”政策
1、起因
(1)帝国主义的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根本原因)
(2)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 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直接原因 )
(3)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 —八国联军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二.经过 (1900年——1901年)
威海卫
山
胶州湾 海 黄
东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 流域,云南、广东。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政治上)
甲午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 政府的腐败,西方列强争相宰割中国,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解释名词:
租借地: 租界: 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大连
海 渤 旅顺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嘿嘿,你们的 地盘,我做主
酷表他着 剥明正的 削帝被人画 中国众代面 国主多表中 人义不的那 。者平是个
凭等当身 借条时带 多约受血 个扎尽迹 不得欺、 平像凌瘦 等个的弱 条木中并 约乃国颤 怎么办? 残 伊 人 抖
内
容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影
响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四、“门户开放”政 策 “门户开放”的作用是什么?
①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它有了 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
②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 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 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 同盟。
争做中国债主
经济上:
瓜 分 (资本输出) 中
抢夺路矿权 抢夺办厂权
国
政治上: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
内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执行的投
部
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从哪两个方面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资本输出 19世纪70年代以后,商
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 为主。
抢占租借地,
政治上:
划分势力范围。
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修路
开矿
办厂
1.争做中国的债主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 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
“美没国有别希国望日的本帮成助为,其它侵无略论在财政上或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列宁
法国
乘机夺取
万 寿 无 疆
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
侵略。
割
地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英国 280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共计
6420英里
420 300 650
2800 720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英国 俄国 德国 比利时 法国 美国
3、掠夺开矿权
A、概况:
B、影响: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
工业也无从发展,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
1896年,美商与华商合办门头沟煤矿 起,列强纷纷争夺在华矿山的投资权 和开采权。1897年,英国在北京成立 了掠夺中国矿产的机构,即“富公司” 办事处,先后攫取了四川全省,山西 盂县、平定、泽州、潞安、平阳,河 南怀庆,热核潮阳和黄河以北地区的 矿产开采权。沙俄夺得新疆全省的金 矿开采权……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龙的挑战
“相互协商”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十九世纪末的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
外
义过渡,增加资本输出,殖民地日益
部
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
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根本原因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三.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赔
辛设
丑 条
拆
约惩
》改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德国
新的权益
日本
俄国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北洋水师军旗 甲 午甲中午日中日战 战争争
广乙舰
靖远舰
来远舰
经远舰
亚洲第一 世界第四
国难当头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 三
力和北洋地盘,幻想
军
通过“以夷制夷”的
败 绩
甲午中日战争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
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 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 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 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 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 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 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 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它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府失败了。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内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三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