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报告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姓名班级
内容
结果
直接价值组
调查地点:超市、农贸市场、百货商场等。
观察与记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品,分别与哪些生价值组
调查地点:街道、广场、校园、树林、农田等。
观察与记录:对环境有影响的生物分别有哪些?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改良土壤:
潜在价值组
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收集有关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潜在价值的资料。
可能与制药原料有关的生物:
可能与改良生物品种有关的生物:
讨论并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
1.
2.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报告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报告Abstract:本报告旨在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
通过采用各种保护手段,如建立保护区、限制狩猎行为和恢复生境等方法,我们试图评估这些手段对维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性。
Introduction: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之间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的丰富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逐渐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Methods:本实验设计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狩猎行为和恢复生境。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作为实验区域,并设立了明确的边界。
然后,我们限制了狩猎行为,禁止在保护区内捕杀任何动植物。
最后,我们实施了生境恢复计划,包括栽种特定种类的植物和修复受损的生境。
Results: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首先,保护区的成立使得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且许多濒危物种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其次,限制狩猎行为有助于控制物种数量,维持了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此外,恢复生境的举措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状况,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
Discussion: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以及恢复生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实施这些措施需要一定的资源和力量,因此政府和民众应当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
此外,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的有效性,以寻求更好的保护策略。
Conclusion: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我们证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保护区的建立、限制狩猎行为和恢复生境都是重要的手段,使得我们能够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然而,我们应当不断努力,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保护策略,为实现长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而努力。
生物多样性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总称。
它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生物种类灭绝速度加快,生物生境受到破坏,许多独特的生物资源遭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综合评估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了解其研究进展和成果。
2. 野外调查:选取代表性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当前生物资源的状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统计分析:采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4.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5. 访谈调查: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和意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 生物栖息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加快,许多生物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之前有所下降。
2.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在保护区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生物资源利用不当:一些生物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物资源稀缺,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濒临灭绝。
4. 社会认知不足: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导致保护工作的困难。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
2. 加强生物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
2023年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

2023年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2023年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成效以及未来展望的综合性报告。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为各国制定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本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要。
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石,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级。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 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据统计,过去几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
物种灭绝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以及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屡见不鲜。
森林、珊瑚礁、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很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但全球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等措施,一些物种的数量得以恢复并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但这些成果还远远不够,我们仍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是资金不足和技术支持不够,这限制了保护行动的开展。
其次是非法狩猎、非法贸易以及破坏性的开发活动,这些因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威胁。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5. 未来的保护措施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需要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支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加强法律监管,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大保护力度。
另外,推进可持续发展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绿色发展,是实现长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路径。
6.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愿景我们希望2023年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推动全球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是一份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报告首先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概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
然后,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分布状况,从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红色名录增加、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接着,报告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威胁进行了分析,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
针对这些威胁,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法律、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等。
最后,报告评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报告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等方面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对于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保护策略。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测量方法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避免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1. 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和药物资源、水和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开发、气候变化、污染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
这些因素导致物种灭绝率加快,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
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首先,建立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划定特定区域并加强管理,可以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包括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实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结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避免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等。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我们来看看。
篇一:校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调查报告同学们,我们马振抚二初中校园内也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20**年9月6日午饭后,我们在生物老师的统一安排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
我们小组选择的路线是: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南绕过教师住宿楼,综合办公楼进入操场。
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后又由操场绕行学校餐厅到池塘边,由综合楼花圃北边到教学楼前花圃、中心花坛,最后返回教室。
记录下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
以下是我沿途观察到的生物种类记录:它们是雪松、侧柏、龙柏、棕榈、刺柏、小叶黄杨、冬青、白杨树、香椿树、柳树、槐树、三叶草、太阳花、月季花、百日红、荷、铁树、仙人掌、蒲公英、车轮菜、狗尾草、杂草、等。
这些花草树木光照充足,大都生长旺盛,数量以太阳花最多。
沿途我们还留心观察到了大大小小的鸟类、昆虫等小生灵的栖息环境,如喜鹊把巢建在高高的白杨树上,荷塘边偶尔还有一两只白鹤腾空飞起,它们是在池塘里捉小鱼,受到惊吓而逃之夭夭!池塘里的小鱼儿还真不少,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戏;几只小青蛙在池塘边欢蹦乱跳;草丛中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结伴捕食;原以为屋檐下很吵人的小麻雀,也在忙着捉虫子,它们还捕食讨厌的苍蝇及幼虫,充当校园义务清洁工,也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师生们的健康做贡献呢。
还有草丛中的蝗虫、蚱蜢、蛐蛐、蜜蜂、蝴蝶、蜘蛛或“唱歌”、“跳舞”,或“酿蜜”、“纺织”都在忘我地工作并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
大树下、花坛边还有数不清的小蚂蚁、小蜗牛、鼠妇、小壁虎等,它们也在为生存而忙碌着。
总之,通过这次校园生物种类调查活动,我们初步学会了调查的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校园就有如此众多而鲜活的生命。
关于生物的研究报告(共9篇)

关于生物的研究报告第一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之间的遗传差异。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原材料,还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疾病传播和调节气候。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渔业、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等。
第二篇: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组的技术,它在生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了解疾病的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目前,CRISPRCas9是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它利用一种名为Cas9的酶来切割DNA,并利用一种称为引导RNA的分子来定位需要修改的基因。
CRISPRCas9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和低成本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研究中。
第三篇: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固氮、甲烷产生等过程,将碳、氮、硫等元素循环回环境中。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肥,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甲烷产生微生物则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影响全球气候。
第四篇:生物钟与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内在时间控制系统,它调节着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节律,如睡眠、觉醒、进食和繁殖等。
生物钟的节律通常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匹配,形成24小时昼夜节律。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他们发现,生物钟的节律是由一组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分子机制所控制,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相互调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反馈回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报告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报告目录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1)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一)森林植被 (2)(二)植物资源 (3)(三)动物资源··························· (6)第三章保护现状 (8)第四章建议 (10)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
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
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
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
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
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杂,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79年至1989年,由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为期10年科学考察,开展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昆虫调查,采集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标本,摸清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
1989年-1992年进行了猴类资源调查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补充调查,1990年-1995年开展了鸟类区系调查,1996-1997年进行GEF项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2008-2009年“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项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科考补充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保护区本底状况,本次调查发现蛇雕、白腰雨燕等4个鸟类新记录种和刺鳅、暗鳜等5个鱼类新记录种。
(一)森林植被根据《中国植被区划》,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 c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区。
区内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发育着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是本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此外,还有针、阔昆交林,暖性针中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及人工林共8个植被类型,65个群系组,160个群丛组。
区内还有21070hm2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
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野茉莉(Styrax japonicas)林、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甜槠(Castanopsis cyrei)林、闽楠(Phoebe bourne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t)林、鹅掌揪(Liriodendron chinense)、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林、复羽叶栾树(Koelredteria bipinnata)、栲树(Casanopsisfargesii)林等群丛,是华东、华中地区极为独特和少有的植被类型,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区相对海拔最高达1700m,随着海拔的递增,气候、土壤和植被类型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中国大陆东南部发育最完好的垂直带谱(详见下图)本区是中国南方主要林区,活立木蓄积量5621480m3,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立竹数万株,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樟木(Cinnamomumcamphora)、闽楠(Phoebebournei)、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 var. mairei)等优良和珍贵用材树种。
(二)植物资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亚洲东部森林植被亚区的东缘,接近古热带植被区,印度—马来西亚区的北缘。
、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变异性区内有低等植物840种,其中藻类239种,真菌503种,地衣98种;高等植物2466种,其中苔藓73科、191属、431种,18种为中国特有种,94种为东亚特有种;蕨类植物38科、83属248种,分别占有中国蕨类约52种、204属、2600种的73%、%和%;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分别占中国裸子植物约10科、34属、190种的70%、47%、10%;被子植物149科、137属1838种,分别占中国约291科、2940属、24300种的%、25%和%。
近数十年来,在本区发现的植物新种57个,这些新种除14种见于邻近省份外,其余43种为福建特有种。
在福建省维管束植物中仅分布于本区的160种,仅分布于本区及邻县的309种,本区有中国特有成份属15个,占中国特有属的%。
本区特有种30个,占本区高等植物总数的%。
从近几年来,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又发现了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宽距兰(Yoania japonica)等福建省和中国大陆新分布种。
说明本区尚有一定数量的种类未被发现。
、地理成份复杂,过渡性明显本区的裸子植物多数以华东、华中广布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成份为主,亦有少量泛热带成份侵入。
被子植物除世界广布种外,则以各类热带成份占优势,占本区被子植物总属数的%,除与印度—马来西亚联系密切外,与热带非洲、热带大洋洲及热带美洲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各类温带成份占%,与中国—日本、中国—北美、横断山脉—喜玛拉雅,以及地中海、中亚、西亚等亚区、地区都有广泛的联系。
、起源古老、多单型、少型科属和孑遗种本区种子植物中古老离生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植物计28科、90属181种及12变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和%。
有3个单型科,39个单型属,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的% 和%。
有着名的活化石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等。
还有许多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珍贵稀有种类多本区高等植物中有缩轴木兰(Tsoongiodendron odorum)、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bii)、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其中濒危种13种,稀有种11种,渐危种7种。
有福建假椆李(Maddenia fujianensis)、武夷杜鹃(Rhodod-endron wuyishanium)、掌叶蓼(Polygonum pseudopalmatum)、武夷华千里光(Sinosenecio wuyiensis)等本区特有种、狭域种共100种,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两者共131种,占本区种子植物总数的%。
本区高等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占一半以上。
其中主要药用植物1089种;主要野生园林植物401种,主要用材树种130余种,纤维植物103种,油脂植物159种,芳香植物147种,单宁植物70种,糖类和淀粉类植物251种,含胶植物23种,蜜源植物200种,还有染料、色素及青饲料植物70余种。
区内至今仍保留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的名木古树24种37株。
(三)动物资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由于区内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哺乳类8目23科71种,分别占全省种类的65%和全国种类的16%;鸟类18目47科256种,占全省种类的52%和全国的22%;两栖类2目9科35种,占全省种类的73%和全国的71%;淡水鱼类5目12科40种,占全省淡水鱼的%和全国的8%;昆虫已知有31目341科4635种,约占全省已知种类的80%和全国的20%;贝类27种,寄生蠕虫43科112种。
区内分布有中国特产动物有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挂墩鸦雀(Paradoxornisd davidiahus),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ui),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orlschmidti),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lvaticus)、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x)、赤足木蜂(Xylocopa rufipes)、梅珥木蜂(Xylocopu melli)、三色木蜂(Xylocapa chinensis)、震旦木蜂(Xylocopa sinensis)等,其中挂墩雅雀、崇安斜鳞蛇、崇安地蜥3种为本区特产。
、地理成份复杂特异性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成份,以东洋界成份为主,计有323种,占本区总种数的68%;而古北界成份的种类只有112种,占总种数的24%;其余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共有的广布种。
在东洋界的种类中,属于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的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再次为华南区,属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共有种极少数。
如爬行动物69种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33种(占45%),华中区种类19种(占26%),华南区种类12种(占%),华中、西南两区共有种类2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