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安全性

合集下载

水产品质量安全采样

水产品质量安全采样

水产品质量安全采样水产品质量安全采样导言:水产品是人们饮食结构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然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有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采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采样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水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格的水产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其次,水产品通常具有较长的运输和贮存时间,不合格的水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容易产生变质和污染,因此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利益。

而且,水产品具有生态性和连锁性特点,一旦发生水产品污染或质量问题,将影响整个水产品产业链,甚至引发社会不安。

二、水产品质量采样方法合理的采样方法对于准确评价水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采样要注意以下几点:1. 采样前要进行充分准备,包括准备好所需采样工具、检测设备和采样容器等。

2.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要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采样点应该涵盖生产地、销售地和存储地等不同环节,同时要采集不同批次和不同品种的样品。

3. 采样时间要适时适量。

不同水产品的采样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要避开高峰期,尽量在产品新鲜度较高时进行采样。

4. 采样要随机进行,避免主观性干扰。

采样时要全程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采样点、采样时间、样品编号等。

常用的质量采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随机采样法:采样人员在采样区域内随机选取样品,并进行标识和记录。

2. 定量采样法:根据一定的比例即可采取样品,不需要全部进行采样。

3. 超标采样法: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样品进行特别的采样,以确定是否超出合格范围。

三、水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 监测和评估:建立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人们食物安全的需求上,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首先,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食物安全。

水产品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

然而,如果水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比如受到污染或者保存不当,就有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污染的水产品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导致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维护人们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

其次,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

人类多年来一直依赖海洋资源,尤其是水产品,以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供应。

鱼类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适量食用水产品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并有助于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然而,如果水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其中寄生虫、病毒、细菌等可能会传播给人体,导致食物中毒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对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

许多地区和国家依赖海洋资源和水产品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水产品从捕捞、养殖、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都涉及海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产业链的顺利运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产业损失,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水产品的不信任,同时对相关企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对水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检验和检疫体系,确保水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和销售。

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近年来,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最大的渔业大国,中国的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水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1. 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物、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许多水域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物、有机污染物等超标,给水产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养殖水产品的使用禁止药物问题在养殖水产品中,使用禁止药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使用禁止药物来防治疾病。

然而,这些禁止药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并且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不仅破坏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威胁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3. 养殖环境问题一些养殖场存在养殖密度过高、饲料质量不过关、水质处理不当等问题,导致了养殖水产品的品质下降。

如虾蟹养殖时,过度饲养导致病虾病蟹数量增多,对养殖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水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1. 采购环节问题在水产品流通环节中,一些商贩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选择低价的水产品。

然而,这些低价水产品往往存在质量问题,比如水产品贮存不当、超市品控标准不严谨等,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2. 供应链管理问题水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问题所在。

供应链环节中的多个节点,如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了一些水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监管缺失与多头管理的问题1. 监管缺失问题当前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不完善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水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投入不足,监管网络不健全,导致监管缺失。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力,监管责任不明确,也造成了一系列监管问题。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 水体污染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括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

化学污染包括重金属、农药、化学品等对水产品造成的潜在危害。

微生物污染则主要来自于水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些污染物对水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均带来潜在威胁。

2. 养殖环境不良水产品养殖环境的不良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会被水产品摄取和蓄积,从而危害食品安全。

另外,养殖场的消毒、清洁等问题也会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安全性。

3. 加工环节问题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保存条件不足、加工设备卫生状况差、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合格的添加剂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安全隐患增加。

二、解决方法1.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田、养殖场的管理,控制农业和工业排放,加强污水处理,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

2. 完善养殖环境改善水产品的养殖环境同样重要。

一方面,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避免蓝藻爆发;另一方面,要规范养殖场的管理,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污染源。

3.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水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完善加工设备的管理,保证加工过程的卫生与安全。

同时,加强对添加剂使用的监管,确保添加剂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不超过安全使用限度。

4.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消费者和养殖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减少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授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建议措施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建议措施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建议措施水产品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然而,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此文将从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和危害、问题产生原因以及一些建议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和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由于水产品常常生长于水体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安全性。

许多水产养殖企业饲养环境恶劣,使用大量化学药物来加快生长速度,以及过度投放饲料导致水质污染。

另一方面,水产品的贮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不合理的贮存方式和条件可能导致水产品变质,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加工环节的不洁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也会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威胁。

那么,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水产品养殖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标准,导致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漏洞谋取暴利。

其次,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劣质原料或非法添加剂,严重破坏了水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市场需求旺盛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对于追求速度的养殖、捕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再者,部分消费者对于水产品购买时的选择也存在问题,对于质量安全的重视不够,盲目追求低价商品,导致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

为了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建议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品养殖、加工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执法力度。

其次,鼓励和支持水产品生产企业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避免使用不合规的药物和化学品。

同时,建立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和审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在市场方面,应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对于购买水产品时的选择眼光和判断能力。

消费者应注意选择可信赖的品牌和渠道购买水产品,并了解产品的产地和质量认证情况。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生动物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水产品养殖中存在养殖环境水质污染问题。

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可能受到污染的影响,比如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源的不断增多等,导致水质不符合要求。

污染的水质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水产品养殖中存在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增加经济利益,一些养殖户可能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如抗生素、激素和饲料添加剂等。

这些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使用不仅会对水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条件差和加工环节控制不严的问题。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差、工艺不规范等,容易导致交叉污染和细菌滋生,从而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加工环节控制不严也容易导致水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比如未经严格检验合格的水产品投放市场。

最后,水产品销售环节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偷工减料、掺杂水产品或者以次充好,伪装水产品的质量。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有可能造成消费者利益损失,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为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水产品养殖环境的监管和治理。

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水生动物养殖场的排查和治理,确保养殖环境的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推动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其次,严禁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查处力度。

同时,加强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成为了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

然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每年都有大量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非常重要。

首先,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物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水产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的来源。

然而,如果水产品受到污染或者质量不达标,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一些水产品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物、化学添加剂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其次,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如果水产品所处的水域受到严重的水污染,其中的鱼类或贝类也会带有污染物质。

而水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养殖和废水排放等引起,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

因此,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物的控制。

另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与养殖管理密不可分。

现代养殖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合理的饲料配方、过度使用药物、环境水质管理不善等,都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因此,养殖管理的规范与科学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和指导,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加强消费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消费者作为水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也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消费者可以通过关注水产品的产地、品牌、检验报告等信息,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水产品时,也应该注意烹调方式和食用量的合理控制,避免因不当的烹调方式导致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释放,或者摄入过量的水产品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管理,才能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水平,防止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内容

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内容

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内容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内容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水产品的基本知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和食用水产品的正确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的内容。

一、水产品的基本知识水产品是指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各种动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正常情况下,水产品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健康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然而,由于污染和不安全的水域环境,水产品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1. 保障食品安全: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只有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食品的整体安全。

2. 驱使良性发展:水产品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渔业、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将推动整个水产品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增加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1. 加强水体监测:通过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网,实时监测水域环境的污染情况,预警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2. 严格规范养殖环境:对水产品养殖场进行监管,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水质安全以及饲料添加物的使用符合相关标准。

3. 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水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加大对水产品中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等的检测力度,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四、食用水产品的正确方法1. 选择新鲜食材:选择新鲜的水产品,检查外表是否无损伤、无异味。

鱼类应该有明亮的眼睛、湿润的鳞片、坚实的身体。

2. 清理彻底:在食用水产品之前,应将其内脏和鳃等器官清理干净,防止引发细菌感染。

3. 烹饪煮熟:水产品必须烹饪煮熟后再食用,以杀灭潜伏在其中的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品原材料的安全第三节水产品的安全性中国海洋大学林洪这一节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水产品安全的现状,水产品可能存在的危害,这些危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污染了水产品,海水鱼和淡水鱼的安全性是否有差别?养殖水产品和野生水产品的安全性一样吗?针对这些危害,可以采取哪些技术控制呢?我们平时选购和食用水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更重要的是想告诉大家如何食用水产品才能吃出健康。

2.3.1水产品的定义及可能存在的危害1、什么是水产品安全性?我国的水产品安全程度是怎样的?水产品就是适合人类食用的海洋和淡水中的动植物,及其加工的产品,主要通过捕捞和养殖获得。

水产品原料主要有鱼、虾、蟹、贝、藻、海参、海蜇等几大类。

水产品安全性是指水产品中不能含有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微生物及寄生虫、重金属、农兽药残留、天然的毒素、有机污染物等。

那么我国水产品安全的合格率到底有多少呢?据农业部2014.12.17消息:2014年我国水产品合格率为93.6%以上。

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在93-95%的高位上。

(插图1)2、水产品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呢?水产品93%以上都是合格的,那剩余的7%的不安全因素是什么呢?我们一般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危害;药物残留、重金属、持续性污染物、非法投入品等化学危害;另外还有鱼骨刺、贝壳碎片等机械杂物。

这些危害因素按照来源还可分为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危害。

内源性危害也就是水产品自身天然存在的;例如毒素、过敏原、生物胺、甲醛等化学物质;外源性危害主要包括在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如药物残留、微生物等。

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渔药残留这一危害因素在抽检中不合格比例最大。

渔药是什么呢?是用来预防、诊断、治疗水产养殖对象的疾病,帮助其恢复正常功能或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物质。

而渔药残留是指渔药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或代谢不完全而仍以渔药或代谢物形式存在。

2006年10月中旬,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发生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事件。

30份多宝鱼样品中发现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测出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

痛定思痛,经过近十年的整治,目前多宝鱼可以说是养殖鱼中最安全的品种。

占第二位的危害因素是微生物,细菌性污染最主要的是致病性细菌。

不管是淡水还是海水中的水产品,都可能感染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等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有些还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

比如水产品贝类中的诺如病毒能引发腹泻。

之前经常发生一些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都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导致发生集体中毒的事件。

2014年9月初,钦州某海鲜城在举办升学宴时,陆续造成15人食物中毒,后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查,该海鲜城的海鲜池与熟食间设置不合理,海鲜池打氧时副溶血性弧菌溢出,污染了靠近海鲜池的熟食,造成食用者食物中毒。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三废”大量排入江、河、湖、海以及大气中,农药的过量使用,在雨水的冲刷下,也汇集到江河湖海中,不但污染了环境,同时也污染了水生生物。

其中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重金属和环境持续性化合物,重金属主要有铅、镉、汞等,环境持续性化合物主要有二噁英、六六六、多环芳烃等,最终经由水体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鱼虾贝藻中,尤其是双壳贝类,因为他们是滤食性动物,极易富集水体中的这些危害因子。

人类食用了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水产品,会出现“水俣病”、“骨痛病”、“白细胞减少”等疾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重金属中毒事件,1953年,在水俣镇4万人里先后有1万人出现口齿不清,面部痴呆,手足麻痹,神经失常,最终身体弯弓高叫而死的症状,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出现此类症状。

直到1968年,才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的鱼、贝造成的,据统计,共有283人受到严重毒害,以致面临死亡,60多人已经死亡。

水俣病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现代化的绿色工业和环境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完备。

2.3.2海水和淡水的鱼虾贝藻污染的来源与控制1、海水鱼虾贝藻污染的来源与控制(1)由于海洋是十分广阔的,所以生活在海水中的鱼类,它们的活动空间是很宽广的,可以很自在地生活。

即便是在网箱里养殖的鱼类,生活环境也比较优良,一般不必使用渔药,所以我们捕捞的海水鱼类相对较为安全。

但其天然毒素的含量或许会相对高一些。

尤其是热带鱼含毒素的可能性会更高。

河豚鱼一定含有剧毒,如果不是专业养殖和加工处理的,千万不要食用,因为没有特效解药,中毒后极易死亡,这种情况即使在管理及其严格的日本,每年也有中毒时间发生。

(插图2)(2)海水中的虾是很安全的,几乎不会含有危害因素。

可能会有非法使用亚硫酸盐作为保鲜剂,来防止虾体黑变。

(插图3)残留的亚硫酸盐会引发部分消费者的过敏反应。

另外有研究表明,人一天摄入4~6g亚硫酸盐可能引起剧烈腹泻、慢性中毒,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减少等症状。

我国在2011年修订的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没有对虾类产品或水产品中亚硫酸盐添加量进行规定,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说明即不允许在此类食品中添加亚硫酸盐。

而我国现行有效的水产行业标准SC/T 3113-2002《冻虾》中表示虾类中可以添加亚硫酸盐,且规定其残留量(以SO2计)≤ 100mg/kg。

近几年对鲜虾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检验合格率越来越高,例如2012年青岛鲜活虾、冷冻虾及虾仁中亚硫酸盐检验合格率为93%,其中最高残留量为255.44mg/kg。

(3)海水贝类由于滤食性作用,每天滤食大量的海水,就容易富集藻类毒素、重金属和细菌,所以在污染的海区收获的蛤蜊、牡蛎、贻贝、扇贝等双壳贝类是不能上市销售。

这种情况在水温较高的季节更容易发生,所以,夏季应尽量少吃贝类,或者在食用之前在水里放养一段时间。

(插图4)织纹螺引发中毒的事件已经发生多起了。

2012年7月9日至10日,浙江省温州市发生了一起因食用农贸市场销售的纹织螺所致的21人群体中毒事件,轻者有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者肌肉麻痹、瘫痪以致呼吸衰竭等症状,经及时抢救,20 例患者康复出院,1 例死亡。

引起中毒的并不是织纹螺本身,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附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

(插图5)(4)海藻在生长时从海水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与此同时呢,海水中的危害物质也被吸入体内。

虽然海藻中重金属和农药有时会很高,但是超过国家标准的并不常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的规定,藻类及其制品(螺旋藻及其制品除外)中铅限量为1mg/kg(以干重计)。

我们平时食用的藻类食品重金属超标事件几乎没有报道,但藻类保健品中曾经报道过铅超标,2012年,相关报道称我国某保健食品螺旋藻铅超标820%。

(5)海参、海蜇、海胆等养殖规模逐渐增大,规范化程度也逐步提高,产量增加,食用成本降低,几乎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偶尔有报道发生了危害成分的超标,但这些都是极个别现象。

2013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在对北京市流通领域食品抽检中发现不合格样本4个,其中江门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即食天然海蜇的铝残留量超标。

按照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规定,水产品铝残留量规定不大于100mg/kg,而本次抽检中江门丰正食品生产的天然海蜇两种风味的铝残留量分别达到179.2mg/kg和196.5mg/kg。

公司立即进行了召回措施,所幸没有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2、淡水鱼虾贝藻污染的来源与控制(1)淡水鱼在我国养殖量巨大,已经成为粮食数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获得高产和高效益,增大放养量是目前许多养殖场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由于单位体积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水体中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使水质极易恶化。

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和预防疾病,可能会添加一些抗生素;有时为了促进其快速生长,强化了饲料的投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微生物菌落总数较高。

尽管淡水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保证了水体和饲料的安全性,青、草、鲢、鳙、鲤、鲫、罗非鱼、鲶鱼、乌鳢、虹鳟、淡水白鲳、鲟鱼、鲈鱼等总体安全系数很高,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优质食物蛋白质来源,并形成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

剁椒鱼头风靡全国、罗非鱼为我国创收了大量外汇。

(2)淡水虾的养殖量越来越大,高回报促进了养虾业的发展,淡水虾一般不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淡水蟹主要指中华绒螯蟹,也称大闸蟹。

有传说称,大闸蟹含有激素,是为了促进蜕皮快速生长而人为添加的,这纯属谣言。

大闸蟹的生长过程监控非常严格,实际上每种动物体内都含有激素,这是动物本身的生理生化特点所决定的。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是合格环境下养殖的小龙虾很安全。

也有传说的是在污水沟里养殖的危害很大,要知道小龙虾在污水沟里是长不大的,它本身就会得病死掉。

(3)淡水贝类产量最大的当属螺蛳,螺蛳的危害主要是微生物和寄生虫,绝大多数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低温处理下仍有活性。

因此一定要高温加热,熟透才能食用。

贝类食源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充分的贝类所致,这也是对人类危险性最大的一类。

2.3.3水产品安全若干典型案例1、吃对虾喝果汁会砷中毒这个谣传起源于台湾一名女生的突然离世,经初步诊断,被认定为是砒霜中毒。

结论是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平时有每天吃维生素C的习惯,而虾中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但是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就会因为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也就是砒霜(三氧化二砷),从而导致人急性中毒,甚至致命。

但是,西方人喜欢在烹虾时浇柠檬汁,我国自古也有龙井虾仁、番茄大虾等菜品,如果该说法属实,柠檬、茶叶、番茄中的维生素C与虾发生反应,为什么没听说有人食用以上菜品中毒呢?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每千克鲜虾中,无机砷含量不能超过0.5毫克。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按下限100毫克砒霜来算,她也需要吃下整整几百千克的虾,才足以“保证”被砒霜毒死。

所以说,对虾与果汁一起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对虾中含有禁用药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硝基呋喃类药物常被认为具有致癌性和基因毒性,它禁止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氨基脲是硝基呋喃类的代谢物,所以它被认为是判断动物源性食品中是否滥用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标志。

刚开始,会在对虾中检测到氨基脲的存在,近来有研究表明部分动物源性产品中可能本身就含有氨基脲或能产生氨基脲的成分,在未接触药物的淡水河虾、龙虾、对虾中均检出过氨基脲,为蒙冤多年的对虾洗脱了冤屈。

后来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内源性多糖、面粉改良剂等的反应产物中有氨基脲,因此,氨基脲并不能完全表征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