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433478.html,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雅丽王晓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3期

摘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通过对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基本状况的调查,寻找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定位,探讨破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措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20-02

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1区域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相对较弱。普遍缺少综合服务能力强、有资源实力、形成品牌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多数机构小、散、乱,主营业务不明,存在无序竞争,尚未真正形成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

2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供需不旺。在现有的科技服务中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多数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内容较单一,与企业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反映了技术服务市场总体量小、层次低的特点,技术交易的状况与中国整体经济地位相比不相称。

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平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发展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链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能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自主创新能力 彭顺昌1、施瑜2、李波2、黄慧玲1 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1、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是厦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抉择 科技发展对厦门经济的做强做大具有决定性作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厦门建设成为全省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省产业集群研发基地的最佳选择地,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城市管理创新等,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全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厦门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从而发挥厦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 全社会应正视自主创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创新意识和科技素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等孵化载体近30万平方米,“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逐步成形。二是搭建创新服务“大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等基本的商务服务。成立崇川科技园投资发展公司,构建“园区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的四级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构建以中科院、韩国首尔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

农业科技孵化器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方 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营造适合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在孵化过程中向在孵企业提供全面优质服务,更好的提升孵化效果,实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一定规模、符合政策导向的农业科技企业,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前瞻性视野的农业企业家的宗旨,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主要为本市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辅导、咨询,研发、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产业链资源和加速成长等服务,以降低入孵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其成活率和成长性。 第二章服务机构设置 第三条委托第三方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独立运营。设孵化器总经理、运营总监管理岗位,设置运营综合部、项目拓展部、孵化服务部等工作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孵化器运营平台,构建孵化器服务体系。 - 1 -

第四条成立一支有情怀、有能力、有专业、有实力的,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各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家组成的导师服务团。为入孵企业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经营管理、法规政策、信贷融资、产品营销、跟踪扶持等全过程全要素全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入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导师服务团由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遴选、管理、考核,由主管部门审批、聘任。 第三章服务类别 第五条政策优惠类服务 1.场地服务。为符合入孵条件的企业提供不超过三年的免费办公场地、会议室、多功能展示厅等场地服务; 2.融资贷款。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助推入孵企业成长;举办金融对接会,协助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及抵押登记、创投评估、融资咨询等金融服务;为有意愿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对接相关机构进行辅导和培训; 3.项目扶持。对于入孵的优质项目,可向市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人社局、畜牧局等部门推荐,给予一定的项目扶持。 第六条基础类服务 1.技术服务:协助入孵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美国在科技创新体系上值得借鉴的做法

美国的区域创新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政府仅进行必要的干预。市场是企业间进行交往和协调的主要机制。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企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只负责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大的基础性研究和国防研究的推动工作。 美国非常重视市场调配资源的重要作用,全社会的资源配臵主要由市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来调节(例如,80年代《技术创新法》、《技术转让法》,90年代《信息法》)。美国不主张制定国家产业发展政策(Porter,1991),不存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也不主张制定倾向性的科技政策,而主张科技发展方向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政府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措施,从供给、需求和环境保障几个方面上来促进美国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这些措施强调资助基础科学以推动创新。制定了有关创新的法令、法规,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创新的环境。税收政策(包括鼓励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政府采购、国防工业都推动了创新活动。 美国借鉴日本的政策,对企业的实验研究费制定了相应的税制优惠政策,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制度。美国也是世界上通过政府技术采购对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1761年第一部《联邦采购法》的颁布,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政府采购每年要花费几千亿美元,美国国防部、能源部、航天局等部门对高新技术产品定货价格比国外产品高许多。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对高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尖端高科技出口采取封锁或限制政策,限制国外企业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例如国会严格审议了联想对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案。专利制度是美国政府用来刺激科技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有力措施。1972年的“技术评估法”,1984年的“国家合作研究法”等都为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的国家,法规允许中小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进行研究并取得专利权,鼓励将知识产权注册给中小企业,要求国家实验室促进成果向企业转移,拿出部分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研究,允许企业使用国家实验室等等。在股票市场上还开辟了NASDAQ市场,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 美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基础研究,不参与应用性研究,努力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以支持技术产业化。许多重大科技发明以及产品创新来源于科技人员创业激情与风险投资基金完美结合,这是当今世界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完美结合的典范。美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逐年增加,研究开发经费占GN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左右,80年代前,联邦政府支出的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比例为50-60%。联邦政府2/3的科研经费通过合同分配给工业企业和大学所属的科研单位。为了促进“加速创新”,对由各个政府机关分配的研究开发预算的3%进行再分配,促进高风险研究;国防部"科技预算"的20%用于研究。美国今天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冷战期间政府对国防科技的主导作用所形成的科技成果,美国航天登月计划积累的科技成果也对后来的信息技术发展起到关键促进作用。 在创新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针对面向科学及工学领域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的企业及个人,对其所筹款项实施减免税制度;将成年硕士教育及培训制度向所有州立大学扩展;向学生提供衔接研究和应用的创新学习机会;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433478.html,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雅丽王晓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3期 摘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通过对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基本状况的调查,寻找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定位,探讨破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措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20-02 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1区域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相对较弱。普遍缺少综合服务能力强、有资源实力、形成品牌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多数机构小、散、乱,主营业务不明,存在无序竞争,尚未真正形成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 2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供需不旺。在现有的科技服务中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多数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内容较单一,与企业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反映了技术服务市场总体量小、层次低的特点,技术交易的状况与中国整体经济地位相比不相称。 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平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发展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链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能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摘要: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 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4年2月2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3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 14 2003总第204期Journal o f N ortheast No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Sum N o 1204 [收稿日期]2002-12-28 [作者简介]谷国锋(1966-),男,吉林农安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滕福星(1942-), 男,辽宁建昌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谷国锋1,滕福星2 (1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区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笔者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轨迹,指出影响其运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环境;评价指标;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F 0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4-0024-07 区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1](P475)。区域科技创新处于一个中观层次,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对于其运行机制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微观创新活动,而且有利于地方政府以区域为范围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并为当前区域创新发展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轨迹 区域科技创新既涵盖科学创新又涵盖技术创新,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因素互动的结果。所谓区域科技创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定区域背景下由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等诸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地方政府、教育科研单位、中介机构构成的区域系统。它依托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有效地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区际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人才、知识、投入)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从而创造和发展区域的竞争优势,保证区域经济发展[2](P3)。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是区域科学与技术组织、高校、企业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网络。这种创新系统具有系统的主要特征,而且是开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解读

[摘要]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策 一、国家创新体系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内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在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于科技创新体系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含义。李良寿在《科技创新体系概念探析及其建设思考》一文中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作用于科技创新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 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

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和机制不适应 国家层次上的创新体系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个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存在着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成果、职称评定政策导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2.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消化吸收强度不足,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不强。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受观念、体制、资金、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不广、层次不高,已有的合作也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上,共建研发机构、共建技工贸一体化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计划是协调集成创新体系各要素联系的机制和纽带,这种方式有助于国家科技目标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引言 201X 年国务院批复7 个区域规划,布局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批复规划区域包括江苏沿海区、图们江区、横琴区、中部地区等。至此,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然而,我们都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科技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是各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本地区经济能否拥有长期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还是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是否拥有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此外,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各地区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不断增加,不断加大对一些地区、一些行业的技术扶持力度。然而,这些地区的投入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否提供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所想了解的。因此,研究对于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进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刘耀彬、王启仿、宋学峰从社会管理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可持续创新4 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等人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研究,给我们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而国外学者Audrestsh 和Feldman (2016)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 Groshb(2000)认为专利申请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真实水平。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上,如

何纵向反映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水平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本文从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技术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选取了9 个要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于区域技术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1 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主要反映各区域现有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文中,作者选取了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环境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地区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二级指标下,本文以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生人数、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两方面来反映人力资源基础,以人均计费邮电业务总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两方面来反映信息基础。 1.2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的是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中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为了便于统计,文章用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两个二级指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投入。本文针对各区域人力投入现状,选取企业R D 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R D 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三个指标具体反映各地区人力投入情况,选取全社会R D 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两方面反映各地方对科技的财力投入情况。 1.3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科技产出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效益情况。本文主要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创新情况两方面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三个方面反映,科技创新情况以各地区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数、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比重三个具体指标予以反映。 1.4 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科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竞争发展到生产要素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则是这场竞争的制高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国际竞争成败的主导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 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创新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有明显扶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满足了各国(地区)中小企业在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需求,保证了这些国家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1、美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是私有制为主体的联邦制国家,政府在科技创新服务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但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刺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具有较完备的法律支撑,推进了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小企业投资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美国联邦技术创新法》和《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实施,为中小型企业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类:一是政府设立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负责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如1953年成立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 负责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BTTR)等政府计划的执行与监督,确保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SBIR的资金支持,满足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服务几乎包括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了700余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和95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共有13000多名已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经济人随时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从商业计划的制定、融资、企业管理到市场营销的全方位的免费咨询服务。二是行业协会,它们大多是某个行业的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需要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如。三是民间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这是纯粹的市场需求的产物,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一是信息和咨询诊断服务。通过遍布全国的咨询服务机构和个小企业发展中心,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技术、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信息咨询中心周建平 本文从介绍台湾在世界竞争力排名开始,指出台湾最近十年来世界竞争力的明显提升得益于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在介绍了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主要机构之后,重点介绍了台湾工业研究院及其图书馆、科技政策研究和资讯中心,并且以大陆的国家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对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的侧重点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如何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1 概述 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实行经济转型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使台湾在竞争力、技术创新、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升。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4年排名世界第12位,2005年排名世界第11位(1994年的排名是第22位);而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1~2004年排名均居世界前5位,台湾技术创新2003、2004年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2位。尽管这两家世界竞争力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结果不尽相同,但就自身比较而言,台湾竞争力排名比其十年前大大提升;同时,在这样两家有着世界影响的机构中连续数年获得世界领先的竞争力排名,确实反映了台湾近年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明显的优势。 台湾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发展知识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一)概况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 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在这一时期,创新模式主要是计划主导模式,即设立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人竟争机制。这种模式的形成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出现的,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通过改革拨款制度、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等措施,科研机构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活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一切都加速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国家科研经费大多以国家科技计划的形式出现,政府工作人员管理着科研经费的配置。国家先后出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