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课件2.pptx

(2013福建)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 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 化 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 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 +2H2O
热点考向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注明各物质的____聚__集__状__态_。 (气:___液:glS__a_q_固:___溶液:____) (2)△H“-”为______放_热_,反△应H吸“+热”为反_应_______,单位_____k_J_·m__ol-1 (3)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温度和压强,一般指 25℃,1.01×105Pa (4)系数只表示____物__质__的_,量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5)化学计量数必须与_____反__应__热相对应。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在稀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 的热量为57.3kJ 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呢?
变式训练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
1、(江苏)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的是()
Δ H=-285.8kJ·mol-1, 写出反应2C+2H2+O2====CH3COOH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2+③×2-①得反应 2C(s)+2H2(g)+O2(g)====CH3COOH(l)ΔH=-488.3kJ·mol-1。
用化学方程式叠加计算ΔH值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

(2)ΔH=反应产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E2-E1>0,推知ΔH>0。 【答案】 (1)A (2)> >
【提示】 根据化学键键能与焓变的关系: 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总 和-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总和 ,又由于ΔH>0(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键 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提示】 不一定。中和热所对应的反应实
质为H++OH-===H2O,若为弱酸或弱碱 参与反应,由于其电离需吸热,故热效应小
于57.3kJ·mol-1;即使为强酸强碱的反应, 若除H+、OH-反应外还有其他离子结合, 其热效应也不是57.3kJ·mol-1,如H2SO4与 Ba(OH)2的反应。
3.化学反应中可以没有焓变吗?为什么?
+
2OH
-
(aq)===BaSO4(s)+2H2O(l) ΔH=-57.3 kJ·mol-1
B
.
KOH(aq)
+
1 2
H2SO4(aq)===
1 2
K2SO4(aq)
+
H2O(l)ΔH=-57.3 kJ·mol-1
C.C8H18(l)+225O2(g)===8CO2(g)+9H2O(g)
ΔH=-5518 kJ·mol-1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 =-5518 kJ·mol-1
【解析】 A 项,中和热 ΔH=-57.3 kJ·mol-1 是指 发生 H++OH-===H2O 反应生成 1 mol H2O 时的焓 变,在此处 2 mol H+和 2 mol OH-生成了 2 mol H2O, 并且发生了 Ba2++SO24-===BaSO4↓的反应,故反应 的热效应大于 57.3 kJ·mol-1×2,即焓变 ΔH<-114.6 kJ·mol-1,故错误;C 项,1 mol C8H18(l)完全燃烧生 成 8 mol CO2(g)和 9 mol H2O(l)时放出热量 5518 kJ, 而本项中 H2O 为气态,故错误;D 项,由 C 项分析 可知本项中 C8H18 的状态及物质的量均不正确,故错 误;B 项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正确。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反应热称为反应的焓变。
表达式:△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键能:破坏1mol共价 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 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 的能量。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 679kJ/mol 化学键形成时放出总能量= 862kJ/mol 能量差的计算: 能量差= 679kJ/mol — 862kJ/mol= –183kJ/mol
2H2(g)+O2(g)=2H2O(g)
H = - 483.6 kJ/mol
H2(g)+
1 2
O2(g)==H2O(g)
△H=-241.8kJ/mol
注:△H的单位kJ ·mol-1 并不是指每摩尔 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 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 的能量变化。
选修4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二课时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 量的相对大小。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不同。
微观:
键能:破坏1mol共价 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 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 的能量。
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 不同。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
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交流与讨论】:
H2(g)+
表达式:△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键能:破坏1mol共价 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 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 的能量。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 679kJ/mol 化学键形成时放出总能量= 862kJ/mol 能量差的计算: 能量差= 679kJ/mol — 862kJ/mol= –183kJ/mol
2H2(g)+O2(g)=2H2O(g)
H = - 483.6 kJ/mol
H2(g)+
1 2
O2(g)==H2O(g)
△H=-241.8kJ/mol
注:△H的单位kJ ·mol-1 并不是指每摩尔 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 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 的能量变化。
选修4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二课时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 量的相对大小。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不同。
微观:
键能:破坏1mol共价 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 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 的能量。
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 不同。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
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交流与讨论】:
H2(g)+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

2.焓变 (1)含义: 反应产物 的总焓与 反应物 的总焓之差。 (2)表达式及单位 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单位是 kJ· mol-1 。 (3)与反应热的关系
等压 条件下,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
时,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 ΔH=Qp 。
2.“反应热等于焓变”这一说法正确吗?
【解析】
反应热也指反应中吸收的热量, A 错;在反
应中生成物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 就吸热, C 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 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即反应物键能,成键时放出的能 量即生成物键能, 后者大, 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ΔH 为“- ”, D 错。
【答案】 C
f .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立即去测碱的温
度,致使少量热量在测碱的温度时损失而引起误差。
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 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称为中和热,单位为 kJ· mol 1。
-
2.实验原理 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 温度 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最高温度 T2。 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 (1)50 mL 0.5 mol· L 1 盐酸和 50 mL 0.55 mol· L 1 氢氧化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了解反应热和焓 变的含义,知道吸 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的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中 能量转化的实质和 主要形式。
重 点 难 点 1.理解焓变的含义及表示 方法。(重难点)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 放热的关系。(重点) 3.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 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重点)
●新课导入建议 举世瞩目的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 点燃主火炬的 方式可谓独出心裁,震撼了世界。当奥运火炬被 7 位少年点 燃时,座无虚席的“伦敦碗”体育场里八万名观众的欢呼和 激动进入了如痴如狂的境界。 同学们,火炬是采用什么燃料提供能量的呢?燃料燃烧 的反应是什么反应呢?
化学选修4鲁科版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共21张PPT)

b.反应物: (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 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c.生成1mol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 也不在中和热内。 d.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4.反应热的分类:①中和热 ②燃烧热
放热 反应
:人们把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从能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 吸收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0
反应过程
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
吸热 反应 :人们把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 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的?(定性?定量?) 那么,应如何定量地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 通过理论方法能够计算出这些热量吗?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上规定:
反应过程
0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 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的?(定性?定量?) 那么,应如何定量地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 通过理论方法能够计算出这些热量吗?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上规定: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 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3.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 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高中化学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1鲁科版选修4

激发兴趣,积极思考
由反应热过度到焓变并进行思考
[引入]反应热实质上是由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能量的不同而产生的,物质本身具有能量,其所具有的能量可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焓
[板书]二、焓
定义:
表示符号:H
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焓变等于反应热。
回顾、归纳,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过渡,引起学生思考
讲述
为了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引入了一个叫做“焓”的物理量,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用焓变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演示]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课题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3、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由反应热过度到焓变并进行思考
[引入]反应热实质上是由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能量的不同而产生的,物质本身具有能量,其所具有的能量可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焓
[板书]二、焓
定义:
表示符号:H
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焓变等于反应热。
回顾、归纳,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过渡,引起学生思考
讲述
为了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引入了一个叫做“焓”的物理量,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用焓变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演示]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课题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3、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课件1 鲁科版选修4

一
H:1
练
】 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
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 25℃时、
101 kPa时,16.0 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氮气和液态水,能放出312 kJ热量,
请写出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火箭时推进剂中盛有液态肼 (N2H4)和强氧化剂NO2,这两者混合反应生成大量
C.ΔH3=ΔH1-ΔH2
D.ΔH1>ΔH2
ppt精选
11
例题
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1,
N-H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
N2 (g) + 3H2 (g) 2NH3 (g)
则N≡N的键能是( B
A.431 kJ·mol-1
B.945.6 kJ·mol-1
C.649 kJ·mol-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ppt精选
1
《考试说明》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 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 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ppt精选
7
反应类型 定义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图
+
示
【写一写】
请写出CO与H2反应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课件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ΔH3=+1.9kJ·mol-1
A )。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ΔH3=ΔH1-ΔH2 D.ΔH1>ΔH2
•
例题
已知H-H键能为436kJ· mol-1,
N-H键能为391kJ· mol-1,根据
N2(g)+3H2(g)2NH3(g)
则N≡N的键能是(
•
【练一练】
相对原子质量: N:14 H:1
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
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25℃时、
101kPa时,16.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氮气和液态水,能放出312kJ热量,请 写出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火箭时推进剂中盛有液态肼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
《考试说明》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 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 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
大于
小于
+
•
【写一写】
请写出CO与H2反应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H计算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根据物质能量变化计算
3.根据键能计算
•
【想一想】
已知: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kJ·mol-1
A )。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ΔH3=ΔH1-ΔH2 D.ΔH1>ΔH2
•
例题
已知H-H键能为436kJ· mol-1,
N-H键能为391kJ· mol-1,根据
N2(g)+3H2(g)2NH3(g)
则N≡N的键能是(
•
【练一练】
相对原子质量: N:14 H:1
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
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25℃时、
101kPa时,16.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氮气和液态水,能放出312kJ热量,请 写出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火箭时推进剂中盛有液态肼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
《考试说明》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 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 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
大于
小于
+
•
【写一写】
请写出CO与H2反应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H计算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根据物质能量变化计算
3.根据键能计算
•
【想一想】
已知: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
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归纳总结
1.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普通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系数
_是__整__数__,__既__表__示__微__粒__个__数___ _可__以__是__整__数__也__可__以__是__分__数__, _又__表__示__该__物__质__的__物__质__的__量__ _只__表__示__该__物__质__的__物__质__的__量__
中__的__能__量__变__化___
遵循规律
原__子__守__恒__
__原__子__守__恒__和__能__量__守__恒__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要注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 聚集状态 。 (3)在右端注意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kJ·mol-1或J·mol-1)。吸热反应, ΔH > 0;放热反应,ΔH < 0。 (4)化学系数只表示物质的 物质的量 ,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 分数 。 (5)化学系数改变,ΔH 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ΔH与正反应的ΔH数值相等 符号 相反 。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1234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4.根据下图所示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答案 A.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1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当H2O为液态时,其反应热小于
H2+I2 ===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 (1)指明了反应的 温度 和 压强 :若在298 K、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
可不注明。
(2)注明了各物质的状态: s (固体)、 l (液体)、 g (气体)或aq(水溶液中的
溶质)。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ΔH的 数值 、 正负号
及 单位 。
2.焓变的微观解释及判断 (1)微观解释:
(2)判断:ΔH=E1-E2 E1 >E2 E1 < E2
ΔH > 0 ΔH < 0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二 热化学方程式
1.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H2(g)+ I2(g) =120=01=0=k℃=P=a 2HI(g) ΔH=-14.9 kJ·mol-1,它与化学方程式
√B.该反应ΔH大于零
C.该反应ΔH=-571.6 kJ·mol-1 D.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1234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3.已知:H2(g)+F2(g)===2HF(g) 是 答案
ΔH =-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
归纳总结 1.焓变与物质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反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小于 反
关系
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Fra bibliotek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表示 方法
ΔH < 0
ΔH > 0
图示
实例 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例如:
H2(g)+
1 2
O2(g)===H2O(l)
ΔH(298 K)=-285.8 kJ·mol-1
表示298 K时,1 mol H2(g)与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l),_放__热___
285.8 kJ。若将化学方程式写成
2H2(g)+O2(g)===2H2O(l) ΔH(298 K)=-571.6 kJ·mol-1 则表示298 K时,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 2 mol H2O(l),_放__热___ 571.6 kJ。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达标检测 提升技能
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答案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41 kJ·mol-1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1234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本课结束 谢谢观看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4)注意ΔH与方程式的系数有关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而 不表示物质的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 分数。 ②ΔH与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 则ΔH的数值也加倍。 ③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共2 0张PPT )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1章第1节
第2课时 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共2 0张PPT )
内容索引
一 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热化学方程式 达标检测 提升技能
1.焓的意义
一 化学反应的焓变
焓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 能量 ,符号为H。不同的物质
所具有的能量 不同,其焓也不同,一般用焓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
_反__应__热__。
2.反应焓变
(1)定义: 产物 的总焓与 反应物 的总焓之差。
(2)表示符号: ΔH 。 (3)单位: kJ·mol-1 (或J·mol-1)。 (4)数学表达式:ΔH= 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
(5)意义: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吸__收__ 能量的,为吸热 反应;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 明反应是 释放 能量的,为 放热 反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写出ΔH的符号和单位 在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写出ΔH=数值和单位(kJ· mol-1),吸热反应ΔH为 “+”,放热反应ΔH为“-”。 (2)注明反应条件 Δ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明ΔH的 测定条件。一般ΔH是在298 K、1.01×105 Pa条件下测定的,可以不标明。 (3)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
参加反应各物 质的物质的量
和反应热
方
的关系的化学
程式。
物质
(2)热化学方程式的能意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
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
3.Δ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
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
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1234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2.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下列关于 方程式2H2O(l)===2H2(g)+O2(g)的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 A.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分子数
状态 ΔH正负号
及单位
不要求注明 无
_必__须__在__化__学__式__后__注__明__ 必须注明
意义
_表__明__了__化__学__反__应__中__的__物__质___ 不__仅__表__明__了__化__学__反__应__中__的__物__
_变__化__
质__变__化__,__也__表__明__了__化__学__反__应__